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自:索尼然而纵观整个手机市场,实体按键在手机上的地位并不乐观,随着屏幕增大、曲面屏出现,按键数量快速减少,音量键加锁屏键的组合成为了绝对的主流,也只有同样小众的游戏手机才会安上肩键。
一增一减之间,按键的功能和价值在不断变化,它于智能手机而言,并不仅仅是「维持习惯」的产物。
追求更大的屏幕,并不是淘汰按键的唯一原因智能手机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不断增大的屏幕,从功能机到智能机,再到全面屏、曲面屏,屏占比增大的同时屏幕也更大了,伴随着这些技术和产业升级,实体按键被逐渐淘汰。
最直观变化就是全面屏潮流带来的变化,随着苹果在 iPhone X 上用上 COP 封装工艺,在边框处折叠屏幕的同时,将屏幕显示 IC 控制也放在了折叠屏幕下方,实现了窄小等宽屏幕边框的同时,也去掉了 Home 键。
▲ 为了实现超窄下边框,苹果选择了屏幕弯折的封装方案而曲面屏的流行本身也挤占了按键们的生存空间,虽然现在市面上的大部分旗舰都逐渐采用微曲面设计,但弯曲的屏幕还是占据了一定的侧面空间,这也让手机侧边按键越来越细窄。
但这并非是手机按键越来越少的唯一原因,手机设计走向一体化、无孔化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作为典型的便携微型设备,手机厂商们一贯重视手机内部空间利用率,在续航体验优先级更高的情况下,按键本身占据了一定的内部空间,与之相配合的零件更是需要留出不小的空间。
再加上出于防尘的考虑,一体化被提上了日程,它也让手机整体美观度、质感提升了不少。
▲ 3.5mm 耳机接口和实体按键一样被「淘汰」了而按键和接口也就顺其自然地成为了手机厂商们共同的「眼中钉」,以往音乐手机常见的播放按键、快门按键都逐渐被放弃。
此外手机按键自身的稳定性也饱受怀疑,早在 iPhone 使用实体 Home 键时就有不少用户担心它损坏,转而使用苹果提供的虚拟 Home 按键,虽然之后苹果对其做了调整改善,但刻板印象已经留了下来。
即便是 2021 年的今天,在部分旗舰手机上仍然有按键松垮的问题,再加上侧边按键都比较细窄,手感确实不如以往。
而厂商们期间新增的独立语音助手按键,往往也和语音服务本身的成就有关,三星曾在手机上设置了一个单独的 bixby 语音按键,但智能语音助手本身就不够智能等问题导致这颗独立按键使用频率并不高,后续三星也曾放弃这一设计。
▲bixby 独立按键更像是三星为了推广智能助手而设计的苹果在 iPhone 采用全面屏设计之后则采用长按锁屏按键唤醒 Siri,这也是语音助手独立按键们所对应功能常见的结局,锁屏键与音量按键组合使用取代了不少独立按键。
更大的屏幕增加了内容丰富性的同时,也增加了产品的可能性,实体按键虚拟化也成了厂商们共同的选择,截屏、锁屏、亮度音量调整等常用调节都被归于通知栏。
像苹果、一加这样保留实体静音按键或三段式按键的,除了本身实体按键使用上的优势,这一按键也成为了产品品牌的体现,一旦调整需要面对的是原有忠实用户的质疑,此前苹果修改锁屏声被抵触就是最直观的案例。
触控时代的新按键们实体按键重要性下降的同时,也有不少厂商想要改造它,锤子就曾设立闪念胶囊独立按键,按下就可以唤醒,并通过语音识别记录想法,总体来看还是一个不错的效率工具,遗憾的是锤子的离场结束了这一切。
▲ 后续还加入过语音搜索功能而其他厂商则开始另辟蹊径,试图创造一些不存在的「按键」,苹果在 iOS 14 系统上就有尝试,敲击 iPhone 背面两下或三下就可以实现如截屏、锁屏等多项功能。
它实现了如同实体按键一般符合直觉的 *** 作,依靠熟练的肌肉记忆,不需要看屏幕也能完成 *** 作。
当初三星推广 bixby 独立按键时就有不少用户提出将它改成一颗独立 DIY 按键,由用户自己定义常用功能,方便且实用,如今来看苹果实现了这一创想。
更难能可贵的是「轻点背面」这个功能还支持快捷指令功能扩展,这里就体现出 iOS 软件生态的强势了,基于自动化的快捷指令几乎可以调用 iPhone 当中的一切功能,堪称最强侧边按键了。
在苹果产品中这种设计并不少见,AirPods Pro 耳机柄末端有一个明显的凹陷处,它的功能和有线耳机上的实体按钮类似。
通过压感技术轻按播放或暂停,按两下切换、长按切换到通透模式,再加上苹果设计了与之相配的 clink 音效,使用起来就真的像一颗实体按键。
