前段时间,与河南本土社区团购平台柚乐团创始人李炳元先生深度交流了一番。
他一上来就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之前认识的一个做SaaS软件商做的非常不错的老板,大概能够在国内SaaS服务商里面排到前五,去年
五、六月份该企业服务的平台达到了2000家之多,而到了今年同期续费的平台仅仅不到20家。
并且,这十几家续费的平台目前的经营状况还并不是特别乐观。
”也就是说,在资本的“恶意”搅局之下,大把的中腰部以及靠尾部的小平台死伤无数已经是无可避免的了。
那么,作为深陷漩涡中心又推波助澜的这群人活得就真正舒坦吗?几天前,从包括美团、多多等在内的数家社区团购平台内部获悉,都再次收到整改要求。
其中美团被要求下架售价一分钱的商品活动,其它几家平台则被要求继续收紧补贴。
社区团购崛起的这短短一年里,关于“低价”所带来的非议,从最开始的点名,到后续的规章制度设定,再到后期的落实,处罚接连不断,舆论已经数次上升到了国家级层面。
政府对待社区团购“补贴”的态度,也逐渐从暧昧不清转变到立场鲜明。
相关监管条例的频频发布,市场监管的不断收紧,这种对低价补贴等手段的一刀切,无疑给社区团购平台的单量带来了明显的下滑。
再加上赛道内搅局者不断,老团新秀大混战,整个赛道陷入严重的内耗。
事到如今,即使是背靠雄厚资金的巨头也有些萎靡,有的人已经名存实亡,有的人正在撤城收缩阵地。
不禁感慨,这样一个千疮百孔的赛道,还能怎么玩?模式不对,一切白费 社区电商向左,社团电商向右。
巨头们将佣金从十几二十几个点下调至5个点时,这其实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既标志着薅了这么久羊毛的团长们要正式被平台割韭菜了,更标志着社团购要开始真正“变味”了,巨头们手里的社区团购正式更名为社区电商。
从叫法就可望文生义,无团长不团购,所以社区团购一定是基于半熟人关系下的拓扑型零售,是社交网络时代下爆发的新型零售。
给商品做背书的是人,而不是平台,用户在消费之后,体验不好,不仅仅是觉得平台的调性垃圾,首先更会觉得作为团长的推荐不行,“都没经过内测就出来代言?”而社区电商已经脱离了社交电商的范畴,把团长的流量进行收割再同化为平台自身的流量,然后过河拆桥进行去团长化。
也就是说社区团购的流量分为三种,一种是平台自有流量,一种是团长的私域流量,一种是爆品所带来的商品流量,而社区电商做的事就是将团长和商品的流量淡化,全部转化为平台的自身流量,然后做好平台的本分,一手发展商家一手发展买家。
不难发现,这是典型的平台思维,这也代表着巨头们的社区电商已经彻底的做回了平台。
从平台电商向社交电商演变,这是一个进化的过程,如果从社交电商再做回到平台电商则又一炮回到解放前。
这样的很大嫌疑就是,流量是平台的咽喉,社区团购这种新型社交电商将流量前置截留,未来将会扼住平台的喉咙。
社区电商就是平台们为了自救,却又不想侵蚀已有存量所造出的伪社交电商。
举个例子,爱迪生虽然发明了电,不过发明的却是直流电,同时借着直流电这颗摇钱树赚的盆满钵满。
但是当交流电的出现,不仅解决了远距离送电的问题,更是大大降低了高额的电费时,瞬间让爱迪生从躺着挣钱的美梦中醒来,于是开始抹黑交流电,利用人们早期对于电的恐惧,大肆渲染交流电的危险,直到交流电公司破产倒闭。
但是,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是对是错自有后人评判,优胜劣汰是亘古不变的法则,交流电现在在造福着千家万户。
社区团购的赛道发展成现如今的模样,也正是印证了一句话,“模式不对,一切白费。
”出发点是对的,走着走着却与初始的方向背道而驰。
错位生长 社区电商所走的路究竟会怎样,短时间内暂且不论,但是在现阶段里针对于C端用户的社团电商业绩下滑是一定的,整个2020年,据李炳元所了解到的行业内的数据,有很多平台的营业额都近乎腰斩。
并且,业内普遍认为,区域型平台的业绩下滑在未来一定是个趋势!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们所要面对的对手确实是有着恐怖体量的巨头,巨头能够大规模的补贴亏钱,但是后面跟着的哪怕是头部和中腰部的平台都不行,稍微一不留神“磕着碰着”都会闪着腰。
所以在平台端面向C端的争夺上,毫无疑问社团电商一定会处于下层。
广大的中小平台也在积极探索社区商业的可能性,新经销近期将会出系列文章,来报道中小社区团购平台未来的转型方向,作为社团电商的解决方案:第一,主打品质、服务,高客单价,走高端差异化社区团购平台路线;第二,转型仓储式会员店,走批零一体;第三,发展团批,从C端的竞争往后退一小步进一大步,转战到B端的运营上。
今天在这里要讲的是团批生意,团批的思维就是,既然从平台的逻辑出发我干不过你,那我就退回到社交的逻辑上来,改逆风而行为顺水推舟。
