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5800隧道测量程序!!!

求5800隧道测量程序!!!,第1张

程序浏览:

FileName:RESET初始化程序

Norm 1:50→C:12345→J

"RESET PW"?I:I=J=>500→DimZ 为数据库增加额外变量500个,在SET、SETPFDYS程序根据实际再增减变量

50→Z[C+22]

"PASSWORDS"?I:I→Z[C+39] 重设要素保护密码

Cls:Stop

FileName:DATLOCK 要素保护密码确定认程序

Cls:Norm 1:50→C

"PASSWORDS"?J:Cls:J≠Z[C+39]=>Stop2008-08-07修改

FileName:SHELL(外壳程序)

50→C 在扩充变量预留前50个给别的程序用。如不够就适量加大。RESET,SHELL,SET,SETPFDYS,这几个程序中C值必需一致

Z[C+35]→I:"STATION-N"?I:I→Z[C+35] 设置测站N坐标

Z[C+36]→I:"STATION-E"?I:I→Z[C+36] 设置测站E坐标

Z[C+44]→I:"STATION-Z"?I:I→Z[C+44] 设置测站Z坐标

Z[C+45]→I:"STATION-HI"?I:I→Z[C+45] 设置仪高

Z[C+41]→I:"GC-DH"?I:I→Z[C+41] 放样点高差常数

Norm 1

Z[C+23]→N 当前分段要素N坐标

Z[C+24]→E 当前分段要素E坐标

Z[C+25]→M 当前分段要素起点桩号

Z[C+26]→H 当前分段要素起点方位角(正北)单位:弧度

Z[C+27]→A 当前分段要素起点曲率有左偏负右偏正(注意不半径)

Z[C+28]→R 当前分段要素终点曲率有左偏负右偏正(注意不半径)

Z[C+29]→L 当前分段要素长度

Z[C+3]→W

Z[C+32]→I:"DAT1 2 3"?I:I→Z[C+32] 平曲线要素数库类型选择1为内置式,2文件式,3实时输入(查看当前要素值)

0→I

Z[C+4]→I:"1 2 3"?I:I→Z[C+4] 选择本程序模式默认为坐标正算,1坐标反算,2横向边仰坡放样,3,纵向边仰坡放样(隧道进出宴大隐口用到)

Lbi 1

Z[C+4]→I

I=1=>Prog"TURNZH"

I=2=>Prog"HXBYP"

I=3=>Prog"ZXBYP"

Lbi A

Deg:Norm 1:Cls

Z[C+1]→G:"ZH"?G:G→Z[C+1] G桩求桩号

Z[C+2]→B:"JL"?B:B→Z[C+2] 仿侍  B横向距离,左正右负

Lbi B

Prog "ZBJS" 坐标正算

Prog "GCJS" 高程计算

Fix 3:Cls 设置三位小数

"ZH=":Locate 4,1,G  第一行显示桩号

"X=":Locate 3,2,X 第二行显示X(N)坐标

"Y=":Locate 3,3,Y;第三行显示Y(E)坐标

Prog "GCJS" 高程计算

"Z":Locate 2,4,Z+Z[C+41] ;第四行显示Z坐标

Locate 10,4,Z[C+2] ;第四行显示横向距离

0→I

Do:I+1→I:I=1000=>Goto 1:LpWhile Not(Getkey=57 Or Getkey=27) 锁定键盘晌厅,并在几十秒后自动返回

Getkey=57=>Goto 1

Z+Z[C+41]+Z[C+49]-Z[C+44]-Z[C+45]→Z[C+48]

Pol(Z[C+35]-X,Z[C+36]-Y)

Cls:"DL":Locate 3,1,I:Locate 12,1,Z[C+45]

"DH":Locate 3,2,Z[C+48]:Locate 12,2,Z[C+49]

"FWJ"

J<0=>J+360→J:J◤DMS◢ 2008-08-07 修改

J→Z[C+46]

I→Z[C+47]

Goto 1

FileName:ZBJS 坐标计算程序

Prog"READDAT"

Rad

G-M→Q

IF AR=0 :Then If A=R :Then 1→J:Else 3→J :IfEnd:Else If A=R :Then 2→J:Else 3→J:IfEnd:IfEnd

