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P中国开源发展及人才状况调查报告
(简报)
2007年6月
一、调查结论摘要
1.1中国PHP从业者资源状况
中国PHP从业者特征
以男性为主;
年龄集中分布在18岁至30岁之间;
受教育程度较高,学历在普遍大专以上;
职业以开发工程师为主;
平均月收入约为5,000元;
主要分布在北京、广东、上海等经济发达的省市;
44.1%接触PHP在2年以上;
多数毕业或就读于计算机相关专业。
中国PHP从业者使用PHP情况
74.8% 曾经从phpchina.com获得过PHP资源
45.9% 使用Intel(r)Xeon**eroC-lauD*平台
53.3% 在Zend Studio环境下开发PHP
70.3% 在开发PHP时使用过Smarty模板技术
68.8% 使用Smarty开发框架
95.2% 使用MYSql数据库
95.1% 使用Apache服务器
PHP从业者对PHP发展期望
34.3% 认为高效是PHP语言的优势
32.6% 认为开源是PHP语言的优势
51.9% 认为功能扩展是PHP应用存在的问题
50.7% 认为性能优化是PHP应用存在的问题
62.2% 喜欢使用PHP5面向对象编程方式
78.1% 希望未来PHP版本继续完善OOP机制
71.7% 希望未来PHP版本增加多线程机制
66.2% 认为社区讨论是在中国推广PHP的有效手段
63.5% 认为培训是在中国推广PHP的有效手段
71.2% 愿意加入社区,共享自己的PHP产品
PHP从业者如何提升PHP技术
71.0% 认为在使用PHP的时候最需要注意的地方是规范开发
99.2% 认为自己的PHP技术存在提升空间
54.9% 打算通过自学实践方式提升个人技术
PHP从业者个人工作情况
69.9% 从事与PHP相关的工作
30.1% 目前是业余研究PHP
39.2% 计划在三个月内变动工作
39.1% 曾在phpchina.com获取求职/招聘PHP职位信息
1.2 中国PHP初学者资源状况
PHP初学者结构特征
男性比例约为92%
年轻人居多,年龄在18-25岁之间的初学者在60%左右
学历以大专/大学本科为主
职业中学生族较多,占到28%
平均月收入在3,700元左右
多数居住在东部省市
81.5%接触PHP时间不超过2年
66.9%毕业或正在就读于计算机专业
PHP初学者使用PHP情况
52.2% 使用PHP5
19.3% 使用的第一个计算机语言是PHP
73.0% 在学习PHP时尝试开发过数据库查询模块
90.3% 使用PHP开发过网站
72.4% 有可能用PHP开发论坛项目
71.9% 经常登录phpchina.com
72.1% 使用的PHP加密工具是Zend Guard
41.1% 使用Intel(r)Xeon**eroC-lauD*平台
61.6% 选择PHP应用平台时注重稳定可靠性
38.2% 使用的开发环境是Zend Studio
77.8% 使用MYSql数据库
PHP初学者对PHP认知程度
73.6% 知道Discuz!软件基于PHP开发
68.3% 不清楚居住所在地有什么使用PHP开发的网站
80.0% 认为PHP可以胜任企业级开发
69.0% 不了解PHP的企业级应用平台Zend Platform
PHP初学者如何提升技术
76.9% 愿意加入PHPChina线下的活动组织
36.9% 认为培养专业PHP技术人员需要1年的时间
43.4% 选择PHP培训机构时看重的因素是教学质量
PHP初学者个人工作情况
38.9% 计划在三个月内变动工作
81.3% 选择网络作为获得求职/招聘信息的主要渠道
30.9% 曾在phpchina.com获取求职/招聘PHP职位信息
1.3 中国PHP爱好者资源状况
PHP爱好者结构特征
男性较多,占该类人才的86.3%
也是以18-25岁的年轻人为主
73.7%是大专/大学本科学历
42.2%目前是学生族
平均月工资约为3,100元
在广东省居住的比例最高,约为11.3%
64.1%接触PHP不足半年
仅有一半左右的人学习计算机相关专业
爱好者对PHP认知情况
62.1% 从互联网上第一次知道PHP软件
50.7% 登录过phpchina.com网站
73.1% 认为高效是PHP优势
64.8% 认为开源是PHP优势
61.5% 能够正确认识到"开源软件不一定免费"
66.9% 知道PHP是开源软件
62.0% 不清楚LAMP的意义
45.7% 认为Discuz!软件是PHP开发产品
64.8% 知道Zend是PHP软件的创始开发公司
PHP爱好者培训需求
47.5% 认为中国PHP程序员的水平一般
36.1% 希望参加培训课程来提高自己技术
45.8% 选择培训机构时关心该机构的教学质量
33.7% 认为三个月是一个专业PHP培训的最佳时长
87.5% 认为学习PHP的同时还应该掌握数据库
62.0% 认为学习PHP的同时还应该学习SQL语言
