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叶斯网络,看完这篇我终于理解了(附代码)!

贝叶斯网络,看完这篇我终于理解了(附代码)!,第1张

概率图模型是用图来表示变量概率依赖关系的理论,结合概率论与图论的知识,利用图来表示与模型有关的变量的联合概率分布。由图灵奖获得者Pearl开发出来。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概率图模型(Probabilistic Graphical Model)的话,那就是“优雅”。对于一个实际问题,我们希望能够挖掘隐含在数据中的知识。概率图模型构建了这样一幅图,用观测结点表示观测到的数据,用隐含结点表示潜在的知识,用边来描述知识与数据的相互关系, 最后基于这样的关系图获得一个概率分布 ,非常“优雅”地解决了问题。

概率图中的节点分为隐含节点和观测节点,边分为有向边和无向边。从概率论的角度,节点对应于随机变量,边对应于随机变量的依赖或相关关系,其中 有向边表示单向的依赖,无向边表示相互依赖关系

概率图模型分为 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和马尔可夫网络(Markov Network) 两大类。贝叶斯网络可以用一个有向图结构表示,马尔可夫网络可以表 示成一个无向图的网络结构。更详细地说,概率图模型包括了朴素贝叶斯模型、最大熵模型、隐马尔可夫模型、条件随机场、主题模型等,在机器学习的诸多场景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长久以来,人们对一件事情发生或不发生的概率,只有固定的0和1,即要么发生,要么不发生,从来不会去考虑某件事情发生的概率有多大,不发生的概率又是多大。而且概率虽然未知,但最起码是一个确定的值。比如如果问那时的人们一个问题:“有一个袋子,里面装着若干个白球和黑球,请问从袋子中取得白球的概率是多少?”他们会想都不用想,会立马告诉你,取出白球的概率就是1/2,要么取到白球,要么取不到白球,即θ只能有一个值,而且不论你取了多少次,取得白球的 概率θ始终都是1/2 ,即不随观察结果X 的变化而变化。

这种 频率派 的观点长期统治着人们的观念,直到后来一个名叫Thomas Bayes的人物出现。

托马斯·贝叶斯Thomas Bayes(1702-1763)在世时,并不为当时的人们所熟知,很少发表论文或出版著作,与当时学术界的人沟通逗拦交流也很少,用现在的话来说,贝叶斯就是活生生一民间学术“屌丝”,可这个“屌丝”最终发表了一篇名为“An essay towards solving a problem in the doctrine of chances”,翻译过来则是:机遇理论中一个问题的解。你可能觉得我要说:这篇论文的发表随机产生轰动效应,从而奠定贝叶斯在学术史上的地位。

这篇论文可以用上面的例子来说明,“有一个袋子,里面装着若干个白球和黑球,请问从袋子中取得白球的概率θ是多少?”贝叶斯认为取得白球的概率是个不确定的值,因为其中含有机遇的成分。比如,一个朋友创业,你明明知道创业的结果就迹掘两种,即要么成功要么失败,但你依然会忍不住去估计他创业成功的几率有多大?你如果对他为人比较了解,而且有方法、思路清晰、有毅力、且能团结周围的人,你会不由自主的估计他创业成功的几率可能在80%以上。这种不同于最开始的“非黑姿指核即白、非0即1”的思考方式,便是 贝叶斯式的思考方式。

先简单总结下频率派与贝叶斯派各自不同的思考方式:

贝叶斯派既然把看做是一个随机变量,所以要计算的分布,便得事先知道的无条件分布,即在有样本之前(或观察到X之前),有着怎样的分布呢?

比如往台球桌上扔一个球,这个球落会落在何处呢?如果是不偏不倚的把球抛出去,那么此球落在台球桌上的任一位置都有着相同的机会,即球落在台球桌上某一位置的概率服从均匀分布。这种在实验之前定下的属于基本前提性质的分布称为 先验分布,或着无条件分布

其中,先验信息一般来源于经验跟历史资料。比如林丹跟某选手对决,解说一般会根据林丹历次比赛的成绩对此次比赛的胜负做个大致的判断。再比如,某工厂每天都要对产品进行质检,以评估产品的不合格率θ,经过一段时间后便会积累大量的历史资料,这些历史资料便是先验知识,有了这些先验知识,便在决定对一个产品是否需要每天质检时便有了依据,如果以往的历史资料显示,某产品的不合格率只有0.01%,便可视为信得过产品或免检产品,只每月抽检一两次,从而省去大量的人力物力。

