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度地图中如何显示省、市、县边界

在百度地图中如何显示省、市、县边界,第1张

通过使用API,然后来得到相关区域的边界并且在区域里加层样式。比如说:我选择广东省,那么广东省各市的边界出来了,并且每个市的层的样式不一样。如果我选择市,那么各区的样式出来。如果我选择全国,那各省的边界出来,并且各省的样式不一样。

一、百度地图:

百度地图是为用户提供包括智能路线规划、智能导航(驾车、步行、骑行)、实时路况等出行相关服务的平台。

“世界很复杂,百度更懂你”,作为地图行业市场的领先者,百度地图秉持“科技让出行更简单”的品牌愿景,以"服务用户出行"为使命,以"科技"为手段不断探索创新。目前,百度地图国际化地图已覆盖全球209个国家和地区。伴随着AI时代的到来,百度地图实现了语音交互覆盖用户 *** 控全流程,还上线了AR步导、AR导游等实用功能,更加方便用户的出行。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百度地图

可能会对我们将要叙述的自然版本的“世界地图”的独特风光有所了解,不过不了解也没关系,我们这里重新介绍一下这个自然版“世界地图”的轮廓。如下图,左侧那座高山叫鸡冠崮,它的崮头从南侧远眺酷似“鸡冠”,外形轮廓如同非洲的版图;东侧那座高山叫坷垃崮,它的崮头从南侧远眺酷似“坷垃(方言词汇,又名坷耧)”,它的东侧有大小相同、轮廓相似,山头都比较尖的两座并排一起的小山,然后这两座小山的东侧是一个长长的的缓坡,缓坡又与如同土丘一样的小山相连。

远眺自然版的世界地图

好了这就是自然版本的世界地图,通过前两期的内容,对“世界地图”的两座山的崮头所展示出来的姿态做了很多描素,知道鸡冠崮崮头崖壁西侧有个小石柱某个角度看酷似阳元石,知道北侧偏东方向远眺鸡冠崮,崮头酷似小睡人,知道从鸡冠崮后面如同下图猫头的小山顶上远眺坷耧崮,崮头有个姿态酷似侧身而眠的孩子。好了,今天我们对“世界地图”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紧接上一期,让我们回到自然版本的“世界地图”中,站在由下面三座小山组成的猫头之上,继续展示我们“世界地图”的故事。

三座小山组合成猫头的轮廓

那好,首先让我们把鸡冠崮小睡人和坷垃崮崮头侧身而眠的孩子对比一下,如下图:

坷垃崮侧身而眠的孩子和小睡人

真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就形象度而言,鸡冠崮崮顶所展示出来的“小睡人”姿态完爆坷耧崮侧身而眠的孩子,真的丑如“坷耧”,对比起来真的让人不忍直视!也难怪我的这个大自然的奇迹频道不温不火,天天让坷耧崮出现在我的镜头中,能火才怪呢?但是我做的是专辑,不能挑三拣四,要的是给读者带来全面的感官。在说鸡冠崮也有丑的让人不忍直视的模样!站在三座小山组合成的猫头上,向南看鸡冠崮崮头的模样,鸡冠崮崮头的模样也会丑到毫无底线!

充满沧桑感的老者

看上图,如果把此时的鸡冠崮崮头比作一个老者,这位老者给人的感觉是不是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呢?你看他的整个身躯都满目疮痍,可谓伤痕累累!而且最深的伤痕是其腰部那道如同“一刀两断”的深深痕迹!而且不止如此,在鸡冠崮后最南端小山的南坡看鸡冠崮崮头,他的双脚看上去也被削掉似的。

好似被削掉的双脚

此时我的不禁产生这样的联想,这个世界上会不会存在这样一个人:他的腰被摔断过,他的双足被截肢过?其实这个世界是有这样的人的,只是眼前我们终将不能离题太多去关心酷似山之模样的一位残疾老者。再说了,如果找到这样一位残疾老者,上图的小睡人在现实世界中一样可以找到原型,事情就多了!