If J=1 :Then H→F:N+QCos(H)→X:E+QSin(H)→Y:IfEnd 直线段直接计算

If J=2 :Then H+QR→F:Rec(Abs(2Sin(Abs(0.5QR))÷R),H+QR÷2):N+I→X:E+J→Y:IfEnd 圆弧段直接计算

If J=3 :Then Goto 5 :IfEnd

X+BCos(F+W)→X

Y+BSin(F+W)→Y

Deg:Return

Lbi 5 用五点通用坐标计算计算缓和段

0.5(R-A)÷L→K

AQ→I

KQ2→J

0.0469100770→P:H+IP+JP2→U

0.2307653449→P:H+IP+JP2→V

0.5→P :H+IP+JP2→D

0.7692346551→P:H+IP+JP2→F

0.9530899230→P:H+IP+JP2→T

0.1184634425→I

0.2393143352→J

0.2844444444→O

N+Q(ICos(U)+JCos(V)+OCos(D)+JCos(F)+ICos(T))→X

E+Q(ISin(U)+JSin(V)+OSin(D)+JSin(F)+ISin(T))→Y

H+AQ+KQ2→F

X+BCos(F+W)→X

Y+BSin(F+W)→Y

Deg:Return

FileName:TURNZH(坐标反算)

Norm 1

Z[C+37]→I:"DQD-N"?I:I→Z[C+37] 输入待求点N坐标

I=-1=>Prog"INFWJDLDH"

Z[C+38]→I:"DQD-E"?I:I→Z[C+38] 输入待求点E坐标

0→B:M+L÷2→G:Prog"ZBJS"

Lbi S:Rad

Z[C+37]-X→I:Z[C+38]-Y→J

If I=0 And J=0 :Then Goto A:IfEnd

Pol(I,J)

Lbi A:Rec(I,J-F):J→Z[C+2]

G+I→G:IF Abs(I)>0.0001 :Then Prog"ZBJS":Goto S↙

G→Z[C+1]

FileName:INFWJDLDH 实测坐标(用方位角,距离,高差)输入程序

Deg:Norm 1:Cls

Z[C+46]→J:"DQD-FWJ"?J:J→Z[C+46]

Z[C+47]→I:"DQD-DL"?I:I→Z[C+47]

Z[C+48]→K:"DQD-DZ"?K:K→Z[C+48]

Z[C+49]→P:"RHT"?P:P→Z[C+49]

Rec(I,J)

Z[C+35]+I→Z[C+37]

Z[C+36]+J→Z[C+38]

Z[C+44]+Z[C+45]+K-P→Z[C+43]

FileName:HXBYP 横向边仰坡放样程序

Cls:Norm 1

Z[C+40]→I:"QPD-DL"?I:I→Z[C+40]输入起坡点与中桩距离常数

Z[C+41]→I:"QPD-DZ"?I:I→Z[C+41] 输入起坡点与中桩高差常数

Z[C+42]→I:"i"?I:I→Z[C+42]输入边仰坡坡度,左仰坡(路堑)为正,右仰坡(路堑)为负,左边坡为负,右边坡为正

Cls:Z[C+43]→I:"DQD-Z"?I:I→Z[C+43] 输入实测高程

Prog"TURNZH"

Prog "GCJS"

(Z[C+43]-Z-Z[C+41])Z[C+42]+Z[C+40]→B

Fix 3:B-Z[C+2]◢ 显示与上一次测点的偏差

B→Z[C+2]

FileName:ZXBYP 纵向仰坡放样程序(隧道进口使用)

Cls:Norm 1:Z[C+33]→I:"QPD-ZH"?I:I→Z[C+33]输入起坡点桩号

Z[C+34]→I:"QPD-Z"?I:I→Z[C+34] 输入起坡点高程

Z[C+42]→I:"i"?I:I→Z[C+42]仰坡时(隧道进出口仰坡),进口为正,出口为负)

Cls:Z[C+43]→I:"DQD-Z"?I:I→Z[C+43] 输入实测高程

Prog"TURNZH"

Z[C+42](Z[C+43]-Z[C+34])+Z[C+33]→G

Fix 3:G-Z[C+1]◢ 显示与上一次测点的偏差

G→Z[C+1]

