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现行的《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需要经历以下过程:
一、刑事拘留之后最长30天之内,对于符合条件的嫌疑人,侦查机关有权作出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的决定;不符合条件的,侦查机关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提请逮捕;
二、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收到侦查机关提请逮捕的申请后,最迟在7日内作出逮捕决定,或者不予逮捕决定;侦查机关收到不予逮捕决定后,必须立即对嫌疑人变更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三、一般情况下,被逮捕的嫌疑人在逮捕后的2个月之内,被取保和监视居住的嫌疑人在1年之内,继续接受侦查机关的侦查讯问。
上述均属于案件侦查阶段。
四、侦查阶段结束后,案件进入审查起诉阶段:
检察院公诉部门负责此阶段的工作;一般情况下,此阶段的时限不超过1个半月;此间,公诉部门认为证据不足的,有权退回侦查机关补充侦查,俗称“退补”,也可以自行侦查;退补以2次为限,每次1个月;2次退补仍然证据不足的,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释放在押嫌疑人。
五、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诉的,案件进入法院审判阶段:
一般情况下,法院审判阶段的办案时限是1个半月;其间,检察院有权提出延期审理、辩护人等有权提出调取新证据申请、可能发生对被告人行为能力鉴定等,均不包含在审判时限之内。
扩展资料:
根据《拘留所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拘留所的设置和管理,惩戒和教育被拘留人,保护被拘留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对下列人员的拘留在拘留所执行:
(一)被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法给予拘留行政处罚的人;
(二)被人民法院依法决定拘留的人。
第三条拘留所应当依法保障被拘留人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不得侮辱、体罚、虐待被拘留人或者指使、纵容他人侮辱、体罚、虐待被拘留人。
被拘留人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拘留所的管理规定,服从管理,接受教育。
第四条国务院公安部门主管全国拘留所的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主管本行政区域拘留所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拘留所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拘留所。拘留所的设置和撤销,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提出意见,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
第六条拘留所应当按照规定的建设标准,设置拘留区、行政办公区等功能区域。
第七条拘留所依照规定配备武器、警械,配备交通、通讯、技术防范、医疗和消防等装备和设施。
第八条拘留所所需经费列入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第三章拘留
第九条拘留所应当凭拘留决定机关的拘留决定文书及时收拘被拘留人。需要异地收拘的,拘留决定机关应当出具相关法律文书和需要异地收拘的书面说明,并经异地拘留所主管公安机关批准。
第十条拘留所收拘被拘留人,应当告知被拘留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当遵守的规定。
拘留所收拘被拘留人后,拘留决定机关应当及时通知被拘留人家属。
第十一条拘留所收拘被拘留人,应当对被拘留人的人身和携带的物品进行检查。被拘留人的非生活必需品及现金由拘留所登记并统一保管。检查发现的违禁品和其他与案件有关的物品应当移交拘留决定机关依法处理。
对女性被拘留人的人身检查应当由女性人民警察进行。
第十二条拘留所发现被拘留人可能被错误拘留的,应当通知拘留决定机关,拘留决定机关应当在24小时内作出处理决定;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不应当被执行拘留的,拘留所不予收拘,并通知拘留决定机关。
第十三条拘留所发现被拘留人吸食、注射毒品成瘾的,应当给予必要的戒毒治疗,并提请拘留所的主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人依法作出社区戒毒或者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第四章管理教育
第十四条拘留所应当建立值班巡视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值班巡视人员应当严守岗位,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理。
拘留所应当安装监控录像设备,对被拘留人进行安全监控。
第十五条拘留所应当根据被拘留人的性别、是否成年以及其他管理的需要,对被拘留人实行分别拘押和管理。
对女性被拘留人的直接管理应当由女性人民警察进行。
第十六条拘留所应当建立被拘留人管理档案。
第十七条拘留所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为被拘留人提供饮食,并尊重被拘留人的民族饮食习惯。
第十八条拘留所应当建立医疗卫生防疫制度,做好防病、防疫、治疗工作。
