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抢

文言文抢,第1张

1 古文抢的现代字是什么

岂字,有那麽点儿意思但是不严格,一般古文中表达现代一些词汇的时候不会用到某几个字来表达,一般都是依托行文而顺其自然表达是比较随意的,其中用与表达现代文字某一词汇的次数不胜数,如离开原文或前文这些词汇便失去了文中之意,例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一段家喻户晓其中的不亦在原文表达的既是 难道 的意思,如果拿出来了的话可就难说了。

还有- 然 -可知 -叹-等等,这些词离开行文便失去了现代汉语于原来古文中解释的意思了,现代汉语和古文在行文表达方式上是有一些隔膜的,现在翻译的古文一般不确切,其目的是问了让今人了解其原意,如果一字一对意这是绝不可能的。

2 古文抢的现代字是什么

岂字,有那麽点儿意思但是不严格,一般古文中表达现代一些词汇的时候不会用到某几个字来表达,一般都是依托行文而顺其自然表达是比较随意的,其中用与表达现代文字某一词汇的次数不胜数,如离开原文或前文这些词汇便失去了文中之意,例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一段家喻户晓其中的不亦在原文表达的既是 难道 的意思,如果拿出来了的话可就难说了。

还有- 然 -可知 -叹-等等,这些词离开行文便失去了现代汉语于原来古文中解释的意思了,现代汉语和古文在行文表达方式上是有一些隔膜的,现在翻译的古文一般不确切,其目的是问了让今人了解其原意,如果一字一对意这是绝不可能的。

3 文言文 劝人不要抢别人东西,不要侵略

劝人不要抢别人东西,不要侵略的文言文,以战国时代墨子的《公输》为最好。

原文、译文如下:1、原文: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2、译文:公输盘替楚国造云梯这类攻城的器械,造成后,将要用它来攻打宋国。墨子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从鲁国出发,行走了十天十夜,才到达郢都,见到了公输盘。

公输盘说:“先生有什么见教呢?”墨子先生说:“北方有一个欺侮我的人,我希望借助您的力量去杀了他。”公输盘很不高兴。

墨子先生说:“请让我奉送(给您)十金。”公输盘说:“我坚守道义坚决不杀人。”

墨子先生起身,拜了两拜,说:“请(让我)解说这件事。我在北方听说你在制造云梯,将要用它来攻打宋国。

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在土地方面有富余却在人口方面不够,牺牲不足的人口而争夺多余的土地,不能说是明智的;宋国没有罪却攻打它,不能说是仁义的;知道这道理而不对楚王进行劝阻,不能说是忠君的;劝阻却没有成功,这不能称作坚持;你崇尚仁义不肯帮我杀死欺负我的一个人,却要为楚国攻打宋国而杀死很多人,不能叫做明白事理。”公输盘被说服了。

墨子先生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不停止计划呢?”公输盘说:“不行,我已经向楚王说了这件事了。”墨子先生说:“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公输盘说:“好吧。”

墨子先生拜见了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一个人,舍弃他自己装饰华美的车,邻居有破车,却想要去偷;舍弃自己华美的衣服,邻居有件粗布衣服,却想要去偷;舍弃自己的好饭好菜,邻居只有粗劣饭食,却想要去偷。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楚王回答说:“这个人一定是患有偷盗的毛病了。”

墨子先生说:“楚国的土地,方圆大小足有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大小不过五百里,这好像装饰华美的车子同破车相比。楚国有云梦泽,里面有成群的犀牛麋鹿,长江、汉水里的鱼,鳖,鼋,鳄鱼多得天下无比;宋国却像人们所说的一样,是一个连野鸡、兔子、小鱼都没有的地方,这好像美食佳肴同糠糟相比。

荆国有巨松、梓树、黄楩木、楠、樟等名贵木材;宋国是一个连多余的木材都没有的国家,这就像华丽的衣服与粗布短衣相比。我认为大王派官吏进攻宋国,是和这个患偷窃病的人的行为是一样的。”

楚王说:“好啊!虽然这样,(但是)公输盘给我造了云梯,一定要攻取宋国。”在这种情况下(楚王)召见公输盘,墨子先生解下衣带,用衣带当作城墙,用木片当作守城器械。

公输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先生多次抵御他。公输盘的攻城的方法用尽了,墨子先生的抵御器械还绰绰有余。

公输盘理屈,却说:“我知道用来抵御你的方法,可我不说。”墨子先生说:“我知道你要用来抵御我的方法,我也不说。”

