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寸TFT 屏幕(320*240)的显示正弦波,跪求51单片机C语言程序。(注明一下管脚和AD芯片)

2.4寸TFT 屏幕(320*240)的显示正弦波,跪求51单片机C语言程序。(注明一下管脚和AD芯片),第1张

当然有错误,short占2个字节,int占4个字节,short型变量+上int型值计算结果是int型,占4个字节,然后付给一个short型变量s1,就要丢失2个字节的精度,这是不容许的。你非要这么做的话,我给你提供一个办法:

s1=s1+1;改成s1+=1;虽然是一个意思,但是在jvm里面是不同的方法做的,是运算符重载,所以是不一样的。

最近一直在ESP8266上折腾一块从淘宝上找回来的2.4'' TFT 的串口触摸屏,分辨率是240x320的基于 ILI9341驱动,具体型号是 TJCTM24024-SPI 就是下面的这块。

之前买了一块3.2''的,到手后找线路和驱动时才知道是个并口的,要STM32才能正常驱动或者得去个转接块将并口转成SPI,真是坑死哥了!在Google上查了许久发现要在ESP8266上使用彩屏的TFT得选这个小的,找到后果断出手,到货后才发现还是和Google上能快速找到的ESP驱动的资料大相径庭,真是作啊~~~

原因是大多在网上找到的ESP8266接2.8''~2.2''的TFT都是些不带触摸的,问淘宝上的卖家也是一头雾水(丫的根本不懂知道自已卖的是啥)。皇天不负有心人,最终还是让哥给找到了方法!

先来讲讲线路与硬件的连接方法吧,我用的是NodeMCU 以下是它们的连接方式:

(因为找不到TJCTM24024-SPI的fzz文件,所以只能用找资料找到的连接图了,待以后找到了它的fzz再做一个像样的吧。)

在上面的 tft28esp.zip 文件中有一些示例,我没有直接去写一些应用与示例而是拿现成的,因为被折腾太久了心急于试试这个屏的显示效果所以直接实行拿来主义,

以下是其中的一个触摸的示例,直接在Arduino IDE 打开上传到NodeMCU里面就可以跑了

运行效果如下:

如果不想测试触摸功能,也可以直接用Adafruit 自带的示例:

打开这个示例后记得要改一下Pin的声明,因为我用的是NodeMCU不是Uno:

上传后就可以看到更丰富的测试的效果了:

总的来说,对这个屏还是挺满意的价格也只是36加上运费也就40来块钱的样子,显示速度很流畅,触摸也挺准确的是一个可用来做一些高端IoT项目的可选件。

不需要换。

显示器(display)通常也被称为监视器。显示器是属于电脑的I/O设备,即输入输出设备。它是一种将一定的电子文件通过特定的传输设备显示到屏幕上再反射到人眼的显示工具。

工作原理

LCD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液晶显示器,LCD不光应用在显示器方面,象电子表、手持游戏机以

显示器图册

及PDA等产品中都能见到LCD的影子。LCD可分为扭曲向列型(TN-LCD)、超扭曲向列型(STN-LCD)、薄膜晶体管(TFT-LCD)等几种,现在笔记本电脑上和绝大多数桌面型LCD都是TFT-LCD,它已经成为目前液晶显示器的主要发展方向。就象CRT的主要部件是显像管一样,LCD的主要部件是它的液晶板,液晶板包含两片无钠玻璃素材(Substrates),中间夹着一层液晶,当光束通过这层液晶时,液晶体会并排或呈不规则扭转形状,所以液晶更像是一个个闸门,选择光线穿透是否,我们才能在屏幕看到深浅不一,错落有致的图像。

