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程序通常是存放在(控制存储器)中,用户可改写的控制存储器由(EPROM)组成。储存控制器是用来存储各段微程序的。
微程序控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根据IR(指令寄存器)中的 *** 作码,找到与之对应的控存中的一段微程序的入口地址,并按指令功能所确定的次序,逐条从控制存储器中读出微指令,以驱动计算机各部件正确运行。
得到下一条微指令的地址的有关技术:要保证微指令的逐条执行,就必须在本条微指令的执行过程中,能得到下一条微指令的地址。
*** 作码译码 微指令的下址字段。微地址是指微指令在控制存储器的存储位置。微地址形成方法三种。
1、由指令的OP字段确定。
2、增量方式。类似于机器指令的控制方式,也有顺序,转移和转子之分。一般将μMAR改为具有计数功能的寄存器,起到μPC的功能。
3、断定方式。后继微指令地址可由微程序设计者制定。即根据顺序控制字段中的测试字段和下地址字段确定。
1. 增量方式产生后继微地址,除了当前地址加1外,还可以设计为加偏移地址。
2. 增量与下址字段(绝对地址)结合产生后继
微地址。
将微指令的下址字段分成两部分:转移控制字
段BCF和转移地址字段BAF,当微程序实现转
移时,将BAF送PC;否则顺序执行下一条微
指令( PC+1)。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