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计数器的位数取决于

程序计数器的位数取决于,第1张

程序计数器的位数取决于( ). 

A. 存储器的容量

B. 机器字长

C. 指令字长

D. 都不对

解析 A.

程序计数器是用于存放下一条指令所在单元的地址的地方。

当执行一条指令时,首先需要根据PC中存放的指令地址,将指令由内存取到指令寄存器中,此过程称为“取指令”。

与此同时,PC中的地址或自动加1或由转移指针给出下一条指令的地址。此后经过分析指令,执行指令。完成第一条指令的执行,而后根据PC取出第二条指令的地址,如此循环,执行每一条指令。

程序计数器是计算机处理器中的寄存器,它包含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的地址(位置)。当每个指令被获取,程序计数器的存储地址加一。在每个指令被获取之后,程序计数器指向顺序中的下一个指令。当计算机重启或复位时,程序计数器通常恢复到零。

冯 ·诺伊曼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程序预存储,计算机自动执行”!处理器要执行的程序(指令序列)都是以二进制代码序列方式预存储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中,处理器将这些代码逐条地取到处理器中再译码、执行,以完成整个程序的执行。

为了保证程序能够连续地执行下去,CPU必须具有某些手段来确定下一条取指指令的地址。程序计数器(PC )正是起到这种作用,所以通常又称之为‘指令计数器’。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

第一行:X0导通C0 K5,

第二行:C0导通Y0.

C是计数器,K是常数,5是相应的数据(这里是5次)。

意思就是当按下一次X0,C0就会加1,当按下5次后,C0就导通,当C0导通后Y0就导通。用计数器时一般都会用脉冲,就是你上边的PLS(上升沿触发)。

LD x001 PLS m1 LD m1 SET m385 LD m385 AND m8011 OUT c25 k190 LD c25 ANI x001 SET m386含义:

X1 接通 M1是微分输出 接通一瞬间,又用M1启动M385并自保持,SET是保持指令与复位RST指令配对使用。

然后又用M385 为条件的触点 串联一个脉冲信号M8011 输出到计数器C25 计数值是190次,就是说,当条件M385接通以后,C25对脉冲M8011开始计数,到达190次以后C25 的触点就接通了 ,最后一段是 C25接通后 X1 没有信号输入 就启动M386自保持。

扩展资料:

在基本单元上连接扩展单元或扩展模块,可进行16-256点的灵活输入输出组合。

可选用16/32/48/64/80/128点的主机,可以采用最小8点的扩展模块进行扩展。可根据电源及输出形式,自由选择。

程序容量:内置800步RAM(可输入注释)可使用存储盒,最大可扩充至16K步。丰富的软元件应用指令中有多个可使用的简单指令、高速处理指令、输入过滤常数可变,中断输入处理,直接输出等。便利指令数字开关的数据读取,16位数据的读取,矩阵输入的读取,7段显示器输出等。

数据处理、数据检索、数据排列、三角函数运算、平方根、浮点小数运算等。特殊用途、脉冲输出(20KHZ/DC5V,KHZ/DC12V-24V),脉宽调制,PID控制指令等。

外部设备相互通信,串行数据传送,ASCII code印刷,HEX ASCII变换,校验码等。时计控制内置时钟的数据比较、加法、减法、读出、写入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菱PLC

假设你用的晶振为12m,用p1.0口输出周期为2ms的方波。使用定时器工作方式1.

至于计数初值的计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定时器模式下,计数器的计数脉冲来自于晶振脉冲的12分频信号,即对机器周期进行计数。若选择12m晶振,则定时器的计数频率为1mhz。假设定时时间为t,机器周期为t1,即12/晶振频率。x为定时器初值。则

x=2^n-t/t1。方式0,n=13,方式1时,n=16,方式2和方式3,n=8

自己算去吧!

#include

void

inittimer0(void)//

{

tmod

=

0x01

th0

=

0x0fc

//计数器初值

tl0

=

0x18

ea

=

1

et0

=

1

tr0

=

1//开启定时器t0

}

void

main(void)

{

inittimer0()

}

void

timer0interrupt(void)

interrupt

1

{

th0

=

0x0fc//重新赋初值

tl0

=

0x18

p1.0=~p1.0

//输出方波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10953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3
下一篇 2023-05-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