那好,回到鸡冠崮后的酷似猫头的小山顶上,让我们从山顶的小路向北远离这令人心酸的鸡冠崮头的模样,走到一座崮型山(本期第一幅图,看上去与鸡冠崮紧邻那座崮型山)的南头的悬崖绝壁之上向南远眺,此时充满沧桑感的老者蜕变成了一只老鼠的模样!莫非他也要去修道?

鸡冠崮崮头的“修道”之路

那我们沿着鸡冠崮山后面第一座崮型山东侧的崖壁向北走,会发现崖壁东侧有一石洞,名曰牛毛洞。此处附近向东眺望坷垃崮崮头,真的,在鸡冠崮崮头所展示的路径里,坷垃崮崮头真的越发像道家高人的模样!

道家高人的模样

那自然版“世界地图”中的故事叙述到这里,真的让人无法言语了。毕竟,如果说坷垃崮崮头“鼠”的轮廓不明显,算得上道家高人,是问题终究还是“鼠”啊!你看鸡冠崮崮头的“修道”之路上的模样,就是一只老鼠啊!如果这暗示着“输”,那还这么显得如此高端大气上档次干什么?美其名曰“修道”,为什么就不能正视来自“世界地图”的暗示“输”呢?

那好,我们做到两座大山之间的山路上,看看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鸡冠崮天鹅的姿态

天鹅的姿态

此时的天鹅可以看到前进的方向非常明确,不过仔细观察会发现,“天鹅的姿态”里鹅头的前面出现了一个酷似鸽子“头小身子大”的小石人,那我们就叫他“鸽子人”吧,具体如下图。那我们知道鸽子是和平的象征,在鸡冠崮大鹅前进的方向里,下图的“鸽子人”是否可以阻止一场战争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鹅头前的鸽子人

那看完想阻止战争的鸽子人,其实这只大鹅的身躯还像极了“牙葫芦人”呢?如下图:

牙葫芦人

那对于鸽子人,和平的象征毫无疑问,那牙葫芦代表什么呢?其实,我们知道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写的童话《丑小鸭》非常著名,我想这里的“牙”就是在暗示“丑小鸭” 的鸭吧!那这里的“牙葫芦”毫无疑问在说那只丑陋的鸭子在胡扯吧!那丑陋的小鸭子真的是胡扯吗?真的就没有“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机会吗?我想有没有机会,也许我们还要看一下对面的坷垃崮崮头的姿态。

二、坷垃崮癞蛤蟆的姿态

癞蛤蟆的姿态

那首先说这种称呼“癞蛤蟆”是不是合适,其实青蛙不是更好听的词汇吗?但是不是这样啊?鸡冠崮的崮头明明就是鹅的轮廓还称为“天鹅”呢?那谁让青蛙和癞蛤蟆之间存在相似之处呢?因此,“癞蛤蟆”是可以的?那“癞蛤蟆”能不能吃上天鹅肉呢?我们继续向下看:

三、鸡冠崮冲顶的小鹅和坷垃崮崮头的反应

折弯后冲顶的小鹅

那好,上述就是经过一个看不到崮头的折弯之后重新看到的崮头模样,那是一只冲顶的小鹅,如果对这只小鹅看得不清楚我们可以拉进一点看个清楚,如下图:

拉近看折弯后冲顶的小鹅

那好,面对鸡冠崮大鹅前面冲顶得小鹅,坷垃崮大蛤蟆前面会有什么反应呢?既然你能够冲顶,那我们这里自然也毫不吝啬,坷垃崮大蛤蟆前展示出来的是“小乌龟”的崮头形象。如下图:

小乌龟

好了,今天的大自然的奇迹就叙述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最终的结果还是不错的,丑小鸭冲到了山峰的顶端,而坷垃崮也摆出了自己的姿态!这也算是另类版本的“癞蛤蟆”吃上了“天鹅”肉!

