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在理解一些概念时,都会通过一些比喻或者是其他方法来作为认知的比较对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对于程序员来说,不同的编程语言都有哪些特点。
PHP3是电锯。是面向致力于webapp的士兵的一批武器之一(甚至在“webspp”这个名词变得流行之前)。可以完成工作,但看起来很杂乱,幸运的是现在有更好的选择。(PHP3的语法可能是噩梦,并导致很难维护代码。之后的PHP版本似乎已经改进了)。
Perl是战士委托的杀手。优雅,强大,能够快速让目标(特别是如果文本文件的话)保持缄默。一定要与这个杀手的命令保持良好的关系,否者你可能会发现难以掌握这个武器。(Perl既强大又灵活,但是语法和语义使之难以掌握,并导致难以读取和难以维护代码。就像刺客,隐蔽但有效)。
Python是坦克。有着很好的防护,坚实,保证粉碎你的问题。如果你是一个初学者,通常也可以来瞄准和射击(只要稍微训练一下)。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你就可以有条不紊地部署来征服地形。然而,尽管它是如此有效,但它也是缓慢的。你可以选择在挥舞武士刀的超级战士即C-扩展(见下文)的支持下,解决任何潜在的缓慢问题。
JavaScript是战斗机的导d。JavaScript花了一段时间才成为导d。它初是一个炸d,只会导致恼人和巨大的泥浆喷溅,但多年的时间(特别是公布V8,有了巨大的社区和一些非常好的框架,也可以当作是真正棒的战斗机技术)已经让它变成了一个导d,它可以提供了绝对的能量来快速完成工作,如果不要求优雅的话。
Java是子d,意味着要从单支q(JVM)中发射。然而,q支制造商制作了不同的q,因此不幸的是现在相似外观的子d也有了轻微的变异。不管怎么说,完成工作还是很有效的。
Scala是从火影忍者中的“影分身术”能力。允许你创建自己的分身,并完全压倒你的敌人。
ActionScript2是抛石机。给人一种它很容易使用的幻觉,看起来很有吸引力,但是移动缓慢,并且击中目标更慢。如果你有更好的选择,那么为什么要使用它呢?
Objective-C是没有力量的光剑。IT培训发现有几分类似于C,但似乎更有一点风格,和一些额外的功能。你的敌人可能会认为你看起来很傻或真的很酷(如果你有Xcode并访问所有的开发工具,那么很有可能是后者)。
新人驾到,请大家多多包涵。
我最近在读一本书《少有人走的路》,他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M.斯科特•派克所著,它通过作者和一些患者的实际治疗经历,来解释一些心理现象,以及给出解决方案。
本书分为三大板块,层层深入,分别为:
1.自律
2.爱
3.成长与信仰
4.恩典。
接下来是我作为学生对于这一本书的粗浅理解:
第一章:自律
1.问题和痛苦:
人生的问题和痛苦都具有非凡的价值,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才能使心灵变得健康。在变得成熟的道路上,我们应该学会: 如何忍受痛苦,获得成长,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
2.推迟满足感:
有的人在工作学习中,总有拖延症,究其根本,那就是他们习惯于“先甜后苦”:用1个小时来把简单轻易的工作做了,剩下6个小时做困难的工作,可是,他们做完了一个小时简单工作后,出于 懒惰 常人都有的畏难心里,便把剩下的工作推迟了。于是作者给出了这样的建议:在上班的第一个小时里,强迫自己去解决那些棘手的差事。这便是推迟满足感, 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的快乐与痛苦的次序。
3.子不教,谁之过:
孩子不会自律,不一定是父母管教不严,事实上,他们有可能是受到了过多的管教,打骂,这样的教育只会启到负面作用。父母一面在教育孩子不要打架,一面又自己在酗酒无度,烂醉如泥,还头头是道地说“照我的话去做,但不要学我”。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如果父母懂得自律,自制和自尊,生活井然有序,孩子就会把这样的生活当做理所当然。 父母的爱,决定着家庭教育的优劣,孩子生来便是一张白纸,父母的行为便是一支笔,父母应该以身作则。