58.2% 认为学习PHP的同时还应该学习JavaScript语言
二、调研背景
2007年《首届PHP中国开源发展及人才状况调查》是由PHPChina和爱好者网站(cfan.com.cn)联合发起,国内多家社区门户、IDC服务商、广告联盟机构以及数百家知名社区网站充分参与的大型互联网调查。
作为全球最普及的互联网开发语言之一,PHP从1994年诞生至今已被2000多万个网站采用,全球知名互联网公司Yahoo!、Google、Lycos、YouTube和中国知名网站新浪、百度、腾讯、TOM等均是PHP技术的经典应用。并且,随着PHP技术的成熟和完善,PHP已经从一种针对网络开发的计算机语言发展成为了一个适合于企业级部署的技术平台,IBM、Cisco、西门子、Adobe等公司均在普遍选用PHP技术。
PHP技术传入中国10年后,中国PHP人才发展状况如何?他们在使用PHP做什么?他们使用的PHP版本是什么?PHP人才供求情况怎样?PHP技术对各大厂商技术有哪些帮助?这些问题在本次调查中均有涉及。
本报告《2007年首届PHP中国开源发展及人才状况调查》针对各类PHP人才进行调查研究,主要分析了中国PHP人才的基本特征、对PHP的了解程度、使用PHP行为特征、使用偏好,以及他们对PHP未来技术发展的期望,对PHP培训的需求状况等。
三、 报告相关定义
PHP从业者
对PHP非常熟悉的人才。样本来自在本次调查筛选问题"请问您对PHP的了解程度是?"中,选择 "非常熟悉"选项的受访者,共1,519人。
PHP初学者
对PHP有一定了解,并且使用过PHP的人才。样本来自在本次调查中,选择"了解,偶尔使用"选项的受访者,共1,252人。
PHP爱好者
仅听说过PHP,尚不会使用PHP的人才,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未来有可能成为PHP初学者,甚至通过学习成为PHP从业者。样本为本次调查选择"听说过,但不会使用"的受访者,共1,497。
四、调研及分析方法
(1)依据统计学理论和行业惯例,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互联网调查方式进行,通过在中国45家网络媒体和58家重点网站相关频道投放网幅广告和文字链接广告,将问卷放置在(调查链接:http://www.phpchina.com/2007php)在PHPChina、爱好者网站官方指定网站上,于2007年5月10日-6月10日期间,由用户自主填写并提交问卷的方式来获取信息。
(2)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频数分析、交叉列联分析、轮廓图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从调研数据中提炼信息,并通过一系列的条形图、饼图、柱图、折线图和百分比堆积图等直观的展示分析结果。
我要告诉你:程序员真的会秃顶,但不是全部!首先秃顶也是根据个人的基因有关系,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个人的作息时间,大多数程序员秃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软件开发时间不够
有些公司长期处在一个快速迭代的节奏,一周甚至两三天就是一个迭代周期。偶尔会有非常紧急的需求,“这个下周必须上线”,“这个周五提测”...这类话,程序员估计都不陌生。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程序员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编程技能,缩短开发时间,尽可能地用工具代替“体力劳动”。
公司的任务不合理
有不少时候是领导的问题,我从业十多年,也见过各式各样的领导风格。业务方压进度,项目经理不筛选需求,所有活儿都接下来。对程序员能力不了解,比如给一个初级程序员分配了难度非常高的活儿。还有一种更过分的,“我加班,你们都得跟着我加班”,“会议时间都安排在下班后”。这种情况下,程序员要分清自己加班,是因为自己的问题(能力不足),还是领导的问题,如果是后者,可以考虑换团队或者跳槽。
工作环境压力大
虽然很多公司都有运维人员,但是当生产环境出现了问题,很多时候程序员也必须在第一时间响应并解决,这一方面的压力很大。一个朋友,互联网公司开发岗,每个开发团队有两台工作手机,团队成员轮流拿,要保持24小时开机,响铃必须接,如果不接电话,扣钱扣KPI。
这种情况嘛,如果薪资和压力成正比,那就做好生产环境的监控和告警,提前预测问题;如果压力大、挣的少、有学不到东西,那么就选择跳槽。
程序员想要不秃顶,要减少面对电脑的时间,而且作息时间要调整好,但要做到这两点谈何容易!