毕竟,癞蛤蟆居然吃到了天鹅肉,这也算是另类的另类了,但是能不能相反的看,如果说男人追求女人追到了可以说是癞蛤蟆吃到了天鹅肉,换个角度,自然的姿态里,能不能遵循万物平衡的法则呢?果然,在鸡冠崮的后面,发现了男人的“乳头”,而在坷垃崮的后面,发现的却是女人的“乳头”,具体如下图:

鸡冠崮崮头的“乳头”

坷垃崮崮头的“乳头”

好了,鸡冠崮和坷垃崮组成的“世界地图”的独特风光我们就说到这里,本来看上去会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但是事实上爱的世界里很多事真的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爱的故事里充满崎岖和坎坷。我们下一期的大自然的奇迹,将带大家去国家4A景区抱犊崮去看一看!好了,眼睛里的奇记

●区域和区域差异

考点 详解

区域的含义 l 是指地球表面的某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指标方法划分的空间单元,这些空间单元之间的界线有明确的,也有过渡性质的。

区域差异 1、区域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性,运用区域比较法研究;区域内部有整体性,运用综合分析法研究;

2、区域比较的方法:(附表在后)

区域比较的方法

大项 小项 内容

自然地理特征 位置 1、纬度位置;2、海陆位置;3、相邻关系

气候 1、气温特点;2、降水特点;3、气候类型概括;4、特殊气候现象。

地形 1、地形单元;2、地势特征;3、主要地形类型;4、特殊地貌景观。

水文 1、主要河流水文特征;2、主要湖泊水文特征;3、其他湿地水文特征。

植被动物 1、地带性植被;2、典型动物;3、特殊物种。

土壤 1、地带性土壤;2、特殊的非地带性土壤;

自然资源 1、 土地资源 水资源 气候资源 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等资源构成;

2、 资源优势及其问题;

人文地理特征 人口民族民俗 1、人口规模及密度;2、人口分布;3、民族。

语言及文化 1、语言种类;2、宗教信仰;3、民俗文化;4、现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活动。

生产活动 1、 农业(作物、熟制、农业类型、在世界农业地域分工中的地位、农业区、农业区位条件);

2、 工业(工业部门构成特征、工业区位条件、工业区及其重要工业城市)

其他 其他具有明显区域特征的地理事物。

中国的区域差异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形地势 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平原、丘陵、盆地、山地相间分布在二、三级阶梯上 海拔多在2000米左右,以高原、盆地为主,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上。 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以高原、盆地为主,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上。

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风向、降水、气温明显随季节变化。雨热同期,温暖湿润 深居内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量少,日温差和年温差都较大。 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风力大,河谷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水文 河流湖泊众多,河流多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河水和地下水的补给雨水为主。 多数为内流河,湖泊以咸水为主,山地冰雪融水是主要的水源补给形式。 内流区与外流区兼备,高山湖泊众多,山岳冰川成为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

植被、土壤 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有大量的农作物和人工林植被,森林植被发育土壤 从东到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和戈壁。土壤层稀薄,有机质含量低。 高寒荒漠广布,水分条件稍好地区有高山草甸、灌丛和山谷森林。冻土广。

区域分异主导因素 随纬度位置变化的气温是该区内部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 距离海洋远近而变化的干湿状况,是该地区内部自然地域变化的主导因素。 随海拔高度而变化的垂直地带性是决定该地区内部自然地域变化的主导因素。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基础知识与原理

一、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 背景: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不均匀的,存在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另一方面,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因此,为了适应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就必须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结论: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和供需矛盾是导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根本原因。

2.方案:主要是工程建设方面的相关问题,如各种工程方案的优、缺点比较,结合区域地理考查相关内容,影响工程建设的区位因素等。这一部分内容一般不属课标要求考查的重点。