4.解决问题的时机:
前面我们谈到的推迟满足感,指的是其第一个方面,即:先苦后甜,将享受放到最后。现在,我们谈推迟满足感的另一方面,那就是解决问题的时机,是将其一再拖延,还是遇到问题,不管多难都要上?作者提议选择后者,就如父母遇到孩子有问题时常说的:“孩子长大一点就懂了”可最后他们会发现,问题仍然存在,并且在日益加深。 尽可能早地面对问题,意味着把满足感向后推迟,放弃暂时的安逸或是程度较轻的痛苦,去体验较大的痛苦,这才是对待问题和痛苦最明智的方法。
5.承担责任
不能及时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便会像山一样横亘在我们心中,阻碍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但,很多人明显忽视了这个道理,他们面对自己的问题,会找遍各种别人的问题,外界的因素,唯恐避之不及,但这肯定是于事无补。 承担责任,不能总找别人的,或者是客观的原因,这便是后文也会提到的人格失调征。
6.神经官能症与人格失调症
首先,应该解释三个名词的意思
(1)神经官能症:神经官能症患者为自己强加责任,认为所有错都在自己(如同现在所说的’背锅侠’)
(2)人格失调症:人格失调症与神经官能症相对,患者不愿承担原本属于自己的责任,他们常把错误归咎于他人(甩锅侠)
(3)人格神经官能症:这类患者通常把别人的责任揽在自己身上,但在有一些问题上,他们又拒绝相信责任属于自己(背锅侠甩锅侠可随意切换)
几乎人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官能症或者人格失调症,不少人也患有人格神经官能症,所以人人都可以受益于心理治疗。与上上上一节所讲的“子不教,谁之过”中呼应,就可以发现若父母有人格失调症/神经官能症,那么他们的下一代一定也会或多或少有神经官能症/人格失调症,假如父母为人格失调症,那么他们就会把婚姻,生活的不幸,都归咎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导致孩子患有了神经官能症。所以, 无论作为父母还是两症患者,都应该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且寻求解决办法,不然便会成为美国黑人作家埃尔德里奇•克里佛说的一样:“ 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
7.逃避自由
作者因为想要比别的同事多工作一点,于是就多接待患者,别的同事下午三四点便可以早早地回家,作者理所当然要工作到八九点,长此以往便受不了了。于是便去找上司反应问题,可是上司每次给他的答复都是一样的:“你的问题与时间有关,但是不是我造成的,不是我的时间,是你的时间。不是我的问题,是你自己的问题”作者气冲冲的耿耿于怀了3个月,三个月后的一天,他突然明白了,这些工作都是他自己选择的,并不是上司压榨他的,去找上司无疑是因为,想要把责任推给上司,这便是患有一定的人格失调症。为个人行为承担责任,难免在于它会带来痛苦,而我们却想要躲避这种痛苦,于是便得了人格失调症。力图把责任推给别人或者组织,就说明甘愿做别人的下属,把自由和命运拱手让给独裁者和上司,便如埃里克•弗洛姆的专著《逃避自由》中说的一样: 大多数患者力不从心的根源,在于他们想要逃避自由,不去为自己的问题,自己的生活承担责任,作为成年人,有权利和自由去选择和决定。接受这一事实,就会变成自由的人;不接受这一事实,就会永远觉得自己是一个牺牲品。
8.忠于事实:
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一张地图,他上面绘制了人生的地貌,地形和沟壑。每个人都不是生来就带有一张完整的地图的,也就是说每个人的地图都需要在不断成长当中不断完善。但绘制人生地图困难的地方,不在于我们从头开始,而是在于不断修订的过程。我们从弱小的、依赖父母的孩童,变成强有力、被别人依靠的成年人,再变成老态龙钟、虚弱的老年人,地图都需要被不断完善,甚至擦掉一些本以为准确的部分,重新绘图。我们一路成长,好不容易才绘制了这副关于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地图,似乎各方面都完美无缺。但是一旦新的信息出现,并且与原来的信息发生冲突,需要对地图大幅度修正,我们就会感到恐惧,抗拒新的消息,故步自封。 忠于事实也是自律的原则之一,我们需要实事求是,杜绝虚假,因为虚假与事是完全对立。我们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会越得心应手;对事实了解的越少,思维便越混乱。
9.移情:过时的地图
“移情”这个词,在大家的概念中都不是一个好的词,可是这里说的“移情”并不是“移情别恋”的意思。心理学上认为“移情”是:抱着残缺的人生地图不放,与现实世界处处脱节,不会更新地图。而作者对“移情”的解释是:把产生和适用于青年时期的那些感知世界,对世界做出反应的方式,照搬到成年的环境中,尽管这些方式已经不适用于现在新的环境。如作者接待过的一个病人,他30岁,是一位程序员,他看似生活完美:有美丽的妻子,可爱的孩子,可观的收入。可是他最终与妻子离婚了,几乎一年半就要换一次工作,因此升职更是无从谈起,为了妻子跟他说的“你去看心理医生,才可以见到孩子”所以才去就诊。但是治疗过程并不顺利,因为他在幼年时期,他的父母经常对他“言而无信”:说好送他自行车,可是并没有,甚至连他的生日都忘记了。他很痛苦,于是就认为“父母是不可信任的”,这种观念就一直伴随着他“移情”,到现在,他已经发展到认为“身边的,社会上的所有人都是不可信任的”,因此,他经常与上级,与老师,与警察,与一切比他有权威的人发生冲突。他爱孩子也是因为孩子是唯一的比他权威低的人,他认为孩子是唯一可以信任的。许多移情患者尽管向心理医生求助,但却拒绝按照医生的要求做出调整,甚至为了捍卫旧世界的地图而跟医生针锋相对。 逃避现实的痛苦是人类的天性,只有通过自律,我们才能逐渐克服现实的痛苦,及时修正自己的地图,逐步成长。我们必须忠于事实,尽管这会带来暂时的痛苦,但远比沉湎于虚假的舒适中要好。
10.迎接挑战:
前面提到了自律的原则之一便是忠于事实。而忠于事实其实包含了三个方面
(1).反省自己:
完全忠于事实的生活到底意味着什么呢?首先,它意味着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要去不断的严格的反省自我。我们通过自身与外界的接触来认识世界,我们不仅要观察世界本身,也要对我们自己进行反省。如在发现自己的地图与周边世界、环境格格不入时,就要能反省自己,修改地图。
(2).接受外界的质疑和挑战:
忠于事实的生活还意味着我们要敢于接受外界的质疑和挑战,这也是唯一能确定我们的地图是否与事实符合的方法。故步自封,逃避挑战,可以说是人性的基本特征之一,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是合理的,也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做出改变。就如,把大便弄到裤子上,一连许多天不刷牙,同样也是我们祖先遗传给我们的“本性”,可是我们现在并没有时刻穿着尿不湿,也没有一整天不刷牙,就说明我们可以超越这样的“本性”。不管是个人还是组织,要想接受质疑和挑战,就必须要真正允许别人来审视我们的地图。
(3).一辈子保持诚实:
完全忠于事实的第三个要求,就是我们要一辈子保持诚实。美国的第36—37任总统尼克松,他在位时政绩是优秀的,特别是对于中国人民来说:他在1972年第一次“破冰行动”访华,之后1976年第二次受邀访华。他的两次访华,为后来中美建交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可是,每当人们说起他,都是想起来他是第一个自己辞职的美国总统,因为“水门事件”,在“水门事件”中,他说谎的情形既单纯又可笑。若他忠于事实,不为了一些目的而说谎,那么他就不会被下一任总统福特坐上他的白宫总统位置。不忠于事实,自欺欺人,破坏力是非常大的。
相关链接: 水门事件
倘若我们想在变成自律的人前进一大步,就必须忠于事实,而忠于事实就必须要做到以上三点。
11.隐瞒真相
谎言分为两种:黑色谎言和白色谎言
(1).黑色谎言:彻头彻尾的撒谎,所说的情况与事实根本不符合。
