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款电子计算机游戏名字叫《Space War》,中文译作《太空大战》。
《太空大战》(英语:Spacewar,港台译作“太空战争!”,中国大陆又译作“空间大战”)是史帝芬·罗素于1962年在美国DEC公司生产的PDP-1型电子计算机上编制的电子游戏。
游戏的进行方式为两名玩家各自以杠杆及按钮 *** 作一艘虚拟的太空船,在虚拟太空中互相发射鱼雷进行对战,直到消灭对方为止。
外型较胖的太空船被称为“楔形船”(Wedge)、较细长的叫“针形船”(Needle)。
玩家 *** 控的太空船被鱼雷击中或接触画面中央的恒星就会被毁灭,太空船若太靠近恒星就会被其重力所吸引,若太空船进行超空间跳跃、会随机出现在画面的任一位置。
太空船的运行轨道会显示在画面上,爆炸时会出现类似烟火爆发的效果。
此游戏没有音乐及音效。
扩展资料:
1961年,麻省理工学院的键神纳学生史帝芬·罗素与他的同学试图设计以PDP-1作为游戏平台的电子游戏,因为当时的电脑大多借由打孔卡或磁带来输入及输出资料、令人感到乏味,而PDP-1有显示器的设备,使他们下此决心。
1962年开发出了瞎晌《太空大战》,设计的灵感是受到爱德华·艾默·史密斯的《透镜人》和《云雀》两部小说所启发。
参与游戏制作的J·M·葛瑞兹(J·M·Martin·Graetz)曾在1981年表示他们当时希望这游戏能够满足“将电脑的能力发挥至极限;在固定架构中、每次执行结果不同;能让玩家觉得这是个有趣的游戏”等条件。
史帝芬·罗素和彼得·参孙等人为了兼顾真实性与可玩性,进稿没行了各种设计。
例如使用实际的星图制作背景并设计星等、限制太空船的鱼雷数量及燃料、只在恒星周遭有重力的设计、以及可进行超空间跳跃等设计。
罗素曾将鱼雷的准确性调低使游戏难度提升,但此举不受玩家青睐。
由于当时PDP-1价值120000美金,对一般民众而言过于昂贵,使《太空大战》难以成为商品。
但游戏程序在美国各学校广为流传,最初用来设计《太空大战》的PDP-1现在位于美国加州山景城摩费菲尔的计算机历史博物馆展出。
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游戏可追溯到1969年,当时瑞克·布罗米为PLATO(Programmed Logic for Automatic Teaching Operations)系统编写了一款名为《太空大战》(SpaceWar)的游戏,游戏以八年前诞生于麻省理工学院的第一款电脑游戏《太空大战》为蓝本,不同之处在于,它可支持两人远程连线。 PLATO是历史上最为悠久也是最著名的一套远程教歼差学系统,由美国伊利诺斯州厄本姆的伊利诺斯大学开发于上世纪60年代末,其主要功用是为不同教育程度的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远程教育,它具有庞大的课程程序库,可同时开设数百门课,可以记录下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度。PLATO还是第一套分时共享系统,它运行于一台大型主机而非微型计算机上,因此具有更强的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这使得它所能支持的同时在线人数大大增加。1972年,PLATO的同时在线人数已达到1000多名。那些年里,PLATO平台上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游戏,其中一小部分是供学生自娱自乐的单机游戏,而最为流行的则是可在多台远程终端机之间进行的联机游戏,这些联机游戏即是网络游戏的雏形。尽管游戏只是PLATO的附属功能,但共享内存区、标准化终端、高端图像处理能力和中央处理能力、迅速的反应能力等特点令PLATO能够出色地支持网络游戏的运行,因此在随后的几年内,PLATO成了早期网络游戏的温床。
PLATO系统上最流行的游戏是《圣者》(Avatar)和《帝国》(Empire),前者是一款“龙与地下城”设定的网络游戏,后者是一款以“星际迷航”为背景的网络游戏。这些游戏绝大多数是程序员利用业余时间编写并免费发布的,他们只是希望自己的游戏能获得大家的认可。当然,也有一些开码亮发者通过自己的游戏获得了收入,但通常每小时只有几美分,并且还得在若干作者之间进行分配。
PLATO在游戏圈内并未获得其应有的荣誉和地位,但这并不能抹杀它对网络游戏以及整个游戏产业所做出的贡献。PLATO上的不少游戏日后都被改编为了游戏机游戏和PC游戏,例如《空中缠斗》(Airfight)的作者在原游戏的基础上开发了《飞行模拟》(Flight Simulator),80年代初,这款游戏被微软收购并改名为《微软飞行模拟》,成为飞行模拟类游戏中最畅销的一个系列。1974年推出的《帝国》是第一款允许32人同时在线的游戏,这一联机游戏模式成为现代即时策略游戏的标准模式。1975年发布氏模皮的《奥布里特》(Oubliette)是一款地牢类游戏,大名鼎鼎的角色扮演游戏《巫术》(Wizardry)系列即源于此。
有趣的是,1969年也正是ARPAnet(Advance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诞生的年份。大家知道,ARPAnet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研制的世界上首个包交换网络,它的成功直接促成了互联网以及传输控制协议(即TCP/IP)的诞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