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及选修一所有反应式

高中生物必修一及选修一所有反应式,第1张

生物必修1复习提纲(必修)

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一节 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

间以

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

的基本骨架,称为

的碳骨架。)

3、缺乏

可能导致疾病。如:

(缺硒)

4、

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

,在

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

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

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二、细胞中的

:水和

1、水:(1)含量:占细胞总重量的60%-90%,是

中含量是最多的物质

(2)形式:

:是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的水。作用有①良好的溶剂;②参与细胞内

;③物质运输;④维持细胞的形态;⑤

(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

的含量一般较多)

:是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作用是组成

的重要成分。

的含量增多,可以使植物的

增强)

2、

(1)存在形式:离子

(2)作用

①与蛋白质等物质结合成复杂的化合物。

(如Mg2+是构成

的成分、Fe2+是构成

的成分、I-是构成

的成分。

②参与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如

浓度过低肌肉抽搐、过高肌肉乏力)

第二节

一、糖类

1、

:由C、H、O 3种

2、分类

概 念 种 类 分 布 主 要 功 能

不能水解的糖

组成

的物质

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

二糖 水解后能够生成二分子

的糖 蔗糖

多糖 水解后能够生成许多个

分子的糖 淀粉

植物细胞中的

物质

的顷含世基本组成成分

中的

物质

附:二糖与多糖的水解产物:

蔗糖→1

+1果糖

→2

→1葡萄糖+ 1

淀粉→

→葡萄糖

→葡萄糖

→葡萄糖

3、功能:糖类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

(另:能参与

,细胞间物质运输和免疫功能的调节等生命活动。)

4.糖的鉴定:

(1)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这是淀粉特有的

(2)

(单糖、麦芽糖和

)与

在隔水加热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沉淀。

: 配制:0.1g/mL的NaOH溶液(2mL)+ 0.05g/mL CuSO4溶液(4-5滴)

使用:混合后使用,且现配现用。

二、脂质

1、

:主要由C、H、O组成(C/H比例高于糖类),有些还含N、P

2、分类:脂肪、

(如

)、固醇(如

、维生素D等)

3.功能:

脂肪:细胞代谢所需能量的主要储存形式。

中的

:是构成

的重要物质。

固醇:在细胞的营养、调节、和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

4、 脂肪的鉴定:脂肪可以被

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在实验中用50%酒精洗去浮色→

观察→橘黄色

三、蛋白质

1、元素组成:除C、H、O、N外,大多数蛋白质还含有S

2、基本组成单位:

(组成蛋白质的

约20种)

结构通式: :

氨基酸的判断: ①同时有氨基和

②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

连在同一个

上。

(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区别:R基的不同)

3.形成:许多氨基酸分子通过

形成

(-CO-NH-)相连而成

,多条

折叠形成有功能的蛋白质

二肽:由2个氨基酸分子组成的

:由n(n≥3)个氨基酸分子以

相连形成的肽链。

的多样性的原因:组成蛋白质

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的不同;

构成蛋白质的

的雀肢数目、

不同

4.计算:

一个蛋白质分子中

数(脱去的

数)=氨基酸数 - 肽

数。

一个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氨基数(或

数)=肽

5.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注意有关蛋白质的功能及举例)

6.蛋白质鉴定:与

产生紫色的

:配制:0.1g/mL的NaOH溶液(2mL)和0.01g/mL CuSO4溶液(3-4滴)

使用:分开使用,先加NaOH溶液,再加CuSO4溶液。

四、

1、元素组成:由C、H、O、N、P 5种元素构成

2、

(由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

组成)

1分子磷酸

1分子

(4种) 1分子

(A、T、G、C)

1分子磷酸

1分子

(4种) 1分子

(A、U、G、C)

3、种类:

(DNA)和

(RNA)

种类 英文缩写 基本组成单位 存在场所

DNA

(4种) 主要在

(在

中有少量存在)

RNA

(4种) 主要存在细胞质老租中

4、生理功能:储存

,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原核、

都是DNA,病毒的

是DNA或RNA。)

第三章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

——细胞

一、

的建立和发展

 发明

是荷兰的列文•虎克;

 发现细胞的

是英国的

 创立

是德国的

提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

”。

 在此基础上德国的

肖总结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

的重要补充。

二、

的使用

1、方法:

先对光:一转转换器;二转

;三转

再观察:一放标本孔中央;二降

片上方;三升镜筒仔细看

2、注意:

(1)放大倍数=

的放大倍数×

的放大倍数

(2)

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物镜—

标本”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3)物像与实际材料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

(4)高倍物镜使用顺序:

低倍镜→标本移至中央→高倍镜→

→细准焦螺旋

(5)

位置的判断:移动或

第二节 细胞的类型和结构

一、细胞的类型

:没有典型的

,无

。如细菌、

的细胞。

:有

包被的明显的

。如动物、植物和真菌(

、霉菌、

)等

的细胞。

二、细胞的结构

1.

(1)组成:主要为

(基本骨架)和蛋白质,另有

(在膜的外侧)。

(2)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原因:

和蛋白质的运动);

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通透性。

(3)功能: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

2.

:主要成分是

,有支持和保护功能。

3.细胞质:

(1)

:为代谢提供场所和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影响细胞的形状、分裂、运动及

的转运等。

(2)

(双层膜):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细胞

的主要场所(第二、三阶段),含少量DNA。

(双层膜):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

上有色素,

中含有与

有关的酶,是

的场所。含少量的DNA。

(单层膜):是

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单层膜):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

的形成有关。

(单层膜):泡状结构,成熟的植物有大

。功能: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调节

(无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无

):由垂直的两个

构成,与动物细胞

有关。

小结:

★ 双层膜的细胞器:

★ 单层膜的细胞器:

★非膜的细胞器:

★ 含有少量DNA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 含有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

★动、植物细胞的区别:动物特有

特有

、叶绿体、液泡。

4.细胞核

(1)组成:

(2)核膜:双层膜,有核孔(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

通道,RNA、蛋白质等大分子进出必须通过核孔。)

(3)

:在细胞

中周期性的消失(前期)和重建(末期)

(4)

:被

染成深色的物质,主要由DNA和

的关系: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形态

(5)功能:是

DNA的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

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

(6)

根本区别:是否具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否具有核膜)

5.细胞的完整性:细胞只有保持以上结构完整性,才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第三节 物质的

一、

1、小分子

方式 浓度 载体 能量 举例 意义

简单

扩散 高→低 × × O2、CO2、水、乙醇、

只能从高到低被动地吸收或排出物质

易化

扩散 高→低 √ × 葡萄糖进入

主动

运输 低→高 √ √ 各种离子,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

葡萄糖 一般从低到高主动地吸收或排出物质,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2、大分子和颗粒性

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通过

进入细胞,通过

向外分泌物质。

二、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

和复原

、两层膜之间细胞质)相当于

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

浓度时,细胞将失水,

和细胞壁都会收缩,但

伸缩性比细胞壁大,所以

层就会与细胞壁分开,发生“

”。

 反之,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

浓度时,细胞将吸水,

层会慢慢恢复原来状态,使细胞发生“

”。

材料用具:

表皮,0.3g/ml蔗糖溶液,清水,

方法步骤:

(1)制作洋葱表皮

(2)低倍镜下观察

层位置。

(3)在

一侧滴一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

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4)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变小),观察细胞是否发生

(5)在

一侧滴一滴清水,另一侧用

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清水中。

(6)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变大),观察是否

实验结果:

浓度<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吸水(

第四章

第一节 ATP和酶

一、ATP

1、功能:ATP是生命活动的

物质

注:生命活动的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葡萄糖);

生命活动的储备能源物质是脂肪。

生命活动的根本能量来源是

2、结构:

中文名:

构成:

—磷酸

~磷酸

~磷酸

简式: A-P~P~P

(A :

; T :3; P:磷酸基团;

~ :

,第二个

相当脆弱,水解时容易断裂)

3、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ATP ADP+Pi+能量

注:

(1)向右:表示

,所释放的能量用于各种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

向左:表示ATP合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

反应释放的能量。

(在人和动物体内,来自

体内则来自

和光合作用)

(2)ATP能作为

物质的原因是细胞中ATP与ADP循环转变,且十分迅速。

二、酶

1、概念:酶通常是指由

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又称为

。(少数

也具有生物

,它们被称为“

”)。

2、特性: 催化性、高效性、特异性

3、影响

速率的因素

(1)PH: 在最适pH下,酶的活性最高,pH值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PH过高或过低,

