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T 295—2017 职业人群生物监测方法 总则简介

GBZT 295—2017 职业人群生物监测方法 总则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基本信息 4 发布通知 5 前言 6 标准正文 61 1 范围 6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63 3 术语和定义 64 4 实验室基本要求 65 5 方法的选择与证实 651 51 基本原则 652 52 方法测定范围 653 53 方法准确度 654 54 方法精密度 655 55 方法检出限 656 56 方法定量下限 66 6 实验用品 661 61 实验用水要求 662 62 采样容器和检测器皿要求 663 63 实验试剂要求 67 7 溯源标准和标准物质的选择及应用 671 71 溯源 672 72 标准物质的选择 68 8 生物样品的采集、运输和储存 681 81 样品采集时间段 682 82 样品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683 83 样品运输和储存 69 9 检测过程质量控制 691 91 校准曲线要求 692 92 空白要求 693 93 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 610 10 数据处理与结果表述 6101 101 样品检测结果的处理 6102 102 样品和样品空白结果的处理 6103 103 尿液样品的检测结果的处理 6104 104 数据统计 7 附录 71 附录A(规范性附录)血、尿液样品的采集方法 711 A1 采样前准备 712 A2 人员要求 7121 A21 采样人员 7122 A22 采样对象 713 A3 环境要求 714 A4 采样容器要求 715 A5 样品采集 7151 A51 基本要求 7152 A52 血液采集 7153 A53 一块次性尿液采集 7154 A54 全日尿液(24 h尿)采集 7155 A55 样品空白 716 A6 注意事项 72 附录B(资料性附录)尿比重的折射计检测方法 721 B1 原理 722 B2 仪器 723 B3 分析步骤 7231 B31 仪器调整 7232 B32 样品测定 724 B4 说明 1 拼音

GBZ/T 295—2017 zhí yè rén qún shēng wù jiān cè fāng fǎ zǒng zé

2 英文参考

General principles of biological monitoring method in occupational population

3 基本信息

ICS 13100

C 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T 295—2017《职业人群生物监测方法 总则》(General principles of biological monitoring method in occupational population)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7年09月30日发布,自2018年04月15日起实施。

4 发布通知

关于发布《职业人群生物监测方法总则》等4项推荐性国家职业卫生行业标准的通告

国卫通〔2017〕18号

现发布《职业人群生物监测方法 总则》等4项推荐性国家职业卫生行业标准,编号和名称如下:

GBZ/T 295—2017 职业人群生物监测方法 总则;

GBZ/T 296—2017 职业健康促进名词术语;

GBZ/T 297—2017 职业健康促进技术导则;

GBZ/T 298—2017 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上述标准自2018年4月15日起施行。

特此通告。

国家卫生计生委

2017年9月30日

5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浙江医学科学院、深圳市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市职业病防治院、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闫慧芳、赵玮、陶雪、钱亚玲、尹江伟、吴邦华、沈向红、宋为丽、李晓娟、龚进、崔师伟、李海斌、雍莉、刘奋、李添娣。

6 标准正文

职业人群生物监测方法 总则

6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者生物样品中生物监测指标检测的实验室基本要求、方法的选择与证实、实验用品、溯源标准和标准物质的选择及应用、生物样品的采集、运输和储存、检测过程质量控制、数据处理与结果表述等。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者生物样品中生物监测指标的检测。

6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 19489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T 274761 检测实验室安全 第1部分:总则

GB/T 274765 检测实验室安全 第5部分:化学因素

GBZ/T 224—2010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63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本。

31

生物接触限值 biological exposure limit;  BEL

针对劳动者生物材料中的化学物质或其代谢产物、或引起的生物效应等推荐的最高容许量值,也是评估生物监测结果的指导值。每周5天工作、每天8小时接触,当生物监测值在其推荐值范围以内时,绝大多数的劳动者将不会受到不良的健康影响。又称生物接触指数(biological exposure indices, BEIs)或生物限值(biological limit values,BLVs)。

注:改写GBZ/T 224—2010,定义59。

32

生物监测 biological monitoring

系统地对劳动者的血液、尿等生物材料中的化学物质或其代谢产物的含量(浓度)、或由其所致的无害生物效应水平进行的系统监,目的是评价劳动者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程度及可能的健康影响。

