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磨一剑:我是如何拿到蚂蚁offer的?

四年磨一剑:我是如何拿到蚂蚁offer的?,第1张

四年磨一剑:我是这样拿到蚂蚁offer的:

一直坚守,从未放弃。

萌芽

我大学学的并非计算机,学的是机械工程,课程仅接触过汇编语言以及一点 C 语言,当时也算有一点点计算机编程基础吧,我一点都不喜欢这个专业,除了上单片机汇编课程时比较感兴趣。

机械这个专业我不但不喜欢,还完全看不到未来,像一滩死水,自己就像一个温水里的青蛙,逐渐地死去。还好在死去前的一刻我终于想清楚了,转行!无论如何,我也要丢掉「专业」这个沉重的包袱,跟这个天坑的专业说再也不见。

我不去趋于平庸,并委屈求全地度过年轻的岁月,人生本就应该去追寻源于内心真实的自己。

记得刚转行那会,由于自己的基础还很薄弱,到处碰壁,毕业之后就遇到人生低谷。

那时我找了一家愿意收留我的小公司开始做起,那家小公司比较年轻,用的技术都算比较前沿,没有历史的包袱,我从职业生涯一开始就接触到微服务架构的相关项目,以至于在以后的工作中对我产生启蒙的思想,在此感恩。

深知自己的起点低,如何走出这个低谷?

在业余期间,我一刻都没有停止过学习,一直秉承着 " 今天最好的表现,是明天最低的要求 " 来严格要求自己,我一直都相信自己,相信只要努力,以前失去的一定会回来的。

在业余学习期间,我也从 GitHub 上面了解过很多优秀的开源项目,其中阿里的开源项目居多,当时感觉阿里的技术真的很牛逼,因此我也开始慢慢地去了解这家公司,阿里梦从那时候开始萌芽,我当时给自己定下目标,将来一定要进阿里。

过程

有了目标之后,只剩下过程了,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一直坚持着做以下的事情。

1、学会总结

写技术博客对于一个程序员来说,在成长道路上面是非常有帮助的,特别是对于刚入行的程序员来说,因此,我在 17 年初的时候埋胡就通过 GitHub Pages 搭建了自己的博客,把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实践用一篇篇文章记录下来。

事实证明,写博客的习惯让我养成了总结的习惯,同时还加深了每个知识点的理解深度,强化了我对每个知识点的记忆,以至于到现在我每接触一个新的知识点,都会用一篇完整的文章将其记录下来,否则感觉自己没学过一样。

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博客也算是一种记笔记的方式,程序员每天都需要接触很多新的知识,当你再回头看时,基本不可能把所有知识点都很完整地回忆一遍,这时候你翻看一下自己的博客,就能够迅速帮助自己找回感觉。

2、窥探源码

在这个过程中,我保持着阅读框架源码的习惯,很多时候我会带着目的去一探究竟,有时候为了解决一个 Bug,有时候抱着学习樱罩目的尝试去了解它们内部构造与设计原理,并借鉴到工作中,我在平时工作中用到的很多优秀设计,很多时候会借鉴相关优秀框架的设计。

阅读源码也是能够 "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 的最好途径,我这个人就是有个特点,只要我使用过的某些技术,一定会想尽办法搞懂它的底层原理是怎么实现的,通过带着目的不断寻根问底,我对一些底层技术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3、迎接挑战

" 当你觉得难的时候,就是成长的时候。"

我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地接受过很多挑战,在迎接这些挑战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巨大的成长,记得第一次设计统一支付平台,我运用所学的设计模式,成功对众多第三方支付平台接口进行统一,且具有优秀的扩展性,这对我的编码水平有了一次巨大的提升。

在推行自动化部署运维过程中,尝试设计一套基于 Jenkins Pipeline 和 Docker 的自动化部署系统,让我对容器编排与自动化运维有了一个系统性的认知;从 0 到 1 学会 Kafka 并且负责过千亿级 Kafka 消息集群的维护与技术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 Netty 和 K8s Operator 定制化开发了一套缓存服务平台,当时接到需要使用 K8s Operator 作为缓存平台底层技术支持时,我是一脸懵逼的,我当时根本不知道这玩意是什么,而且网上资料不多且鱼龙混杂。