FileName:SET 设置程序

1\Lbi S

2\Norm 1

3\50→C

4\50→Z[C+22]

5\0→K

6\Z[C+5]→I:"1 Or 2"?I:I→Z[C+5] 选择1线或者2线

7\180Z[C+3]÷π→J:"XZJJ"?J:Jπ÷180→Z[C+3]斜桩夹角

8\If I=1:Then Z[C+8]→Z[C+6]:Z[C+9]→Z[C+7]

9\Z[C+12]→Z[C+16]:Z[C+13]→Z[C+17]:Z[C+18]→Z[C+20]

10\Else Z[C+10]→Z[C+6]:Z[C+11]→Z[C+7]

11\Z[C+14]→Z[C+16]:Z[C+15]→Z[C+17]:Z[C+19]→Z[C+20]

12\IfEnd

13\Z[C+7]+3→Z[C+31]

14\0→I:"1PQX,2SQX,3YSDS"?I 1输入平曲线要素,2输入竖曲线要素,3输入1、2线夹平竖曲线交点(变坡点)数量以让程序规划内存建立要素数据为,其它值退出本程序

15\I≠0=>Prog"DATLOCK" 2008-07-28 18:23修改

16\I=1 =>Goto 1:I=2 =>Goto 2:I=3 =>Goto 3 2008-07-28 18:23修改

17\Prog"SETPFDYS"

18\Stop

19\Lbi 1  平曲线要素输入部分

20\Z[C+6]→D

21\-1→Z[D+3]

22\For 1→J To Z[C+16]

23\Cls:"PQX":Locate 9,1,J

24\Z[D+1]→I:"N"?I:I→Z[D+1] 请输入N坐标

25\Z[D+2]→I:"E"?I:I→Z[D+2] 请输入E坐标

26\Z[D+3]→I:"R"?I:I→Z[D+3] 请输入半径R

27\Z[D+4]→I:"LS1"?I:I→Z[D+4] 请输入缓和曲线1长度

28\Z[D+5]→I:"LS2"?I:I→Z[D+5]请输入缓和曲线2长度

29\D+5→D

30\Next

31\1→Z[D-2]

32\Goto S

33\Lbi 2 竖曲线要素输入部分

34\Z[C+7]→D

35\-1→Z[D+3]

36\For 1→J To Z[C+17]

37\Cls:"SQX":Locate 9,1,J

38\Z[D+1]→I:"BPDZH"?I:I→Z[D+1] 请输入变坡点桩号2008-08-07修改

39\Z[D+2]→I:"BPDGC"?I:I→Z[D+2] 请输入变坡点高程 2008-08-07修改

40\Z[D+3]→I:"R"?I:I→Z[D+3] 请输入半径R 2008-08-07修改

41\D+3→D

42\Next

43\1→Z[D]

44\Goto S

45\Lbi 3 要素点数输入部分

46\Z[C+12]→I:"1PQXDS"?I:I→Z[C+12] 输入1线平曲线点数,最小值为3

47\Z[C+13]→I:"1SQXDS"?I:I→Z[C+13] 输入1线竖曲线点数,最小值为3

48\Z[C+18]→I:"1JDZH"?I:I→Z[C+18] 输入1线平曲线第一个交点的交点桩号

49\Z[C+14]→I:"2PQXDS"?I:I→Z[C+14] 输入2线平曲线点数,最小值为3

50\Z[C+15]→I:"2SQXDS"?I:I→Z[C+15] 输入2线竖曲线点数,最小值为3

51\Z[C+19]→I:"2JDZH"?I:I→Z[C+19] 输入2线平曲线第一个交点的交点桩号

52\C+Z[C+22]→Z[C+8] 1线路平曲线要素指针偏移基数

53\Z[C+8]+5Z[C+12]→Z[C+9] 1线路竖曲线要素指针偏移基数

54\Z[C+9]+3Z[C+13]→Z[C+10] 2线路平曲线要素指针偏移基数

55\Z[C+10]+5Z[C+14]→Z[C+11] 2线路竖曲线要素指针偏移基数

56\Z[C+11]+3Z[C+15]→Z[C+21] 要素数据库结束指针

57\Z[C+21]+1→Z[C+30]