折叠CRT

CRT的工作原理是由灯丝、阴极、控制栅组成电子q,通电后灯丝发热,阴极被激发,发射出电子流,电子流受到带有高电压的内部金属层的加速,经过透镜聚焦形成极细的电子束,打在荧光屏上,使荧光粉发光。电子束在偏转线圈产生的磁场作用下,可以控制其射向荧光屏的指定位置,电子束打在荧光屏上后会形成一个发光点,若干个发光点就可以组成图象。RGB三色荧光点被不同强度的电子束击中,就会产生各种色彩,通过控制电子束的强弱和通断,则可以形成各种绚丽多彩的画面。一般荫罩式显像管的内部有一层类似筛子的网罩,电子束通过网眼打在呈三角形排列的荧光点上,三把电子q分别对应RGB三色,所以叫做“三q三束”显像管。荫栅式显像管(例如特丽珑与钻石珑)的原理也是一样,只不过此类显像管的网罩是将许多光栅纵向固定在框里形成的。

结构原理

液晶即液态晶体,是一种很特殊的物质。它既像液体一样能流动,又具有晶体的某些光学性质。液晶于1888年由奥地利植物学者Reinitzer发现,是一种介于固体与液体之间,具有规则性分子排列的有机化合物,液晶分子的排列有一定顺序,且这种顺序对外界条件,诸如温度、电磁场的变化十分敏感。在电场的作用下,液晶分子的排列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它的光学性质,这种现象称为电光效应。

产品分类

从早期的黑白世界到现在的色彩世界,显示器走过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随着显示器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器的分类也越来越明细。

(1) 按大小分类

从十几年前的12英寸黑白显示器到现在19英寸、21英寸大屏彩显,CRT经历了由小到大的过程,现在市场上以14英寸、15英寸、17英寸为主。1999年,14英寸显示器已逐步淡出市场,15英寸已成为主流。进入99年第三季度后,由于各厂商不断降低17英寸彩显的价格,使得17英寸的市场销量急剧上升,预计在今年会取代15英寸成为市场主流。另外,有不少厂家目前已成功推出19英寸、21英寸大屏幕彩显。如美格的810FD、中强的 EX1200等,但现在这类产品除少量专业人士外,极少有人采用,市场普及率还很低。

显示器的尺寸

显像管的尺寸一般所指的是显像管的对角线的尺寸,是指显像管的大小,不是它的显示面积,但对于用户来说,关心的还是他的可视面积,就是我们所能够看到的显像管的实际大小尺寸,单位都是指英寸。一般来说,15英寸显示器,其可视面积一般为13.8英寸,17英寸的显示器,其可视面积一般为16英寸,19英寸的显示器,其可视面积一般为18英寸。

关于笔记本电脑与液晶显示器,以往的笔记本电脑中都是采用8英寸(对角线)固定大小的LCD显示器,现在,基于TFT技术的桌面系统LCD能够支持14到18英寸的显示面板。因为生产厂商是按照实际可视区域的大小来测定LCD的尺寸,而非像CRT那样由显像管的大小决定,所以一般情况下,15英寸LCD的大小就相当于传统的17英寸彩显的大小。

(2) 调控方式不同

CRT显示器的调控方式从早期的模拟调节到数字调节,再到OSD调节走过了一条极其漫长的道路。

模拟调节是在显示器外部设置一排调节按钮,来手动调节亮度、对比度等一些技术参数。由于此调节所能达到的功效有限,不具备视频模式功能。另外,模拟器件较多,出现故障的机率较大,而且可调节的内容极少,所以目前已销声匿迹。

数字调节是在显示器内部加入专用微处理器, *** 作更精确,能够记忆显示模式,而且其使用的多是微触式按钮,寿命长故障率低,这种调节方式曾红极一时。

OSD调节严格来说,应算是数控方式的一种。它能以量化的方式将调节方式直观地反映到屏幕上,很容易上手。OSD的出现,使显示器得调节方式有了一个新台阶。现在市场上的主流产品大多采用此调节方式,同样是OSD调节,有的产品采用单键飞梭,如美格的全系列产品,也有采用静电感应按键来实现调节,如LG的 795FT。