楚王问其中的缘故。墨子先生说:“公输先生的意思,不过是要杀掉我。

杀了我,宋国没有人能守城,就可以攻取了。可是我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多人,已经拿着我的守城器械,在宋国城上等待楚国入侵了。

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御者)啊。”楚王说:“好,我不攻打宋国了。”

4 擒贼 文言文翻译

有一对姓周的夫妇,以打鱼为生,白天出没于风波。

一天,两个大强盗相互说:“等到性周的到了市场,只留下他的夫人时,我们可以抢他们的钱。于是看到姓周的离开了。

姓周的离开了,两个大强盗拿着刀靠近船。周氏夫妇养了一条狗,它看到了大强盗,狂叫。

周夫人听到了就出来了。两个强盗跳上船,拿出刀要挟她,狗咬着抢着强盗,所以强盗脱不了身。

周夫人乘他们没有防备,把一个强盗推入河中。一个强盗被狗咬着,很痛。

周夫人拿着刀想要劈他,强盗脸上显出委屈的样子,跪着赔礼道歉,这是姓周的正巧回来了,看到这幅情景,就邦着两个强盗去了官府。

5 文言文《军争》翻译

译文:军争第七

孙子说:用兵的原则,将领接受君命,从召集军队,安营扎寨,到开赴战场与敌对峙,没有比率先争得制胜的条件更难的事了。“军争”中最困难的地方就在于以迂回进军的方式实现更快到达预定战场的目的,把看似不利的条件变为有利的条件。所以,由于我迂回前进,又对敌诱之以利,使敌不知我意欲何去,因而出发虽后,却能先于敌人到达战地。能这么做,就是知道迂直之计的人。“军争”为了有利,但“军争”也有危险。带着全部辎重去争利,就会影响行军速度,不能先敌到达战地;丢下辎重轻装去争利,装备辎重就会损失。卷甲急进,白天黑夜不休息地急行军,奔跑百里去争利,则三军的将领有可能会被俘获。健壮的士兵能够先到战场,疲惫的士兵必然落后,只有十分之一的人马如期到达;强行军五十里去争利,先头部队的主将必然受挫,而军士一般仅有一半如期到达;强行军三十里去争利,一般只有三分之二的人马如期到达。这样,部队没有辎重就不能生存,没有粮食供应就不能生存,没有战备物资储备就无以生存。

所以不了解诸侯各国的图谋,就不要和他们结成联盟;不知道山林、险阻和沼泽的地形分布,不能行军;不使用向导,就不能掌握和利用有利的地形。所以,用兵是凭借施诡诈出奇兵而获胜的,根据是否有利于获胜决定行动,根据双方情势或分兵或集中为主要变化。按照战场形势的需要,部队行动迅速时,如狂风飞旋;行进从容时,如森林徐徐展开;攻城掠地时,如烈火迅猛;驻守防御时,如大山岿然;军情隐蔽时,如乌云蔽日;大军出动时,如雷霆万钧。夺取敌方的财物,掳掠百姓,应分兵行动。开拓疆土,分夺利益,应该分兵扼守要害。这些都应该权衡利弊,根据实际情况,相机行事。率先知道“迂直之计”的将获胜,这就是军争的原则。

《军政》说:“在战场上用语言来指挥,听不清或听不见,所以设置了金鼓;用动作来指挥,看不清或看不见,所以用旌旗。金鼓、旌旗,是用来统一士兵的视听,统一作战行动的。既然士兵都服从统一指挥,那么勇敢的将士不会单独前进,胆怯的也不会独自退却。这就是指挥大军作战的方法。所以,夜间作战,要多处点火,频频击鼓;白天打仗要多处设置旌旗。这些是用来扰乱敌方的视听的。

对于敌方三军,可以挫伤其锐气,可使丧失其士气,对于敌方的将帅,可以动摇他的决心,可使其丧失斗志。所以,敌人早朝初至,其气必盛;陈兵至中午,则人力困倦而气亦怠惰;待至日暮,人心思归,其气益衰。善于用兵的人,敌之气锐则避之,趁其士气衰竭时才发起猛攻。这就是正确运用士气的原则。用治理严整的我军来对付军政混乱的敌军,用我镇定平稳的军心来对付军心躁动的敌人。这是掌握并运用军心的方法。以我就近进入战场而待长途奔袭之敌;以我从容稳定对仓促疲劳之敌;以我饱食之师对饥饿之敌。这是懂得并利用治己之力以困敌人之力。不要去迎击旗帜整齐、部伍统一的军队,不要去攻击阵容整肃、士气饱满的军队,这是懂得战场上的随机应变。