58\Z[C+21]→DimZ 增加额外变量

59\-1→K

60\Goto S

14.放样测量

放样测量用于在实地上测设出所要求的点位。在放样过程中,通过对照准点的角度、距离或坐标测量,仪器将显示出预先输入的放样值与实测值之差以指导放样。

显示值=实测值-放样值

 放样测量应使用盘左位置进行。

14.1距离放样测量

根据某参考方向转过的水平角和至测站点的距离来设定所要求的点。

*** 作 过 程 *** 作键 显 示

1.按右图所示照准参考方向。

2.在测量模式第二页菜单下按【置零】,在【置零】闪动时再次按下该键,将参考方向设置为零。 【置零】

【测量】

H

ZA 99°43′13〃

HAR 0°00′00〃 P2

置零 坐标 放样 记录

*** 作 过 程 *** 作键 显 示

3.在测量模式第二页菜单下按【放样】,进入放样测量模式。

 在菜单模式选取“2.放样测量”完成同样功能。

【放样】

【放样测量】

1.放样数据

2.放样观测

3.测站设置

↓4.方位角

4.选取“1.放样数据”后按【 】,进入放样数据输入屏幕。

输入放样平距和放样角度,每输完一数据项后按【 】。

【 】

【放样距离角度】

H<m>:

HA:

坐标 确定

5.按【确定】进入放样观测屏幕。

其中:

dH:目标与待放样点的平距差值。

dHA:目标与待放样点的水平角差值。 【确定】

【距离放样】

dH

dHA -119°23′18〃

HAR 0°00′00〃

改正 模式 引导 测量

6.按【引导】进入放样引导屏幕,第二行所显示的角度值为角度实测值与放样值之差值,而箭头方向为仪器照准部应转动的方向。

 箭头的含义

←:从测站上看去,向左移动棱镜。

→:从测站上看去,向右移动棱镜。

 恢复放样观测屏幕,按【差值】 【引导】

【距离放样】

→ -119°23′18〃

HAR 0°00′00〃

改正 模式 差值 测量

*** 作 过 程 *** 作键 显 示

7.旋转仪器照准部至第二行显示的角度值为0°。当角度实测值与放样值之差在±30〃范围内时,屏幕上显示←→。

【距离放样】

←→ 0°00′01〃

HAR 119°23′19〃

改正 模式 差值 测量

8.在望远镜照准方向上安置棱镜并照准。

9.按【测量】开始距离放样测扮悄量。

【测量】

【距离放样】

测距 pc = 0

ppm = 9

模式: 重复快测

DA

停止

10.距离测量进行后,屏幕显示如右图所示。第三行所显示的距离值为距离放样值与实测值之差值,而箭头方向为棱镜应移动的方向。

 箭头的含义:

↓:向测站方向移动棱镜

↑:向远离测站方向移动棱镜

 重新选择测距模式及距离值改正按【改正】。参阅“12.1距离测量设置”

