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神的资本市场与两难的东鹏特饮

造神的资本市场与两难的东鹏特饮,第1张

造神的资本市场两难的东鹏特饮 上市不到一个月,东鹏饮料已经经历了15个涨停,股价累计涨幅超过400%,最新市值突破千亿大关,市盈率最高达130.86倍。


令人乍舌的数据迅速把它捧成近期最火的饮料新星,但跑步跃进的步伐和资本市场的检视,也暴露了它身上难以掩饰的种种硬伤。


从濒临破产的国企到股价飙升的“国产第一”,“飞上枝头”之后,东鹏饮料真的能成为饮料赛道中的“金凤凰”吗?虚幻泡沫之下的功能饮料市场,又到底是急流还是坦途?

一、急踩刹车的东鹏饮料分析东鹏饮料的招股书不难发现,它的硬伤和暗疾都十分明显。


硬伤来自东鹏饮料本身的商业模式缺陷,单一的产品结构和集中的销售区域暗示了它的“发育不良”。


东鹏饮料的主要产品有东鹏特饮、陈皮特饮、由柑柠檬茶等,最广为人知的还是被看作是“平价红牛”的功能饮料。


作为绝对“C位”,东鹏特饮在2018-2020年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94.99%、95.11%及 93.88%。


在气泡水和0糖概念等风口下,东鹏饮料也开发出多种新品,但市场表现普遍不佳,整体销售占比不足7%,赚钱的大头还是要靠功能饮料这根“台柱子”。


除此之外,在广东享受着“国民饮料”待遇的东鹏特饮在北方却“不受待见”。


2018-2020 年,广东区域销售收入占东鹏饮料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 61.10%、60.12%及 55.74%,经营业绩大部分都依赖于该区域。


主要依靠经销商的东鹏饮料线上渠道铺设也远远不够,想要真正成为国民品牌,扩张之路还有很长。


暗疾则来自于东鹏饮料在股权上和经销商“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


东鹏饮料是典型的家族企业,创始人林木勤在上市后持有东鹏饮料49.74%的股份。


公司的第三大股东鲲鹏投资是东鹏饮料实控人林木勤之子林煜鹏控制的持股平台,而东鹏饮料的许多重要经销商,均参与持股了鲲鹏投资。


如第二大经销商东莞金愉食品的实控人林景照及第三大经销商深圳安尔雅公司的实控人郑细强,分别持有鲲鹏投资4.5%及1.8%的股份;2018年的第三大经销商海丰曈缙贸易实控人蔡安特之子蔡顺源,也持有鲲鹏投资4.5%的股份。


在IPO过程中,东鹏饮料就曾因多位经销商入股公司以及上市前给股东大比例分红等问题遭证监会问询,是否存在利益输送行为、是否向经销商压货虚增收入等问题也备受媒体质疑。


虽然东鹏饮料回复证监会表示,对持股与非持股经销商均按统一规则执行,但公众的疑虑仍未平息。


面对过度狂热的资本市场,高处不胜寒的东鹏饮料只能猛踩刹车,接连6次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试图在几近失控的狂风中把自己拉回正轨。



二、谁捧出了暴涨神话?即使不是完美优等生,东鹏饮料还是被捧到了旁人难以企及的顶峰,到底谁才是这场资本狂欢背后的推手?首先,东鹏饮料作为行业“老二”业绩表现确实优秀,属于资本看好的稀缺性企业。


从营收数据来看,东鹏饮料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扩张期,增长势头冲劲十足。


2018至2020年,其营收分别为30.58亿、42.09亿与49.5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16亿、5.71亿与8.12亿元。


2021年一季度,东鹏饮料营收17.11亿元,同比增长83.37%,归母净利润3.42亿元,同比增长122.52%。


同时,东鹏饮料还预计今年上半年营收为32.50亿—36.50亿元,归母净利润5.7亿—7.2亿元,营收、利润同比增长率预计超20%。


在竞争力上,东鹏饮料的平价战略为其与红牛“划清界限”,与头部企业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从一开始,东鹏饮料就竭力避免与“大哥”红牛硬碰硬,先是在2010年推出价格仅为红牛一半的PET瓶装能量饮料,再在2018推出东鹏特饮500ml金瓶装,填补了红牛在大容量能量饮料品类的缺口。


