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招股书显示,叮咚买菜首次公开发行37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以此计算,叮咚买菜此次募资约8695万美元,比原计划缩水7成。
叮咚买菜开盘后表现尚可,报 28 美元,较发行价上涨 19.1%。
截止收盘,叮咚买菜股价报 23.51 美元与发行价持平,微涨 0.04%,按收盘价计算,市值 55.41 亿美元。
无论如何,这个募资额度远远赶不上每日优鲜IPO融资近3亿美元的额度,也肯定远低于叮咚买菜IPO之前的预期。
当然,叮咚买菜方面,当下的募资少一些,也存在控制股价,后续再释放利好,抬高股价,以利增发再融资的可能性。
但是,市场普遍认为,每日优鲜破发后,投资者对生鲜电商的股价表现产生疑虑、甚至撤单,叮咚买菜受到拖累,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每日优鲜最初就是担心被拖累的是自己,那么,一定要抢先一步IPO,去拖累别人——资本怎么看生鲜电商,两家公司心中有数。
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同属于以前置仓为核心的生鲜电商,在业务模式上较为相似,估值模型也大抵相近,前车之鉴。
长期来看,海豚智库对叮咚买菜的资本市场表现,不太乐观。
► 前置仓商业模式“不香”,或因社区团购“失宠”资本并不喜欢生鲜电商这桩生意。
从商业模式上看,生鲜电商以前置仓为核心,是低毛率、低利润率的苦力活,烧钱虽然能换取用户、订单量等数据的增长,但最终还要看,离开了补贴,这种增长是否可持续。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早前数据,国内生鲜电商领域约有4000多家入局者,其中仅有4%营收持平,88%陷入亏损,最终只有1%实现盈利。
截至2020年10月,我国在业生鲜电商主体已达到1.68万家,日益激烈的竞争下,企业想要盈利则更难。
就叮咚买菜自身而言,除了业内的激烈的竞争,还有随着即时生鲜零售成为共识,社区团购迅速崛起的当下,以前置仓模式迅速扩张的模式,短期内尚无法实现自我造血,盈利能力还未被证实,对融资始终有很强的依赖。
一旦离开了资本支持,叮咚买菜只能减少补贴,业务增长会有很大不确定性。
融资方面,如果抛开今年上市带来的2021年的3.3亿美元D+轮内幕融资,叮咚买菜上一轮融资已经是2019年,账上的40亿现金钱只够烧半年了,IPO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最优解。
业务不确定,以拯救资金链为目的的被迫IPO,投资人和市场无法看好,也是意料之中的。
同时,把视角放大到整个社区、生鲜业态里,生鲜电商独角兽的光芒,确实因新晋崛起的社区团购业态而黯淡了不少,甚至可以说是可能“失宠”于资本。
无论是立志成为“中国最大的社区零售数字化平台”的每日优鲜,还是专注“快”的叮咚买菜,都是生鲜品类的即时零售公司,都以前置仓为重点。
他们和当前最火热的社区零售业态,都同处一个赛道。
只是当用户的消费行为不同,那么平台满足用户的消费行为的解决方案不同而已。
对比社区团购&生鲜前置仓模式,多快好省是核心,但不同的模式的侧重点不同:1)前置仓模式提供的价值是“快 + 好”;目前来看,高线城市更适合前置仓模式;2)社区团购提供的核心价值是“省”;而且在下沉市场有稳定的社区邻里关系,和稳定的小店业态,这是社区团购发展的土壤,社区团购目前次日达,可见 “快”并不是它的核心价值取向。
如今,巨头们纷纷加码社区零售,显然更看好“省”这个优点+下沉市场的商业模式,而立足于高线城市的前置仓生鲜电商业务,难免被认为成长性不足。
同时,资本圈有观点认为,未来生鲜电商赛道里,只会留下美团和拼多多,其他公司都会被清除出市场——资本都去追捧社区团购了,前置仓生鲜电商热度下降,这影响了生鲜独角兽的估值。
所以,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才会抓紧时间IPO,补充d药,以备后面更残酷的肉搏竞争。
这个赛道里面,最大的壁垒之一,就是融资能力,资本是最深的护城河。
而目前,对比两家公司的各项指标,营收稳健、亏损收窄的每日优鲜,更受资本青睐;营收激进增长,持续亏损的叮咚买菜,并不被看好。
海豚社的投票显示,多数投资人表示愿意买每日优鲜。
► 对比每日优鲜&叮咚买菜:激进与稳健从招股书来看,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都表现出营收、GMV的高增长。
每日优鲜,突出了毛利率提升,虽然仍在亏损,但是亏损幅度逐渐收窄。
叮咚买菜则强调2020年营收规模同比增长192%,而且营收已经达到每日优鲜的2倍,当然,亏损幅度也碾压后者。
先看叮咚买菜,其营收实现高增长,但是亏损也在持续放大,资本市场能不能看好这样的公司,是打问号的事情。