自20世纪中期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自工业革命以来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制造业在西方国家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日渐减少,作用日渐削弱,而各类新兴、门类繁多的服务部门蓬勃发展,全球经济正在进入服务经济时代。
随着服务经济的发展,服务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日俱争,一个国家的服务水平也反映了该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际竞争力。下表是一些国家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 国家 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净增加值的贡献(%) 服务行业国民就业率(%) 1992 2002 1993 2003 澳大利亚 68.3 71.2 71.1 74.8 法国 67.5 72.1 67.8 73 德国 62 69.2 57.6 65.6 日本 59.9 68 59.8 66.6 韩国 47.6 53.4 52.5 63.6 英国 66.3 72.1 68.6 75.2 美国 72 75.6 73.2 78.3 加拿大 68.1 63.8 74 74.7 意大利 64.1 69 58.2 62.9 中国 27.2 35 21.2 29.3 资料来源:OECD in figures,2004 edition.statistics on member Country,OECD,Paris ,原表位于第九页,中国的数字为编译者后加,原书中没有。《服务营销与管理—基于战略的视角》P6-7
附:服务经济重要学术人员
郑吉昌教授 国内服务经济学主要学术带头人,现任中国服务经济研究中心(CCSE)主任,同时被国家发改委及商务部特聘为服务经济的首席专家,兼任国务院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及国家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专家组成员。以深厚的学术造诣在国内服务业经济研究界享有盛誉。 (一)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趋势明显
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趋势体现为服务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知识密集型,知识、技术含量高的现代服务业逐渐占据服务业的主导地位。从产业的投入要素看,农业主要受自然资源要素约束,制造业主要受物质资本要素约束,传统服务业主要受劳动力要素约束,而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所具有整体上的高学历、高职称、高薪水特征,说明现代服务业主要受人力资本要素约束。西奥多·舒尔茨(1961年)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认为人力资本是凝结于劳动者身上,通过投资费用转化而来,表现为劳动者技能和技巧的资本,具有同物质资本一样的可积累性。卢卡斯(1998年)和罗默(1990年)的研究均表明,高质量的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人力资本存量的有效积累。笔者认为,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从本质上看是人力资本逐步取代物质资本主导经济增长的集中表现,这种升级受经济发展、分工深化和技术进步的驱动。
经济发展使人力资本对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作用日益凸现,经济学家罗伯特·福格尔2004年在其“经济增长性质的变革”一文中,高度评价了人力资本对现代经济增长的贡献。这一革命性的认识激发了人们对自身素质提高的渴望,驱动了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动机。无论从人们个体还是国家整体来看,都迫切感觉到投资于自身素质和国民素质以增强个人和国家的竞争力是一项十分紧迫和必要的任务。世界银行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贷款方针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随着这一变革进行了相应调整,由早期主要投向基础设施转向人力资本投资领域。分工深化带动了对服务的中间需求,服务在商品生产体系内部展开,与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有关的信息的搜集、处理、加工等需求带动了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分工深化使企业的组织结构发生变革,从而导致管理和市场运作等与生产的信息处理有关的部门的逐渐强化和在专业分工基础上的独立化,推动了诸如研发、会计、咨询等专业服务业的发展。
技术进步驱动了一些现代新兴服务业如管理、咨询、广告服务的发展。这些服务业所提供的服务愈来愈以承载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或信息为己任,也就是说“服务”产品本身也在“知识化”和“信息化”。另一方面,服务业通过运用不断进步的信息技术使自身的生产率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即服务业的生产技术也在 “知识化”和“信息化”,如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服务在全球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信息技术,实现了服务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规模化经营,如沃尔玛、家乐福都是全球连锁经营的杰出代表。