注:改写GBZ/T 224—2010,定义612。

33

生物监测对象 biological monitoring object

根据生物监测的需要,选定具有代表性的、进行生物材料采样和检测的劳动者。

34

生物样品 biological sample

根据生物监测需要采集的、具有代表性的、作为监测样品的人体生物材料。

[GBZ/T2242010,定义651]

35

生物监测指标 indicator(s) of biological monitoring

职业接触有害物质后,机体内存在的并可用于生物监测的有害物质及其代谢物,或由它们所致的效应指标。

[GBZ/T2242010,定义653]

36

班前 prior to shift

职业接触以后16h(下一班开始前30min以内)。

注:改写GBZ/T2242010,定义657。

37

班中 during shift

职业接触2h以后至下班前之间。

注:改写GBZ/T2242010,定义658。

38

班末 end of shift

停止职业接触之后尽可能短的时间(30 min)内。

注:改写GBZ/T224—2010,定义659。

39

工作周末 end of the work week

在连续职业接触4d或5d后尽可能短的时间(30 min)内。

310

全日尿(24 h尿液) diurnal urine

停止职业接触以后24 h以内的所有尿液。

311

校准曲线法 calibration curve method

在规定条件下,被测量值与仪器仪表实际测得值之间关系绘制曲线,并采用该曲线对样品的实际测量值进行定量的方法。校准曲线法分为工作曲线法(标准系列溶液和样品均需要按照同一方法进行预处理的方法)和标准曲线法(标准系列溶液不需要进行预处理的方法)。

312

内标校准曲线法 intemal standard calibration curve method

选择样品中不含有的物质作为内标物加入标准系列溶液中,以标准系列溶液中待测物和内标物的响应信号比值与待测组分的量绘制校准曲线的方法。

313

方法检出限 method detection limit;MDL

样品经过方法分析,当检测结果准确度为75 %~125%,置信水平在95%,方法能够定性检出待测物的最小量。

314

方法定量下限  method quantitative limit;  MQL

样品经过方法分析,当检测结果准确度为75%~125%,置信水平在95%,方法能够准确定量检测待测物的最小量。

315

仪器检出限 instrument detection limit;IDL

分析仪器能定性检出与背景信号相区别的最小量。

316

方法空白  method blank

在实验室内按照方法要求检测所产生的信号或量值,包括方法所涉及到的容器、试剂、仪器和环境等。

317  容器空白 container blank

检测所使用的器皿按照方法要求检测所产生的信号或量值。

318

采样容器空白  sampling container blank

实验室留存的容器(未带入现场且未进行样品收集的容器),按照方法要求检测所产生的信号或量值。

319

样品空白  sample blank

在样品采集现场,以相应介质(如纯水)代替生物样品采集到样品容器中。

320

试剂空白 reagent blank

检测所使用的试剂溶液按照方法要求检测所产生的信号或量值。

321

仪器空白 instrument blank

分析仪器本身按照方法要求检测所产生的信号或量值。

322

样品保存期 sample holding time

在指定的运输和储存条件下,样品中待测物的剂量能够保持稳定的期限。

64 4 实验室基本要求

41 实验室管理要求

实验室管理应符合GB 19489、GB/T 274761、GB/T 274765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相关管理要求。

42 实验室防护

接触生物样品人员的手部不应有皮肤破损或外伤,实验过程中应配戴符合要求的防护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

43 废物处理

废弃生物样品及实验过程产生的废弃物应按照无害化的要求进行处置。

65 5 方法的选择与证实 651 51 基本原则

511 同一个生物监测指标如果有两个及以上的标准检测方法时,可根据设备及技术条件选择方法使用,但以第一法为仲裁法。

512 标准方法中的仪器设备条件为参考条件,实验室可根据所采用的仪器设备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满足方法技术指标的要求。

513 当检测少量样品(一般少于5个)时,可依据标准方法采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检测。

514 实验室应对方法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方法测定范围、方法准确度、方法精密度、方法检出限、方法定量下限)进行确认,并满足标准方法的技术要求。

652 52 方法测定范围

参照标准方法推荐的测定范围,按照标准要求配制校准曲线并检测,用待测物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值计算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达到09950~09999,以确定实验室的仪器满足方法测定范围要求。

