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如果安装的Win7原版系统,可以使用QQ管家、360等软件对系统进行优化,从而减少运行的进程。
3、关闭不必要的开机应用程序,以减少进程数,从而节省系统资源,具体 *** 作:开始——所有程序——附件——运行,输入msconfig,按回键运行“系统配置”,点击“启动”选项卡,在不需要开机运行的程序前面将勾去掉。
4、关闭系统不太重要的服务,具体 *** 作,开始——所有程序——附件——运行,输入services.msc,打开“服务”,将以下可以关闭的服务设置为手动或者禁用:
显示名称:Alerter
默认:禁用
设置建议:非局域网用户禁用
显示名称:Application Layer Gateway Service
进程名称:alg.exe
默认:手动
设置建议:使用第三方防火墙者禁用
显示名称:Application Management
默认:手动
设置建议:手动
显示名称:Automatic Updates
默认:自动
设置建议:手动。自己管理Update的禁用,用时打开。
显示名称:Background Intelligent Transfer Service
微软描述: 使用闲置的网络频宽来传输数据。
建议: 禁用.
显示名称:ClipBook
进程名称:clipsrv.exe
补充说明:剪贴簿。把剪贴簿内的信息和其它台计算机分享,一般家用计算机根本用不到。
依赖本项的服务:Network DDE
默认:禁用
设置建议:禁用
显示名称:COM+ Event System (COM+ 事件系统)
进程名称:svchost.exe -k netsvcs
补充说明:COM+事件系统。有些程序可能用到COM+组件,如自己的系统优化工具BootVis。检查系统盘的目录“C:\Program Files\ComPlus Applications”,没东西可以把这个服务关闭。
依赖本项的服务:Remote Procedure Call (RPC) 和 System Event Notification
默认:手动
设置建议:手动
显示名称:COM+ System Application
进程名称:dllhost.exe /Processid:{02D4B3F1-FD88-11D1-960D-00805FC79235}
默认:手动
设置建议:手动
显示名称:Computer Browser (计算机浏览器)
进程名称:svchost.exe -k netsvcs
补充说明:计算机浏览器。一般家庭用计算机不需要,除非你的计算机应用在局域网之上。
依赖本项的服务:Server 和 Workstation
默认:自动
设置建议:手动。非局域网用户禁用。
显示名称:Cryptographic Services
进程名称:svchost.exe -k netsvcs
补充说明:简单的说就是Windows Hardware Quality Lab (WHQL)微软的一种认证服务,例如你使用Automatic Updates,升级驱动程序,你就会需要这个。
依赖本项的服务:Remote Procedure Call (RPC)
显示名称:DCOM Server Process Launcher
进程名称:svchost -k DcomLaunch
补充说明:SP2新增的服务,DCOM(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式)服务器进程启动器,关闭这个服务会造成很多手动服务无法在需要的时候自动启动,很麻烦。
关闭这个服务还有以下现象:比如一些软件无法正常安装,flashmx,还有些打印机的驱动无法安装,都提示错误“RPC服务器不可用”。
依赖本项的服务:无
默认:自动
设置建议:自动
显示名称:DHCP Client
进程名称:svchost.exe -k netsvcs
补充说明:DHCP客户端。没有固定IP的的用户还是开着吧,否则上不了网,特别是小区光纤用户。
依赖本项的服务:AFD 网络支持环境、NetBT、SYMTDI、TCP/IP Protocol Driver 和 NetBios over TCP/IP
默认:自动
设置建议:自动
显示名称:Distributed Link Tracking Client (分布式连结追踪客户端)
进程名称:svchost.exe -k netsvcs
默认:自动
设置建议:禁用
显示名称:Distributed Transaction Coordinator
进程名称:msdtc.exe
默认:手动
设置建议:禁用
显示名称:DNS Client
进程名称:svchost.exe -k NetworkService
补充说明:DNS集中解析客户端。关闭后DNS解析会转移到各进程,因此想节省资源可手动甚至禁用。注意:IPSEC需要用到。
依赖本项的服务:TCP/IP Protocol Driver
