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j是模型本身
.mtl是模型的贴图描述文件
.tga是描述文件中引用的贴图图凯搭腊片
上述异常好像是因为:
1.虽然3D模型装载的时候.obj和.mtl文件是需要放在同一目录下,但是该目录有限制,目前我发现该目录只能是项目的根目录,甚至都不能是子文件夹下.如果是子文件夹,那么装载器是找不到.mtl文件的.(也不能设置路径)
2.上述问题解决后,看那个异盯滑常:因枝明为.tga文件的路径是默认在.mtl文件中定义,格式如下:
newmtl Material_1
Ka 0.7 0.7 0.7
Kd 1 1 1
Ks 0 0 0
Ns 1
map_Kd mac_2.tga
乍看好像只用把tga文件也放在.mtl文件同一目录下就可以了,但是虽然是这样放置的,还是会抛出上述异常.
一般单片机应用系统的产品开发采用的是自下而上的过程,即根据应用的需求,选择相应的从器件进行系统的硬件设计、制作、调试到软件功能实现函数。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开发人员首先必须对特定硬件有较深入的了解,再总结出可以使用的方案。这种开发流程最大的弊端是,软件设计过程对硬件的依赖性很强,软件设计受到特定硬件平台的限制,而利用MATLAB/SIMULINK/RTW,可以完成一种基于模型的自上而下的开发流程。这种开发流程先搭搭册运建好整个系统的模型,可以直接设计算法,并且在SIMULINK中完成仿真过程。当仿真结构达到设计要求时,再通过RTW自动生成C代码,由嵌入式交叉编译工具生成在目标机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可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降低产品的研发成本。1 MATLAB/RTW代码生成原理
RTW(Real_Time Workshop)是MathWorks公司提供的代码自动生成工具,它可以使SIMULINK模型自动生成面向不同目标的代码。MATLAB7.O能生成ANSIC、ISO C和GNU源代码,它还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接口,供第三方或者用户自己制定其他语言代码的自动生成。通过MATLAB/RTW可生成在PC、ARM、DSP等设备上运行的代码,以及在Windows、Unix、Linux、VxWorks等系统上的可执行文件。
RTW的代码生成过程如图l所示。
由图1可知,用户建立了SIMULINK模型,MAT LAB/RTW将该模型生成一个rtw文件,提供给目标语言编译器TLC,系统再通过指定的目标编译工具将各个模块编译、链接成该模型的C源程序。如果选择了编译下载功能,则RTW再调用make函数将源程序编译成姿毕能在目标机上运行的可执行文件,用户可将此文件移植到目标机上运行。
2 SIMU LlNK模型的代码生成和在ARM上的移植
利用MATLAB/RTW功能在ARM上进行程序开发的方案有多种。最直接的方案就是选用RTW支持的软硬件系统,在生成代码和应用程序时,不需要用户对编译环境作任何更改,就能实现代码的生成和下载。其次,可以先在ARM系统上移植嵌入式 *** 作系统,由RTW生成应用程序模块后,通过FTP远程下载该模块。这种方案在RTW生成代码时,要安装能生成目标系统的交叉编译工具。第3种方案是更改RTW的目标编译方案,加入硬件驱动,RTW生成目标C源代码后由知梁专用的ARM开发下载工具ADS编译和下载程序。这里介绍第3种方案。
RTW的代码生成过程分为4个步骤:①分析模型并对模型描述文件进行编译;②由TLC从模型中生成代码;③生成自定义的联编文件(makefile);④生成可执行程序。
模型分析过程中,首先计算对应的仿真和模块参数、采样时间以及工作向量的大小,确定模型中各模块的执行次序。模型分析结束时形成模型的中间描述文件model.rtw,再由TLC生成C源代码。此阶段根据model.rtw,编译和执行目标文件中的命令,生成C源代码。第三阶段是生成自定义的联编文件model.mk,指导联编程序从源代码、主程序、库文件或用户自定义模块进行编译和链接。最后由交叉编译工具生成可以在目标机上运行的可执行文件。
代码生成过程中,与目标系统相关的文件有system.tle、system.tmf和system_main.c等,这3个文件存在于matlab7/rtw/c文件夹中。每一种目标机都有1个system.tle、1个system_main.c和若干个system.tmf。创建自定义的目标编译环境,需要创建以上3个文件。以LPC2200.tmf和LPC2200_main.c三个文件。为了简化建立过程,在matlab7/rtw/c中先建立LPC2200文件夹,将通用实时目标grt中的grt.tlc、grt_lcc.tmf和grt_main.c复制到该文件夹中,并改名为LPC2200.tlc、LPC2200.tmf和LPC2200_main.c。修改LPC2200.tlc中指定的模板联编文件:
修改LPC2200.tmf中目标编译器参数和C源代码包含的文件等:
在LPC2200_main.c中添加目标启动函数,包含文件和接口驱动程序。这样就构建了自定义目标的开发环境。在MATLAB/RTW的目标编译器参数中多了1个LPC2200.tlc,如图2所示。
选择LPC2200目标后,在RTW主界面的Template makefile参数中出现了LPC2200.tmf,如图3所示。
参数设置好,单击Build按钮,RTW就能自动生成适合在LPC2200上运行的C源代码。将所生成的源代码添加到ADS工程中,编译下载后,就完成了SIMULINK模型到LPC2200上的移植。
结语
本文介绍的方法,已在ARM和51单片机上实现了相应的应用系统。通过快速生成代码原型,降低了设计者手工编写代码的复杂度,加快了设计进程。对于一种固定的目标硬件系统,只要一次设计好编译环境,就可以实现SIMULINK模型到ARM上的移植,即半实物仿真。本设计中, 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在目标机ARM系统上加载 *** 作系统,因而每次更改模型时,必须重新下载所有的代码,不适用于远程程序下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