653 53 方法准确度

采用但不限于下列方法进行准确度确认:

a)选用基质相同或相近,含有高、低两个剂量水平待测物的标准物质,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在标准物质的参考值范围内。

b)选用基质相同或相近,含有高、低两个剂量水平待测物的质量控制样品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在质量控制样品的参考值范围内。

c)采用样品加标回收的方式,即选用基质相同或相近的样品加入高、低两个剂量水平的待测物,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检测,样品的加标回收率满足标准方法的要求。

654 54 方法精密度

541 方法批内精密度

分别取高、低两个剂量水平待测物的样品或模拟样品(n≥7),分别按照标准方法进行平行预处理和检测,样品检测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满足标准方法的要求。

542 方法批间精密度

分别取高、低两个剂量水平待测物的样品或模拟样品,按照标准方法进行预处理和检测,并在实验室重复六次预处理和检测,六次重复样品检测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满足标准方法的要求。

655 55 方法检出限

以预估方法定量下限(参照标准方法定量下限)的样品,按照标准方法进行分析(样品检测结果准确度在75%~125%范围内),以样品响应信号的3倍标准差(n≥7),与低剂量的待测物浓度及其响应值计算所得的待测物浓度,所得浓度即为方法检出限(MDL),按式(1)计算:

式中:

K——样品预处理体积转换倍数;

S——预估定量下限的浓度响应信号的标准差;

c——己知低剂量待测物的浓度;

b——c对应的响应信号。

656 56 方法定量下限

以预估方法定量下限(参照标准方法定量下限)的样品,按照标准方法进行分析(样品检测结果准确度在75 %~125%范围内),以样品响应信号的10倍标准差(n≥7),与低剂量的待测物浓度及其响应值计算所得的待测物浓度,即为方法定量下限(MQL),按式(2)计算:

式中:

K——样品预处理体积转换倍数;

S——预估定量下限的浓度响应信号的标准差;

c——预估定量下限的浓度;

b——c对应的响应信号。

66 6 实验用品 661 61 实验用水要求

应为纯水,可采用蒸馏和离子交换方法制备,并按照检测方法要求对待测物浓度(或含量)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应低于方法检出限。

662 62 采样容器和检测器皿要求

621 必要时采样容器和检测器皿,在使用前按照要求进行预处理。检测金属、类金属的应在使用前用50%(V/V)硝酸溶液浸泡不少于12 h,再用纯水冲洗干净;检测有机类指标的应在重铬酸钾硫酸洗液中浸泡不少于12 h,再用纯水冲洗干净。

622 同批次采样容器、采样用品和检测器皿均应按照5%~10%的比例进行抽检,待测物浓度(或含量)检测结果应低于方法检出限。

663 63 实验试剂要求

实验用试剂应进行本底检测,检测结果应低于方法检出限。

67 7 溯源标准和标准物质的选择及应用 671 71 溯源

测量应溯源至有证标准物质或基准物质,对于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应溯源至色谱纯、光谱纯或优级纯试剂。

672 72 标准物质的选择

应选择基质相同、检测指标剂量相当的标准物质。

68 8 生物样品的采集、运输和储存 681 81 样品采集时间段

样品采集应严格按照生物接触限值规定的时间段(班前、班中、班末、工作周末)进行。

682 82 样品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样品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符合附录A。

683 83 样品运输和储存

采集的样品按照标准方法要求进行储存,采集后的样品一般应在低于8℃条件下冷藏运输。在样品保存期内进行检测。

69 9 检测过程质量控制 691 91 校准曲线要求

应依据标准方法要求,检测当天绘制校准曲线,校准曲线的相关性应≥0995。

692 92 空白要求

每批样品检测的同时应检测样品空白(检测结果提供了样品采集过程可能引入的污染),当样品空白检验结果大于方法定量下限时,应对方法空白(检测结果提供了实验室检测过程可能引入的实验室的本底值或污染)、采样容器空白(检测结果提供采样容器可能引入的本底值或污染)、容器空白(检测结果提供了器皿本身可能引入的本底值或污染)、试剂空白(检测结果提供了试剂本身可能引入的本底值或污染)和仪器空白(检测结果提供了仪器本身可能引入的本底值或污染)等进行检验,以确定样品空白结果的来源。

693 93 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

931 应采用但不限于下列方法之一进行质量控制:

a)  采用两个剂量水平、基质相同的标准物质进行质量控制,标准物质检测结果应在给定的参考值或允许的不确定度范围内。

b)  采用两个剂量水平、基质相同的质量控制样品对检测过程进行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样品的检测结果应在参考值的范围内。

c)  采用样品加标回收的方法进行质量控制,将两个剂量水平(样品水平的05倍~2倍)的待测物的量加至样品中,加标回收率应符合检测标准方法的要求,按式(3)计算:

式中:

R——加标回收率;

m1——加标样品的检测结果;

m0——样品的检测结果;

m——标准加入的量。

932 在进行样品检测时,应按照样品数目大于等于10%的比例进行平行检测,样品平行检测结果的相对偏差不得大于表1的要求,按式(4)计算:

式中:

RPD——样品平行检测结果相对偏差;

c1——样品第一次检测结果;

c2——样品重复检测结果。

表1样品平行检测结果的最大允许相对偏差

样品浓度水平/

(μg/L或μg/kg)

1000

100

10

5

1

05

01

001

最大允许相对偏差/

%

10

15

20

25

30

35

40

50

9321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样品检测时,每进行10个样品的检测后,应进行标准物质或质量控制样品检测;采用其他仪器检测方法时,每进行20个样品的检测后,应进行标准物质或质量控制样品检测;当标准物质或质量控制样品检测结果在允许的范围内,继续进行样品的检测;否则,应对上次标准物质或质量控制样品检测后的批次样品重新进行检测。

9322 可用剂量水平相当和基质相同的一级标准物质进行检测结果质量控制和结果修正;当一级标准物质的检测结果未落在参考值范围内时,可采用修正的方法对样品检测的结果进行修正,按式(5)计算:

式中:

c’——样品结果的修正值;

c——样品的检测结果;

c0'——级标准物质的参考值;

c0——级标准物质实验室检测的结果。

933 样品检测结果低于方法定量下限时,应使用与定量下限相当浓度(或含量)的样品进行检测方法核查。

934 对于接近或超出职业接触生物限值的样品,应对样品进行复测;两次样品检测结果的相对偏差应符合表1的要求。

610 10 数据处理与结果表述 6101 101 样品检测结果的处理

GBZ/T 2952017

样品检测结果的计算和修约依据GB/T 8170进行;样品检测结果原则上应比职业接触生物限值多保留一位小数。

6102 102 样品和样品空白结果的处理

样品和样品空白应先分别进行检测结果计算后,再根据下列方法进行判断处理,得到样品最终检测结果。

1021 当样品空白的检测结果小于方法定量下限,样品的检测结果即为最终检测结果。

1022 当样品空白的检测结果大于等于方法定量下限,应按以下方法评估样品空白对样品检测结果的相对影响率RER(按照表2进行),按式(6)计算:

式中:

RER——样品空白对样品检测结果的相对影响率;

c0——样品空白检测结果;

c——样品检测结果。

表2 样品空白对样品检测结果的最大允许相对影响率

样品空白浓度水平/

(μg/L或μg/kg)

10

5

1

05

01

001

最大允许相对影响率/

%

20

25

30

35

40

50

1023 当样品空白引起的相对偏差小于表2最大允许相对影响率时,样品的检测结果扣除样品空白作为样品的最终检测结果。

1024 当样品空白引起的相对偏差大于表2最大允许相对影响率时,样品的检测结果无效,应重新进行样品采集和检测。

6103 103 尿液样品的检测结果的处理

尿液样品的检测结果的处理应依据职业接触生物限值的相关规定,按照下列公式进行结果校正,按式(7)~式(9)计算。

1031 尿肌酐校正:

式中:

c1——校正后浓度;

c0——校正前浓度;

cr肌酐含量。

1032 尿比重校正:

式中:

c1——校正后浓度;

c——校正前浓度;

d——尿液比重。

1033 尿总含量校正:

式中:

c1——校正后结果;

c0——校正前浓度;

V——24h尿液总体积。

6104 104 数据统计

1041 实验室内样品重复或平行检测数据,依据格拉布斯法或狄克逊法删除异常值;样品重复或平行检测的检测结果应取算术平均值。

1042 当样品的检测结果低于方法定量下限时,应报低于方法定量下限,并标注方法定量下限。当样品的检测结果低于方法检出限时,应报未检出或低于检出限,并标注方法检出限。