所以,用兵的原则是:对占据高地、背倚丘陵之敌,不要作正面仰攻;对于假装败逃之敌,不要跟踪追击;敌人的精锐部队不要强攻;敌人的诱饵之兵,不要贪食;对正在向本土撤退的部队不要去阻截;对被包围的敌军,要预留缺口;对于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逼迫,这些都是用兵的基本原则。

1 齐桓公伐楚断句

齐桓公伐楚(僖公四年) 原文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1),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日(2):“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3),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4)。不虞君之涉吾地也(5),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6):'五候九伯(7),女实征之(8),以夹辅周室。

'赐我先君履(9):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隶。尔贡包茅不入(11),王祭不共(12),无以缩酒(13),寡人是征(14);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15)。”

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16)。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17)。师退,次于召陵(18)。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19)。

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20),辱收寡君(21),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22),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候(23),准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24),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25)。

注释(1)诸候之师:指参与侵蔡的鲁、宋、陈、卫、郑、许、曹等诸侯国的军队。蔡:诸侯国名,姬姓,在今河南上蔡、新蔡一带。

(2)楚子:指楚成王。(3)北海、南海:泛指北方、南方边远的地方,不实指大海。

(4)唯是:因此。风:公畜和母畜在 期相互追逐引诱。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由于相距遥远,虽有引诱,也互不相干。(5)不虞:不料,没有想到。

涉:淌 水而过,这里的意思是进入,委婉地指入侵。(6)召(shao)康公:召公 爽(shi),周成王时的太保,“康”是溢号。

先君:已故的君主,大公:太公,指姜尚,他是齐国的开国君主。 (7)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诸侯。

九伯:九州的长官。五侯九伯泛指各国诸侯。

(8)实征之:可以征伐他们。(9)履:践踏。

这里指齐国可以征伐的范围。(10)海:指渤海和黄海。

河:黄河。穆陵:地名,在今湖北麻城北的穆陵山。

大隶:地名, 在今河北隆卢。(11)贡:贡物。

包:裹束。茅:菁茅。

入:进贡。(12) 共:同“供”,供给。

(13)缩酒:渗滤酒渣。(14)寡人:古代君主自称是征:征取这种贡物。

(15)昭王:周成王的孙子周昭王。问:责问。

(16)次:军队临时驻扎。陉(xing):楚国地名。

(17)屈完:楚国大夫。如:到,去。

师:军队。(18)召(shao)陵:楚国地名,在今河南偃城东。

(19)不谷:不善,诸侯自己的谦称。(20)惠:恩惠,这里作表示敬意的词。

徼(jiao):求。敝邑:对自己国家的谦称。

(21)辱:屈辱,这里作表示敬意的词。(22)众:指诸侯的军队,(23)绥:安抚。

(24)方城:指楚国北境的大别山、桐柏山一带山。(25)盟:订立盟约。

译文 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楚国。

楚成王派使节到齐军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因此牛马 相逐也到不了双方的疆土。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大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从而共同辅佐周王室。

’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隶。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工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

楚国使臣回答说:“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工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间吧!”于是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齐军中去交涉,齐军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

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齐桓公说:“诸侯们难道是为我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 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

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忍辱接 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 样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

读解 据说,“春秋无义战”。这意思是说,春秋是一个诸侯(军阀?) 混战的时代,大家都是为了实际的利益(攻城掠地、抢夺财富之类)而打仗,大国凭借实力抢夺、吞并小国,弱肉强食,没有谁是为了真理、正义而战。

这种说法也许过于夸张,但齐桓公伐楚,似乎证明了战争的不合道义。齐桓公寻找的借口一望而知是站不住脚的,无法掩盖 住恃强凌弱的本来面目,继而 裸地以武力相威胁。

这一典型事例足以让人相信那时大多数战争的非正义性质,相信强者为王的竞争逻辑。不过,这场战争之所以载入史册,引起人们的兴趣,并不是谁是谁非、谁代表正义和非正义的问题,而是在一个“无法无天”、。

2 晏子使楚原文怎样断句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 何为者也?\’对曰\‘ 齐人也。’\王曰‘\ 何坐?’\曰:\‘ 坐盗 。’ ”\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对曰\:“ 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3 南辕北辙古文断句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卷皱)/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路),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原文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译文

我今天来上朝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了一个人,正在面朝北面驾着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

我说:‘您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很好。’我说:‘你的马虽然很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路费很多。’

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马夫善于驾车。’这几个条件越好,就离楚国就越远罢了。

扩展资料:

南辕北辙造句

1、想成功却又不努力,岂非南辕北辙?

