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鼠标好用吗_空中飞鼠对比评测

空中鼠标好用吗_空中飞鼠对比评测,第1张

空中鼠标好用吗_空中飞鼠对比评测 随着轻量化鼠标的日渐流行,大家逐渐发现相比塞进去一堆花里胡哨的功能,鼠标轻起来才是真的香。

以往哪些功能强大,个头重量也很大的旗舰鼠标也逐渐向轻量化发展。

这次评测的冰豹 Kone Pro Air就是这样一款旗舰级的轻量化鼠标。

开箱和细节冰豹最初作为高端游戏外设品牌,虽没做到人手一只那样大火,但在玩家圈子里的口碑是相当不错的,近期的主力Kone Pure系列,因为手感好,且特别容易做到DC(拖动点击),在MC(我的世界)圈子里是非常的流行。

Kone Pro Air 从名字看,就是一款旗舰级的鼠标,作为一款2021年的旗舰鼠,2.4G无线,蓝牙以及有线 三模自然是标配,而Air这个名字一语双关,既指的是无线,又说明它的轻量化设计。

Kone Pro Air包装使用了不同质感的材质和印刷方式的搭配 ,比较有质感,包装盒上的鼠标图案和实物是1:1大小,这也是鼠标包装的传统了。

附件倒是很简单,一根type-c数据线,一本说明书。

这跟数据线官方称为PHANTOM FLEX技术,说中文呢就是一根很软的编织线,真的是软,手感和柔软度都有点像伞绳。

超赞的握感我这款是白色的版本,鼠标表面是处理的特别细腻的类肤涂层,观感和触感都颇有点温润之感,摩擦力恰到好处,不会有亲肤涂层常见的『腻』感,和特别细腻的PBT键帽类似,说夸张一点就是如同婴儿肌肤般的触感,我个人是特别喜欢这种触感的。

鼠标两侧触感似乎稍有不同,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总感觉更『软』一些,似乎是把涂层做的比较厚,,还有一些低调的防滑纹路。

这部分我还是很喜欢的,比橡胶不会藏污纳垢,又比纯粹的塑料更舒服。

有不少小伙伴比较担心涂层寿命的问题,据官方说KONE PRO AIR用了2代的涂层,相比以前用的一代更耐用,不过我也只是体验了2周,耐用不耐用还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这是一只右手鼠标,官方宣传中说,这款鼠标的外形设计是根据大量国内职业玩家的使用反馈而得出最适合国人手型的设计,我觉得这个宣传应该不虚,尺寸属于非常适中的那种,不大不小,在人体工学的支撑度和灵活度间做的比较平衡,鼠标背高40mm,最高点基本在中央,所以背部相当饱满的,掌心部位的支撑感很强,抓在手里比较充实,趴握非常舒服。

我的手长18cm,手围20cm,拿在手里感觉刚刚好虽然我不是一个趴握爱好者,但毕竟鼠标不仅仅用来打游戏,平时办公上网,修图,写稿的时候,人体工学鼠标趴握能带来更好的舒适度以及降低手部疲劳。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这只鼠标官方标称只有75g,我实测甚至还要更轻一点,这个重量还包括内置续航100h的锂电池哦。

做对比的是我日常使用的赛睿sensei310,尺寸差不多不算线材也要95. 而且这只鼠标也不像很多追求轻量化的洞洞鼠满身打洞,还是维持了表面的完整触感。

应该是在内部结构和材料上下了不少功夫。

这种重量加上本就很好的握感,让我经常会有人鼠合一之感,只要手指轻微的移动,鼠标就能非常跟手的一起移动,这种 *** 控感是普通非轻量化鼠标给不了我的。

而且鼠标的重心处理也非常接近中心的位置,十分平衡,当游戏需要抓握或者捏握时,手指 *** 控重心居中并且仅仅75g的无线鼠标也是轻松愉快的按键手感中规中矩左右键使用了TITAN光学开关,说白了就是把光轴键盘那套不需要物理接触的东西弄到微动里响应更快,寿命更好,但跟手感没啥关系。

Kone Pro Air是分体式按键,手感稍微偏柔和(恩,就是有点肉),这种偏肉的手感正常用完全没问题,不过我在CSGO打手q,使用usp这种需要快速有节奏的连续单点的时候,就会觉得左键有点拖泥带水,节奏不是太好。

不过步q点射什么的还是挺舒服的。

侧键的风格不太一样,很脆,确认感强,侧键的位置设计的很合适,游戏中没有误触的可能,而宽大易触日常使用也相当顺手。

滚轮出乎意料的好用滚轮的材质是铝的,官方叫TITAN WHEEL PRO,内部为了减重掏空,几乎就是一个很薄的铝圈,这个滚轮手感意外的好,不像MX Master3上哪个铝滚轮那么锋芒毕露,滚起来阻尼恰到好处,段落确认感明显,而且滚轮按下的手感和侧键类似,清脆,偏硬的设计也几乎没有误触的担忧,而且因为滚轮合适的阻尼,按下滚轮按键也不用担心滚轮误滚。

滚轮做的特别扎实,完全没有滚轮按键常见的松垮感。

把他当个主键用都没啥问题。

鼠标性能,顺滑度Kone Pro Air毕竟是旗舰鼠标,传感器也是冰豹的顶级款ROCCAT® Owl-Eye 19K光学传感器,这个传感器差不多就是PMW3370的魔改,这种顶级传感器性能自是不必担心,最高支持到19K的DPI和50g的加速度,性能上对我这种普通人是绰绰有余了这是一个三模鼠标,支持2.4G和蓝牙两种无线模式,所以无论光学传感器多给力,如果无线性能掉链子也是不行的。