后验分布 π(θ|X)一般也认为是在给定样本X的情况下的θ条件分布,而使π(θ|X)达到最大的值θMD称为 最大后验估计 ,类似于经典统计学中的 极大似然估计

综合起来看,则好比是人类刚开始时对大自然只有少得可怜的先验知识,但随着不断观察、实验获得更多的样本、结果,使得人们对自然界的规律摸得越来越透彻。所以,贝叶斯方法既符合人们日常生活的思考方式,也符合人们认识自然的规律,经过不断的发展,最终占据统计学领域的半壁江山,与经典统计学分庭抗礼。

条件概率 (又称后验概率)就是事件A在另外一个事件B已经发生条件下的发生概率。条件概率表示为P(A|B),读作“在B条件下A的概率”。

比如上图,在同一个样本空间Ω中的事件或者子集A与B,如果随机从Ω中选出的一个元素属于B,那么这个随机选择的元素还属于A的概率就定义为在B的前提下A的条件概率:

联合概率:

边缘概率(先验概率):P(A)或者P(B)

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又称信念网络(Belief Network),或有向无环图模型(directed acyclic graphical model),是一种概率图模型,于1985年由Judea Pearl首先提出。它是一种模拟人类推理过程中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处理模型,其网络拓朴结构是一个有向无环图(DAG)。

贝叶斯网络的有向无环图中的节点表示随机变量

它们可以是可观察到的变量,或隐变量、未知参数等。认为有因果关系(或非条件独立)的变量或命题则用箭头来连接。若两个节点间以一个单箭头连接在一起,表示其中一个节点是“因(parents)”,另一个是“果(children)”,两节点就会产生一个条件概率值。

例如,假设节点E直接影响到节点H,即E→H,则用从E指向H的箭头建立结点E到结点H的有向弧(E,H),权值(即连接强度)用条件概率P(H|E)来表示,如下图所示:

简言之,把某个研究系统中涉及的随机变量,根据是否条件独立绘制在一个有向图中,就形成了贝叶斯网络。其主要用来描述随机变量之间的条件依赖,用圈表示随机变量(random variables),用箭头表示条件依赖(conditional dependencies)。

此外,对于任意的随机变量,其联合概率可由各自的局部条件概率分布相乘而得出:

1. head-to-head

依上图,所以有:P(a,b,c) = P(a) P(b) P(c|a,b)成立,即在c未知的条件下,a、b被阻断(blocked),是独立的,称之为head-to-head条件独立。

2. tail-to-tail

考虑c未知,跟c已知这两种情况:

3. head-to-tail

还是分c未知跟c已知这两种情况:

wikipedia上是这样定义因子图的:将一个具有多变量的全局函数因子分解,得到几个局部函数的乘积,以此为基础得到的一个双向图叫做因子图(Factor Graph)。

通俗来讲,所谓因子图就是对函数进行因子分解得到的 一种概率图 。一般内含两种节点:变量节点和函数节点。我们知道,一个全局函数通过因式分解能够分解为多个局部函数的乘积,这些局部函数和对应的变量关系就体现在因子图上。

举个例子,现在有一个全局函数,其因式分解方程为:

其中fA,fB,fC,fD,fE为各函数,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是条件概率也可以是其他关系。其对应的因子图为:

在概率图中,求某个变量的边缘分布是常见的问题。这问题有很多求解方法,其中之一就是把贝叶斯网络或马尔科夫随机场转换成因子图,然后用sum-product算法求解。换言之,基于因子图可以用 sum-product 算法 高效的求各个变量的边缘分布。

详细的sum-product算法过程,请查看博文: 从贝叶斯方法谈到贝叶斯网络

朴素贝叶斯(Naive Bayesian)是经典的机器学习算法之一,也是为数不多的基于概率论的分类算法。朴素贝叶斯原理简单,也很容易实现,多用于文本分类,比如垃圾邮件过滤。**朴素贝叶斯可以看做是贝叶斯网络的特殊情况:即该网络中无边,各个节点都是独立的。 **

朴素贝叶斯朴素在哪里呢? —— 两个假设

贝叶斯公式如下:

下面以一个例子来解释朴素贝叶斯,给定数据如下:

现在给我们的问题是,如果一对男女朋友,男生想女生求婚,男生的四个特点分别是不帅,性格不好,身高矮,不上进,请你判断一下女生是嫁还是不嫁?