只能凭借着一腔热血,在 GitHub 上面寻找一些相关的开源项目,了解它们的实现,通过不断的实践,终于实现了这个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了我对架构设计的能力,以及对项目整体把控的能力。

因此,我们遇到困难千万不要退缩,要脊液闹学会如何解决它,当你解决它之后,你会得到巨大的成长。

面试

接下来我就凭借记忆大概捋一下关于这次面试的过程,每个候选者的面试都有所不同,仅做参考,大家就当故事来看即可。

1、一面

在临近春节放假前,我接到一位大佬的面试邀请,当时我的情况是不准备面试的,原因是之前经历很曲折,我需要有一个沉淀阶段。但是当时了解过这个团队所做的事情之后,我还是决定要试一下,于是就约了面试。

自我介绍完后,面试官首先就跟我讲述他们团队做的事情,以及团队负责的项目公司架构中所处的位置情况一一跟我介绍了一遍,我觉得阿里的面试官这点做得非常棒,点个赞。

接着面试官问了我所做的项目情况,我把在中通做过的项目详细地跟面试官介绍了一遍,内容包括项目背景、项目架构设计、技术实现细节、遇到的挑战如何解决的,接着面试官就项目的某一个技术点进行深挖,目的是为了从项目中寻找你的技术深度和广度。

如果你对技术的理解不够深度,或者是提前背的,面试官会很容易发现。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你需要对项目所用到的技术进行融会贯通。

在项目中穿插着问完问题之后,会给你出一些场景设计题,这些场景设计题一般是所在团队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的,这一点非常考验一个人在平时工作的累积。

在这部分内容中,还会夹杂着一些通用的解决方案让你去思考,比如分布式锁、分布式事务、幂等处理、缓存失效策略、流量削峰等等。

从这部分内容面试官就可以看出你的技术壁垒有多深了,而且这部分对于一面的评价占比非常高,因为阿里的面试是非常注重从实际场景中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就会考察你的知识点,Java 的 JUC 并发包的知识点尤为重要,因此这部分内容需要重点去梳理,比如 CAS 和 AQS 原理、基于 AQS 实现的各种锁机制(公平、非公平)、线程、线程池运行原理等等。

JVM 方面会问比较实际的调优场景,以及会问常用的垃圾回收器的机制以及优缺点等等;还有一些数据库、Spring 等等后端通用框架的原理需要熟悉。这部分内容主要考察你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是否牢固。

从以上面试内容来看,阿里的面试官非常注重从实际出发考察一个人的能力,而且考察范围非常广,每个候选人的侧重点或许都有所不同,从我的面试经历给大家一个参考。

2、二面

面完一面后不久,就接到一面通过的消息,流程非常快,然后和面试官的二面约在了第二天。二面前一个晚上失眠了,因为太紧张了,梦想的征程中每走一步都会触动我的神经。

中午早早准备好,在面试前深深吸了几口气,让自己沉着冷静不慌张,不久之后接到了面试官的视频面试,自我介绍完之后,面试官让我从职业生涯开始介绍自己在每一家公司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因为我生涯前期的经历非常坎坷与曲折,经历过几家小公司。

我跟面试官详细地描述了我当前整个职业生涯的历程,其中我重点突出了我在每家公司得到的成长情况,其中包括工作内容,遇到过的挑战并且是如何解决的,在技术上的沉淀如何,由于我的职业生涯都在不断地学习,因此这部分内容很好回答,把自己的经历说一遍即可。

这部分内容面试官主要是考察经历的每家公司有没有得到成长,面试官虽然很在意频繁跳槽,但他们更在意的是你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得到技术上的累积。

接着面试官重点问了我一个比较拿手的项目,他会从整个项目的背景、项目架构设计方面进行深挖,这部分内容相比一面会更加广,会抓住项目每个细节进行盘问,当时由于项目是由我从 0 到 1 进行设计的,因此这部分的内容我还是能够给到面试官想要的答案。

