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 1 万小时,冲上 Dota2 先锋 5 」后,我悟出的东西 …

「用了 1 万小时,冲上 Dota2 先锋 5 」后,我悟出的东西 …,第1张

或许大家会觉得这只是一个「电竞菜鸟」的自怨自艾,但其实我想说的并不只是如此…(好吧,大部分是…)

内容预告:

本文将从 Dota 技巧提升说开去,跟各位大神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包括 Dota 技巧和别的杂七杂八的东西)

本文约 3500 字,预计用时:???,慎点…

最近,忽然有一个一直在玩 LOL 的朋友找到我,想我带他「入坑」,结果没打几局后,他就没玩了,紧接着一周都没有找我。

某周末下午,闲着无聊想打一把游戏,上线看到那个朋友的头像亮着,一看旁边显示的段位已经是「万古流衡简芳」,顿时觉得很诧异,发信息问他是不是买号,他没回,过了一会,他只是问我要不要「中单 SF Solo 」…

当时心里想的是,「靠,买号就算了,还跟我装 X」…

二话没说,开始!

一上来,象征性地补了两个刀,就开始一轮消耗,连 A 带技能,他的血量被我耗到一半以下,但他并没有还手,只是继续一下一下补刀,控线,偶尔 A 我一下…

我继续消耗,他继续补刀,奇怪的是,感觉无论怎么消耗,都好像无法对他造成威胁,「呵,还会运大药了?」,我忽然有点怒气攻心,想冲上他的高坡跟他拼。没想到他贴身跟我打,我 x 炮、c 炮根本压不出来,他走 A 了几下外加一个 z 炮,把我打剩下不到二分之一血,我自觉拼不过,懊悔地想往回走,不过有点太迟了,他追着我 A ,然后一个 C 炮收割。

我才意识到,他原来早早就到了 6 级,而且比我多两件装备…

看来他的「万古流芳」不是一个虚名…

自那过后,心里很不是滋味,毕竟我都打了那么久 Dota 了,真的无法接受输给一个才刚玩了一个星期的新手…

仍记得从高一开始到大四,我每天保守估计玩3、4把,每把 40 分钟,也就是 365 * 7 * 3 = 7665 小时,按照「1 万小时定律」我早该成为半个大神了。

「不,一定是我没发挥好!」不服气的我,赌气地打了 10 把天梯,结果发现分段出的是这个:

「这到底是怎么了?」感觉一种说不出的痛,在心底蔓延…

在各种怒气、怨气、还有一丁点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打开了电脑,想搜索一些快速提升 Dota 技巧的方法

偶然间,看到了这个:

看完后忽然得到了一丝安慰:因为即便是大神也会毫不掩饰自己大量的时间投入…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积累了那么长的游戏时长,依然无法快速成长?

这或许需要回归到「1 万小时定律」本身了…

09年畅销书《异类》作者格拉德威尔表示:

想想看,如果只要练习「1万小时」,就有了成为领域内领先者的希望,无论天赋、无论出身。你是不是也会怦然心动?

因为它满足了人类发现某种简单的因果关系的渴望,但如果换种说法:「只要你在一个领域里投入足够长的时间,你就能成功」,可能你连看都不会看一眼,因为这个谁都懂啊, 关键是到底多久?

1 万小时定律,用一个数字给了我们答案,顺便给了我们安全感。

这个数字本身的准确与否,已经不再重要…

于是,无数人立即购买格拉德威尔的图书,并且报名参加各类1万小时练习小组。

「1 万小时定律」最终只告诉我一件事:没有羡友谁真的生下来就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无论谁,都需要在某个领域投入一段不短的时间的时间,才能有所成就。(虽然依稀感觉到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1万,就像  Sky 所说的,他只是一个衡量标准而已。

事实上,不同专业领域的技能习得时间各兄拦槐不相同。

因为不同领域中,影响个人的成就的因素是不同的,有的领域可能完全取决于个人实力这个单一因素,比如实验中列举的国际象棋、小提琴演奏;而有的领域则受人脉、运气等多种因素影响。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即便去买够 10000 小时的彩票,可能也不能让你在买彩票领域成为专家,因为这个是一个正常情况下 100% 由运气决定个人成就的领域。

所以,相比于纠结投入学习时间是否达标,关注学习的质量会更靠谱一些

这就牵扯到怎么学的问题 …

无论是游戏还是现实生活中,这项能力似乎都不可或缺(仅靠打游戏,想养活自己还是挺难的。。。)

然而,现实是,不少人仍然在「看似努力实则没用」的怪圈中打转…

记得艾利克森在《刻意练习》一书中,曾提出了通过主动走出舒适区,保持接纳新知识的意识系统,随时间和效果调整策略,从而达到阶段性进步的「刻意练习模式」。

不过可惜的是,这种「刻意练习」也具有一定局限:

应用的领域必须是以实力因素主导的领域(如果掺杂的其他因素越多,效果越差)

必须存在一个经验充足到可以给你提供反馈的角色(这个角色可以是自己)

那么,快速的学习方式究竟是什么?