招股书显示,叮咚买菜2019年、2020年营收分别为38.8亿元、113.36亿元(约17.3亿美元);叮咚买菜2021年第一季度营收为38亿元(约5.8亿美元),上年同期的营收为26亿元。
亏损持续放大:2019年亏损18.7亿,2020年亏24.4亿,2021年一季度就亏损13.8亿。
反观每日优鲜,营收增长慢一些,但是亏损逐年收窄,从2018至2020年的总营收分别达到35.47亿元、60.01亿元和61.304亿元,年增幅分别为70%和2%。
2018年、2019年、2020年,调整后净亏损分别为22.16亿、27.77亿、15.90亿,调整后净亏损率分别为62.48%、46.27%、25.93%。
从盈利的角度分析,前置仓模式是公认的低毛利业务,这两家公司恐怕都需要在前置仓之外,寻求其他模式来规模化盈利。
从两家的战略来看,2020年至今,叮咚买菜还在坚守前置仓模式,步调激进,所以才有了192%的营收同比增长。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迅速培养用户习惯了线上买菜,也让生鲜电商们吃到了疫情红利,叮咚买菜就是个中受益者。
叮咚买菜创始人梁昌霖曾对媒体透露,2020年春节期间,叮咚买菜每天增长用户约4万人、大年三十订单量环比增长超300%,这也成为叮咚买菜后续激进扩张的动力。
数据显示,叮咚买菜的总GMV从2018年的7.42亿元增长到了2020年的130.32亿元,市占率提升至10.1%,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19%,同期市场整体增长率为114.6%。
2020年疫情以来,叮咚买菜通过“北上进京”策略大肆扩张,在供不应求的市场背景下,缩减了营销费用,带动了销售收入的大幅提升。
而每日优鲜已经在从前置仓模式转身,开始追求盈利,上岸,风格偏于稳健。
每日优鲜的GMV从2018年的47.26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76.1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6.9%。
而每日优鲜2020年的营收却维持了上年的60亿元水平,增长率仅为2%,为什么呢?因为每日优鲜推出了菜场业务,通过对传统的线下菜市场进行智慧化改造,以自身渠道优势为其赋能,助力农贸业态升级。
在此基础上,菜场交易GMV也一并计入每日优鲜平台,而平台通过扣点的方式获取收入。
这部分业务在财报上体现的结果是:提振GMV,收入基数低,但毛利率更高。
财报数据显示,每日优鲜2018-2020年的毛利率分别达到8.57%、8.68%和19.42%;同期毛利润总额分别为3.04亿元、5.21亿元和11.9亿元。
截止2020年3月31日的三个月,每日优鲜的毛利为5.11亿元,2021年同期为1.89亿元。
毛利率的大幅提升,一方面是因为成本优化,提高了运营效率;一方面则是因为新业务的开展。
总的来说,每日优鲜进入了调整期,在控制成本的同时,部分资源倾斜至菜场等业务,导致销售业务短暂收缩。
不过,长期来看,高毛利的菜场业务有望成为每日优鲜盈利的关键。
► 创始人股权被稀释:叮咚买菜风险大从融资轮数及金额上来看,两家公司不相上下。
但是,资本市场普遍认为,从股权保护的角度,实行同股同权的叮咚买菜,比起实行同股不同权的每日优鲜,其团队更加不稳定,管理风险更高,被恶意收购的概率更大。
对于需要大量烧钱的互联网企业而言,资本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持续的融资是发展的前提。
但是,每一轮融资都会导致创始人和创业团队的股权被稀释,更有甚者,有投资机构所持股权超过核心管理层。
AB股同股不同权模式充分保护了创始人的话语权。
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经历了同样的融资、烧钱史,但每日优鲜实行同股不同权,创始人徐正,在上市时掌握了企业的绝对控制权,对日后的企业管理、战略规划有更大自主权。
招股书显示,IPO前,每日优鲜创始人及CEO徐正持股15.3%,拥有投票权74.1%,管理层共计持股20.2%, 拥有投票权 75.6%;外部股东中,老虎基金持股12.4%,有3.8%的投票权,腾讯持股8.1%,有2.5%的投票权。
而叮咚买菜实行同股同权制度,创始人梁昌霖持投票权已经稀释到至30%,整个管理层也不过31.6%的投票权,是非常低的水平。
招股书显示,叮咚买菜实行同股同权制度,投票权比重与所持股比例相同。
IPO前,公司创始人及CEO梁昌霖持股30.3%,公司管理层共同持股31.6%;外部股东中,老虎基金通过Internet Fund V Pte. Ltd.持股5.7%;软银通过SVF II Cortex Subco (DE) LLC持股5.6%。
创业团队股权被稀释至此,公司后续很容易面临恶意收购。
其次,如果创始人丧失对业务的话语权,让一群不懂业务的投资机构来决定企业走向,很容易为了华丽的数据而做出短视的决策,后患无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