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如下:
编写设计环境,良好的编程习惯和风格不仅可以使程序代码更易于读懂和修改,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程序的结构更加合理,有助于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结构设计:也就是对程序的整体框架进行设计,设计出我们需要使用的模块等等,并画出流程图。
用户界面设计:设计出用于与用户交互的输入输出界面。
代码设计:在这个步骤中,我们要进行代码的编写。
调试:对程序中正在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各种错误进行处理。
维护:对程序进行升级,对原有错误进行修改。
程序执行原理:
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源程序转换到机器目标程序的方式有两种:解释方式和编译方式。
解释方式下,计算机对高级语言书写的源程序一边解释一边执行,不能形成目标文件和执行文件。
编译方式下,首先通过一个对应于所用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程序对源程序进行处理,经过对源程序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意分析、代码生成和代码优化等阶段将所处理的源程序转换为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的目标程序。
然后通过连接程序处理将程序中所用的函数调用、系统功能调用等嵌入到目标程序中,构成一个可以连续执行的二进制执行文件。调用这个执行文件就可以实现程序员在对应源程序文件中所指定的相应功能。
开发一个C语言程序需要经过的四个步骤:编辑、编译、连接、运行。
C语言程序可以使用在任意架构的处理器上,只要那种架构的处理器具有对应的C语言编译器和库,然后将C源代码编译、连接成目标二进制文件之后即可运行。
1、预处理:输入源程序并保存(.C文件)。
2、编译:将源程序翻译为目标文件(.OBJ文件)。
3、链接:将目标文件生成可执行文件( .EXE文件)。
4、运行:执行.EXE文件,得到运行结果。
扩展资料:
C语言代码变为程序的几个阶段:
1、首先是源代码文件test.c和相关的头文件,如stdio.h等被预处理器cpp预处理成一个.i文件。经过预编译后的.i文件不包含任何宏定义,因为所有的宏已经被展开,并且包含的文件也已经被插入到.i文件中。
2、编译过程就是把预处理完的文件进行一系列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以及优化后产生相应的汇编代码文件,这个过程往往是我们所说的整个程序的构建的核心部分,也是最复杂的部分之一。
3、汇编器不直接输出可执行文件而是输出一个目标文件,汇编器可以调用ld产生一个能够运行的可执行程序。即需要将一大堆文件链接起来才可以得到“a.out”,即最终的可执行文件。
4、在链接过程中,对其他定义在目标文件中的函数调用的指令需要被重新调整,对实用其他定义在其他目标文件的变量来说,也存在同样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c语言
把汇编源程序变成代码程序的过程是编译。
编译语言不像直译语言一样,由解释器将代码一句一句运行,而是以编译器,先将代码编译为机器码,再加以运行。理论上,任何编程语言都可以是编译式,或直译式的。它们之间的区别,仅与程序的应用有关。
编译程序的语法分析器以单词符号作为输入,分析单词符号串是否形成符合语法规则的语法单位,如表达式、赋值、循环等,最后看是否构成一个符合要求的程序,按该语言使用的语法规则分析检查每条语句是否有正确的逻辑结构,程序是最终的一个语法单位。
扩展资料:
编译技术的发展
在早期冯诺依曼计算机时期 (20世纪40年代) 程序都是以机器语言编写,机器语言就是实际存储的01代码,编写程序是十分枯燥乏味的。
后来汇编语言代替机器语言一符号形式该处 *** 作指令和地址编码。但汇编语言仍有许多缺点, 阅读理解起来很难,而且必须依赖于特定的机器,如果想使编写好的程序在另一台计算机上运行必须重写。
在20世纪50年代IBM的John Backus带领一个研究小组对FORTRAN高级语言及其编译器进行开发。编译程序的自动生成工具初现端倪,现在很多自动生成工具已经广泛使用例如语法分析工具LEX,语言分析程序YACC等。
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不断的用自编译技术构造编译程序,即用被编译的语言本身来实现该语言的编译程序,但其基本原理和结构大体相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