拘留所对患病的被拘留人应当及时治疗。被拘留人患病需要出所治疗的,由拘留所所长批准,并派人民警察管理;被拘留人患有传染病需要隔离治疗的,拘留所应当采取隔离治疗措施。
被拘留人病情严重的,拘留所应当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并通知被拘留人的亲属。
第十九条拘留所发现被拘留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建议拘留决定机关作出停止执行拘留的决定:
(一)患有精神病或者患有传染病需要隔离治疗的;
(二)病情严重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
第二十条为被拘留人提供的拘留期间生活必需品应当由拘留所检查登记后转交被拘留人。非生活必需品,拘留所不予接收。
第二十一条拘留所应当对被拘留人进行法律、道德等教育,组织被拘留人开展适当的文体活动。
拘留所应当保证被拘留人每日不少于2小时的拘室外活动时间。
拘留所不得强迫被拘留人从事生产劳动。
第二十二条被拘留人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或者被拘留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的,拘留所应当予以表扬。
第二十三条被拘留人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的,拘留所可以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或者使用警械:
(一)哄闹、打架斗殴的;
(二)殴打、欺侮他人的;
(三)故意损毁拘留所财物或者他人财物的;
(四)预谋或者实施逃跑的;
(五)严重违反管理的其他行为。
拘留所人民警察对被拘留人使用警械应当经拘留所所长批准,并遵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二十四条被拘留人在拘留期间有新的违法犯罪嫌疑的,拘留所应当报告拘留所的主管公安机关处理;拘留所发现被拘留人收拘前有其他违法犯罪嫌疑的,应当通知拘留决定机关或者报告拘留所的主管公安机关处理。
第二十五条拘留所保障被拘留人在拘留期间的通信权利,被拘留人与他人的来往信件不受检查和扣押。被拘留人应当遵守拘留所的通信管理规定。
第二十六条拘留所保障被拘留人在拘留期间的会见权利。被拘留人应当遵守拘留所的会见管理规定。
会见被拘留人应当持有效身份z件按照规定的时间在拘留所的会见区进行。
被拘留人委托的律师会见被拘留人还应当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
第二十七条被拘留人遇有参加升学考试、子女出生或者近亲属病危、死亡等情形的,被拘留人或者其近亲属可以提出请假出所的申请。
请假出所的申请由拘留所提出审核意见,报拘留决定机关决定是否批准。拘留决定机关应当在被拘留人或者其近亲属提出申请的12小时内作出是否准予请假出所的决定。
被拘留人请假出所的时间不计入拘留期限。
第二十八条被拘留人或者其近亲属提出请假出所申请的,应当向拘留决定机关提出担保人或者交纳保证金。有关担保人和保证金的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被拘留人请假出所不归的,由拘留决定机关负责带回拘留所执行拘留。
第二十九条被拘留人提出举报、控告,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或者申请暂缓执行拘留的,拘留所应当在24小时内将有关材料转送有关机关,不得检查或者扣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拘留所条例
收文和发文都要经历的程序是:登记。
根据收文办理程序和发文办理程序的环节,可知登记是收文和发文都要经历的程序。
收文办理过程中就公文的特征和办理情况进行登记。收文登记,一般分为阅件登记和办件登记两类。登记过程中,应当将公文标题、密级、发文字号、发文机关、成文日期、主送机关份数、收文日期及办理情况逐项填写清楚。有些机关的登记还分为外收文登记和内收文登记。
扩展资料
公文办理程序首先应建立严格的收文签收、登记制度,加强对公文运转的管理,保证收到的公文件件有着落。收文的签收、登记一般由秘书处(室)负责签收、拆封,并按规定编号、登记。
送领导同志的信件,除亲启、绝密件和有特别交代的以外,一律由专门收文科室拆封,按其内容和性质,分别处理。对需纳入收文办理的,应编号、登记,按规定程序处理。收文登记一般应登记以下内容:收文日期、收文编号、来文单位、来文标题、密级、份数、承办单位或分送范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文办理程序
(1)验证:购车后带着经销商开的发票,到市工商局所属的机动车市场管理所办理验证手续,并加盖验证章。如果是进口车还需交验由经销商提供的海关货物进口证明或罚没证明书、商检证明书及相关的申领牌照手续。
(2)办移动证:如果车主能确保在提到新车后的七天内办理完上牌手续,那么就可以不必办理车辆移动证。如果没有牌照的时间超过七天,车主就必须到当地交通大队办理车辆移动证。
(3)验车:如同新员工入职前要进行体检一样,在领牌照之前新车也需要过验车关。检验合格后由驻场民警填发机动车登记表并签字。验车时要带齐的证件包括车主身份z、进口单和车管所核发的准验单。
(4)缴纳购置税:作为高档消费品,车主还必须到交通部门指定地点缴纳购置税。单位所购车辆可以用银行支票来支付。
(5)领取车牌照:以上四步完成后,车主就可到指定的车管所领取车牌。车主领牌须带的证件包括购车发票、车辆合格证、身份z及以上三项复印件、保险单、购置附加费证、验车合格的机动车登记表。如果是单位购车还须提供单位代码证书原件及复印件;私人购车则需提供车主身份z。诸证齐全方可领取车牌照、临时行车执照和“检”字牌。
(6)建档备案:车辆虽有了牌照,可手续并未完成。车主还需到所在地养路费征稽所缴纳养路费。此后车主需准备照片两张,到所在地安委会为新车登记备案。3日后车主可凭照片、临时行车执照、备案卡、养路费凭证到取牌照的车管所换正式行车执照。再到附加费征稽处建档,并在附加费证上加盖“已建档”戳证,然后还需去所在地税务局缴纳车船使用税,领取“税”字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