这部分内容需要对自己拿手的项目同时拥有宏观架构与微观技术细节方面足够的熟悉。

接着面试官给我出了一些高并发的场景解决题,这部分跟一面稍微有些不同,这些场景一般来说会比较广,通常业界已经有相关的解决方案了,这部分会重点考察你对技术方面的广度、深度以及临场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看出你平时对技术的研究情况。

3、三面

二面完过了不久,就收到了二面过了的通知(我这个流程相对来说比较快)。

三面前即将面试时,我已经在家里,我在房间里面不断进行深呼吸,我知道一旦这一面过了,我离阿里就非常非常近了,离梦想越近,就越紧张。

自我介绍完之后,面试官就简单问了我个人的一些基本情况,包括学校、专业情况,因为我学校是一间民办独立学院,面试官可能没听过,而且我是非科班出身的,因此面试官需要对这方面稍作一番了解。

接着还是问了我在每家公司的经历以及成长情况,这也就更加印证了一个观点,阿里面试官非常在意你的过往经历,但同样很注重你在过往经历中的成长情况。

这方面我的回答大体和二面时差不多。由于我的过往经历稍微多些,因此面试官还补充了如果我进入阿里,我想要得到的收获,以及以后会遇到什么原因离开阿里,这个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都会有不同的答案。

接着问了我之前几次面试阿里没过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后面你是如何克服这些问题的。在这个问题上,如果你之前有面试过阿里,过往的面试评价也体现在内部招聘系统中,由于我很早之前面试过了,因此面试官主要是想知道我没过之后的这段日子里,我做了哪些方面的提升。

接着还是会问到我的项目,大体上也会跟二面差不多,但会站在更高更广的角度去考察你,比如你的项目类型,开源项目也有很多类似的解决方案,为什么还要自己重新写一个?又比如通过什么指标去衡量你这个项目是否成功?

项目在推广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在跨部门合作过程中,你怎么去协调沟通?在这方面内容上,面试官更多地想要看到你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的软实力。

最后面试官会问下自己的不足以及优缺点,从这问题出发点去了解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面时我已经在家里了,当天晚上收到了三面过了的消息,当时刚好要吃晚饭,得知三面通过后,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忍不住激动地哭了。

4、HR 面

HR 面是春节过后了,同样地,HR 面之前我也不断进行深呼吸,我知道只要通过这一面,我就几乎双脚踏进阿里了,我努力让自己保持镇定,但当时还是有些紧张。

在自我介绍完之后,HR 会同样问了我过往经历的一些情况,这方面的内容大体跟前几面差不多。

由于我之前参与过 Seata 开源社区相关建设工作,HR 问了我参加开源项目的情况,具体是如何参与到开源项目中,以及在参与过程中得到了哪方面的成长等等。这方面内容 HR 主要是想要了解下你简历比较出彩的一些经历情况。

接着 HR 还会跟你聊聊项目方面的问题,对,你没看错,HR 小姐姐会跟我聊项目,他主要问了我在这个项目中所处的位置,有没有带人,在过程中有没有觉得非常难的地方。

我就从项目立项开始讲起,把自己一路上遇到的一些困难以及解决方案都详细地说了一遍,同时还讲到自己是如何跨部门协作让项目更顺利进行。

虽然都是问项目详情,但是和技术面问到的问题所站在的角度是不同的,HR 主要是通过你对项目的描述来考察你对问题的思考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以及遇到问题的解决方式等等。

5、关于阿里笔试题

我的面试流程稍微有些特殊,通常来说笔试题会安排在一面或者二面,这次面试我没有做笔试题,因此我在 HR 面完之后补了一轮笔试题,题目是从阿里内部题库出的,大体上会出两道题目,一道是实现一个功能,一道是算法题,具体是什么题目就不方便透露了。