基于「刻意练习」进行改良后,鄙人认为以下的学习方式甚妥…

搭建知识框架的目的,其实就是将这个领域里将要学到的知识,尽可能列举出来,像一个地图一样告诉你要精通这个领域里,到底需要具体掌握些什么。

但在缺乏知识背景的情况下,又怎样顺利搭建出这样的知识框架呢? (感觉这个说法Bug ?)

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参考现有框架是比较快速的方法,个人推荐书籍目录,因为一本书想要有人看,目录得做好,所以目录上面一般都是经过精心梳理过的,相对已经比较系统全面,可以直接拿来参考。

但如果一些领域没有相关的系统书籍参考怎么办?

另外一种比较节省时间的方法是,询问该领域的专家人士,因为他们都比你资深,而且他们也是从小白成长起来的,所以肯定能够知道哪些部分的知识是尤为重要的,顺便还可以给你画个重点儿…

如果以上两个方法都不适用,可能你就只能自己上网搜索,然后自己总结了 …

以提升 Dota 技巧为例,如果我想成为一个「万古流芳」段位的选手,我可能需要搭建如下知识框架:

原则上,知识框架越详尽越好,但如果实在比较简单其实也能凑合着用,毕竟这个只是你接触这个领域的起点,知识框架越详尽起点越高,反之,越低,不过「起点不能决定高度」,所以还好吧…

在列出框架后,接下来你只需要对照着找出自己的薄弱知识模块

还是以提升 Dota 技巧为例,如果我想成为一个「万古流芳」段位的选手,我需要着重提升的是「补刀」

具体什么是「刻意练习」这里不展开赘述,详情可以参见艾利克森的《刻意练习》,相信讲的比我详尽得多,这里只是给出一些个人在实践中踩过的「坑」,供大家参考~

第一点是:走出舒适区真的很重要,自从我之前中路对线被打爆之后,自尊心受挫了很长一段时间,一直不敢玩「中单」,也不敢去匹配高手,而是一直开小号「虐菜」,久而久之,其实就会接受那种很「菜」的思维模式,导致你会产生所有对手都会使用「很菜的行为模式」的错觉,一旦当你遇到高手,将这种行为模式代入到对方身上进行反应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反应根本是不 ok 的,就会被「吊打」,所以想要提升技巧,真的要走出舒适区,还是要跟高手过过招,电竞领域尤甚。

第二点是:最好能找到对标,回顾反思,找到提升空间

没有比较永远不知道差距在哪,特别是对于没有太多人脉资源,身边没有导师,只能靠自学的人来说(比如我)。

Dota 2 里面有一个比赛录像的功能,能够观看每场比赛的录像,利用这个我能够看一些自己打得不好,甚至是被「吊打」的比赛里,自己是怎么发挥,除此以外,我还会看一些高手的比赛,会一边看一边将自己代入其中,幻想如果是自己,会作何反应,然后跟高手玩家实际的 *** 作对照,找到差距

以上仅代表个人意见,欢迎大家交流更多看法和感受~

对了,关于快速学习,最近关注了一个小程序感觉还不错,名叫「即能」,上面会不定期更新一些关于学习力、时间管理之类的微课,推荐给大家!

加涅,祝大家「心平气和,万古流芳」…

「即能」小程序 —— 《学习力提升》

https://mp.weixin.qq.com/s/e4lKz_KJo_2RVdi9QIhyAA

http://people.pedaily.cn/201706/20170608414919.shtml

这个没办法解决的,dota2是认定优先打开状态的,你如果切换出去,关闭了所有程序或者最小化所有程序都会自动激活dota2主界面,建议你可以从dota2切换出来之后打开一个空白网页,然后再点击其他程序,关闭之后把空白网页留在主界面,这样可以解决,因为有程序在dota2之前运行它是不会主动简岁岁拦睁激活的,雀敏直到你最小化或者关闭网页为止,本人实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25366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6
下一篇 2023-05-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