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波那契数是什么

斐波那契数是什么,第1张

斐波那契数,亦称之为斐波那契数列,又称黄金分割数列、费波那西数列、费波拿契数、费氏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由 0 和 1 开始,之后的斐波那契数列系数由之前的两数相加得出;斐波那契数列的发现者,是意大利数学家列昂纳多·斐波那契,他生于公元1170年,卒于1240年,籍贯是比萨。他被人称作“比萨的列昂纳多”。1202年,他撰写了《珠算原理》一书。他是第一个研究了印度和阿拉伯数学理论的欧洲人;斐波那契数还在松果,凤梨,树叶的排列,某些花朵的花瓣数,蜂巢,蜻蜓翅膀,黄金矩形,黄金分割,等角螺线,植物的叶、枝、茎等排列中出现。

斐波拉契数列的简介斐波拉契数列(又译作“斐波那契数列”或“斐波那切数列”)是一个非常美丽、和谐的数列,它的形状可以用排成螺旋状的一系列正方形来说明(如右词条图),起始的正方形(图中用灰色表示)的边长为1,在它左边的那个正方形的边长也是1 ,在这两个正方形的上方再放一个正方形,其边长为2,以后顺次加上边长为3、5、8、13、2l……等等的正方形。这些数字每一个都等于前面两个数之和,它们正好构成了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的发明者,是意大利数学家列昂纳多·斐波那契(Leonardo Fibonacci,生于公元1170年,卒于1240年。籍贯大概是比萨)。他被人称作“比萨的列昂纳多”。1202年,他撰写了《珠算原理》(Liber Abaci)一书。他是第一个研究了印度和阿拉伯数学理论的欧洲人。他的父亲被比萨的一家商业团体聘任为外交领事,派驻地点相当于今日的阿尔及利亚地区,列昂纳多因此得以在一个阿拉伯老师的指导下研究数学。他还曾在埃及、叙利亚、希腊、西西里和普罗旺斯研究数学。斐波那契数列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1,1,2,3,5,8,13,21,34…… 这个数列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它的通项公式为:(1/√5){[(1+√5)/2]^n - [(1-√5)/2]^n} (√5表示5的算术平方根) (19世纪法国数学家敏聂(Jacques Phillipe Marie Binet 1786-1856)很有趣的是:这样一个完全是自然数的数列,通项公式居然是用无理数来表达的。 斐波拉契数列的出现13世纪初,欧洲最好的数学家是斐波拉契;他写了一本叫做《算盘书》的著作,是当时欧洲最好的数学书。书中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题,其中最有趣的是下面这个题目: “如果一对兔子每月能生1对小兔子,而每对小兔在它出生后的第3个月裏,又能开始生1对小兔子,假定在不发生死亡的情况下,由1对初生的兔子开始,1年后能繁殖成多少对兔子?” 斐波拉契把推算得到的头几个数摆成一串:1,1,2,3,5,8…… 这串数里隐含着一个规律:从第3个数起,后面的每个数都是它前面那两个数的和。而根据这个规律,只要作一些简单的加法,就能推算出以后各个月兔子的数目了。 于是,按照这个规律推算出来的数,构成了数学史上一个有名的数列。大家都叫它“斐波拉契数列”,又称“兔子数列”。这个数列有许多奇特的的性质,例如,从第3个数起,每个数与它后面那个数的比值,都很接近于0618,正好与大名鼎鼎的“黄金分割律”相吻合。人们还发现,连一些生物的生长规律,在某种假定下也可由这个数列来刻画呢。 斐氏本人对这个数列并没有再做进一步的探讨。直到十九世纪初才有人详加研究,1960年左右,许多数学家对斐波拉契数列和有关的现象非常感到兴趣,不但成立了斐氏学会,还创办了相关刊物,其后各种相关文章也像斐氏的兔子一样迅速地增加。斐波拉契数列的来源及关系斐波拉契(Fibonacci)数列来源于兔子问题,它有一个递推关系,f(1)=1 f(2)=1 f(n)=f(n-1)+f(n-2),其中n>=2 {f(n)}即为斐波拉契数列。斐波拉契数列的公式它的通项公式为:{[(1+√5)/2]^n - [(1-√5)/2]^n }/√5 (注:√5表示根号5) 斐波拉契数列的某些性质1),f(n)f(n)-f(n+1)f(n-1)=(-1)^n;2), f(1)+f(2)+f(3)+……+f(n)=f(n+2)-1 3),arctan[1/f(2n+1)]=arctan[1/f(2n+2)]+arctan[1/f(2n+3)]

斐波那契数列:0、1、1、2、3、5、8、13、21、34……这个数列从第3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

在数学上,斐波那契数列以如下被以递推的方法定义:F(0)=0,F(1)=1,F(n)=F(n - 1)+F(n - 2)(n ≥ 2,n ∈ N)

