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过程7个步骤

授课过程7个步骤,第1张

优秀的授课流程的作用是:

1、提高授课效率和效果。

要知道,学习的本质是一系列条件反射的形成,条件反射的形成需要两个条件:关联信息和有效重复。

所谓的关联信息,通俗点讲其实就是知识网络。我们都知道孤立的讲授新知识效率是很低的,在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延伸讲授新知识,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较高。学生反馈的优秀教师“讲的透,听得明白”其实是指的优秀教师能够更好的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

有效重复,是指优秀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定期对教学重点内容进行复习。“赶进度”是新老师最常犯的错误。道理都懂,但是为什么很多老师还是做不到?因为没有把它们落实到自己的授课流程中。

2、提高教师续报率。

对于机构来说,这是比较隐性,但是更加重要的作用。影响续报的因子中,刨除教师水平,比较重要的还有两个:连续的课程体系的概念灌输和教师的个人魅力。

课程体系当然不只是学期末老师公布的寒暑期教学计划,教师的个人魅力也不仅仅是很多人理解的“不就是会讲个段子嘛”这么简单,这一切都应该在授课流程的设计中考虑到。

基于上述目的,我总结了青藤授课七环节和大家分享。应该说明的是,因为我的出身问题(6年高中数学,3年高中物理、生物,1年小学奥数授课经验),青藤授课七环节比较适用于理科教学,但对文科教学也有一定的借鉴之处。

说了半天刚进入正题。授课七环节是哪七环节呢?

授课七环节

知识回顾

任何一个初为人师的人,一定会对学生脑容量之小感到惊讶。此时他一定忘了当他学习这部分内容时的痛苦。所以,我的原则是,允许忘,但上节课最重要的三个知识点或题型一定不能忘,要反复的给学生进行强化。

在这部分,基本流程是:

1、带领学生回顾并大声读出上节课最重要的三个(四个都嫌多)知识点或题型总结,并抄写到黑板上。很多老师习惯每节课前洋洋洒洒把上节课的东西再写一遍,这样效率是比较低的,学生会抓不住重点。有些次要的知识,在讲授作业的时候进行回顾就可以了。

2、处理上节课的习题。处理习题最忌讲的半生不熟:感觉很简单,学生可能会,就不动笔泛泛讲讲思路过去了。这样的结果是不会的听不懂,会的浪费时间。

要果断,如果认为大部分学生都会,直接读答案跳过,并告诉大家“不会的下课单独问”;反之,认认真真按下文“典例分析”部分进行讲授。

3、在上节课作业中,我一般会设计三道上上节课的重点题型(已经做进青藤教材),在本节课再次通过讲述习题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复习。我给这种方式起了个名字叫链式作业,很有用,因为重要的话要说三遍。

体系说明

此部分主要说明本课内容在期末考试或高考中所占的地位、分数,以及本课对该内容的讲授程度如何,是否达到考试要求,以及下次强化学习时间。

体系说明的作用,一是在开始本节新课前让学生对本节课有较为明确的认识,提高重视程度(我经常在这儿吓唬人),二是告诉学生,我们有完整的课程体系,本节课只是其中一环,需完成全部学习才能达到应试要求。

这部分内容是老师经常遗忘的,往往到学期快结束才想起说两句,但是为时晚矣…为了杜绝这个问题,我们特意在教材每节最开始设定如下体系说明。

青藤教材每节体系说明图

在翻看其他机构的教材时,我也发现了类似的模块,如“爱学习”课件上来第二页便是“体系树”,告诉学生还有多远才能爬到树顶,对学生的求知欲刺激很强。

爱学习“分数乘法”体系树

课程引入

好的课程引入能够迅速聚焦刚上课学生的注意力,提升授课效率。但很多人对于课程引入的作用理解是很片面的,机械的认为课程引入就是通过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把本节课的内容引出来。

其实,课程引入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即建立本节课与相关章节的联系,帮助学生定位本课内容在整个学科知识网络中的位置。

常见的课程引入的方式有:

串联之前章节的内容,通过之前章节的遗留未解问题引出本节解决方案;

通过一道题目的新解法,引出本节内容;

通过最近的新闻,或大家关注的焦点事件与本节内容的关系引出本节内容;

通过解释生活中常见而原理未知的现象与本节内容的关系引入本节内容。

我每次都是用航海的例子引入极坐标的概念(发廊小弟?)

知识框架

此部分是对本节课知识框架进行描述,是板书的主体部分,也是学生笔记的主体部分。知识框架的陈述,应该注意:

分层级,分条目对知识框架进行简述,并注意区分主副板书,提前在备课稿对板书进行设计。一般要求主板书从黑板左上角开始写,并且核心关键词整节课保留在黑板上,方便下课前进行课堂总结。

在每一项知识点的讲授上,我们应该针对三个方向进行设计:如何让学生记忆更快、更持久;如何通过该知识点引申复习其他相关知识点;如何从该知识点增强授课体验(趣味性,故事性)。应该说,不同的学科,上述三个设计方向偏重不同。

上图各个理科学科是我按照知识逻辑性和抽象程度逐渐减弱的顺序进行排序,很好理解。比如数学物理经常出现的问题是知识点都看得懂,但是题目就是做不出来;化学生物这种情况比较少,但会出现另外一个问题:好不容易学会点东西,但还是得不着分,因为题目一口气考了好多本节之外的内容(高考题中经常出现万恶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一个选项一章,真是让人痛不欲生)。

当题目对知识交叉掌握程度考核增强,教师进行知识框架陈述时,重心应在该知识点和其他相关知识点的延伸上。例如,高中生物教学中,讲到呼吸作用,必然要联系光合及细胞结构等一系列的内容公共讲述。