3.影响:这一部分内容是课标要求的核心问题,侧重考查学生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的能力。总体来说,资源跨区域调配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要结合不同的资源类型、区域特征,从社会、经济、环境等各个方面来分析对资源输出地和资源输入地产生的积极和不利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不仅要关注对资源输出地和输入地地理环境的影响,而且还要注意对资源调配所涉及的有关区域(工程建设沿线地区)的影响,如西气东输工程沿途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等省区,对于沿线地区同样可以起到拉动经济增长、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增加就业机会、解决沿线农村生活能源问题等积极影响,工程建设也可能产生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等相关负面影响。又如,北煤南运对于沿线地区会加大交通运输(尤其是铁路运输)的压力、运输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

归纳: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一般解题思路:

结合世界、中国各类能源、资源分布图,要求学生关注各类能源、资源的分布、运输线路、沿线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特征,其中重点是该类资源的特征、分布;输出、输入、沿线各地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线路的走向及影响选线的主要因素;沿线地区该种资源的补给需求状况;调配后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二、产业转移

1.概念:产业转移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

产业转移一般包括对外直接投资、设立营销网络、建厂、设立研发机构等形式,其中设立研发机构是产业转移的高级形式。跨国公司在国外设立研发机构有利于实现生产与开发一体化,缩短新产品生产周期。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环境因素、资源问题等。

相关案例:

(1)二战后,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其主要因素是发展中国家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2)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美国东北部地区的产业向西部、南部转移,其主要因素是因为东北部地区的环境、资源问题。该产业转移有利于东北部地区环境的改善,但若不注意发展其它产业,也可能造成就业问题和经济衰退。

(3)近年,台湾大量机电、IT企业向大陆转移,其主要因素是寻找新的市场。

(4)近年来,广东珠三角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山区和两翼转移,其主要因素是为了实现区域内部产业布局的均衡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当然其中也有山区和两翼地区的比较区位优势)。

3.国际三次产业转移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一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西德等国转移,集中力量发展半导体、通讯、电子计算机等新兴技术密集型产业;

二是20世纪60-80年代,日本、西德等国将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亚洲“四小龙”等),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家用电器、汽车等附加价值较高的技术密集型产业;

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将自身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向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转移,重点发展自身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

20世纪80年代我国抓住了以轻纺产品为代表的国际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历史机遇,完成了轻重工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20世纪90年代我国承接了大量制造业的国际转移,进入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快速发展阶段,使机电产品成为我国出口主导产品。

新世纪以来,我国积极承接以IT为主导的国际产业转移,使我国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首选地之一,还促进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成为全球IT制造基地。同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迅速提高,并已高于国际平均水平。

4.当前,中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的三大特点:

第一,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行业越来越多。制造业仍然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行业,在制造业中,高耗能产业成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方面。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为减小本国的环境压力,从能耗、环保、税收等方面对高耗能项目进行限制,加上《京都议定书》生效后,这些国家为完成减排温室效应气体的任务,越来越多地将此类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越来越重要的行业,服务业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重点。

第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区域越来越多。东部地区因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一直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占据优势地位。但西部地区所拥有的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和要素低成本优势等,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到西部进行投资。东部地区外商到西部地区再投资,也已成为西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式。

第三、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方式越来越多。如制定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设立各种形式的开发园区、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资、技术引进和消化提升和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等。

跨国公司是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但中小企业的作用也日益显著。

5.国内产业转移

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区位优势的衰退,另一方面,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和促进中部崛起的实施,一些产业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中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资源和区位优势明显,如果中西部地区努力完善体制机制,优化投资环境,推动本地区成为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基地、劳动力资源开发和输出基地,那么中西部地区将成为最佳的产业转移承接地。