应用

斐波那契数列中的斐波那契数会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比如松果、凤梨、树叶的排列、某些花朵的花瓣数(典型的有向日葵花瓣),蜂巢,蜻蜓翅膀,超越数e(可以推出更多),黄金矩形、黄金分割、等角螺线等。

斐波那契数还可以在植物的叶、枝、茎等排列中发现。例如,在树木的枝干上选一片叶子,记其为数0,然后依序点数叶子(假定没有折损),直到到达与那些叶子正对的位置,则其间的叶子数多半是斐波那契数。

规律是:任取连续的三个数,前两个数相加等于第三个数。

某项等于前两项的和,

1+1=2;

1+2=3;

2+3=5;

3+5=8;

5+8=13。

具体方法如下:

斐波纳契数列,定义:F0=0,F1=1,Fn=F(n-1)+F( n-2)(n>=2,n∈N)

参考资料

​斐波纳契​斐波纳契数列美国:美国,1202

很高兴能为你回答问题!

斐波那契数第三十位为:832040。

是这样的,斐波那契数列本身的定义是:第N个数为其前面第N-1个数和第N-2个数之和,即A(N)=A(N-1)+A(N-2)[要求N>=2],但同时初始的两个数值又有事先规定,为1、1,所以计算第三十个数最直接的方法为使用定义直接运算,一个个加到A(30)这样是最好理解的方法。但是由于计算量较大,不太推崇。

其实,斐波那契数列还是有一定的公式可循的,在百度百科中可以查到其至少有三种公式,比如,相比于直接法,这样的方法计算量上肯定少小一些。可是,由于公式内含有高次幂,实际上也不很好计算,所以,如果有一定动手能力的话,我个人更推荐使用代码的方法,在保证基本原理理解的情况下,使用计算机简化大量的运算也是可取的。这里附上C++的伪代码:

int data1 = 1 , data2 = 1 , data ;
for ( i = 0 ; i < 28 ; i++)       //由于A(1)和A(2)初始定义了,所以循环只进行28次
    {
        data = data2 + data1 ;    //用data存储最后数值
        data2 = data1 ;
        data1 = data ;            //刷新data1和data2
    }                             //这段代码使用的是定义法计算,公式法也可以编辑出来

希望能够帮你答疑解惑!

斐波那契数列通项公式如图:

这个数列是由13世纪意大利斐波那契提出的,故叫斐波那契数列,该数列由下面的递推关系决定:

F0=0,F1=1

Fn+2=Fn + Fn+1(n>=0)

它的通项公式是 Fn=1/根号5{[(1+根号5)/2]的n次方-[(1-根号5)/2]的n次方}(n属于正整数)。

斐波那契数列特性之平方与前后项:

从第二项开始(构成一个新数列,第一项为1,第二项为2,……),每个偶数项的平方都比前后两项之积多1,每个奇数项的平方都比前后两项之积少1。

如:第二项1的平方比它的前一项1和它的后一项2的积2少1,第三项2的平方比它的前一项1和它的后一项3的积3多1。

一、斐波那契数列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 144, 233,377,610,987,1597,2584,4181,6765,10946,17711,28657,46368这个数列从第3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

二、斐波那契数列中的斐波那契数会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比如松果、凤梨、树叶的排列、某些花朵的花瓣数(典型的有向日葵花瓣),蜂巢,蜻蜓翅膀,超越数e(可以推出更多),黄金矩形、黄金分割、等角螺线,十二平均律等。

1、随着数列项数的增加,前一项与后一项之比越来越逼近黄金分割的数值06180339887…

2、斐波那契数列前几项的平方和可以看做不同大小的正方形,由于斐波那契的递推公式,它们可以拼成一个大的矩形。这样所有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大矩形的面积。则可以得到如下的恒等式:

3、斐波那契数列的整除性与质数生成性;每3个连续的数中有且只有一个被2整除,每4个连续的数中有且只有一个被3整除,每5个连续的数中有且只有一个被5整除,每6个连续的数中有且只有一个被8整除,每7个连续的数中有且只有一个被13整除…

扩展资料:

斐波那契数列在欧美可谓是尽人皆知,于是在**这种通俗艺术中也时常出现,比如在风靡一时的《达芬奇密码》里它就作为一个重要的符号和情节线索出现,在《魔法玩具城》里又是在店主招聘会计时随口问的问题。

可见此数列就像黄金分割一样流行。可是虽说叫得上名,多数人也就背过前几个数,并没有深入理解研究。在电视剧中也出现斐波那契数列,比如:日剧《考试之神》第五回,义嗣做全国模拟考试题中的最后一道数学题,在FOX热播美剧《Fringe》中更是无数次引用,甚至作为全剧宣传海报的设计元素之一。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斐波那契数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04081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