对比业界常见的入耳式耳机使用触控板 *** 作,耳机柄上不存在的按键更符合直觉,而且误触风险更小,再有就是入耳式耳机点击耳机尾部的触控板切换音乐时,力道没掌控好就会影响耳机佩戴位置,或是产生噪音,得时不时地调整一下。
按键所带来的直观体验是如今不少人仍然怀念它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由于屏幕增大等各种原因它的优先级降低,但厂商们仍然在通过软硬结合的方式于手机等各种设备上复现实体按键一般的体验,即使它们当中不少并非是按键。
这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震动马达的火热,转子马达、线性马达等专业名词成为了数码爱好者们最关注的配置内容之一,其根本原因在于它和按键一样实现了「Z」轴般的按键体验。
▲拯救者电竞手机 2 Pro 有着双震动马达设计在震动马达体验中部分 Android 手机已经在诸多细项中超越了苹果,联想、黑鲨等多个游戏手机品牌都加入了双震动马达的设计,同时它们与游戏内容配合往往可以实现更细腻的震感。
这种定制化的震动功能体验,让重视即时反馈的电子竞技游戏体验更好,自然也就越来越受追捧,而在日常使用中也让调节时钟等二元平面上的功能更直观,如实体旋钮一般。
通过软硬协同,厂商们仍然在探索按键在人机交互方面的深度。
活到现在的实体按键,靠的不仅仅是习惯音量键和锁屏按键的组合是手机市场主流选择,但其实也有厂商试图改变,华为 Mate30 系列上就有一个名为「隐藏式侧边音量键」的设计,通过触控和振动反馈取代原本的实体音量按键。
但最终华为还是用回了原本的实体按键方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 Mate30 屏幕曲率比较大容易误触,另一方面取消音量按键其实是在调整人们一直以来的习惯,它并没那么容易改变。
这也是触控交互淘汰实体按键论调中最常出现的论点,但实体按键没有被完全淘汰仅仅是为了维护旧有习惯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更大的屏幕与触控交互,带了更多的内容可能性和交互可能,但同时也让内容和交互更复杂了,对比而言按键一比一绑定功能形式反而更简单,在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多、日益复杂的今天,实体按键的简单反而成了优势。
iPhone 的 Home 按键就是典型案例,在《The One Device: 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iPhone》这本书中就有提到当初乔布斯其实想在 iPhone 上设计两个按键,分别是返回键和 Home 键。
但最终乔布斯听从了设计师的建议仅使用一个 Home 键,而设计师的理由也很简单,多了一个返回键会让交互变得复杂起来,按下 Home 键就返回桌面更简洁可预测,也更受信赖。
魅族的 mback 同样也是,在同一颗按键中设置了两种互相独立的交互方式,简单且好用。
足够简单高效的按键, *** 作起来颇为直观,这也让它成为了上手复杂智能设备最佳的人机交互方式之一,学习成本更低,任天堂同样是此道的佼佼者,业界常见的游戏手柄通过按键布局,让人们更快上手。
左滑杆右按键的布局结构让人很快就能了解到左边是 *** 控方向,而右边是攻击等指令,任天堂甚至在 Game Cube 的手柄上设置了一个巨大的 A 键,其他几个小型按键环绕着它,凸显了 A 键作为主要确认键的地位,也让人更好的上手学习。
同时按键作为硬件对比现在智能手机上常见的虚拟手势、按键有一个优势,一般来说按键交互的优先级是最高的,不会出现软件交互方式互相排斥的现象,现如今仍然有 Android App 没有遵守 Google 所设定的规范,最终导致交互不了的情况。
在可预见的未来,一体化、无孔化仍会是智能手机等小型精密设备的主要发展潮流,同时带有屏幕的设备也会越来越多,它们将融于环境与人们交互,但按键依然会存在。
作为更直观高效的人机交互方式,足够简单的它仍然能在未来占有一席之地,更何况按键本身的形式乃至人机交互的深度仍在是厂商们探索的重要领域。
按键,并非完全是维持习惯的落后产物。
按键,并非完全是维持习惯的落后产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