6.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与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第一次始于改革开放初期,香港传统制造业(服装、纺织、电子元件等)大量向珠三角地区转移,这次产业转移一方面加快了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也使珠三角地区环境污染加重。第二次产业转移始于20世纪90年代,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广东欠发达地区、甚至“泛珠三角”地区转移,而珠三角地区则通过大力引进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珠三角经过20多年的长足发展,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珠三角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困境,突出表现在政策支持的削弱,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压力,珠三角经济体本身存在的缺陷(地理空间有限、资源约束越来越严重)、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等。因此珠三角地区必须调整并优化承接国际产业的结构,全面提高产业整体素质,着力优化提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拓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空间,有步骤地向东西两翼和山区进行产业转移。

今年3月,广东省政府出台《关于我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试行)》,“产业转移”迅速成为各级政府、各地企业广泛关注的热点。《意见》重点提出了扶持产业转移园区建设的措施:一是给予用地政策支持。二是给予园区外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三是确保园区电力供应。四是加强园区企业用工培训。通过教育扶贫或委托培养、培训等方式,由省属和珠三角地区有关技工学校、职业技术院校为山区及东西两翼培养紧缺专业的技能人才。五是加大对产业转移的政策支持。

7.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于转移地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承接地可以加快本国或本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产业转移可经使各地区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产业的分工和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一方面,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地理景观,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往往由乡村地区变为高度工业化地区;另一方面,产业转移也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产业转移地往往会出现就业机会减少,出现失业人口增加的现象;而对于产业承接地则可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1、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从经济、生态、社会三方面效益评价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自然方面: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矿产等

◆人文方面:人口、聚落、交通、文化、农业、工业等

如:上中游河道特征——河谷狭窄,比降较大,多急流,水力资源丰富

下游河道特征——河谷较开阔,通航便利

2、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根据“资源优势”确定流域开发方向

◆资源开发:

水能资源开发——发电、养殖、旅游、航运、防洪等,有利于发展高耗能工业。

水资源开发——旅游、灌溉、养殖、航运等。

生物资源开发——旅游、教育等。

土地资源开发——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等多种农业。

矿产资源开发——建立矿产开发基地,建立相应的工业部门(利用廉价电力)。

旅游资源开发——做好旅游规划,发展交通,发展旅游业。

◆生态(恢复)建设:

矿产资源开发:①矿产资源开发导致植被破坏,产生的废石、废渣占用大量土地;

②不合理的开采引发地面沉降、滑坡、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③矿产资源开发形成的废渣、废水中的有毒元素污染环境。

3、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根据“存在的问题”确定流域的治理措施

◆对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①调整农业结构,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生物措施;②工程护坡、打坝淤泥等工程措施;③进行小流域治理。

◆对河流污染的治理措施:①关闭污染较重的小工业;②对工农业及生活污水进行治理;③减少枯水期用水,使流量增加;④调整生产过程,适当在洪水期排污。

◆对生物资源破坏的治理措施:①建立自然保护区,②适当迁出保护区内的居民;③调整农业结构,控制人类活动(如交通建设);④宣传教育。

●区域经济发展——农业

1、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或图示信息,弄清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根据与区域农业发展的相关程度,从光热、降水、水源、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人口密度、农产品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国家政策、资金投入、农业科技等方面评价其农业区位条件。

2、区域农业布局特点分析:

区域农业布局体现人类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条件的适应和改造,以适应为主。农业生产必须与自然条件相适应,这样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否则,会陷入经济效益不断下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恶性循环。

不同自然因素对农业布局有不同影响,主要控制因素是地形和气候。

地形:从宏观看(大区域图)——山区适宜发展林业或牧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湿地(湖区、库区等)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从微观看(小区域,通常为等高线图)——坡度较大的山地适宜营造水土保持林,较缓处可发展经济林木(如茶叶、果树等)或修筑水平梯田,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可发展种植业,湿地发展水产养殖业。

气候:热量——不同热量带有各自的典型农作物品种。水分——不同的干湿状况决定不同的用地类型:湿润地区—水田,半湿润地区—旱地,半干旱干旱地区—草地。

3、区域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总体认识:

区域农业发展通常以中国地区为例,可迁移到发展中国家的其它地区。中国农业发展总体和实现两个转变,即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向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转变。因此首先要明确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区别。对落后地区的农业发展来说,传统农业的特点就是其面临的问题,现代农业的特点大致即其发展的方向:

产业结构 农业投入 农业技术 经营方式 农产品商品率 农民收入 增收措施 农业生态

传统农业 中国农业大多为传统混合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结构单一而缺乏特色;以自给自足为目的,产品多样而缺乏优势。 低。

劳动密集 手工劳动为主(精耕细作), 粗放 低 低 扩大生产规模(垦荒、扩大载畜量等),外延式扩大再生产 人地关系紧张,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荒漠化、水旱灾害)

现代农业 选择具有区域优势的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集中生产。特色突出,优势明显。 高。

资金技术密集 生物技术、机械化程度高 集约 高 高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良品种等),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能源消耗大(农业污染较重)

问题总结:

对区域农业发展现状的评价通常要从上表所列诸方面着手,结合区域实际,选择最符合当地情况的项目展开分析或论述。生态恶化区的农业发展还要结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围绕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的有关理论分析阐述。

4、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历史、现状、特点不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就不同。答题时应结合区域实际,从以下项目中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条目作答。

加大资金、技术的投入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牧民生活条件;营造水土保持林、防护林,恢复生态;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防灾减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变种植业为主为多业并举,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商品农业、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商品率,提高农民收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一、能源概述

1、概念:凡是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物质的运动,统称为能源。

2、分类:

(1)按形成和来源分类:

①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生物能、水能、风能等。

②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地热、核能。

③来自月球、太阳对地球的引力而形成的潮汐能。

(2)按利用的技术状况分类:

①常规能源:被人类利用多年,现在仍大规模使用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

②近若干年才被利用的能源,如核能、地热、海洋能、太阳能、沼气;或过去利用过,现在又有新的利用方式的能源,如风能。

(3)按性质分类:

①可再生能源:使用后仍可更新或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水能、生物能、风能等。

② 非可再生能源:是经过地质作用在亿万年中形成的,开采以后,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二、矿产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存在的问题:滥采、滥用矿产资源,造成矿产资源的浪费甚至枯竭,废弃物处理不当,使环境受到污2、解决措施:合理开发和利用,加强勘探,跨区域调配,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开展矿区土地复垦等。

三、世界能源问题

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存在地区差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以俄罗斯、中国、美国、加拿大和英国为代表。南半球常规能源丰富的国家主要有南非、澳大利亚等。从总体上来说,发展中国家能源的生产量大于消费量,而发达国家消费量大于生产量,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和不合理性。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目前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以核能为例,美国发电总量最大,法国能源消费构成中,核能所占比例最大。我国核工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核电设计建设和运营水平明显提高,核电工业基础已初步形成。目前形成了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和江苏田湾三个核电基地。

世界上能源完全自给的国家为数甚少,主要有俄罗斯、加拿大和英国。中东是世界最大的石油产区和出口区,主要出口到西欧、美国和日本,其中绕道好望角的海上航线被西方国家称为“海上生命线”。由于石油比煤炭更容易运输,更容易使用,发热量更高,而且基本是无灰燃料,所以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目前是以石油为主,将来还是以石油为主。中国现在是以煤炭为主,将来还是以煤炭为主,这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因为中国煤炭资源分布广,储量大,开采和使用都比较方便。而石油储量有限,除了可作为燃料,更应作为化工原料。

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目前能源消费构成中都是以常规能源为主。但对于中国来说,除了继续保持和发挥煤炭的优势以外,还应大力开发水力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发新能源,以能源结构的多样化促进经济的快速、良性发展。

四、关注我国目前的能源问题

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很快,2004年我国成为第二大石油进口国,能源问题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我国目前不仅1/3以上的石油消费需要进口,而且由于生产发展对电力的需求过大,导致电力需求出现较大缺口,为弥补电力供给不足,缓解近两年的电荒,各地纷纷增加了发电机组和发电量,增加了对电煤的需求,从而使煤价不断上扬。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发能源、保护资源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当务之急。