丧失)

(2)温度: 在

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温度过低,

降低;温度过高,

丧失)

另外:还受酶的浓度、

浓度、产物浓度的影响。

第二节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发现

 1648

,范•

: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主要来自于水,而不是土壤。

 1771 英国,

特莱: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 1779 荷兰,扬•英根

:植物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并且需要阳光才能更新空气。

 1880美国,恩吉(格)尔曼: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

 1864 德国,萨克斯:叶片在光下能产生淀粉

 1940美国,

(用放射性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参加反应的水。(糖类中的氢也来自水)。

 1948 美国,

:用标14C标记的CO2追踪了光合作用过程中

的行踪,进一步了解到光合作用中复杂的化学反应。

二、实验: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1、原理: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于

(如丙酮、酒精等)。

叶绿体中的色素在

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

液在

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2、过程:(见书P61)

3、结果:色素在

条上的分布自上而下:

胡萝卜素(橙黄色) 最快(溶解度最大)

(黄 色)

) 最宽(最多)

b (

) 最慢(溶解度最小)

4、注意:

 丙酮的用途是提取(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

液的的用途是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的作用是为了研磨充分,

 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

 分离色素时,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滤液细线上的色素会溶解到层析液中;

5、色素的位置和功能

叶绿体中的色素存在于叶绿体

薄膜上。

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胡萝卜素和

主要吸收蓝紫光及保护叶绿素免受强光伤害的作用。

Mg是构成叶绿素分子必需的元素。

三、光合作用

1、概念:

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

,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过程:

(1)

条件:有光

场所: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过程:① 水的光解:

② ATP的合成: (光能→ATP中活跃的

(2)

条件:有光和无光

场所:

过程:①CO2的固定:

② C3的还原:

(ATP中活跃的

→有机物中稳定的

3、总反应式:

光能

CO2 + H2O (CH2O)+ O2

叶绿体

4、实质:把

转变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四、影响光合作用的

、CO2浓度、温度等

(1)

:在一定的

范围内,光合作用的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

(2)CO2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加快。

(3)温度:光合作用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在

时,光合作用速率最快,高于或低于

,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五、农业生产中提高

采取的方法:

延长

如:补充人工光照、多季种植

增加光照面积 如:合理密植、

光照强弱的控制:

(强光),

(弱光)

增强

适当提高CO2浓度:施

适当提高白天温度(降低夜间温度)

必需

的供应

第三节 细胞呼吸

一、

1、概念:

是指

在有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

,把某些有机物彻底

,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2、过程:三个阶段

酶 2

+ [H](少)+ 能量(少)

+ H2O 酶 CO2 + [H] + 能量(少) 线粒体

③ [H] + O2 酶 H2O + 能量(大量) 线粒体

(注:3个阶段的各个化学反应是由不同的酶来催化的)

3、总反应式:

+ 6H2O + 6O2 酶 6CO2 + 12H2O + 能量

4、意义:是大多数生物特别是人和高等动植物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

二、

1、概念:

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

,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或乳酸, 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2、过程:二个阶段

①: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细胞质

酶 C2H5OH(酒精)+CO2 细胞质

等)

或 丙酮酸 酶 C3H6O3(乳酸)

(动物和人)

3、总反应式:

酶 2C2H5OH(酒精)+2CO2+能量

C6H12O6 酶 2C3H6O3(乳酸)+能量

4、意义:

在水淹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短暂的

,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释放出能量以适应缺氧环境条件。(酒精会毒害根细胞,产生

 人在剧烈运动时,需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消耗大量的能量,肌肉细胞则以无氧呼吸的方式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释放出一定能量,满足人体的需要。

三、细胞呼吸的意义

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其中间产物还是各种有机物之间转化的枢纽。

四、应用:

1、水稻生产中适时的露田和晒田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条件,增强水稻

的细胞

2、储存粮食时,要注意降低温度和保持干燥,抑制细胞呼吸。

3、果蔬保鲜时,采用降低氧浓度、充氮气或降低温度等方法,抑制细胞呼吸,注意要保持一定的湿度。

五、实验:探究

的呼吸方式

1、过程(见书p69)