这是一个典型的分类问题,转为数学问题就是比较p(嫁|(不帅、性格不好、身高矮、不上进))与p(不嫁|(不帅、性格不好、身高矮、不上进))的概率,谁的概率大,我就能给出嫁或者不嫁的答案!这里我们联系到朴素贝叶斯公式:

我们需要求p(嫁|(不帅、性格不好、身高矮、不上进),这是我们不知道的,但是通过朴素贝叶斯公式可以转化为好求的三个量,这三个变量都能通过统计的方法求得。

等等,为什么这个成立呢?学过概率论的同学可能有感觉了,这个等式成立的条件需要特征之间相互独立吧!对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朴素贝叶斯分类有朴素一词的来源,朴素贝叶斯算法是假设各个特征之间相互独立,那么这个等式就成立了!

但是为什么需要假设特征之间相互独立呢?

根据上面俩个原因,朴素贝叶斯法对条件概率分布做了条件独立性的假设,由于这是一个较强的假设,朴素贝叶斯也由此得名!这一假设使得朴素贝叶斯法变得简单,但有时会牺牲一定的分类准确率。

朴素贝叶斯优点

朴素贝叶斯缺点

理论上,朴素贝叶斯模型与其他分类方法相比具有最小的误差率。但是实际上并非总是如此,这是因为朴素贝叶斯模型假设属性之间相互独立,这个假设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是不成立的,在属性个数比较多或者属性之间相关性较大时,分类效果不好。

朴素贝叶斯模型(Naive Bayesian Model)的 朴素(Naive)的含义是"很简单很天真" 地假设样本特征彼此独立. 这个假设现实中基本上不存在, 但特征相关性很小的实际情况还是很多的, 所以这个模型仍然能够工作得很好。

新闻分类 GitHub: 点击进入

【 机器学习通俗易懂系列文章 】

从贝叶斯方法谈到贝叶斯网络

这种分类的案例拦做很多,附件里面就有这类案例。主要还是要形成样本,输入输出都做好,进行训练,训练完成后就能满足分类需要。

模式识别是对表征事物或现象的亮档各种形式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来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辨认、分类和解释的过程。该技术以贝叶斯概率论和申农的信息论为理论基础,对信息的处理过程更接近人类大脑的逻辑思维过程。现在有两种基本的模式识别方法,即统计模式识别方法和结构模式识别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是模式识别中的常用方法,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式的识别方法逐渐取代传统的模式识别方法。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简键衡模式识别已成为当前比较先进的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文字识别、语音识别、指纹识别、遥感图像识别、人脸识别、手写体字符的识别、工业故障检测、精确制导等方面。

%利用小波变换对8位灰度图像进行去噪去袜肢昌噪处理,最后显示信噪比和均方误差

clear allclc

A=imread('d:/photo/fabric/cd4 - 复制.bmp')

subplot(121),imshow(A)title('original imge')

[m,n]=size(A)

A=double(A)

%选取分解小波

display('选择分解的饥前小波:')

display('enter 1 for haar wavelet')

display('enter 2 for db2 wavelet')

display('enter 3 for db4 wavelet'告扒)

display('enter 4 for sym wavelet')

display('enter 5 for sym wavelet')

display('enter 6 for bior wavelet')

display('enter 7 for bior wavelet')

display('enter 8 for mexh wavelet')

display('enter 9 for coif wavelet')

display('enter 10 for meyr wavelet')

display('enter 11 for morl wavelet')

display('enter 12 for rbio wavelet')

display('press any key to quit')

ww=input('enter your choice:')

switch ww

case 1

wv='haar'

case 2

wv='db2'

case 3

wv='db4'

case 4

wv='sym2'

case 5

wv='sym4'

case 6

wv='bior1.1'

case 7

wv='bior6.8'

case 8

wv='mexh'

case 9

wv='coif5'

case 10

wv='dmey'

case 11

wv='mor1'

case 12

wv='jpeg9.7'

otherwise

quit

end

%选取分解的层数

display('选择分解层数:')

levels=input('enter 1 or 2 :')

