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历程。

简述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历程。,第1张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大量的程序设计语言被发明、被取代、被修改或组合在一起。尽管人们多次试图创造一种通用的程序设计语言,却没桥察颤有一次尝试是成功的。

之所以有那么多种不同的编程语言存在的原因是,编写程序的初衷其实也各不相同;新手与老手之间技术的差距非常大,而有许多语言并对新手来说太难学;还有,不同程序之间的运行成本各不相同。

有许多用于特殊用途的语言,只在特殊情况下使用。例如,PHP专门用来显示网页;Perl更适合文本处理;C语言被广泛用于 *** 作系统和编译器的开发。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出现使得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不再过度地依赖某种没友特定的机器或环境。这是因为高级语言在不同的敏败平台上会被编译成不同的机器语言,而不是直接被机器执行。最早出现的编程语言之一FORTRAN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实现平台独立。

扩展资料:

如果所使用的翻译的机制是将所要翻译的程序代码作为一个整体翻译,并之后运行内部格式,那么这个翻译过程就称为编译。

因此,一个编译器是一个将可阅读的程序文本作为输入的数据,然后输出可执行文件。所输出的可执行文件可以是机器语言,由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直接运行,或者是某种模拟器的二进制代码。

如果程序代码是在运行时才即时翻译,那么这种翻译机制就被称作解译。经解译的程序运行速度往往比编译的程序慢,但往往更具灵活性,因为它们能够与执行环境互相作用。

编程语言的发展是随着硬件一起发展的,最初没有当前成熟的101键盘前,技术人员是无法用字母输入命令和语句的,显然也不存在任何高级语言的。

机械计算机我就不谈了,太遥远,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ENIAC是1946年制造的,开始用的是连接线,后来用的是打孔机,以纸带作为输入,一根纸带边上是齿孔用于步进电机带动纸带,类似现在的针式打印机的纸张,当然纸带比针式打印机纸张窄,编程人员事先写好二进制指令的编码和数据,逐一在纸带上打孔,比如一个指令和数据是8位,如果是1,则打一个孔,如果是0则不打孔,打完一个字节让步进电机进一格,打后面一个数据。碰歼所有程序代码和数据打完,将纸带装到计算机的读入设备中并逐一读入并运行,当时还没有存储器,所以执行完如果需要再运算一遍,要复位重新装纸带。当然如果程序要改写就得重新打一卷纸带。

这就是电子计算机最原始的编程(机械计算机则还要麻烦),后来有了存瞎缺储器,还是用纸带输入程序,然后可以重复运算,因为输入的指令和数据都存入存储器了,不需要再跑一遍(真正意义的跑)。此时程序员编写的程序都是机器语言,形式就是二进制码

类似这样

01010100

11001101

01101010

...

后来人们觉得这样很麻烦,考虑到一种CPU的指令都是固定,如果有一种简单容易能帮助记忆符号来代替一串二进制就方便多了,因此设计出了汇编语言,因此汇编指令称为助记符,比如MOV,ADD,JMP等等。这时候就需要一种新的输入设备代替打孔机,而且能直接连接在计算机上,之后随着晶体管的发展,单片机出现,一个按钮代表一个指令,同时结合数码键(0-9,A-F)输入16进制数据,让设备转成二进制数据,这应该算最早的编译器了,属于硬件编译器。

再之后,人们发现计算机不仅可以处理数据,还可以处理文本,因此有了ASC码,ASC码也发展了好几代,既然可以处理文本,随着计算机设备的发展,把打字机键盘复制过来,扩展单片机的按钮,这样计算机键盘的雏形出现了,取消了专用汇编指令键,而改用程序来翻译输入的文本,比如单个汇编指令MOV改用键盘输入这三个字母的文本,由翻译程序翻译成二级制码,这应该是最早的源代码了,而这个翻译程序最先当然还是用单片机开发的,而这个翻译程序就是最早的汇编指令编译器了。

有了汇编指令编译器,人们可以直接通过键盘输入汇编指令,由编译器编译成二级制码执行程序,有了汇编编译器,人们不仅直接用于各种科研运算,而且开发了更高级的笑神冲语言了,那么后来各种语言蓬勃发展起来了,在C语言前还有A,B,以及其他高级语言陆续出现,比如1954年的Fortran。

所以你可以看到,技术都是迭代发展的,你只要学习到足够的知识,可以用任何语言开发你的编译器,当然这可是件不简单的任务,同时,所开发的编译器受你所用的语言限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23422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4
下一篇 2023-05-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