KONE Pro Air的2.4G模式需要搭配接收器,实测性能非常给力,没有丝毫掉帧,延迟,哪怕我的路由器就在桌子下面,桌面上还有无线键盘音箱和另外一只无线鼠标的干扰。

而蓝牙模式就相对没那么给力了,受限于蓝牙协议的限制和干扰,蓝牙模式下延迟会比较明显,而且偶尔会有卡顿的情况发生(大概率是因为受到干扰),不过用来办公上网啥的完全没问题。

影响鼠标顺滑度的因素很多,重量,重心,鼠标垫,但贴脚绝对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Kone Pro Air用了纯PTFE热处理鼠标垫脚,反正这么大一串形容词我也搞不懂,大概就是很顺很滑的意思吧。

而且据说是不用单独贴脚贴了。

我在布垫,胶垫,玻璃垫上试了一遍,确实相比普通的脚贴要顺一点,属于适中偏滑的感觉,我比较喜欢他在细布垫的表现,如果喜欢粗布垫上那种滑冰似的顺滑,还是得去买个脚贴贴上。

灯光效果和驱动Kone Pro Air的灯光效果比较有意思,不是在背后的Logo上,也不是在侧面,而是在按键上.按键前端是半透明的,可以透出柔和的光效还能透出内部的蜂巢结构。

光效是16.8M色的真RGB,发光面积大,左右键还能独立控制,实话实说效果是真不错,只是这个显示的位置优点刁钻,平时也看不太见,拍照也不好拍,有点点尴尬。

默认状态下灯光效果可以指示当前的配置和蓝牙/2.4G状态,更多的效果则可以在驱动中调整,说到这个驱动就不得不吐槽一下了。

冰豹的驱动速度和功能上倒是没啥大问题,关键是一些交互逻辑也不太清晰,就是用起来不直观,经常需要一顿摸索才能找到一个功能。

比如这里的距离控制单元,角度咬合,要是不看说明完全搞不清用途。

还有一些没翻译完全的英文支持在状态栏显示当前电量,这个设计不错板载内存上可以存储X套配置,然后用底部的配置切换开关来切换,但总觉得缺个独立的dip切换按键,要不然一共5个按键确实不好分一个出来给DIP切换3模设计办公娱乐一鼠搞定这是一款3模鼠标,低功耗无需接受器的蓝牙模式适合日常办公,连笔记本电脑。

而稳定高性能的2.4G连PC玩游戏更好。

有线模式对我这种业余玩家就让他老老实实充电用吧。

这种3模鼠标搭配3模键盘就特别适合多设备协作办公+游戏的场景。

也让Kone Pro Air这种旗舰的游戏鼠标,同样还很适合办公。

我平时PC主要用来玩游戏,看电影。

同时会搭配一台苹果MBP写稿,P图,工作。

而两台电脑同时用的场景很多,比如一边看电影一边写评测,或者用苹果写代码的同时用PC查文档,工作累了还能随时来一把DUST2死斗放松一下。

这样导致我需要在桌上放2把键盘和2个鼠标,桌面拥挤不说还得换来换去麻烦。

有了Kone Pro Air就只需要一个鼠标,2.4G连PC,蓝牙连Mac,用底部的模式切换开关在2台设备种一键切换。

手感超好的滚轮和侧键,加上舒适的人体工学设计饱满的手感,让Kone Pro Air在日常使用和办公中也非常爽。

相比传统重量级的办公鼠,我在日常使用中也更喜欢轻量化的设计,手腕和胳膊的负担要小很多。

而且内置的锂电官方续航100h,再加上type-c快充,充手机的时候随便给鼠标充一会儿,基本让我忘了续航这回事。

试试DC要说最近冰豹啥游戏里最火,那无疑是MC(minecraft)了,因为MC的PVP需要超快速的点击,而大家基本都在用一种成为DC(拖动点击)的方式,kone pure就特别适合DC,我以前也没有玩过MC,更不会DC,正好用Kone Pro Air试试这鼠标dc好不好用,经过5分钟的练习,我感觉已经有点DC的意思了,不贴胶布CPS测了一下也有10,比快速点击快多了,当然离真正MC玩家30cps入门差距还挺大,还需要再练练,但至少证明Kone Pro Air的DC基础还是很不错的,MC玩家可以放心买了。

总结Kone Pro Air作为轻量化无线鼠标,并没有玩什么花活功能,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5键鼠标,但符合国人手型的外观和尺寸以及细腻舒适的表面让鼠标的握起来手感极好。

高性能的传感器,特殊设计的脚贴和75g的轻盈手感,让鼠标在游戏中灵活准确,无论是高dpi还是低dpi选手,无论是趴握还是抓握都相当适合。

仅从硬件方面我觉得Kone Pro Air基本上没啥短板了,不光玩游戏,就算是办公都相当适合。

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握感,是真的顶!真的是拿起来就不想放下了。

唯一的小问题就是左右键稍微有点肉的手感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喜欢,还有就是驱动的交互逻辑确实需要好好改进一下,才能让体验更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tougao/6610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4-18
下一篇 2022-04-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