2、如今我的生活方式和原本的构想,可说是南辕北辙,全不相干。

3、做事如果无视客观环境,只凭主观想法,结果往往与事实的需求南辕北辙。 [2]

4、做事情不但要有目标而且要讲方法,只讲目标不讲方法,南辕北辙怎么完成?

5、你一面急着想要减肥,一面却荤甜不忌,南辕北辙,难怪越减越肥,一点没有成效。

6、你嘴里说要实行爱的教育,可是动不动就要体罚,说的跟做的南辕北辙,教育的效果当然不彰。

7、要振兴经济,就必须开放门户,互通有无,现在却在 *** 舞政治,闭关自锁,如此南辕北辙,民生怎能不凋敝,经济怎么不衰退呢?

第五十四回

褚人获

释前仇程咬金见母受恩 践死誓王伯当为友捐躯

词曰:

忆苦声名如哄,收拾群英相共。一旦失等谋,泪洒青山可痛。如梦,如梦,赖有心交断送。

调寄“如梦令”

古人云:知足不辱,苟不知足,辱亦随之。况又有个才字横于胸中,即使真正钟鸣漏尽,遇着老和尚当头棒喝,他亦不肯心死。何况尚在壮年,事在得为之际。却说魏王李密,进长安时,还想当初曾附东都,皇泰主还授我大尉,都督内外诸军事。如今归唐,唐主毕竟不薄待我,若以我为弟,想李神通、李道玄都得封王,或者还与我一个王位,也未可知。不意爵仅光禄卿,心中甚是不平。殊不知这正是唐主爱惜他,保全他处。恐遽赐大官,在朝臣子要忌他。又因河南、山东未平,那两处部曲,要他招来,如今官爵太盛了,后来无以加他,故暂使居其位,以笼络他,折磨他锐气。李密总不想自己无容人之量,当年秦王到金墉时,何等看待。如今自己归唐,唐主何等情分。还认自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好男子,满怀多少不甘。

居未月余,秦王在陇西征平了薛举之子薛仁杲,拔寨奏凯还朝。早有小校飞驰报捷长安。唐主宣李密入朝面谕道:“卿自来此,与世民未曾觌面。朕恐世民怀念往事,不利于卿。卿可远接,以尽人臣之礼。”李密领诺。其时魏徵染病西府。李密同王伯当等二十余人,离了长安,望北而行。直至囱州,哨马报说秦王人马已近。李密问祖君彦道:“秦王有问,教我如何对答?”君彦道:“不问则已,若问时,只说圣上教臣远接,即不敢加害于明公矣。”二人正商议间,只见金鼓喧阗,炮声震地。锦衣队队,花帽鲜明,左右总管十人。剑戟排拥,戈矛耀日,前面数声喝道。一派乐宫,埙囗迭奏而来。李密只道来的就是世民,忙与众官分班立候。只见马上一将,大声呼道:“吾非秦王,乃长孙无忌与刘弘基也。殿下尚在后面,汝是何人,可立待之!”是时李密心中懊恨,明知秦王故意命诸将装作王子来羞唇齿他。如今若待不接,恐唐王见怪。若再去接,又觉羞辱难堪。

正在悔恨之时,又见一队人马,排列而来。前面一对回避金牌,高高擎起。中间旗分五色,剑戟森严。后面吆喝之声渐退,望见舆从耀目,凤起蛟腾。李密暗想:“是必秦王也。”忙与众将俯躬向地打躬下去。只见马上二人笑道:“吾乃马三保、白显道也,前年我们到金墉来望你,今你亦到吾长安来。若要接殿下,后面保驾帷幔里高坐的便是,可小心向前迎接。”李密听见,满面羞惭,扌追胸跌脚,仰天叹道:“大丈夫不能自立,屈于人下,耻辱至此,何面目再立于天地之间?”即欲拔剑自刎。王伯当急向前夺住道:“明公何如此短见,文王囚于羑里,勾践辱于会稽,后来俱成大业。还当忍气耐性,徐图后事。”正说时,忽有人报导:“前面风卷出一面黄旗,绣著‘秦王’二字在上,今次来的必是秦王无疑。”李密无奈,只得侧立路旁。骤见一队人马到来,前导五色绣旗。甲士银鬃对对,彤弓壶矢,彩耀生光。宝驾雕鞍,辉煌眩目。力士前引,仪从后随。唐将史岳、陶武钦,依队前进。王常、邱士尹,按辔徐行。原来四将认得是李密,备各在马上举手道:“魏王休怪,俺们失礼了。”李密诸将默然无语,不觉两泪交流。王伯当再三劝慰。