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升级趋势在发达国家尤为明显。西方国家在经历上个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现象的窘境后,利用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健康稳定增长。有研究表明,服务业内部结构呈现升级趋势的国家,其国民经济结构的稳定性也会得到增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发达国家的经济“服务化”实际是 “知识化”或“信息化”。在世界经济合作组织的国家中,金融、保险、房地产及经营服务等服务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均超过了1/3。
(二)服务业的全球竞争日益加剧
随着各国服务市场开放度不断提高,服务业全球竞争的格局基本形成。其次,跨国服务企业的迅速崛起,加剧了全球服务业的竞争。以发达国家跨国服务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为代表,如国际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家乐福,这些跨国零售巨头的海外销售额几乎占到其全部销售额的50%以上,其全球化可见一斑。另外金融业、商务服务业等领域也有诸多在全球范围经营的杰出代表,这些领域也成为跨国服务企业的重点拓展领域。
随着中国服务市场的全面开放,中国必将成为世界服务业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全球跨国服务性企业都将目标瞄准发展潜力巨大的中国服务业市场。2004年底,美国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 (UPS)承诺在2005年追加6亿美元到中国的快递业;2005年3月,荷兰国际集团和德意志银行入股北京银行,分别持有该银行20%和5%的股份;2005年3月19日,德勤会计事务所签署协议收购中国本土最大会计事务所北京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并准备在未来4年里投资1亿美元;2005年4月6 日,全球最大的管理咨询公司之一,毕博的董事长麦克吉瑞?罗德拜访中国建设银行,为进入中国金融业咨询服务领域展开公关活动。
(三)全球制造业的逐步服务化
一方面,许多制造企业的专业服务呈外包趋势,使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彼此依赖的程度日益加深。美国企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致力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把企业的专业服务进行全球外包,这一成功的运作,极大地提高了美国产品和服务的全球竞争力。另一方面,服务经济中的制造业对服务的关注热情也是空前高涨,诸如汽车、家电、计算机等许多制造商同服务企业一样注重管理他们的服务,这些制造商已认识到进行全球竞争需要提供优质的服务。服务正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竞争手段和提供形成巨大竞争优势的关键潜力。
从通用电气、施乐、惠普、IBM到海尔,这些利润大都来自产品销售的企业正迅速转变为服务提供商。通用电器公司打算通过服务来创造75%的利润。IBM 从它为硬件业务所做的基本服务中得到了其收入的33%,包括计算机租赁、维修和软件。太多的制造商正在迅速的卷入到服务当中,加入到基础生产商品的服务越来越多,延期付款和租赁系统、培训、服务合同、咨询服务等,以通过新的服务领域来获取竞争优势。在制造业工作的65%和76%的员工也正在从事服务工作,如研发、维修、设计等。可见,当今领先的制造商都是在其传统制造业务上通过增加服务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如果世界上的竞争模仿日益增加,那么服务就是产生差异性的主要手段。服务经济中的制造企业也越来越多地依赖服务并将它作为重要的竞争手段,制造业也会逐步服务化,服务成为当今全球经济的主导要素。
中国发展服务经济的战略及实践
当今世界几乎所有高度发达的国家都已经成为“服务经济体”,而中国的服务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换一个角度思考,这意味着未来中国发展服务经济的空间和潜力巨大,其中,生产性服务业被视为中国向服务经济全面转型的最佳突破领域。 据世界银行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服务业就业占全部就业的比重,大多已超过70%,发展中国家这两大指标的平均水平为45%。也就是说,世界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发展中国家则正在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中国发展服务经济是大势所趋。
当前,全球经济进入又一轮周期性调整,这预示着新一轮生产性服务发展契机的出现。历史证明,经济周期与生产性服务市场发展之间有着某种必然的关联。始于2007年的次贷危机极有可能导致又一次经济触底,并带来新的生产性服务市场发展机会。日益融入全球经济的中国正应该抓住这一契机。 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包含服务产出、服务业就业、服务消费、服务贸易、服务业投资五大主要经济活动。对比发现,中国在服务经济五大主导组成部分的指标都偏低。
2007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1%,略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中国服务业就业人口占全国就业人员的比重为32.4%,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中国的服务消费水平也偏低。2006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仅为28.1%,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以及同类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中国是商品贸易出口大国,但是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极不平衡,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重仅为6.8%,不到世界平均水平20.9%的一半。过去20年,中国服务业利用外国直接投资较少,仅为总量的20%?30%,远低于制造业吸引的外资。