(2).白色谎言:本身或许能反应事实,但是却有意隐藏了大部分真相。
隐藏部分真相可能会让人觉得无关紧要,所以白色谎言是最常见的撒谎方式。然而因为白色谎言比黑色谎言不易被察觉,所以白色谎言的危害远远的超过黑色谎言。与黑色谎言不同,白色谎言常常被人们戴上“善意的谎言”的面具。就如同父母之间可以开诚相待,但是却认为有一些东西不必和孩子说,例如:金钱,疾病,毒品,性,婚姻等等。这也算是一种白色谎言,可是,这些白色谎言却会给孩子带来伤害。就拿“性”来说,大家都知道,中国教育对于孩子在性方面是比较不开放的,这个话题常常在家庭教育当中被避而远之,这看似是对于一个孩子的纯真的保护,但这恰恰会害了孩子。许多骇人听闻的事情都是由于性教育不到位而造成的,如“15岁女生意外怀孕”“未成年人进出一些成人场所”等等。对孩子撒一些“白色谎言”,难道不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吗?那么怎样做才能不致违背忠于事实的自律原则呢?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原则:
首先,永远不要说假话,避免黑色谎言;其次,要牢牢记住,除非是迫不得已,或者出于重大道德因素的考虑,否则不说出全部真相,就等于说谎;第三,不可因个人自私自利的欲望,例如满足权力欲、刻意讨上司的欢心、逃避修订心灵地图的挑战等,而将部分真相隐瞒下来;第四,只有在对对方确有好处的情况下,才能有选择地隐瞒部分真相;第五,尽可能忠实的评估对方的需要。
一个人越是诚实,保持诚实就越是容易,而谎言说得越多,则越要编造更多的谎言,自圆其说,敢于面对事实的人,能够心胸坦荡地生活,不必面临良心的折磨和恐惧的威胁。
12.保持平衡
自律本身需要把持得当,这就是自律的第四条原则:保持平衡。人生需要在很多地方保持平衡,要在极度快乐与极度失望之间保持平衡;要在非常生气与一辈子都不会生气之间保持平衡;需要在过度工作与完全放松之间保持平衡……要让心智成熟,就得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和责任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这就要求我们需要不断的自我调整。 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学会放弃” 。如果一个人在骑自行车时,路过一个陡坡,这个破很平整没有颠簸,也没有人,唯一的不足就是坡的尽头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弯。如果这个人选择享受风驰电掣的感觉,到坡的尽头再刹车的话,那么他必定会人仰马翻,摔进灌木丛里,他的自行车也会撞在树上,前轮变形。如果他选择一路捏着刹车,倒是可以避免这样的伤害发生,可是他也享受不了这个大坡给一个自行车骑士带来的快感。所以说就必须要保持平衡,再距离坡底差不多距离的时候,就要刹车,这样放弃一点快感,换来了安全,也没有落掉享受快感的过程。所以不管是谁,在遇到人生旅途的急转弯时,都必须放弃掉某些快乐,放弃属于自己的某一部分。除非永远停留在原地,否则这样的放弃是必不可免的。如我开头所说: 自律就必须要学会保持平衡,学会放弃,并且自我调整。
13.抑郁的价值:
抑郁,是一个人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如果内心抑郁了,不一定是坏事,如果处理得当,那么抑郁将会为成长提供原材料。抑郁有时候便是因为放弃,特别是放弃某种心爱的事物——至少是自己熟悉的事物,必然会感到痛苦,但这也是成熟所必须的,因放弃而感到抑郁,是自然而健康的现象。人们常常说的“中年危机”便是人生面临的诸多考验之一。30年前,心理学家埃里克•艾瑞克森便列举出了人生当中各个阶段的危机
只有放弃旧的,过时的观念和习惯,才能度过危机,顺利进入人生的下一阶段,放弃这些的过程就是心智完美成长的过程。
14.放弃与新生