又见殷开山、洛阳史,排列左右护卫,犹如天王之状。秦王冠带蟒服,高拱端坐慢中。李密看得真切,如飞向前俯伏道:“老拙有失远迎,望殿下恕责。”秦王见了李密,不觉怒发冲冠,手持雕弓,搭上一箭,兜满弓弦。唬得魏将王伯当、贾润甫、祖君彦、柳周臣诸将,俯伏在地,面如土色。李密把两手捧住其脸,战栗不已。秦王见众人在地下打作一团儿,犹如宿犬之状,到底是人君度量,即收了箭,以弓梢指定李密道:“匹夫也有今日!本待射你一箭,以报缧绁之仇,恐连累了众人,只道我不能容物,暂饶你性命!”大喝一声而过。这都是秦王晓得李密来接,故意装这十将来羞他。

其时秦王进朝拜见了唐帝。唐帝道:“皇儿征伐费心,鞍马劳苦。”秦王道:“托赖父王洪福,诸将用命,得以凯还,擒得薛仁杲、罗宗睺等囚在槛车,专候父皇发落。”唐帝大喜,即命武士斩于市曹,悬首示众。因问秦王:“曾见李密否?”秦王答道:“臣儿曾见来。”唐帝道:“当时朕欲拒其降,因刘文静进言道:‘郑与魏境接壤,二邦犹如唇齿。’今王世充灭了李密,未有虢亡而虞独存者,我处若不受其降,密必计穷,据兵而复投他国,又增一敌。劳吾心矣,乌乎可!”秦王道:“为什么有恩于臣儿的这几个人反不见?”唐帝道:“魏徵已在这里,朕知其有可用之才,将他拨在你西府办事。如今闻说他有病,故此想未有来接你。”说完,帝同秦王进宫去朝见了母后,谢恩出朝。他原是个拨乱之主,求贤若渴。况当年有恩于彼,怎不关心?一进西府,即问魏徵下榻之处。魏徵原没有病,因李密要他同去接秦王,料必不妥,故此诈称有疾。今闻秦王来问他,如飞赶出来拜伏在地道:“臣偶抱微疴;不可远接,乞殿下恕臣之罪。”秦王一把拖住道:“先生与孤,不比他人,何须行此礼?”忙扯来坐定。魏徵道:“魏公失势来投,望殿下海涵,勿念前愆。”秦王道:“孤承先生们厚爱,日夜佩德于心,今幸不弃,足慰生平。李密匹夫,孤顷见俯伏在地,几欲手刃之,因见众臣在内而止。然孤总不杀他,少不得有人杀他的日子。”因问:“叔宝、懋功二兄为何不来?”魏徵道:“徐懋功尚守黎阳,他是个足智多谋之士,魏公自恃才高,与他言行不合。所以他甘守其地,亦无异志。秦叔宝往征萧铣未回。魏公此来,亦未去知会他。”秦王道:“他的令堂乃郎,孤多膳养在此。”魏徵道:“他于今想必也晓得了,但是这人天性至孝,友谊亦要克全其义。单雄信已降王世充,恐还有些逗留。”秦王又问道:“那个粗莽贼于程知节,为什么不见?”魏徵道:“他因昔日开罪于殿下,故不敢来,到瓦岗拜母去了,人虽粗鲁,事母甚孝,倒是个忠直之士。昨晤徐义扶,方知程母也在此,他还不晓得,若到瓦岗,知其母讯息,是必奋不顾身,入长安矣;倘来时,望殿下忘其射钩之仇而包容之。”于是秦王与魏徵朝夕谈论,甚相亲爱。

