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类目被拒常见原因和解决方法:
情况1: 提交资质主体与小程序注册主体不一致
案例:小程序(主体为123)申请【医疗-私立医疗机构】类目,提交资质主体为345,即为主体不一致。
建议:以有资质的主体申请小程序或用小程序主体申请相关资质。
情况2:提交资质已过期
案例:小程序申请【医疗-私立医疗机构】类目,提交《医疗执业许可证》,许可有效期为2016.09.12,即为过期。
建议:提交许可资质在有效期内且有效期大于3个月及以上。
情况3:提交资质模糊
案例:小程序申请【社交-社区/论坛】类目,提交的《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核准》资质模糊,审核无法辨别。
建议:请确保提交资质清晰,可供审核辨别。
情况4:提交虚假资质
案例:小程序(主体为123)申请【社交-社区/论坛】类目,提交主体一致的《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核准》资质,审核人员经可信渠道核实其资质主体为456,将判断小程序提交虚假资质。
2月14日,微信小程序开发后台新增“社交红包”功能开放,并声明今后“含有用户充值红包功能的小程序”必须提供《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2018年的第一季度,微信的小程序增长依旧凶猛,此前曾有报道,微信对小程序大开绿灯,审核速度大大加快,但随着进入的开发者越来越多,小程序审核门槛在不断升级,不涉及支付的小程序审核依然很快,但一旦需要调用微信的支付接口,或者属于社交类小程序,审核材料要求大大提高。微信小程序审核在收紧 微信小程序声明今后“含有用户充值红包功能的小程序”必须提供《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这也是继“金融理财”“医疗”“社交”类小程序之后,微信官方再次扩大了需官方资质背书的小程序范围。在业内人士看来,微信扩大小程序开发者ICP的审核范围,目的是保护小程序的生态环境,“涉及金融理财、社交的,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上都存在一定风险,通过二次审查,有助于提高筛选准确率。”从目前的趋势看,微信一旦收紧对小程序的审核,未来很难放开。
1.互联网软件和服务:一些类目要求两证二选一:《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对于创业企业和中小团队会是门槛。
2.生活服务/工具类目:比较开放,对特殊资质无要求。
3.社交类目:普遍要求两证选一:《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很多应用服务即便不是纯社交,但若带有社交属性,要特别注意审核规则。
4.富媒体类目:内容形式与相关资质要求,内容创业和内容服务需要关注,比公众号资质要求多。
5.电商/店铺:商家自营线上和线下店铺,除食品保健等既有资质,无其它特殊要求;但是对平台电商要求两证选一《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6.医疗/金融业类目:既有的行业管制和资质,小程序也有相关审核要求。
全称: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是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也是电信增值业务的一项经营范围(B25类),也是企业网站的合法经营需要。
信息服务业务是指通过信息采集、开发、处理和信息平台的建设,通过公用通信网或互联网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业务。信息服务的类型按照信息组织、传递等技术服务方式,主要包括信息发布平台和传递服务、信息搜索查询服务、信息社区平台服务、信息即时交互服务、信息保护和处理服务等。
(1)信息发布平台和传递服务,例如58同城、智联招聘等
(2)信息搜索查询服务,例如360搜索、百度等
(3)信息社区平台服务,例如天涯社区、豆瓣等
(4)信息即时交互服务,QQ、微信等
(5)信息保护和处理服务,例如360杀毒、瑞星杀毒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