通过这次笔试的体验,我觉得阿里的笔试会比较注重实际场景,而不是从 leetcode 原题搬一道给你做。

以上就是我本次面试的大体内容了,也许会有些遗忘的点,但大体上就是以上的内容了。

阿里的面试内容非常注重实际,因此想要在面试阿里过程中机会更大,就需要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地沉淀,靠临时抱佛脚很容易被面试官看穿。

感想

关于这次面试的体验,我得出了以下的一些个人感想。

1、注重基础、深挖项目

阿里的面试非常注重实际以及基础,从一面就能够看出来,所以在平时中需要注意知识点的总结与沉淀,要学会记录,同时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多一些思考,同时要站在宏观架构与微观技术实现去看待每一个功能背后的逻辑。

2、每天保持学习

昨天最好的表现是今天最低的要求,这也是我从职业生涯开始就对自己的要求,时刻提醒自己要每天都有所进步。

3、表达能力很重要

表达能力在面试过程中实在是太重要了,假如你的能力不错,但你如何在短短的 1 个小时内,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我见过很多人能力很不错,但是表达能力欠缺,这会在面试中很吃亏。

4、向优秀的人看齐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遇到过很多优秀的人,他们都是我的学习榜样,我会不断学习他们的优点。

5、保持热爱

从我大学开始到现在,你们是能够看出来,我对编程是热爱的,也是因为这份热爱,我才能一直坚持到现在。

6、当你觉得难的时候,就是成长的时候

到目前为止,我在职业生涯过程中遇到过非常多的挑战,不要退缩,要学会如何解决它,当你解决它之后,你会得到巨大的成长。

7、过程永远是最美好的,特别是实现目标的那一瞬间弥足珍贵

奋斗的过程往往是最美好的,其中最难忘的就是离梦想越来越近的过程,要珍惜实现目标那一瞬间的兴奋,因为这一瞬间总是短暂的。

人的一生有很多阶段性的目标,比如中考、高考,每当实现一个目标的那一瞬间,相信大家都会很兴奋,兴奋之余更多的是要思考下一个阶段所面临的挑战。

因为人生的道路总是充满崎岖与挑战,当你实现了某个目标之后,你不能原地踏步自我满足,你需要比以前付出更多的努力去迎接未来新的挑战。

写在最后

在中通我和一位前端同事,每天晚上跟他都肝到很晚,经常跟他一路聊着回宿舍,我们的宿舍都在 11 层,有时候聊得尽兴,直接爬楼梯,我们聊得最多的就是关于将来要一起进大厂的目标以及人生规划,我们经常相互鼓励对方,后来他比我先去了某大厂,而我随后进了蚂蚁。

也算是实现了当初我们在爬楼梯时吹过的牛逼。在我即将入职蚂蚁之前,搬家的时候特意叫他回来帮我一起搬,顺便一同再爬一次楼梯,如今我们都实现了各自的目标,不禁感慨万千。

希望借此文给一些正在努力中的小伙伴一些正能量与指导。

以上文章来源于后端进阶 ,作者张乘辉。

作者 | 张乘辉

程序员往上做是软件分析师、架构师这些高级技术人员。要说层级关系软件分析师、架构师、工程师比程序员高级,这些都是从基础程序员做起的。

主要区别在于:

1、侧重面不同

以上岗位在工作中侧重面不同。程序员、系统架构设计师主要面向技术,管理技术团队;系统分析师和工程师主要面向业务,管理业务需求。

程序员、系统架构设计师偏技术一些,很多公司项目是没有架构师一职的,更多的是由系统分析员或项目中的资深程序员来担任,可见系统分析员需要的是通才,而架构师应该理解为专才。

2、工作角色不同

以上岗位工作角色是不同的,系统分析师和工程师主要工作将用户的需求,文字化、结构化、可理解、可测量地映射到文件上,将客户与开发人员的想法达成一致架起一座桥梁。

而系统架构师和程序员 主要工作是选择各种软硬件技术的组合来实现需求。

3、内容不同

系统分析师侧重于需求分析,将不确定的内容变为确定的内容,以便系统架构设计师进行系统的架构。而系统架构设计师按照系统分析师编制的需求分析报告进行架构上的设计。

程序员:做编程的底层开发工作,写代码,不停地写代码。

软件分析师是指具有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工作能力及业务水平,能指导系统设计师和高级程序员的工作的一族,在软件开发流程中主要从事需求分析工作。