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必须立足国内,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一要坚决实行“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二要抓紧制定专项规划;三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四要加强矿产资源的开发管理;五要大力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另外,还要积极开展“能源外交”,从多渠道拓展我国的能源供应。

●说明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工业化和城市化

1、城市化的内涵:

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集中和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的过程。

2、衡量城市化的标志:

⑴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⑵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⑶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衡量工业化是否完成的指标:

⑴农业产值/国内生产总值<15%

⑵农业就业人口/全部就业人口<20%

⑶城镇人口/总人口>60%

4、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关系):

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又会反作用于工业化,促进工业化的发展。

5、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特点:

⑴一般规律:在工业化初期,城市化就已超过工业化,随后就明显地高于工业化水平。

⑵发达国家:城市化超前于工业化,两者相互协调发展,较为合理。

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与工业化及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因而产生严重的“城市病”(交通拥挤、住房困难、污染严重等)。

★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江苏省为例)

1、存在的问题:

⑴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 ⑵工业发展产生环境问题

⑶乡镇工业发展分散产生如服务设施效益不佳、基础设施成本高等问题

⑷城市规模相对缩小,城市的带动作用不明显,特大城市少,难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2、城市化建设思路:

⑴加快实现“城市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

⑵打破旧体制下的行政区划,增强城市聚集力,带动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⑶适当发展特大城市,加快发展大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重点培育中心城镇。

3、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措施:

⑴调整行政区划,加快城市化,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

⑵“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大城市圈

⑶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

⑷保障进城农民利益,使农村城市化有稳固的基础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 全球定位系统(GPS)

1、 概念:利用卫星网络来获得地面某点的经纬度和高程的系统。

2、 组成:

空间部分:由分布在距离地面20200千米的6个轨道面上的24颗卫星(其中3颗备用)组成。

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

用户设备部分:GPS接受机。

3、 特点:提供精密的经、纬度、高度且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测量的特点。

4、 应用:确定考察点的经、纬度和高度,主要用于定位和导航。

二、 遥感技术(RS)

1、 概念: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和系统,在远离被测目标的位置上对被测目标的

电磁波特征进行测量、纪录与分析的技术。

2、 环节:目标物----传感器----遥感地面系统----成果(遥感影像)。

3、 特点:探测范围大,获得资料快、周期短、适应性强。

4、 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三、 地理信息系统(GIS)

1、 概念:依靠计算机实现地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和应用的系统。

2、 程序: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管理----空间分析----可视化表达(地图、

三维视图、多媒体)。

3、 应用:解决与地理事物分布、位置有关的问题;分析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趋

势;揭示地理事物分布与组合的规律;建立数学模型。

四、 数字地球

1、 概念: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与再认识,是遥感技

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虚拟技术、网络技术等各种技术

的综合应用。

2、 基础:全球网络与分布式存储

3、 依据与特征:虚拟现实技术

4、 信息源:高分辨率卫星影像

5、 应用:使人类拥有一个数字化空间实验室,为国家大型工程决策提供重要参

考,为人类提供前所未有的方便。

一 基本概念

指界定表现对象形体范围的边缘线。轮廓是在亮度不同的区域之间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即明度级差突然变化而形成的。轮廓是构成任何一个形状的边界或外形线。

二 概述

轮廓lún kuò

三 解释:造型艺术术语。指界定表现对象形体范围的边缘线。

四 用途

在绘画和雕塑中,轮廓的正确与否,被视为对作品的成败至关重要。

以上就是关于在百度地图中如何显示省、市、县边界全部的内容,包括:在百度地图中如何显示省、市、县边界、世界地图轮廓、求西溪湿地的地形图 包括等高线 水域轮廓线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web/97772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