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曝光补偿,调整的方法?

关于曝光补偿,调整的方法?,第1张

关于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EV)的概念:摄影其实就是摄影者运用自已掌握的摄影技术通过摄影器材对环境光线的计算、捕捉景物成像的过程。这个过程与设备的光圈值(控制单位时间进入相机的光通量)、快门速度(曝光时间)以及ISO(感光度,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有关。如今的传统设备以及DC都会通过自己的内部程序,对环境光线进行计算,自动调整光圈、快门甚至ISO值。但在复杂的光线及强对比高反差环境下,P(程序自动曝光)挡拍出的照片往往差强人意,效果不是最佳。这时就需要拍摄者手工对设备进行相应的曝光参数调整,这就是曝光补偿EV(expose value)。

光的补偿、调整的手段很多,一般的有闪光灯、摄影灯、反光板的外源光线补偿;调整光圈值、曝光时间的光通量参数补偿。上面这几种补偿的方法,从严格意义上讲应该分类到“光线补偿或曝光控制”的概念中去。还有就是数码相机特有的EV的调整补偿。

外源光线类的闪光灯光线补偿,在缺乏其他补光光源情况下补光偏硬,往往会在被摄对象的背景上留下明显的阴影,同时会使被摄主体高反射部分失去层次,失真严重,所以一般很少采用。

摄影灯可以营造出很好的拍摄效果,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往往局限于摄影棚之内。

补光效果柔和的反光板对于小场景人像类摄影应用广泛,常用于主体面部补光,其局限性不言而喻。

光圈以及快门的光通量参数调整,往往由于拍摄过程中需要考虑景深,以及运动物体因素影响,实际运用中会有捉襟见肘的感觉。

对于现在普及的数码相机来说,最常用到的手法是进行EV的调整,以期达到曝光补偿的目的。

消费级数码相机大多具备±2.0EV调节范围,高档些的DC可达可达±3.0EV。考验一台DC的指标之一就是它的手动调节功能,而在EV调整中调整精度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一般的以0.3或0.5为级别。级差越小越能满足拍摄者的创作意图。

对于初学者来讲,曝光补偿一般用于静物、景物拍摄的场合。这个场合适合你从容进行参数调整,用不同的补偿值拍摄多张片子,从中选择最佳作品出来。

正确调整EV值:在典型欠曝场景(物体亮部的区域较多,如逆光、强光下的水面、雪景、日出日落场景等)使用EV+,在典型过曝场景(物体暗部的区域较多,如密林、阴影中物体、黑色物体的特写等)使用EV-。简单通俗地说就是“白加黑减、亮加暗减”。

需要注意的是DC无论在P挡还是S/A挡下,当对EV值进行调整时,相机的光圈/快门参数也会有相应的变化:P挡下EV调整时,相机光圈、快门都会做出自动调整;A挡下光圈固定、EV调整会联动使快门的速度变化;S挡下快门固定、EV调整会联动使光圈大小变化。但是这些光圈、快门的变化不会影响到最终成像后的曝光补偿效果。

1、相机测光的结果就是要把测光区域内其平均灰度值拍成反射率为18%的中灰,对感光元件来说,没有颜色,只有灰度值的不同,测光是以灰度值来的,同时灰度值也表示了测光区域的亮度。

2、因为相机是接收的反射光,且以18%的反射率为基准。那么物体反射率不是18%的话就会造成测光的误差,比如,白色的物体,反射率高于18%,这时候,相机仍然把它拍成18%的中灰,白色就给拍灰色了,就会造成欠曝,这时,就需要进行曝光补偿。

3、曝光补偿一般是通过调整快门速度来实现的。

4、手动曝光模式不存在曝光补偿。只有P(程序自动)、A(光圈优先)、T(快门优先,这时,曝光补偿是通过调整光圈实现的)。曝光补偿是对自动测光系统的测光误差进行补偿,具体补偿多少,这个纯粹是靠经验了。

5、中密度镜有两个用处,一是可以增加大光圈,且快门速度不变,制造浅景深效果,二是可以延长快门,但光圈不变,可以在闹市拍出空无一人的效果。

图中那个“M”就是18%中灰

1、有区别。

2、正确曝光由光圈-快门速度的组合而定。在光圈先决自动曝光模式下,缩了一档光圈值,快门速度就会自动随之慢一档,以保障曝光的准确性。快门先决自动曝光模式下,减慢一档快门速度,光圈值就会自动缩小一档,保障曝光的准确性。因此,光圈-快门速度组合始终根据测光信息求得“正确的曝光”。

3、然而,相机的测光系统很容易受到蒙骗形成误判,如在茫茫雪原下,雪地的反光强烈,雪中的人物主体往往不能被兼顾,造成曝光不足。增减EV的意义在于克服背景环境对于测光系统的蒙骗,人为纠正测光的偏颇。此外,增减EV还能获得摄影师想要得到的不平庸的影调效果。

4、在手动曝光模式下,由于调整光圈值不会引起快门速度的联动,已经是人工设定光圈-快门组合,也就无需增减EV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14462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6
下一篇 2023-05-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