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对质谱图
首先要核对质谱图是否合理,比如基峰,一张谱图只能有一个基峰,如果检测器调整的不合适或者样品浓度过大,则会有很多基峰。另外要观察同位素峰是否存在,有的同位素丰度的含量很低,则可以通过数据列表看是否有同位素峰。
要注意,丰度值和m/z同样重要,它不仅体现了同位素丰度,同时也反映了碎裂的难易程度,离子结构的稳定程度,通常碎裂之后的越稳定的离子,丰度值越高。
2、浏览谱图概貌
从谱图概貌里首先要典型结构的特征峰。看高端、低端的特征峰,高端主要观察是否出现分子离子和中性丢失,而低端主要观察特征离子和不同的离子系列。
其次依据氮规则,判断分子离子是否存在,有无分子离子质量数奇偶性、丰度分布。根据以上可初步判断是否含氮、而通过同位素峰值的特征可进一步初步判断是否还有某些元素。浏览谱图概貌主要是利用最基本的概念,做出初步的判断。
3、确定分子量
质谱解析首先要需要确定分子量,推导元素式并计算环加双键值(R+DB值)。通过谱图信息,找到分子离子即可确定。如果找不到分子离子,则可通过改变电离方式等进一步查看,有了分子量之后推导元素式,随后即可计算R+DB值。
4、筛选候选化合物
综合所有的结构信息,搭建可能的结构式,从不同的结构式中筛选,从而得到候选化合物
5、排除与谱图不相符的结构
分析筛选候选化合物重要离子来源,通过对照m/z和丰度与样品的谱图,从而排除与谱图不相符的结构。
6、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将NMR、IR等其他仪器分析、结构表征方式所获得的结果,进一步验证、核对、待测化合物质谱。关于谱图解析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已知化合物结构,查找样品里是否含有,可以在库里查找,相对简单;另一种是天然产物或者合成中的中间产物,结构完全未知,在库里不存在,这种就一定要验证,相对困难。
教你个简单的方法:对称法。有机物结构对称的话,那么对称的氢是等价的,也就是处于相同的环境。解析:A分子不对称,有三种氢,比例是3:3:2。B结构是上下对称,有三种氢,比例是3:1:1。C结构是上下,左右都对称,有两种氢,比例是3:4。D结构是上下,左右都对称,有两种氢,比例是3:2。(注:第二种方法:B、C、D中,你拿一个氯上苯环或碳环上去取代,有几种一氯取代,碳环或苯环上就有几种氢,甲基由于是对称的,所以是一种氢)说了这么多,求采纳1,数据输入方式不当。应设变量1为种类(有8个种类,1,2,8),变量2为指示剂(有2种检测方法,1, 2)。正确的数据表应为两变量的组合(如1,1;2,1;3,1,,,,),再加上测定值的三列表格。
注意是4次重复,所以组合也要重复4次。
2,采用单变量方差分析。分析--一般线性模型--单变量。选测定值为因变量,种类和指示剂为固定因子。按需要选择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即可。
3,无法得出哪种指示剂测定的更准确,只能得出两种指示剂测定的结果是否有差异,是否相同。
4,两两比较页面,选入固子种类,再选择两两比较的方法,如Duncan比较方法。一次检验结果是可以一起分析8种类样品之间的差异的。1 概率统计方法
在基于异常检测技术的IDS中应用最早也是最多的一种方法。
首先要对系统或用户的行为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采样,样本的内容包括每个会话的登录、退出情况,CPU和内存的占用情况,硬盘等存储介质的使用情况等。
将每次采集到的样本进行计算,得出一系列的参数变量对这些行为进行描述,从而产生行为轮廓,将每次采样后得到的行为轮廓与已有轮廓进行合并,最终得到系统和用户的正常行为轮廓。IDS通过将当前采集到的行为轮廓与正常行为轮廓相比较,来检测是否存在网络入侵行为。
2 预测模式生成法
假设条件是事件序列不是随机的而是遵循可辨别的模式。这种检测方法的特点是考虑了事件的序列及其相互联系,利用时间规则识别用户行为正常模式的特征。通过归纳学习产生这些规则集,并能动态地修改系统中的这些规则,使之具有较高的预测性、准确性。如果规则在大部分时间是正确的,并能够成功地运用预测所观察到的数据,那么规则就具有高可信度。
3 神经网络方法
基本思想是用一系列信息单元(命令)训练神经单元,这样在给定一组输入后、就可能预测出输出。与统计理论相比,神经网络更好地表达了变量间的非线性关系,并且能自动学习并更新。实验表明UNIX系统管理员的行为几乎全是可以预测的,对于一般用户,不可预测的行为也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