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在机器人竞赛中,“巡线”特指让机器人沿着场地中一条固定线路(通常是黑线)行进的任务。作为一项搭建和编程的基本功,巡线既可以是独立的常规赛比赛项目,也能成为其他比赛项目的重要技术支撑,在机器人比赛中具有重要地位。
二、光感中心与小车转向中心
以常见的双光感巡线为例,光感的感应中心是两个光感连线的中点,也就是黑线的中间位置。而小车的转向,是以其车轮连线的中心为圆心进行的。很明显,除非将光感放置于小车转向中心,否则机器人在巡线转弯的过程中,探测线路与做出反应之间将存在一定差距。而若将光感的探测中心与转向中心重合,将大幅提升搭建难度并降低车辆灵活性。因此,两个中心的不统一是实际存在的,车辆的转向带动光感的转动,同时又相互影响,造成机器人在巡线时对黑线的反应过快或者过慢,很多巡线失误由此产生。
所以在实际 *** 作中,一般通过程序与结构的配合,在程序中加入一定的微调动作来弥补其中的误差。而精准的微调,需要根据比赛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反复调试。
三、车辆结构
巡线任务的核心是让机器人小车按照场地中画出的路线行进,因此,根据任务需要选择合适搭建方式是完成巡线任务的第一步。
1、前轮驱动
前轮驱动的小车一般由两个动力轮和一个万向轮构成,动力轮位于车头,通过左右轮胎反转或其中一个轮胎停转来实现转向,前者的转向中心位于两轮胎连线中点,后者转向中心位于停止不动的轮胎上。由于转向中心距离光感探测中心较近,可以实现快速转向,但由于机器人反应时间的限制,转向精度有限。
2、后轮驱动
后轮驱动的小车结构和转向中心与前轮驱动小车类似,由于转向中心靠后,相对于前轮驱动的小车而言,位于车尾的动力轮需要转动较大的幅度,才能使车头的光感转动同样角度。因此,后轮驱动的小车虽转向速度较慢,但精度高于前轮驱动小车。对于速度要求不高的比赛而言,一般采用后轮驱动的搭建方式。
3、菱形轮胎分布
菱形轮胎分布是指小车的两个动力轮位于小车中部,前后各有一个万向轮作为支撑。这样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前轮驱动和后轮驱动的结合产物,转向速度和精度都介于两者之间。这种结构的优势在于转向中心位于车身中部,转弯半径很小,甚至能以自身几何中心为圆心进行原地转向,适合适用于转90°弯或数格子行进等一些比较特殊的巡线线路。
这种结构最初应用于RCX机器人足球上,居中的动力源可以让参赛选手为机器人安装更多的固定和防护装置,以适应比赛中激烈的撞击,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而对于NXT机器人而言,由于伺服电机的形状狭长不规律,将动力轮位于车身中部的做法将大幅提升搭建难度,并使车身重心偏高,降低转弯灵活性。
4、四轮驱动
四轮驱动的小车四个轮胎都有动力,能较好地满足一些比赛中爬坡任务的需要。小车的转向中心靠近小车的几何中心,因此能进行原地转弯运动,具有较好的灵活性,特别适用于转90°弯或数格子行进等任务一些比较特殊的巡线线路。虽然与后轮驱动小车相比,转向中心比较靠前,转向精度较小,但四轮驱动小车没有万向轮,转弯需要靠四个轮胎同时与地面摩擦,加大转弯的阻力,因而转弯精度应介于菱形轮胎分布的小车和后轮驱动小车之间。
四轮驱动的小车最大优势在于具有普遍适应性,熟练掌握此结构的参赛选手能在参加FLL工程挑战赛、WRO世界机器人奥林匹克等一些比较复杂的比赛中占据一定优势。
四、编程方案
1、单光感巡线
单光感巡线是巡线任务中最基础的方式,在行进过程中,光感在黑线与白色背景间来回晃动,因此,这种巡线只能用两侧电机交替运动的方式前进,行进路线呈“之”字形。这种巡线方式结构简单易于掌握,但由于只有一个光感,对无法在完成较为复杂的巡线任务(如遇黑线停车、识别线路交叉口等),且速度较慢。
基本思路:光感放置于黑线的左侧,判黑则左轮不动右轮前进,判白则右轮不动左轮前进,如此交替循环。参考程序如下图:
2、单光感巡线+独立光感数线
在很多比赛中,机器人需要做的不仅仅是沿着黑线行进,还需要完成一些其他任务,如在循迹路线上增加垂直黑线要求停车、放置障碍物要求躲避等内容。此时,单光感巡线已不能满足要求。下面以要求定点停车为例,简要介绍单光感巡线+独立光感数线的编程模式。
基本思路:在此任务中要求在垂直黑线处停车,则需要跳出单光感巡线的循环程序体系,可以通过设置循环程序的条件实现这一功能。由于程序的设定,负责巡线的3号光感在行进时始终位于黑线的左侧,不会移动到黑线右侧的白色区域,因此在黑线右侧设置一个光感(4号)专门负责监视行进过程中黑
线右侧的区域,当此光感判黑时,即可判断出小车行进到垂直黑线处,于是终止单光感巡线的循环程序,执行规定的停车任务,然后向前行进一小段距离驶过垂直黑线,继续单光感巡线任务。参考程序如下图:
上述程序只适用于停车一次的需要,在实际比赛中需以定点停车、蔽障任务为基点,将巡线赛道划分为若干个小段依次设定程序,或采用两重循环的程序,重复执行巡线→→定点停车任务:
3、双光感巡线
双光感巡线是机器人竞赛中最常见的巡线模式,两个光感分别位于黑线两侧,以夹住黑线的方式行进。根据两个光感读取的数值不同,可以将光感的探测结果分为左白右黑、左黑右白、双白和双黑四种情况,根据这四种探测结果,分别执行右转、左转、直行和停车四种动作的程序命令。由于这种方法能让两个电机同时工作,机器人运动的速度较快,同时采取两个光敏监测黑线,精度也有所提高。
基本思路:使用两重光感分支程序叠加,为四种探测结果设定与之对应的程序反应,形成循环程序结构,参考程序如下图:
单片机因其自身的优点,在嵌入式过程控制、自动化仪器仪表、数据采集和处理、计算机系统外设等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利用FoxPro for Windows提供的API库FOXTOOLS.FLL访问Windows的特殊功能,可以在FoxPro for Windows语言环境下直接实现和其它计算机的通信。1 硬件接口电路
PC机和单片机间是一对一连接,采用RS—232C全双工串行通信方式。与PC机串行口连接的是9芯D型插座,其所有引脚的定义及对应的信号电平均按照RS—232C标准规定连接和设计。本设计中只使用其中的3根信号线:发送数据(TXD),接收数据(RXD)和信号地(GND)。
RS—232C标准接口的输入/输出信号电平为EIA电平:即对于输入信号,逻辑“1”为-15~-3V(通常用-12V),逻辑“0”为+3~+15V(通常用+12V)。对于输出信号,逻辑“1”为-15~-5V(通常用-12V),逻辑“0”为+5~+15V(通常用+12V)。由于一般单片机应用电路的输入/输出信号电平为CMOS或TTL电平,因此,为了实现RS—232C方式下PC机与单片机之间输入/输出信号电平的匹配,在RS—232C接口和单片微处理机的串行口之间,用MAX232来实现EIA电平与CMOS/TTL电平之间的相互转换。MAX232是+5V单电源供电,内部使用升压电路和极性转换电路获得EIA正负逻辑电平,省略了-12V和+12V 2组电源。
2 串行通信的软件实现方法
PC机和单片机之间要实现串行通信,除要遵守RS—232C串行通信协议外,还必须具有各自的通信应用软件。虽不同的单片机系统,使用不同的汇编语言编制其应用程序,但通信软件的设计思路是一样的:即PC机为主动方式,单片机根据PC机发来的命令,判断是要求发送还是接收数据。若是发送命令,则准备好所需数据和校验码,分别填入串行缓冲器发送给PC机,然后读取PC机送来的返回码,若是错误码,则需重新发送数据。若是接收命令,则将PC机发送到串行缓冲器中的数据取出后存放到一固定存储区内。若接收数据有错,则发一错误码给PC机,然后重复刚才的接收过程。这里需注意单片机和PC机校验数据的方法要一致。下面详细介绍PC机上通信软件的实现方法。
FoxPro for Windows应用程序要实现与单片机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传递,必须利用其API库函数注册并运行Windows.DLL通信函数来访问串行口。.FLL(Fox Link Library)文件是API使用的外部连接库的形式,它实际上也是1个Windows.DLL(Dynamic Link Library)文件,允许FoxPro for Windows与用C/C++或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接口。用户也可将自己编写的一些功能函数放入自定义的.FLL库中。FOXTOOLS.FLL是由FoxPro for Windows提供的API库。安装FoxPro for Windows时已将其放入\FOXPROW子目录中。FOXTOOLS.FLL提供了对不同的Windows函数的访问。在编写FoxPro for Windows通信程序时,首先用以下命令装入该库:
SET LIBRARY TO SYS(2004)+“FOXTOOLS.FLL” ADDITIVE
其中,SYS(2004)返回FoxPro for Windows启动目录的名称,加入ADDTIVE可保证任何以前装入的库有效。采集者退散
用下面的命令可取消FOXTOOLS.FLL库:
RELEASE LIBRARY SYS(2004)+“FOXTOOLS.FLL”
装入FOXTOOLS.FLL库后,就可以开始使用该库中的Regfn()函数来注册要访问的Windows通信函数。Regfn()函数允许用户调用Windows.DLL中的函数。DLL允许输入下列数据类型:整型(I)、长整数(L)、浮点(F)、双精度(D)、字符串?,也允许返回上述数据类型。注册1个Windows.DLL函数和它的参数的函数格式为:
myfun=Regfn(Winfunction,Argtypes,Rtntype)
其中Winfunction是要访问的Windows.DLL函数名。Argtypes是必须传递给它的各参数类型代码,例如要传递给函数的参数类型为整型、整型、浮点型、字符型时,则Argtypes为“IIFC”;可使用引用方式或数值方式来传递参数,当使用引用传递参数时,参数类型前要放@标志,该参数被作为指向缓冲区的指针。Rtntype是该.DLL函数返回值的数据类型。如果注册成功,Regfn()函数返回1个数字型值给myfun;如果注册失败,则返回-1。
在用Regfn()注册Windows.DLL通信函数成功后,接下来的工作是用Callfn()函数调用它,以执行这个已注册的函数。调用格式如下:
myret=Callfn(myfun,pm1,,…)
其中myfun就是已注册函数的数值句柄,pm1、pm2等是要传递给Windows.DLL函数的各参数值,参数个数随访问的.DLL函数而变。各参数次序和类型必须严格按照.DLL函数规定的要求传递,否则将引起调用失败。如果Callfn()调用成功,变量myret的内容就是Windows.DLL函数的返回值,它带有Rtntype参数指定的数据类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