最后通过饱和式营销和央视、抖音、B站等短视频平台建立合作,赞助热门影视剧和综艺节目,凭借铺天盖地的“洗脑”广告终于占领了消费者心智。


其次,在自身实力之外,近来资本市场热衷于追捧消费品赛道,东鹏饮料的虚高估值正是这股造神风潮的产物。


功能饮料赛道的头部效应非常明显,作为功能饮料第一股,先发优势的明显的东鹏饮料被资本追捧并不出人意料。


据民生证券的报告,过去十年,功能性饮料的行业集中度指数均维持在 80%~90%左右。


“大哥”红牛缺席资本市场,排名第二且来势汹汹的东鹏特饮自然承接了人们对整个赛道的长期看好。


在A股市场,优秀的饮料品牌较之食品领域的其他品类本就不多,更显现出东鹏特饮的稀缺性。


为什么消费领域尤其是食品饮料赛道中的投资热情如此狂热?一是整体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食品饮料品类的高增长吸引了资本关注;二是疫情影响之下,为规避风险,资本更青睐食品饮料等刚需类消费品。


大名鼎鼎的A股四水——茅台、金龙鱼、海天酱油、农夫山泉都曾是资本造神的典范,东鹏特饮受追捧的路径与它们如出一辙。



三、泡沫之下,功能饮料市场的实力如何?泡沫中的东鹏饮料前途未卜,但抽丝剥茧来看,功能饮料市场仍然是一条潜力十足的黄金赛道。


中国饮料市场规模已达5786亿元,早已是一片充分饱和的红海,但随着消费者对饮料健康化、功能化的偏好转向,功能饮料这一细分品类成为饮料领域蓬勃成长的增长点。


《青山资本2020中国快消品早期投资机会报告》中表示,功能饮料核心市场约600亿,其中能量饮料400亿,运动饮料200亿。


2019年能量饮料整体年复合增速超过15%,是饮料中增速最快的细分品类。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功能饮料人均消费金额及人均饮用量仅为的美国的十分之一,开发潜力不言而喻。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国产功能饮料的崛起,离不开“先行者”红牛的的铺路。


早在1995年,风靡东南亚的红牛早早进入中国市场,在全面垄断市场时期,红牛已经有充分的时间对消费者口味进行调教,建立起对功能饮料的普遍认知与印象,为后续入局者铺平道路。


同时由于红牛定价较高,彼时行业处于高端价格带,国产品牌则有了较大定价空间。


近年来,中国红牛与原品牌方泰国天丝陷入商标纠纷,疲于应付的红牛陷入增长困局,后续入局者意外地迎来一个广阔发展的大好契机。


有机会的地方就有竞争,在功能饮料赛道中,守擂者与攻擂者们的战斗也不可谓不激烈。


红牛仍占据着中国市场57%的份额,“霸主”地位和品牌力都难以撼动。


其余国产品牌中,东鹏特饮占15%的市场份额,乐虎10%,体质能量6%,XS 5%,战马4%,这批“第二军团”打法类似,多采用类似红牛的产品和低价策略,尚未形成自身的产品“护城河”。


除此之外,一些食品饮料巨头也想要分一杯羹,统一推出了“够燃”、伊利推出了“焕醒源”、农夫山泉推出了“尖叫”和“能量帝”,新玩家还在前仆后继地跳入这一战场。


饮料赛道中,红极一时的明星企业并不少见,承德露露、养元饮品、汇源果汁等前辈都曾携单一产品上市,短期也受到资本追捧星,最终迫于行业环境、消费者偏好发生变化等原因,都陷入到业绩下滑、转型困难的窘境,股价也因此下跌。


资本市场中从来都不缺一夜暴富的神话,更不缺轰然倒塌的闹剧,比起“喜新厌旧”的资本,“用脚投票”的消费者显然忠诚得多。


功能饮料市场是一条道阻且艰的新兴赛道,在过热的资本市场回到理性之前,东鹏饮料需要的是加快速度补齐自身短板,升级强化品牌形象与产品力,才能戴好这顶“皇冠”,在变化莫测的风口中最终站稳脚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tougao/6412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4-17
下一篇 2022-04-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