团批与团购的本质区别到底是什么?最白话最简单的鉴别是团批平台还是团购平台,就是你的货到底卖给谁了,你的订单大部分是来自于团长的购买还是来自于c端消费者的购买。
团批就是平台在团长群里发布要开团的商品,团长利用自己的私域流量,在社群或者朋友圈去售卖,做推广、搞接龙,晚上结单之后由团长到系统统一报单。
注意!这个系统是to b而不是to c的。
团长在平台以批发价格下单,仍然是由平台按照路线送货,团长从此刻开始挣的是差价,不再是佣金。
团长如果觉得这个品足够能打爆,甚至可以在卖了1000单的基础上报单1500单,剩下500单直接放置在自己的门店售卖。
李炳元特意补充解释道,“这里我们似乎又做回到当年转型做B2B的那一套逻辑里面去了,但是当年很多的经销商转型做B2B时,并没有互联网的思维,经销商是觉得‘羊毛就应该出在羊’身上,但互联网的玩法是‘羊毛出在猪身上让狗来买单’,以至于最后转型的这帮人都不知道到底该挣谁的钱。
”另外,团批与B2B最大的差别,在笔者看来,还在于有没有“社交”的逻辑在里面,在社交媒介如此发达的今天,社交生意的崛起是必然的。
得团长,得天下 前面说到整个区域型社团在2020年几乎都受到了腰斩的冲击,柚乐团也不例外,但是柚乐团还发展了团批业务,团购业务与团批业务的GMV业绩总和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
“大家都说得C端者得天下”,毕竟一个区域可以有30万、也可以有50万的C端用户,但是在这个区域有1000-2000个B端用户就已经不少了,从柚乐团转战“柚乐批”真的走对了吗?李炳元苦笑道,“只有放下了手中已经攥紧的,才能去抓地更大更多,放弃了在一棵树上吊死,突然就发现原来一直拥有整片森林。
柚乐团从转战‘柚乐批’的时候开始,就真正放弃了对‘品牌’的执念。
当然,我也很希望大家能喊我柚乐团创始人,而不是把我也统一归纳到团批里面去,但是事实上是,团长们已经不再认品牌了。
”现在的所有的平台都在面临一个窘境——拓团长拓不动了,以前招一个团长要求向平台交个几百块钱押金,现在是倒找团长几百块钱也不愿意开团点。
在过去,一个县城撑死了也就100个团长,但是后期巨头们入局之后,一个县城的团长能开到2000个之多。
巨头们“掘地三尺”式的一茬茬拓荒,团长们光是听故事都听的厌烦了。
有巨头连背书的故事都讲不好,一些草根企业还有什么样的底气能够把故事讲的更生动。
社区团购的赛程到了现阶段,还愿意拿自己私域流量给平台养孩子的团长几乎是没有了。
同时,所谓的团长忠诚度本身就是伪命题,“有些地方团,一共才100个团长,同时面对巨头30个BD挖墙角,根本招架不住。
”长此以往,一个团长原来只卖一家平台的东西,现在一下子卖了7-8家的商品,销量自然就下滑了。
所以,现在的团批在做什么事?团批平台就只作为团长的供应链,只服务于B端而不再去触达C端,每个团长都作为独立的小“平台”,负责把货卖到C端。
平台给团长足够的安全感,不仅不碰团长的私域,并负责深度运营B端,“每个品在卖之前一律让所有团长试吃试用,体验过关了之后再推广,甚至培训团长如何做抖音、做短视频、做社群和朋友圈接龙等,一系列私域流量蓄水的动作。
”在过去,社区团购做的是商城模式,平台上有几百个sku,团长也不知道哪些品要重点推,只是盲目的在往群里丢链接,现在是团批平台上只放3-5个爆品SKU,团长全天都将围绕这三个品打爆,在群里接龙预售。
这样一来,团批平台的总量虽然不大,但是在单品的量上,其它几个平台的量加起来也没有团批单个平台单品的量大,这时跟上游谈判有着非常好的溢价,团长直接能够挣到15个点以上的“佣金”。
“当平台真正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身段以后,之前很多不愿意合作的小店主,现在反而都主动加盟了。
”未来的20年里,团长一定会成为一个新型的主流分销渠道,有可能是新型的经销商也有可能是全新的B2B,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早点将其收入麾下。
社区团购作为线上与线下的融合体,迅速被催熟的过程中,现在至少摆在台面上的形式已经开始分化出不同的方向。
团批仅仅只是社区团购的演化过程中,自然而然生长出来的一个“生意”,这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模式”。
我们暂时没办法判断“团批”的出现是对是错,不过我们却可以用变化的眼光来看待这种演进,或许可以看到中国快消品流通渠道的变革趋势。
团批最终能够演化到什么地步或者结出什么样的“果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这些“补充型”的赛道正在缓慢地改变着快消流通渠道的格局。
或许就像李炳元李总所说的,“旧世界在崩塌,新世界在崛起,让我们一起迎接新世界的到来。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