架构师是一个最终确认和评估系统需求,给出开发规范,搭建系统实现的核心构架,并澄清技术细节、扫清主要难点的技术人员。具有高级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工程师是从事软件开发相关工作的人员的统称。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软件设计人员、软件架构人员、软件工程管理人员、程序员等一系列岗位,工作内容都与软件开发生产相关。

扩展资料

对于软件工程师,不太重视学历,但并不是对学历没有要求,重点关注项目的经验和学习知识的能力,能否利用软件工程专业知识来解决问题,根据岗位不同,对软件工程师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具体能力要根据岗位和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定自己的职业规划方向,一方面要详细了解软件工程师的要求,可以关注企业的招聘信息;御掘一方面自己要贮备通用的知识技能。

可以确定的是软件工程师的前途镇磨核在未来的发展依然是不断升温的职业,比较需要有技术和良好前景的专业。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软件工程师

百度百游缓科—程序员

百度百科—系统架构设计师

百度百科—系统分析师

「燃烧吧!天才程序员」节目是由蚂蚁安全实验室主办的,奖金为100万的网络安全攻防+AI联合竞赛。共20位选手参加,分为四队,基本都是90后,运简有CMU、清华北大等名校同学旁早裤,也有多次获得网络竞赛Top、Kaggle Grandmaster的大佬

比赛共48小时,节目组还请了四位业内知名的指导老师,在比赛中期为选手们提供30分钟的指导。

网络攻防赛的形式就是大家一起去黑进服务器,拿到主办方隐藏的各个FLAG,根据难度会有不同的得分。AI赛是做物体检测,识别图片中的野生动物,根据算法精度和速度评估综合得分。

既然是竞赛,又是这么快节奏的,就免不了各种反转。

第一个反转,是攻防赛上大家还在挣扎拿一两百分FLAG的时候,CLS队直接拿下了C区的核心FLAG,以16000分碾压全场,其他组都看愣了。这战斗场面,不比博人传热血?这升级速度,不比网文快?毕竟唐三还得一级级升,而CLS队直接一把梭到了封号斗罗。

第二个反转,是第二天的时候,我一度怀疑0.9999和秋后的奶茶这两个队放弃了比赛,AI赛道一直是0分。结果没想到0.9999队里几个没做过目标检测任务的小哥,经过一天的学习,迅速把分数干上去了,这想必就是kaggle grandmaster的实力吧。第三个反转,是秋后的奶茶队中全场唯一女选手的逆袭。虽然我也是女生,但不得不承认在看到排名时睁段也对性别打了某些tag,看到她一个人在电脑前焦急的画面也跟着担忧。没想到她后来居上,甚至在队友们都休息的时候还在一个人努力刷成绩,一下冲到了第一。

    就像节目开头问到的,说起程序员,你会想到什么?

不修边幅、内向、呆板、不善言辞、邋遢、格子衫、宅、码农、发际线、修电脑的...

连做程序媛的自己,都会先想到这些tag。

但这个节目,却让我看到了「程序员」群体下一个个优秀的个体和有趣的灵魂。

我完全被圆滚滚又搞笑的何立人圈粉,也为同是女生在默默努力的淑婷捏了好几把汗,还怀疑又佩服曾兆阳的过分自信。

思维缜密、年轻、智慧、热血、坚持、谦逊...也同样是「程序员」关联的词语。

因为科技发展和职业性质的关系,程序员群体直接与公众接触的机会并不多,但随着幼儿编程的内卷和社会信息化,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我们这个优秀大气开朗纯洁脱俗优雅活泼率直动人NB的群体。

最后,再次为节目组和选手们点赞。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25000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5
下一篇 2023-05-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