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波前的全息记录
(二) 物光波前的再现
(一) 波前的全息记录
利用干涉的方法记录物体散射的光波在某一个波前平面上的复振幅分布,这就是波前的全息记录。通过干涉方法能够把物体光波在某波前的位相分布转换成光强分布,从而被照相底片记录下来,因为我们知道,两个干涉光波的振幅比和位相差决定着干涉条纹的强度分布,所以在干涉条纹中就包含了物光波的振幅和位相信息。典型的全息记录装置如图2所示:从激光器发出的相干光波被分束镜分成两束,一束经反射、扩束后照在被摄物体上,经物体的反射或透射的光再射到感光底片上,这束光称为物光波;另一束经反射、扩束后直接照射在感光底片上,这束光称为参考光波。由于这两束光是相干的,所以在感光底片上就形成并记录了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干涉条纹的形状和疏密反映了物光的位相分布的情况,而条纹明暗的反差反映了物光的振幅,感光底片上将物光的信息都记录下来了,经过显影、定影处理后,便形成与光栅相似结构的全息图 —— 全息照片。所以全息图不是别的,正是参考光波和物光波干涉图样的记录。显然,全息照片本身和原是物体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二) 物光波前的再现
物光波前的再现利用了光波的衍射,如图3所示。用一束参考光(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与记录全息图时用的参考光波完全相同)照射在全息图上,就好像在一块复杂光栅上发生衍射,在衍射光波中将包含有原来的物光波,因此当观察者迎着物光波方向观察时,便可看到物体的再现像。这是一个虚像,它具有原始物体的一切特征。此外还有一个实像,称为共轭像。应该指出,共轭波所形成的实像的三维结构与原物并不完全相似。
近年来,3D立体显示技术发展迅速,全息显示技术因其能够记录光波的完整信息,成为用于3D显示的最佳方式。其中,实现计算全息所要求的环境条件远比实现光学全息宽松,因此,用计算全息技术来制作全息图和实现3D再现正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br>本文主要阐述了计算全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介绍了计算全息术及3D立体显示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概况。给出了计算全息图的三种分类方法、计算全息术建立的基础理论以及计算全息图的两类编码方法——迂回相位编码法和修正离轴参考光编码法。将计算全息图的两种编码方法用于菲涅尔全息图和傅里叶变换全息图的计算机生成,...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