(3)显像管种类的不同

显像管:它是显示器生产技术变化最大的环节之一,同时也是衡量一款显示器档次高低的重要标准,按照显像管表面平坦度的不同可分为球面管、平面直角管、柱面管、纯平管。

球面管:从最早的绿显、单显到目前的许多14英寸显示器,基本上都是球面屏幕的产品,它的缺陷非常明显,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是弯曲的。边角失真现象严重,随着观察角度的改变,图像会发生倾斜,此外这种屏幕非常容易引起光线的反射,这样会降低对比度,对人眼的刺激较大,这种显像管退出市场只是早晚的事。

平面直角显像管:这种显像管诞生于1994年,由于采用了扩张技术,因此曲率相对于球面显像管较小,从而减小了球面屏幕上特别是四角的失真和反光现象,配合屏幕涂层等新技术的采用,显示器的质量有较大提高。一般情况下,其曲率半径大于2000毫米,四个角都是直角,目前大部分主流产品仍采用这种显像管。如爱国者的700A Plus 17英寸平面直角显示器,该产品采用新一代结合超合金荫罩技术的超黑晶显像管,在显像管内部加入了黑色颗粒,能有效地过滤各发光点的杂散光,使显示器的透明度提高46%,色彩还原逼真,显示对比度强烈、画面亮丽清晰,加之采用最新的防眩光抗静电涂层,外界光线的干扰被降至极低,确保了显示效果完美出众。700A Plus最高分辨率为1280X1024,在1024X768的分辨率下可提供高达85Hz的刷新率。所以可以轻松地支持高清晰度画面。由此可见平面直角管还会在主流市场上持续一段时间。

柱面管:这是刚推出不久的一种显像管,以索尼公司的Trinitron(特丽珑)和三菱公司的(Diamondtron)钻石珑为代表。柱面显像管采用栅式荫罩板,在垂直方向上已不存在任何弯曲,在水平方向上还略有一点弧度,但比普通显像管平整了许多,就目前常见的柱面管而言又可分为单q三束和三q三束管。特丽珑是采用了Sony的单q三束技术。将红、绿、蓝三个原本独立的电子q有机地融为一体,聚焦更加准确,其荧光粉也排列成垂直跨跃整个屏幕的直条状,这种结构因消除了纵向点距,电子束的穿透率比普通CRT提高了30%左右,所以亮度高、色彩亮丽饱满。当然由于条栅间没有横向间隔,仅上下固定会导致条栅的抖动及不牢固,所以Sony公司使用了水平的固定线,15英寸1根,17英寸2根。这就是为什么有的用户在使用特丽珑产品时会发现屏幕有不发光的水平暗线的原因。MAG XJ770T应算是采用特丽珑显像管的代表产品。除采用特丽珑显像管外,该产品还采用了美格独步全球的视觉增强引擎——黄金眼,可根据用户需要转换不同的情景模式,调节方便快捷。

三菱的钻石珑采用的是三q三束技术,由三个不同的电子q分别打出红、绿、蓝三个电子束,由于显示器的表面不可能与电子q是一个同心的曲面,所以必然会导致屏幕边角的失真,屏幕四周的聚焦不如中心清楚,针对这一情况,三菱公司采用了四倍动态聚焦电子q,通过四组透镜调整边角失真现象,使屏幕四周的聚焦准确清晰。由于钻石珑采用了高稠密间隙格栅,所以同特丽珑一样也有一至两条的水平暗线,帝卡威的GA387使用的就是钻石珑显像管。0.25mm栅距,在 1280X1024的分辨率下可达到89Hz的刷新频率,带宽158MHz,并可提供强大的OSD调节功能。

纯平面显像管:显示器的纯平化无疑是CRT彩显今后发展的主题,自1998年三星、Sony、LG等公司就先后推出真正平面的显像管。但直到 1999年才成为显示器发展的重头戏。这种显像管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实现了真正的平面,使人眼在观看时的聚焦范围增大,失真反光都被减少到了最低限度,因此看起来更加逼真舒服。目前市场上的纯平面显像管有Sony的平面珑,LG的未来窗,三星的丹娜以及三菱的纯平面钻石珑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20492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0
下一篇 2023-05-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