以上统计数字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服务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而换一个角度思考,这些数据同时意味着未来中国发展服务经济的巨大空间和潜力。 过去数年内中国服务业一直在快速发展,但传统的制造业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大量的劳动力还没有从土地上释放出来。发展服务经济可以改变中国产业结构的落后现状,改变三大产业的结构比重,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增加城镇劳动力就业,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降低能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中国制造业比重偏大,其能源消耗比例也大。能源消耗随之带来污染问题。相比而言,服务业资源消耗少,是节能产业。从世界平均水平来看,制造业能源消费强度比服务业高六倍之多。不仅如此,服务业环境污染小,是减排产业。据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南京市服务业每创造万元人民币增加值所造成的烟尘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仅为制造业的4.8% 和3.2%。服务业在减少能耗和污染方面的优势有助于实现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增加工作岗位,缓解就业难题:据统计,2003?2007年间中国城镇新增岗位数有超过8成来自服务业。服务业历来是大量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领域。2007年美国大学生有超过80%进入服务行业就业。在欧盟国家,2008年的毕业生有至少75%进入服务行业就业。中国的情况也类似。
带动中国制造业结构升级和转型:中国制造业的服务化水平很低,97.8%的中国企业都是制造驱动而非服务驱动,以致企业普遍受到产品同质化、利润率不断下降和消费者需求日益严苛的挑战。 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发展服务经济的世界趋势,并着手引导中国的服务经济发展方向。2006年,中国政府即确定了中国服务业发展总体方向和基本思路。
进入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扩散蔓延,世界经济急剧下降,国外需求大幅减弱。面对相对艰难的外部经济环境,中国政府提出当前的经济工作要围绕“保增长、保就业、保民生、保稳定” 这个大局,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城市政府目标指向生产性服务业
服务经济的发展和服务经济结构的形成,与城市化进程息息相关。城市化是服务业发展的需求基础,只有生产要素和人口聚集到相当规模,产生对生产性服务和消费性服务强大的市场需求,才足以支撑服务行业的不断专业化和迅速发展。基于这一相关性,中国政府提出,有条件的大中城市要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具体到各级城市,政府部门可以分三个步骤引导和推进本地服务业的转型和发展。
第一步:聚焦生产性服务业
什么是生产性服务?顾名思义,生产性服务是与消费性服务相对的概念。从服务对象来讲,它不是直接满足最终消费需求,而是满足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对服务的中间使用需求,还满足包括政府消费、出口和资本形成等对服务的最终使用需求。从服务目标来讲,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商品和服务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为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为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
伴随着整个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的升级,为生产者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的生产性服务活动,成为制造业的关键性投入,也是经济效率提高的重要动力。与制造业和消费性服务业相比,生产性服务业的利润率和生产力更高,而且生产性服务占服务业全部产出的比重连续多年在不断提高。例如,银行业和信息传输业的平均利润率超过10%,而制造业的利润率却低于4%。
先行的工业化国家已经改变了主要依靠物质资本和资源投入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转而通过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经济效率。
第二步:选择重点服务行业
确定了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大方向之后,城市政府接下来应当考虑的问题是,基于本地独特位势,选择2~3个重点行业,针对性地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切忌“一窝蜂”和“原样照搬”的想法和做法。决策部门首先要对本地位势有客观中立的认识。
城市的总体位势包括人才状况、产业基础、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等衡量因素。在这五大影响因素中,前三者对城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起着决定性作用 。