如今且说程知节到了瓦岗,却不见了母亲,忙问尤俊达。尤俊达道:“尊堂陪秦伯母婆媳两个去会亲戚,不想被秦王设计赚入长安去了。”程知节见说,笑道:“尤大哥,你又来耍我。”尤俊达道:“程老弟,我几曾说谎来?”便把当时赚去行径一一说出,又道:“当时这班人,原只要迎请秦伯母去,谁知令堂生生的要奉陪他走走,弟再三阻挡,他必不肯依,因此弟只得叫连巨真兄送去。前日连巨真在长安回来,说尊堂与秦伯母在秦王那里,甚是平安。兄如不信,到黎阳去问连巨真便知详细了。”程知节此时觉得神气沮丧,呆了半晌,喊道:“罢了,天杀的入娘贼,下这样绝户计!咱把这条性命丢与他罢!”过了一宿,也不辞别尤俊达,跟了两个伴当,竟进长安。可怜:

只念娘亲不惜躯,愿将遗体报亲恩。

程知节恐怕大路上有人认得,却走小路。晓行夜宿,未及一月,不觉早到长安。进了府城,就在西府左首借了下处。先叫手下人把一揭投进去,只等帅府开门。秦王知程知节到来,传令将士装束威武,排列森严,粗细鼓乐,迭奏三通。秦王升殿,诸将参见过,挨班站立。只听得头门上守门官报导:“魏犯程知节进。”里边武卫接应一声,如春雷一般。秦王坐在上面,见一个赤条条的长大汉子,背剪著,气昂昂走将进来。到了丹墀,直挺挺的立定。秦王仔细一看,认得是程知节,不觉怒气填胸,须眉直竖,击桌喝道:“你这贼子,今日也自来送死了!可记得当年孤逃在老君堂,几乎被你一斧砍死!孤今把你锅烹刀碟,方消此恨。”程知节哈哈大笑道:“咱当时但知有魏,不知有唐。大丈夫恩不忘报,怨必求明。咱若怕死,也不进长安来,要砍就砍,何须动气。快快叫咱老娘来见一面,咱就把这颗头颅,结识与你罢。”秦王道:“你这贼到这地位,还要口硬,且缓你须臾之死。军士们领他去见了他母亲,然后来受刑!”众军士不由分说,把知节拥出府门。

原来秦老夫人的下处,就在西府东首一所绝大的房于里头,与程母同居。秦母一到长安,秦王即拨一二十名妇女,进来伺候,又拨排军二十名,看守门户。不但供应日逐送进,每月还有许多币帛馈赐。秦母与程母,礼必两副。所以这两个老人家,起居安稳,甚感秦王之恩。当时众军士将程知节拥进秦母寓所,早有人进去报知。秦母与程母如飞走出堂来。程母见儿子这般行径,即上前抱头大哭,口里咿哩呜罗,不知哭许多什么,惹得众武士反笑起来。程知节焦躁道:“娘,你不要哭,儿子问你:你住在这里,身子可安稳么?可有人伺候么?”程母只是哭,那里对答的出一句,反是秦母替他说道:“一到长安,秦王如何差人来伺候,每日如何供应,月月如何馈送,还要时常差妇女出来候安。我与汝母亲,蒙他恩典,相待一体,总无厚薄。”程知节问母亲道:“娘可是这样的?”程母含着眼泪,点点头儿道:“是这样的。”又将手指身旁两个使女说道:“这两个就是秦殿下赐来服侍我的。”知节见说,便道:“娘,儿子差了,那晓得秦王这样一个好人,儿今去死在他台下,也是甘心的。娘,你不要念我了,你去伴秦伯母终了天年罢!”竟要撒开身于走出来,程母那里肯放。秦母对知节道:“你们不要忙乱,听我说:当时秦王因要我的琼儿归唐,故假作罗家来赚我,不意你母亲一团美意,陪我出寨,竟入长安。如今魏公亦已降唐,吾家琼儿谅必早晚亦至。你家母亲岂可因我出门,反作无子之母?”便对伺候的说道:“取我的大衣服出来,待老身自进西府,去见秦王,求他宽有。”

