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工作都有它的额定工作电压,偏离太多于电机有害。非要做的话最简单的做法,你用普通3级管>=05A,用热敏控制基级电流,需要调整基级电流来满足要求。你所说的单相电机“热敏电阻在绕组里”,我理解是一个热熔断保险,超温时熔断,断开电路。这个电阻是埋绕组里或绑在绕组上的。直接感受绕组温度。这个热敏电阻一般是单独引出两根线的,且这两根线比电机线小一些。
连接热熔断保险的这两根线不需用接线图说明,如果你的电机是如用开关直接控制的,这两根线是用不上的,你不理它就行了。通过接触器控制的,才用得上这两根线,只要将这两根线与热继电器或交流接触器线圈串联就行了。当然你不理它也行,只是少了一个温度保护。想不增加线直接将它与零线或相线串联是不行的,这样通电就熔断了。
你所说的单相电机“热敏电阻在绕组里”,如果就是一个热敏电阻,不是热熔断保险丝(它通过电流发热后,电阻增大很多,使所串接的线路接近于断路状态,在单相电机中用于在启动后切断启动绕组),连接时与启动绕组或电容串联即可,无需增加线路。但这个电阻一般不在“绕组里”,而是在电机外面。
在热电阻的根部两端各连接两根导线的方式称为四线制,其中两根引线为热电阻提供恒定电流I,把R转换成电压信号U,再通过另两根引线把U引至二次仪表。可见这种引线方式可完全消除引线的电阻影响,主要用于高精度的温度检测。
扩展资料
热电阻是把温度变化转换为电阻值变化的一次元件,通常需要把电阻信号通过引线传递到计算机控制装置或者其它一次仪表上。工业用热电阻安装在生产现场,与控制室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热电阻的引线对测量结果会有较大的影响。
国标热电阻的引线主要有三种方式
1、二线制:在热电阻的两端各连接一根导线来引出电阻信号的方式叫二线制:这种引线方法很简单,但由于连接导线必然存在引线电阻r,r大小与导线的材质和长度的因素有关,因此这种引线方式只适用于测量精度较低的场合
2、三线制:在热电阻的根部的一端连接一根引线,另一端连接两根引线的方式称为三线制,这种方式通常与电桥配套使用,可以较好的消除引线电阻的影响,是工业过程控制中的最常用的。
3、四线制:在热电阻的根部两端各连接两根导线的方式称为四线制,其中两根引线为热电阻提供恒定电流I,把R转换成电压信号U,再通过另两根引线把U引至二次仪表。可见这种引线方式可完全消除引线的电阻影响,主要用于高精度的温度检测。
热电阻采用三线制接法。采用三线制是为了消除连接导线电阻引起的测量误差。这是因为测量热电阻的电路一般是不平衡电桥。热电阻作为电桥的一个桥臂电阻,其连接导线(从热电阻到中控室)也成为桥臂电阻的一部分,这一部分电阻是未知的且随环境温度变化,造成测量误差。
采用三线制,将导线一根接到电桥的电源端,其余两根分别接到热电阻所在的桥臂及与其相邻的桥臂上,这样消除了导线线路电阻带来的测量误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热电阻温度传感器
火-----电源火线
开------壁暖红
零------电源零和壁暖白
温度传感器
空-------不接线
其余两根-------温度传感器
温控器是一个独立工作的电器,电源接相中地接,热敏电阻红线接1,其它接2、3。温度到温后火线从7脚输出,低于温度火线从5脚输出,继电器的线圈一脚接零线,另一脚接5或7。到温要停止加热接5,反之接7。
主电路就好接了,温控器单独工作时用试电笔量一量就行了。220伏或80伏进继电器主触点,主触点出接加热棒。
扩展资料:
温度控制器使用寿命
温控器被广泛的使用于各种家电产品当中,如电冰箱、饮水机、热水器、咖啡壶等。温控器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机的安全、性能、寿命,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元件。在温控器的众多技术指标当中,寿命是衡量温控器产品最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
家电标准规定,温控器的寿命至少为10000次,部分家电,如电冰箱产品当中控制电动机-压缩机的温控器,充液式散热器中的一些温控器寿命要求至少为100000次。家用温控器对应的标准GB1453610-2008/IEC60730-2-9:2004对温控器的寿命试验做了详细的规定。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