这是自律这个主题的最后一个小章节。前面提到最后一点,即放弃自我与生命,似乎过于残酷了。世界上不同文化,不同宗教,对于死亡和生存都有着不同的阐释:东方主流宗教学派认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似乎不管我们怎么努力,人生的意义都讲荡然无存。西方强调“人定胜天”自我价值高于天地,死亡是不能接受的,是一种奇耻大辱。实际上,人类只有学会适当放弃自我,才能领略到人生的喜悦。生命的意义存在于“死亡”当中,这个“秘密”是一切宗教的核心。自律的过程,就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放弃的痛苦是死亡的痛苦,但是旧事物的死亡带来的是新事物的诞生。死亡的痛苦和诞生的痛苦是同一种痛苦。生与死,好比一个硬币的两面。要建立新的理论与观念,旧的理论与观念就必须死去。自律能使一个人心智成熟,对于一个心智成熟的人来说,旧事物的死亡带来的痛苦便是一种快乐的过程,换句话来说。对于自律的人,他便一直处于快乐之中。 只有放弃旧的事物,才能迎来新的事物,自律是一个使人成熟,并且可以把痛苦转化为快乐的过程。
1.爱的定义
自律能够让我们承受问题带来的痛苦,并最终解决问题,而心灵在承受痛苦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则会不断地成长和成熟。所以,自律是人们心灵净化最重要的手段和工具。那么,我们为什么愿意通过自我约束去承受人生的痛苦呢?因为有一种力量在推动着我们,这种力量就是爱,爱是人们自律的原动力。爱是一种极为神秘的现象,迄今为止不曾有谁给爱下过真正令人满意的定义,这就足以证明爱的神秘了。可是作者给爱下一个定义是: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意思就是说爱是在爱自己的基础上爱他人,爱自己和爱他人是不相抵触的,甚至到了一定境界,两者还会界限逐渐模糊,最后合二为一。就如父母给孩子的“溺爱”就不是一种真正的爱,它让父母们认为自己尽职尽责,可是他们并没有考虑到这种“溺爱”会给孩子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就如有的小孩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都是爸爸妈妈开车送去学校,虽然这保证了孩子的安全,但是却让孩子无法真正成熟,这种不让对方成长的爱便不可行。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付出爱的时候,在为了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贡献力量的时候,一定是出于自觉自愿的选择及主动选择去爱,而不是一种被动的强迫。
2.坠入情网
长期一来,人们对“爱”存在着各种荒谬的认识,最常见的误解,就是把男女恋爱,尤其是把“坠入情网”当作是爱,或者至少是爱的一部分。可是事实证明它并不是,坠入情网只是一种主观的欲望而已,人们之所以坠入情网,是因为他们意识存在着一种性的冲动。两个人在坠入情网的时候,两人之间的界限便会渐渐模糊,自我界限的一部分突然崩溃,是我们的“自我”与别人的“自我”合而为一。甚至情侣之间会把对方的缺点视之不见,甚至当做一种对方魅力的加分项。可是,残酷的现实迟早会击溃我们的爱情之梦。日常琐事和难题,会使我们产生各种的矛盾,这时候,两人之间的自我界限重新合拢,又成为两个不同的个体,幻觉破灭,就可能面临劳燕分飞的局面。毋庸置疑 ,若想要避免这种情形,两人就必须面对事实,学会真正的相知相爱,只有真正的爱,才能让自我界限得到扩展,让心灵得到成长和完善,而且不再恢复原状,这是坠入情网无法实现的结果。坠入情网是人类内在的性需求与外在刺激发挥作用时,产生的典型的心里和生理反应,其意义在于增加人类的升职机会,是一种原始的欲望。若非原始基因在起作用,不知有多少恋人或者配偶在步入婚姻的殿堂之前,就会因为想到婚后要面对的事实而张皇失措,落荒而逃!这便是钱锺书的《围城》中所说的,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的原因。 恋爱不可能不坠入情网,但当坠入情网时也要保持有自己独立的界限,要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这样才能有保持住这段爱情的能力。
3.浪漫爱情的神话