正说时,只见一个差官,跟着三四个校时,手里托著冠带袍服,口中喝道:“殿下有旨,恕程知节无罪,著即冠带来相见。”说完,校尉如飞将程知节绑缚去了,要替他冠带。程母见说,如飞跪在地上,对天叩首道:“愿殿下太平一统,万寿无疆。”引得众人又笑起来。程知节著了衣服,穿好了袍带,便要拜母亲与秦伯母。程母止住道:“儿且不必拜我,快进西府去叩谢秦王,这样宽恩大度的明主,你须要尽忠去报他,老身就死也瞑目的了。”知节见说,不敢违命,如飞的跟了差官,来进西府。时秦王在集贤堂,与众谋士谈兵议论。只见校卫来复命说道,秦叔宝母就要见殿下来,程知节母如何叩首谢祝。秦王笑向魏徵与刘文静道:“幸是孤先差人去赦他,若秦母到来,就不见情了。”

话未说完,那差官进来禀程知节在帅府门首候旨。秦王道:“叫他到西堂来。”西堂原是西府会宾之所。差官早引程知节站在阶前伺候。只见秦王踱将出来,程知节如飞跪向前垂泪说道:“臣有眼无瞳,以致当年不识英雄之主,获罪难逃。今虽蒙思赦,反党生惭。”秦王自下阶来搀他起来道:“刚才试君之意耳,孤久知卿乃忠直之士,愿卿将来事唐如事魏足矣。”知节道:“臣蒙殿下豢母隆思,敢不捐躯以报!”秦王问起知节与王世充当日征战之事,知节备细述了一遍。秦王又问:“可曾见叔宝。懋功?”知节道:“臣自战败之后,见魏公降唐,臣即往瓦岗。一闻母信,星夜至此,实未曾会著秦、徐二友。臣感殿下鸿恩,无由以报,臣有心腹部曲一二千,尚在北邙、偃师,待臣去招徕,并偕秦、徐诸弟兄来归唐,未知殿下可容臣去否?”秦王见说,大喜道:“孤有何不容?如此足见卿之忠贞;但须朝见过了圣上,卿须奏明,看圣上旨意如何。”知节领诺。秦王即命差官,引他进朝面圣。

知节即便辞了秦王,出来朝见唐帝。唐帝见他相貌魁梧,言语爽直,即赐他为虎翼大将军,兼西府行军总管,所奏事宜,悉听秦王主裁。知节谢恩出朝,重新又到西府来,谢过了恩,忙到寓所拜见老母,并秦伯母暨张氏夫人。秦怀玉也出来拜见了。一家欢聚。过了一宿,明早知节便辞别了秦王,束装起行。前日进长安时,九死一生。如今出长安,轻裘肥马,仆从随行,比前大不相同,一迳往东都进发。这是:

因感新知己,来寻旧侣盟。

如今再说李密,自从被秦王羞辱之后,每日退归邢府,坐卧不安,忧形于色。左右报程知节到来,李密心上指望他来探望,访问一访问东都讯息。岂料知节竟不来见。未及三四日,报说唐帝封他爵虎翼将军,又差出长安去了。李密心中气闷,忙对王伯当与同来将士道:“程知节是孤旧臣,他到了两三日,竟不来看孤一面。人情之薄,一至于此。今唐主赐了他官爵,又出长安去了,想必他此去收拾旧时兵卒,以来助唐。我们在此间坐守死,有何出头日子?”李密诸将士,当时攻城掠地,倚著金帛来得易,也用得易,自入关来,也都资用不足,各不相安。今见李密有去志,大家计议道:“徐世勣现在黎阳,张善相在伊州,叔宝、士信,想已平定萧铣,必归瓦岗;雄信诸人在洛。明公还可有为,何苦在此别人眼下讨气?”王伯当也道:“正当如此。”李密道:“还是奏知唐主,只说要往山东,收故时部曲;还是各人私走到关外取齐?”贾润甫道:“此事不妥。主上待明公甚厚。况国家姓名著在图谶,天下终当一统。明公既已委质,复生异图,盛彦师、史万宝等雄守关外,此事朝发,彼必夕至。虽或出关,兵岂暇集?一称叛逆,谁复能容?为明公计,不若安守,徐思其便,可以万全。”密怒道:“卿乃吾心腹,何言如是!不同心者,当斩而后行。”润甫泣道:“自翟司徒被戮之后,人皆为明公弃恩忘本,上下离心。今纵奔亡,谁肯复以所有之兵,拱手委公乎?柳系荷恩殊厚,故敢深言不讳,愿明公熟思之。若明公有所措身,贾柳亦何辞就戮。”密大怒,拔剑欲击之。王伯当等力劝乃止。祖君彦道:“依臣想来,不若通知了公主,潜出长安。秦王即知,差人来阻,公主在那里,谅难加害。此汉刘先主赚吴夫人归汉之计,未知明公以为何如?”