当题目对知识理解深度考核增强时,教师进行知识框架陈述时,重心应该在知识点细节的深挖,及反复用例证对知识点进行形象的对比描述上。

如高中数学教学中,讲到均值不等式,就很简单的一个公式,需要进行公式变形、公式应用条件、公式应用易错点等方面的铺垫。应该说这项工作是最值得打磨的,因为当知识较抽象时,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压力较大,且遗忘速度较快,如何能通过鲜活的例子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和形象的记忆结合起来是非常有挑战的。经常出现的情况是,讲到一道题,所有人都想不起来曾经讲过,但当老师一说“大家忘了当时我讲的一个XX的例子了?”所有人恍然大悟。

上述没有讲到语文、英语、文综等文科内容。相对理科,文科内容一般知识深度不足,但可扩展性极强。如同一章数学内容,可以在不同时间节点给学生反复讲好多遍学生都不会烦,因为题目可以设计的越来越难,通过题目难度的进阶让学生产生收获。而文科很难做到。

很多文科老师,尤其是文综老师反映当内容讲过一遍以后,再讲第二遍学生一般会觉得很重复,虽然他们并没有完全掌握,所以,此时陈述知识框架应注意的问题是——如何把一个内容重复5遍还不让学生烦?此时我们的上述第三个方向,增强授课的趣味性和故事性就变得很重要了,通过不同的故事和情节内容载体让学生反复学习某一个知识内核而不烦。早期新东方的英语老师都是段子手,这是其文科教学特点决定的。

知识框架这个环节,应该说是最能凸显老师个人特色的环节。如果用一句话道出老师快速获得学生粉丝的秘诀,就是:理科老师靠绝招,文科老师靠情怀

一、基本概念讲授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传达信息、传递思想、传授知识,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课堂教学方法;它的基本形式有讲述式、讲解式及讲演式等。结合讨论、分析论证、形象直观等方法运用,可以进一步进行创新,在运用讲授教学法时,要注意把握其科学性、思想性、形象直观性及启发性,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效果。二、基本特点讲授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观念和指导学生进行智力活动与 *** 作活动的方法。它用于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观念、论据原理和阐明规律,一般来说,讲授法可用于介绍新知识学习之前,学生不了解但又必须了解的背景知识;讲解学生解决不了的难点;提示学生注意容易忽略的基本原理、概念和定义;帮助学生辨别容易混淆的知识以及点拨、归纳、总结和概括所学的知识体系等。三、基本程序讲授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观念和指导学生进行智力活动与 *** 作活动的方法。讲授法的基本程序是: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它宜于传授基础知识,适于班级教学,教师主导作用能充分发挥,它主要运用于系统性的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学习,从教学经济学的角度讲,讲授法是最经济的。但讲授法缺少体验,较其它教学法而言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讲授时,大都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讲授,而很难实施个别化教学,这就很难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 1、有效讲授必须精心预设 课程改革给中学数学教师带来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的积极变化,但我们得审慎地反思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行为。同一课堂每个学生的表现千差万别,讲授效果也不同。虽然利用多媒体教学很形象生动,但数学课一般还是以讲授法为主要方法。 讲授的内容要依纲靠本,要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教学内容要正确无误,这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因此,无论是事实的叙述、概念原理的分析、还是公式、定理的推导,以及教学结论的论证都要切实可靠。要按照知识的逻辑体系系统连贯的传授,既突出重点难点,又要全面完整。在完成认知目标的同时,应使学生思想上受到启迪。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就要善于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预设确实可行的教学预案(即备好教案),才能胸有成竹地步入课堂,才能顺着学生的思维展开教学,才能为学生个性化的活动好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知识的解决。实践证明,精心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者作用的重要保证,它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学会新知、掌握新知、发展潜能,落实数学教学根本目标,这也是我们教学价值所在。 2、 讲授要富有启发性。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使授课速度适合学生的心理节奏,使教和学处于和谐共振状态,教师就可游刃有余地完成教学任务,一节水到渠成的优质课便产生了。 上课之初,就要注意通过导课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注意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心向。精心设计的课题的引入,可以调整学生在课间休息时的精神状态,将注意力集中到本节课的学习上来;可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解决的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精妙的课题引入可以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知识和心理准备。 一个好的情境犹如一粒种子,它能逐步生长出我们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情境素材的选取,首先要有助于反映相应数学内容的本质,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在数学教学中,设置学生感兴趣的、与其生活实际相关的现实世界中的常见现象或其他学科的情境,展现数学的概念、结论的发生发展,体现数学的思想、方法,反映数学的应用,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的应用无处不在。 例如讲“几分之几”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圆形平均分成几份的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是由哪几份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每份与总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 *** 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其中。 3、授课过程中,要善于发问,巧设悬念,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去穷根问底,追本溯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贯穿启发性,还要求教师要精讲,不要把问题讲绝,留给学生思考和探索的余地。 数学课程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教师指导下的“再创造”过程。以基于直接经验的自主探究学习具有其他学习方式无法替代的优越性。例如在学习图形的旋转和平移时,先从生活中的旋转、平移说起:有的说乘坐电梯、荡秋千、旋转木马等,学生兴奋异常、思维活跃,实现了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提高了对问题的整体认识水平。教师借机切入正题,总结出旋转、平移的概念、特征、性质。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容易理解,感到易学,更能刺激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情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信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感到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甚至可以有更深层次的‘加工’:“怎么形成?”“如何变化?”时,那么就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有的教师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大事全部都交给学生,整节课在松松垮跨中进行,连做练习题也是“自主选择”,这无异于“放羊牧马”,白白浪费时间。真正的自主学习既使一部分学生脱颖而出,又使一部分暂时落后的学生有机会得到教师较多的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10733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3
下一篇 2023-05-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