大家一定都听过神话,通常,许多神话都蕴含着最朴素最伟大的真理,不过,浪漫的爱情神话除外,大家心目中所想的爱情神话通常是这样的:王子不顾一切和公主结婚,之后两人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一辈子甜甜蜜蜜。事实上,这些神话本身就是最大的骗局,先不说世界上是不是每个人都能碰到“王子和公主”这样门当户对的另一半,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些神话给人们留下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印象:世界上每个男女子都能碰到上天许配给自己的另一半,除了对方,就找不到更好的人了,但是当在一起久了,激情褪去了,和伴侣之间有了摩擦和冲突,那么必定是当时的选择出了错———我们可能违背了上天的旨意,错过了最适合我们的人。事实的真相是:我们把初恋时候的感觉,错当成了永恒的爱。 美好的爱情神话固然很浪漫,但是我们不能把它当做我们恋爱的基调,不仅要有神话中的甜蜜,也要守得住真正的爱,并且保持自我的界限。
4.再谈自我界限
我在上文我的观点中提到过:虽然坠入情网会让一个人自我界限模糊甚至消失,可是它仍然是要得到真正的爱当中很重要的一环,这是因为坠入情网的感觉和真正的爱极为相似,起初坠入情网时,自我界限已经淡化,急于奔向自己所爱的那个人,对于某种事物,某个人长期的爱,是我们生活在了精神灌注的境界里,于是,我们的自我界限便得到了延伸,延伸到一定程度后,自我界限就会越来越淡化,而此时,我们的心智就得到了成熟。随着爱的进展,自我与世界的区别越来越模糊,最终让我们与世界融为一体。在这种方式下,我们的自我界限延伸的越久,爱的就越深,爱的越深,自我与世界的区别就越淡,我们认同的世界,坠入情网那种自我界限崩溃所产生的狂喜就越容易出现。但这一次,我们是与所爱的对象真正的结合在了一起,它也许不像坠入情网时那样,拥有狂热的激情,但这种状态更加稳定和持久,也使我们更加满足。真正的爱带来的喜悦,延续的时间更长久,可以使我们和宇宙融为一体,我们把这种情形称之为“人性与神性的结合,天人合一” 在某种意义上,恋爱和性却有可能成为真爱的开始,因为恋爱和性爱造成的自我阶段的暂时消失,可以使我们对对方做出承诺,在履行承诺的过程中,真正的爱便可能产生。
5.依赖性
对爱还有一种常见的误解,就是将依赖当成了爱,这也是很多人在爱情当中具有的问题,他们如果没有了别人的爱和关心,就认为人生不够完整,以致无法正常生活,这便是心理学家所说的“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也就是现在的流行网络名词“舔狗”。那什么是“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的表现呢,让我们来举个例子:一位男士因为妻子和孩子离开了自己而终日以泪洗面,晚上睡不着觉,妻子离开他的理由是:他经常酗酒,以及他不够爱自己和孩子们。他悲伤的找朋友哭诉。可是他每次承诺妻子不喝酒,在一两个星期后又嗜酒如命,和妻子说过每天准时回家,可是嘴上说归说,经常夜不归宿,他说他爱孩子,可是有时候一两个月都不愿意和孩子进行娱乐活动或者带孩子去游乐场玩。他只是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到了妻子和孩子身上,他只是对他们依赖,并不是对他们真正的爱。所以过了两天,他在酒吧里找到了一个女郎,找到了新的感情寄托对象,他的依赖性有了寄主,所以他又开心了。有些家庭更为可怖,夫妻两人都有很严重的“消极依赖人格失调症”,他们的情感看似坚固,实则脆弱,因为他们构建情感的目的,只是为了填补内心的空虚,为此,婚后甚至达到了来者不拒的地步。 他们所谓的爱,只不过是彼此之间过分的依赖,并不存在多少自由和独立的成分,他们心智停留在不成熟的状态,这只会对他们的人生构成限制和束缚,给人际关系造成破坏,导致别人也跟着遭殃,真正相爱的人,不一定非要生活在一起,只是选择生活在一起罢了。
(持续更新中,未完待续)
哪个网站、、、 也许是什么病毒,或者整人 的东西吧。。你想一下,比如说千千静听歌词可以漂浮在桌面,可以消失,作为程序员,当然这个效果是可以实现的。。这要没什么影响就好啦!不要过分担心!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