大家计议未定,李密含怒进内。独孤公主道:“大丈夫当襟怀磊落,妾见君家何多不豫之色?”李密道:“我有一言,欲与汝商酌,未知可否?”独孤公主道:“夫妇之间,有何避忌?”李密道:“吾欲背唐而行,只虑汝牵心,不忍相弃,意欲与汝同行,未知可否?”独孤公主道:“是何言钦?吾兄受汝之降,爵君上公,又念君无家,赐妾为婚,宠眷之恩,可谓富贵极矣。今席尚未暖,不思报德,反有异志,苟有人心,必不至此。”李密道:“主上恩宠虽厚,汝侄辱我太甚。今势不两立,且往山东,收拾士卒,再留后举。况妇人之身,从夫为荣。汝心不允,莫非亦有异志么?”公主见说,即唾其面道:“吾以汝为好人,尽心报国,不意如此不忠不义,此生有何倚赖?”李密见说,登时杀气满面,幸喜旁边有个宫奴,善伺人意,忙上前解说道:“驸马息怒,此亦吾家公主年轻,不知大义。古人说得好:夫唱妇随,无违夫子,以顺为正,妾妇之道也。驸马既有此言,还当熟商,徐徐而行,岂可因一言之间,有伤伉俪之情?”李密见这宫奴说了这几句,把气消了一半,走出外来。祖君彦问道:“明公刚才进去,可曾与公主商酌?”李密恨道:“适间我略谈几句,不贤之妇反责我不忠背德,我几欲手刃之,故走出来。”王伯当道:“风声已漏,不好了,祸将至矣!”李密道:“计将安出?”祖君彦道:“要去大家即便起身,如再迟延,即难离长安矣!”李密见说,忙将内门封锁,叫王伯当唤齐同来诸将,收拾行装器械。共有六十余人,不等天明,竟出北门而去。门军忙来报知秦王。秦王大怒,如飞自到邢府中来看,只见内门重重封锁。忙叫人开了,见了独孤公主。公主将夜来之言,述了一遍。秦王听见,咬牙切齿,如飞奏如唐帝。唐帝亦怒,即欲遣将追擒。刘文静道:“何必动兵?只消发虎牌传谕各地方总管,若李密领众过关,必须生擒解来正法,看他逃到那里去?”唐帝称善,即发出虎牌来,星使知会各关。

且说李密与王伯当众人,带星而往,马不停蹄。不多几日,出了潼关,过了蓝田。李密对众人道:“吾们若要到伊州张善相处,须走小路便捷;若要往黎阳徐世勣处,须走大路。”贾润甫道:“前途愈加难行,据吾见识,吾们该匀两队走,一队走黎阳,一队走伊州。”李密道:“这也说得是。你与祖君彦走大路,往黎阳;吾与伯当走小路,往伊州。到了,大家差人知会便是。”因此贾润甫同祖君彦一二十人,走大路去了。

李密同王伯当三十余人,又走了几日,到了桃林县地方。桃林县县官方正治,是个贤能之士,见这些人乘夜要穿城过,心中疑惑,叫军士着实盘驳,必要检看行囊。李密手下偏将与众兵卒,原是强盗出身,野性不改,见这小小一县这般严缉,大家不甘,登时性起,拔出刀来砍杀门军,一拥进城。王伯当忙要止住,那里禁止得住?吓得县官方正治,逃人熊州去了。魏家兵将进了城,见无人阻拦,囊资久虚,爽利把仓库劫掠一空。住了一宵,然后起身。方正治一到熊州,把前事述与镇守将军史万宝知道。万宝惊惶无计,总管熊彦师道:“不难,我自有策;只须数十人马,自能取他首级。”史万宝再三问时,盛彦师不肯说破。时李密以为官兵必截洛州,山路无人阻挡,骑着马领这干人缓行。恰到熊耳山南山下,一条路左旁高山,一临深溪。李密与王伯当策马先走,不顾左右。只听得一声炮响,山上树丛里箭如飞蝗,进退不能。况身上又无甲胄,山谷里溪中,又有伏兵杀出截住前后。可怜伯当急不能敌,拚命抱住李密之身,百般遮护。二人竟死于乱箭之下。被伏兵枭了首级,收了尸骸,奏捷唐帝。唐帝大喜,命将两颗首级,悬于竿首,市曹示众,携窃者夷三族。正是:

上一章回目录下一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27225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