filtertype=wv

[C,S]=wavedec2(A,levels,filtertype)%小波分解

var=length(C)-S(size(S,1)-1,1)^2+1

%{

%第一中去噪方法:用此种方法时,效果与选取分解的层数没有关系,只与选取的小波有关系

C(var:length(C))=0%将对角线的高频系数置零

B=waverec2(C,S,filtertype)%重构图像

%}

%{

%第二种去噪方法:贝叶斯阈值去噪,对各个高频系数进行贝叶斯阈值去噪

display('选择软阈值或者硬阈值:')

display('enter 1 for soft thresholding')

display('enter 2 for hard thresholding')

sorh=input('sorh: ')

sigmahat=median(abs(C(var:length(C))))/0.6745%Calculating sigmahat

st=(S(1,1)^2)+1%低频系数的个数

bayesC=[C(1:st-1),zeros(1,length(st:1:length(C)))]%只是保留低频信息

for jj=2:size(S,1)-1 %行数

%对于水平高频系数

coeh=C(st:st+S(jj,1)^2-1)

thr=bayes(coeh,sigmahat)

if sorh==1

bayesC(st:st+S(jj,1)^2-1)=sthresh(coeh,thr)

end

if sorh==2

bayesC(st:st+S(jj,1)^2-1)=hthresh(coeh,thr)

end

st=st+S(jj,1)^2

%对于垂直高频系数

coev=C(st:st+S(jj,1)^2-1)

thr=bayes(coev,sigmahat)

if sorh==1

bayesC(st:st+S(jj,1)^2-1)=sthresh(coev,thr)

end

if sorh==2

bayesC(st:st+S(jj,1)^2-1)=hthresh(coev,thr)

end

st=st+S(jj,1)^2

%对于对角高频系数

coed=C(st:st+S(jj,1)^2-1)

thr=bayes(coed,sigmahat)

if sorh==1

bayesC(st:st+S(jj,1)^2-1)=sthresh(coed,thr)

end

if sorh==2

bayesC(st:st+S(jj,1)^2-1)=hthresh(coed,thr)

end

st=st+S(jj,1)^2

end

B=waverec2(bayesC,S,filtertype)%重构图像

%}

%{

%第三种方法:采用Donoho和Johnstone提出的固定阈值的方法进行去噪处理

display('选择软阈值或者硬阈值:')

display('enter 1 for soft thresholding')

display('enter 2 for hard thresholding')

sorh=input('sorh: ')

st=(S(1,1)^2)+1%低频系数的个数

djC=[C(1:st-1),zeros(1,length(st:1:length(C)))]%只是保留低频信息

for jj=2:size(S,1)-1 %行数

%对于水平高频系数

coeh=C(st:st+S(jj,1)^2-1)

sigmah=median(abs(coeh))/0.6745

thr=sigmah*sqrt(2*log10(length(coeh)))

if sorh==1

djC(st:st+S(jj,1)^2-1)=sthresh(coeh,thr)

end

if sorh==2

djC(st:st+S(jj,1)^2-1)=hthresh(coeh,thr)

end

st=st+S(jj,1)^2

%对于垂直高频系数

coev=C(st:st+S(jj,1)^2-1)

sigmav=median(abs(coev))/0.6745

thr=sigmav*sqrt(2*log10(length(coev)))

if sorh==1

djC(st:st+S(jj,1)^2-1)=sthresh(coev,thr)

end

if sorh==2

djC(st:st+S(jj,1)^2-1)=hthresh(coev,thr)

end

st=st+S(jj,1)^2

%对于对角高频系数

coed=C(st:st+S(jj,1)^2-1)

sigmad=median(abs(coed))/0.6745

thr=sigmav*sqrt(2*log10(length(coed)))

if sorh==1

djC(st:st+S(jj,1)^2-1)=sthresh(coed,thr)

end

if sorh==2

djC(st:st+S(jj,1)^2-1)=hthresh(coed,thr)

end

st=st+S(jj,1)^2

end

B=waverec2(djC,S,filtertype)%重构图像

%}

subplot(122),imshow(uint8(B))title('de-noised image')

%imwrite(B,'fab5.bmp')%保存图像在m文件的路径中

%计算信噪比

t=0

for i=1:m

for j=1:n

t=t+(abs(B(i,j)-A(i,j)))^2

end

end

mse=t/(m*n)%图像均方误差

psnr=10*log10((255^2)/mse)%峰值信噪比

display('mse:')

mse

display('psnr:')

psnr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25673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6
下一篇 2023-05-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