【距离放样】

←→ 0°00′01〃

↑-15.346m

HAR 119°23′19〃

改正 模式 差值 测量

11.按键头移动方向移动棱镜至厅渣渣第三行显示的距离值为0m,再次按下【测量】进

行测量。

当测离放样值与实测值之差值在±1cm范围内时,屏幕上显示两个箭头。

 选用重复测量或跟踪测量进行放样时,无需任何按键 *** 作,照准移动的棱镜便可实时显示测量结果。 【距离放样】

←→ 0°00′01〃

↑↓ 0.001m

HAR 119°23′19〃

改正 模式 差值 测量

*** 作 过 程 *** 作键 显 示

12.按【差值】显示放样成果。

按【ESC】返回放样测量菜单屏幕。 【差值】

【距离放样】

dH 0.001m

dHA 0°00′01〃

HAR 119°23′19〃

改正 模式 引导 测量

 按【模式】选取放样测量模式,每按一次【模式】放样测量模式将在距离放样和坐标放样间交替转换。

 当测距模式为重复测量或跟踪测量时,按【停止】可梁誉暂停距离测量。

14.2坐标放样测量

坐标放样测量用于在实地上测定出其坐标值为已知的点。

在输入待放样点的坐标后,仪器计算出所需水平角值和平距值并存储于内部存储器中。借助于角度放样和距离放样功能,便可设定待放样点的位置。

 为进行高程Z坐标的放样最好将棱镜安置在同高度测杆等物上。

*** 作 过 程 *** 作键 显 示

1. 在测量模式第二页菜单下按【放样】,进入放样测量菜单屏幕。

 也可在菜单模式选取“2.放样测量”进入坐标放样。

2. 选取“3.测站设置” 进行测站数据输入、选取“4.方位角”完成仪器定向,选取“5.仪器棱镜高”输入仪器及目标高(参阅“13.1输入测站坐标”、“13.2后视方位角设置”、“13.3输入棱镜高及仪器高”), 【放样】

【放样测量】

1.放样数据

2.放样观测

3.测站设置

↓4.方位角

3. 选取“1.放样数据”后按【 】,进入放样数据输入屏幕。

【 】

【放样距离角度】

H<m>:

HA:

坐标确定

4.按【坐标】,进入放样坐标输入屏幕。在Np、Ep、Zp中分别输入待放样点的三个坐标值,每输完一个数据项后按【 】。

 需调用内存坐标数据按【查找】。(参阅13.1.2调用内存中已知数据)。

 按【距离】可切换到距离放样模式。

 按【记录】可将输入的坐标数据记录至内存中。 【坐标】

【放样坐标】

Np<m>:

Ep<m>:

Zp<m>

查找 记录 距离 确定

5.上述数据输入完毕后,按[确定]。仪器计算出放样所需距离和水平角并显示在屏幕上。

 当已调整目标及仪器高度,按【高程】可重新输入棱镜高及仪器高。(参阅“13.3输入棱镜高及仪器高”)

【确定】

【放样距离角度】

H<m>: 226.4854

HA: 79°43′37〃

坐标 高程 确定

6.按【确定】进入放样观测屏幕。 【确定】

【坐标放样】

dN:

dE:

dZ:

改正 模式 引导 测量

7.按【引导】进入放样引导屏幕。

按“14.1距离放样测量”中步骤7~10 *** 作定出待放样点的平面位置。此时第四行位置上显示的值为目标点与待放样点的高差。

 箭头的含义

:向上移动棱镜

:向下移动棱镜

【引导】

【坐标放样】

←→ 0°00′00〃

↑↓ 0.001m

0.143m

改正 模式 差值 测量

8.向上或向下移动棱镜至第四行位置上显示的值为0m(当该值接近于0m时,屏幕上显示出两个箭头)。

当第2、3、4行的显示值均为0时,测杆底部所对应的位置即为待放样点的位置。

 按【停止】可停止测量,完成该点放样。

【坐标放样】

← 0°0′0〃

↑↓ 0.000m

0.000m

改正 模式 差值 停止

9. 按【差值】显示坐标放样成果。

按【ESC】返回放样测量菜单屏幕。

【差值】

【坐标放样】

dN: 0.000m

dE: -0.001m

dZ: 0.001m

改正 模式 引导 测量

【附】坐标放样时的距离改化

MTS-800由用户设定改化系数的方式来实现距离的海平面归算及投影改化。有此要求的用户可按下述步骤输入改化系数。

(1)投影面上的距离

HDg = HD×改化系数

HDg:投影面上的距离

HD: 地面上的距离

(2)地面上的距离

HD = HDg/改化系数

 当改化系数被设定后,适用于包括放样在内的所有的涉及到坐标的测量程序。

 改化系数输入范围: 0.98-1.02 。缺省值:1.000000(即不进行改化)

*** 作 过 程 *** 作键 显 示

1.在测量模式第一页下按【改正】进入测距参数设置。 【改正】 【测距条件设置】

测距模式 单次精测

折光改正 无

棱镜常数 0 P1

确定

2.按【】、【】或按【PAGE】移动光标至改化系数输入行。

【】 【】 【测距条件设置】

改化系数: 1.000000

P3

确定

3.输入改化系数,按【确定】,返回测量模式。 【确定】

【测量】

H

ZA 99°43′13〃

HAR 120°09′12〃 P1

测距 切换 置角 改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25674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6
下一篇 2023-05-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