一个城市的总体位势优越,其经济发展水平也就越高,服务业的发展潜力也越大。城市的总体位势是政府决策部门制定服务发展战略的根本出发点。不同类型的城市在具体应用时侧重点略有不同。对于总体位势较优的城市,它们的行业选择范围相对较大。当地政府需要仔细甄别唯我独有的优势,以便制定差异化的服务战略,有效推动城市经济向服务转型。对于总体位势欠佳的城市,它们发展服务业起点相对较低,当地政府要加强战略引导,同时敦促城市各机构共同提升某一位势,如注重人才培养,从而增添发展某类服务业的信心和后劲。对于总体位势明显优越,服务业超前发展的城市,当地政府在制定服务发展战略时则需着眼未来,通过创新的鼓励政策和激励措施推动服务业的产业升级和长远可持续发展。
选择重点发展的服务行业时,城市还应当考虑到所处城市群的产业集群效应。现代的城市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它与周边的城市组成高密度、关联紧密的城市群体,群内的人力资源聚集度和产业聚焦度相当高。在这样的城市群内,由众多企业个体组成的产业集群可以产生外部经济效应、交易成本的节约、协同效应以及学习和创新的效应等集群效应。从产业集群的视角选择重点发展的服务行业,可以帮助城市充分发挥集群效应,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并提升产业的竞争力,进而促进整个城市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的总体位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否吸引潜在服务业投资,而这是摆在城市政府面前的最大挑战之一。如何吸引真正适合城市服务经济发展需要的投资?先发制人的城市政府会首先确定所在区域的产业集群优势,然后围绕这一集群优势提升总体位势。同时,城市政府需要改变思维定势,不再固守已有的集群优势,而是通过改进教育环境、人才发展,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等方式来扩大和拓展原有的集群优势,以吸引新的投资者。
第三步:弥补差距,构建长期竞争优势
如前文所述,中国服务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不高,而且,各城市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很不均衡。经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发现中国城市普遍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差距。这些差距阻碍了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1.结构性人才短缺。虽然是人口大国,中国的结构性人才短缺问题相当突出,缺乏复合型中高端人才(既懂技术又精通外语、管理的全方位人才)和适用性技术人才(例如编程熟练的基础程序员);服务业教育和培训力度不够,缺乏财政、税收、信贷等手段支持。据国家发改委统计,中国近50%的高端服务行业职位招不到足够、合适的人才。与此同时,2008年中国近150万大学毕业生不能实现就业,大学生的失业率超过12%,是登记失业率的3倍左右。如果接受适当的就业培训,这些大学生就有可能填补这些服务行业的职位空缺。
2.指导和鼓励政策缺乏。各级政府对服务业发展的规律认识不足,缺乏相关配套政策或措施,现有政策针对性不强、可行性不够;政府继续 “偏爱”制造业,以致制造业企业为了享受更大政策优惠而不愿将内部化的生产性服务剥离出来,比如生产物流;已有的针对服务业的优惠政策门槛过高,中小服务业企业在市场准入、信用担保、金融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获得的政府扶持不够,创业和创新的积极性不高。
3.基础设施不完善。大多数城市缺乏完善的IT基础设施和配套的应用平台,不能完全满足(中小)服务企业开展业务的需要。北京的宽带覆盖率为55%,远远低于伦敦、纽约和东京的平均覆盖率80%,中国其他二、三线城市的情形就可想而知了。
4.政府公共服务的可用性和可及性差,供给效率低下。中国城市的人均政府财政支出普遍较低,政府对公共服务领域的资源投入不足;行政审批项目和环节过多,工作较率低;政府职能部门分散、数据和流程管理孤立,缺乏协作;政府部门没有充分使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提供公共服务。例如,上海企业的平均清关时间为8.7天,而韩国为5.3天,比中国快1/3。
5.生态协作系统不健全:全民缺乏先进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消费者及客户尚未完全认可第三方服务的价值;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与诚信度不足;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及市民之间有待建立良性可持续的协作关系。
6.城市环境缺乏吸引力。许多城市在商业环境(如商务基础设施、企业文化与制度等)、社会环境(社会秩序、社会保障、城乡协调等)或生活环境(如居住、教育、保健和生态等)存在某种欠缺,降低了吸引资金和人才能力。 发展服务经济的新趋势,对中国政府特别是城市政府提出了很多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国应当从战略的高度认识生产性服务的发展规律,充分发挥政府对市场的培育、规范和监管功能,从体制与政策、人才发展、基础设施改进、公共服务转型、友好环境创建、生态协作系统等六个方面采取行动,引导市场主体、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各利益相关者协同有序地推进城市服务经济的转型和发展。
受世界经济衰退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步伐有所减缓,但中国向服务经济转型的战略并未动摇,相反,经济放缓给中国政府和企业一个深挖潜力、追赶先进的机会。中国各级政府在服务经济的转型及发展进程中起着关键的引导和协调作用。城市政府需要首先制定差异化的服务经济发展战略,然后构建并完善城市的服务经济体系,引导各个利益相关者协同有序地共同推进城市服务经济的转型,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