默认:自动
设置建议:手动
显示名称:Error Reporting Service
进程名称:svchost.exe -k netsvcs
默认:自动
设置建议:禁用
显示名称:Event Log (事件记录文件)
进程名称:services.exe
补充说明:事件查看器。允许事件讯息显示在事件检视器之上。
依赖本项的服务:Windows Management Instrumentation
默认:自动
设置建议:自动
显示名称:Fast User Switching Compatibility
进程名称:svchost.exe -k netsvcs
补充说明:另外像是注销画面中的切换使用者功能,一般建议采用默认手动,否则可能很多功能无法实现。如果你基于安全性考虑,并且不使用多用户环境,可以停止。
依赖本项的服务:Terminal Services
默认:手动
设置建议:手动。不使用多用户者禁用。
session是为服务器端存储用户会话的方式之一。在浏览器中,一般只会看见用于标识session的唯一标识符(sessionid),它一般通过cookie进行保存。
所以您可以通过Resources下的Cookies看到当前页面相关域下的所有cookie,即用360浏览器和Google浏览器时,按下F12观看session。
二者简要对比:360浏览器主要使用的是IE内核,你使用的IE是Win7版本(即IE8),360浏览器是不兼容此版本的。用360是无法修复Win7下的IE内核的,反而修复后会破坏IE8内核。
360在Win7下也会出现故障问题(现在暂无安全软件适合Win7系统),而谷歌浏览器使用的是独立内核,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会出现故障。
分析:电脑蓝屏原因很多,有可能是系统问题,也可能是硬件故障,其代码往往不具备诊断意义,需要逐一排查。处理:
一、重启电脑:在当前状态或按主机重启键重启电脑,或先长按电源键强制关机再重新开机,如果不再出现错误提示并且能够正常进入系统 *** 作,说明上次不正常只是偶尔的程序或系统运行错误,无关紧要。
二、修复系统:如果频繁无法正常进入系统,则开机后马上按F8,看能否进入安全模式或最后一次配置正确模式,如能则进入后系统会自动修复注册表,并回忆前几次出现不正常现象时进行了什么 *** 作,并根据怀疑是某个应用软件(或驱动程序)导致问题产生,将其卸载,然后正常退出,再重启就应当能进入正常模式。如安装有安全软件,可在安全模式下使用360安全卫士加360杀毒或者金山毒霸等等类似安全软件进行电脑清理、优化加速(去除多余的开机自启动程序、整理硬盘碎片等等)和全盘木马、病毒查杀。
三、重装系统:如果以上 *** 作无效,则需要重装系统以排除硬件故障的可能(注:如果C盘有重要数据则事先需要进行备份)。电脑安装系统方法很多,除费时麻烦现在很少应用的完全安装方法外,常用的为克隆安装,其方法又分:硬盘安装、U盘安装和光盘安装等。
推荐使用光盘重装系统,其 *** 作步骤如下:
(1)准备系统光盘:如果没有可以去电脑商店购买,需要安装什么系统就买什么系统的最新版光盘。如果有刻录光驱,也可上网自行下载ISO格式的系统文件刻录成系统光盘。
(2)设置光盘启动:开机后按DEL键(笔记本一般为F2或根据屏幕底行提示的热键)进入CMOS,并在BOOT选项卡(或startups)中设置光驱(CD-ROM或DVD-ROM)为第一启动项(老主板需要进入Advanced BIOS Features选项卡后,在“1st Boot Device”处回车,再选择CD/DVD-ROM),再按F10保存退出重启。部分新主板支持开机后连按F12或F11进入启动选项菜单,可不进CMOS界面直接选择光驱。重启电脑时及时将系统光盘插入光驱。重装系统完成后要注意设置硬盘为第一或第二启动项。
(3)克隆安装系统:光盘启动成功后会显示功能菜单,此时选择菜单中的“安装系统到硬盘第一分区”,回车确定后按提示 *** 作,或者进入PE系统后,运行桌面上的“一键安装系统”,电脑会自动运行GHOST软件自动载入GHO文件克隆安装到C区,整个过程基本无需人工干预,直到最后进入系统桌面。
注意:在安装系统完成后,先安装安全软件如360安全卫士加360杀毒或者金山毒霸之类其它安全软件,进行全盘查杀木马、病毒,再打好系统补丁、安装常用软件,并下载安装使用一键还原工具进行系统备份,以备不时之需。
四、检修硬件:如果以上 *** 作完成后仍然无法解决问题,则需要考虑硬件问题。
1、重新插拔内存条和显卡并用橡皮擦拭金手指。
2、重新插拔硬盘的电源线和数据线以排除硬盘接触不良,并使用启动U盘或光盘启动电脑后,运行DISKGEN对硬盘进行检测,尝试修复碎片、坏道或MBR引导扇区。
3、建立最小系统逐一替换硬件如内存、硬盘、主板、显卡等等进行检测,以确定故障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