2、结论:酵母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

第五章 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

第一节

一、

的意义: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生殖和遗传的基础

二、

方式:

有丝分裂 (

体细胞进行

的主要方式 )

三、有丝分裂:

1、

从一次

,直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称为一个

注:①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

②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

③间期长,分裂期短;

④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长短不一。

2、有丝分裂的过程:

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

:主要完成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

加倍;

数不变(一条

含有2条

(2)分裂期

前期:①出现染色体和

②核膜解体、核仁逐渐消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

都排列在

上;(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后期:

分裂,

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

末期:①染色体、

消失 ②核膜、核仁重现(

内陷)

 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前期:

的形成方式不同 由两组

发出的星射线构成纺锤体 由细胞两极发出的

构成纺锤体

末期:

子细胞的形成方式不同 由细胞膜向内凹陷把亲代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由

形成的细胞壁把亲代细胞分成两个子细胞

4、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目的变化:

5、有丝分裂的意义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分裂结果是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子细胞具有和亲代细胞相同数目、相同形态的染色体。

这保证了亲代与子代细胞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四、

1、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等结构的出现(但有DNA的复制)

2、举例:

、蛙的

等。

第二节

、衰老和

一、

1、概念:由同一种类型的细胞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形成稳定性的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称为

2、

的原因:是

的结果(注: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没有改变)

3、细胞分化和细胞分裂的区别:

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数目的增加;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细胞种类的增加

二、细胞的

1、

的概念

指植物体中单个已经分化的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仍然能够发育成完整新植株的潜能。

2、

的原因:植物细胞中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全部遗传物质。

(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也具有

3、

实例: 胡萝卜根细胞离体,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后长成一棵胡萝卜。

三、

1、衰老细胞的特征:

①细胞核膨大,核膜皱折,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②线粒体变大且数目减少(

减慢);

③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代谢速度减慢,增殖能力减退;

④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⑤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

⑥细胞内色素沉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

2、决定

的主要原因

细胞的增殖能力是有限的,体细胞的衰老是由细胞自身的因素决定的

四、

1、

的概念:

是细胞的一种重要的生命活动,是一个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化自行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为

2、细胞

的意义:对生物的

、机体稳定状态的维持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节 关注癌症

一、

原因:

内因:

的变异

物理

外因:

化学

病毒致癌因子

二、

的特征:

(1)无限增殖

(2)没有

并不因为相互接触而停止分裂

(3)具有浸润性和扩散性。细胞膜上

等物质的减少

(4)能够逃避

三、我国的肿瘤防治

1、肿瘤的“

”策略

:防止和消除环境污染

:防止致癌物影响

早期检出

2、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简称放疗)

化学治疗(简称化疗)

手术切除选修1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一、实验原理

1.酵母菌的细胞呼吸

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表达式为:C6H12O6+O2→CO2+H2O+能量

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表达式为:C6H12O6→C2H5OH+CO2+能量

2.酵母菌发酵的最佳环境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活:在有氧时,酵母菌大量繁殖,但是不起到发酵效果;在无氧时,繁殖速度减慢,但是此时可以进行发酵。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pH最好是弱酸性。

3.醋酸菌好氧性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表达式为:C2H5OH→CH3COOH+H2O;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生物必修一和选修一没什么反应式吧

TP作为视频,有两层含扰搏仔义:第一层含义即Transport Program的简称,意为程序流,是一类程序流编码方式的视频的总称。这类视频的特征是视频必须具有完整的数据方可播放,如果存在损坏,该视频将会播放错误或无法播放。第二层含义即当前的一种HDTV转录的高清视频格式。目前,网络上流传的HDTV转录高清文件常见的格式有TS、TP、WMV,TP则是众多HDTV高清视频格式的一种。这种TP文件通过MPEG2标准压缩,与TS高清文件压缩方式基本类似,一般韩国HDTV高清文件常采用TP作为后缀,由于这种TP采用的编码方式是MPEG-TS,是一缓汪种Transport Stream(即传输流),因此与TS文件其实只是后缀的不同,但其含义已经不再隶属于含义一了。另外,网络上的WMV采用的是VC-1高清编码,HDTV文件的共同特点是画质高,体积十分巨大,几分钟的视频即可达到几百兆甚银伏至1G以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23894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5
下一篇 2023-05-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