1043 样品的检测结果应按照职业接触生物限值的单位进行表述。

1044 结果报告应包含样品性状、溯源标准、检测仪器、校准曲线相关系数结果、样品空白结果、质量控制情况、平行样检测情况和样品检测结果等内容。

7 附录 71 附录A(规范性附录)血、尿液样品的采集方法 711 A1 采样前准备

A11 应根据采样的目的制定采样计划(或方案),采样计划(或方案)应包括人员分工、实施时间、采样用容器的要求和数目等。

A12 应对采样用同批次采样容器(采血管、血液储存管、尿液储存容器等)和用品(针、溶液、棉签、尿杯等)按照5%~10%的比例进行抽检,确定其待测物浓度(或含量)检测结果应低于方法定量下限。 A13 需要低温储存的容器,应进行低温冷冻实验和验证。

712 A2 人员要求 7121 A21 采样人员

A211 血液样品应由培训后的护士实施。

A212 尿液样品采集和样品分装人员应经过培训,熟悉采样程序。

A213 采样人员采样时应戴工作帽、无粉乳胶手套和口罩。

A214 分装人员应戴应戴工作帽、无粉乳胶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

7122 A22 采样对象

采集前应对被采集对象进行培训,说明样品采集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采样对象应脱离工作场所,洗净手和采样部位,有条件的要在洗浴后进行。

713 A3 环境要求

生物样品采集应在干净无污染的室内场所进行采样,避免待测物的污染,分装地点应清洁无污染,禁止非专业人员进入。

714 A4 采样容器要求

A41 根据采集全血、血浆或血清的不同要求分别选用抗凝或不抗凝的采血管。检测金属或类金属元素的采血管可根据待测物选择肝素锂或肝素钠为抗凝剂的采血管。采样容器容积应大于检测要求使用量,且易于分装移出。

A42 收集尿液的容器可采用聚氯乙烯塑料容器。

A43 采样用的容器应具有唯一性编号,编号区域不得被覆盖,不得涂写,保持编号清晰完整。

715 A5 样品采集 7151 A51 基本要求

样品采集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样品采集时应核对采样对象姓名与编号后实施,采样的同时应记录样品的信息。

7152 A52 血液采集

A521 采血部位先进行清洗,然后使用不含待测物的消毒剂进行消毒。使用合格的一次性采血针,采集>2ml静脉血于采血管中,采血后用干棉球压迫伤口。

A522 采集全血样品时,将大于2 mL的血液采集到抗凝管,摇晃使血液与抗凝剂混匀,避免有凝固体形成。

A523 采集血浆样品时,将大于2 mL的血液采集到抗凝管,轻轻摇晃使血液与抗凝剂混匀,不要猛力振摇,避免溶血,待血浆析出后,使用离心机分离出血浆,并进行转移。己溶血的样品不再进行血浆分离。

A524 采集血清样品时,将大于2 mL的血液采集到无抗凝管或促凝管中,待血液凝固血清析出后,使用离心机将血浆分离并转移。己溶血的样品不再进行血清分离。

7153 A53 一块次性尿液采集

用一次性收尿杯,收集中段尿液,并转移至专用的容器中,尿液体积应>50 mL;采集后的尿液样品应立即检测比重(具体参见附录B),对样品进行符合性检验;当尿比重检测结果在1010~1030范围内,或肌酐检测结果在03 g/L~30 g/L范围内,尿液样品有效。采集的尿液样品按照职业卫生生物接触限值的要求,检测肌酐后再进行其他防腐或防吸附处理。

7154 A54 全日尿液(24 h尿)采集

在采集开始时间,排空体内膀胱里的尿液弃去,采集24 h内产生的所有尿液,直至第二天同一个时间体内膀胱里的尿液,并收集到专用容器中。将全部尿液混合均匀测量总体积后进行相应的检测。

7155 A55 样品空白

在样品采集的过程中,同时制备3套样品空白;血液样品空白为用采血针模拟采集去离子水加入采血管中,尿液样品空白为模拟采集去离子水加入尿液容器中,并与样品同时运输和储存。

716 A6 注意事项

当待测物为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时,样品应基本充满容器;尿液应在检测比重或肌酐后再按照标准方法要求加入防腐剂。当日样品采集完毕后应及时核对样品有关信息并检查样品性状,如有差错,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关措施。

72 附录B(资料性附录)尿比重的折射计检测方法 721 B1 原理

尿折射率和尿比重具有较好的相关性,通过检测尿液相对折射率,计算尿液的比重。

722 B2 仪器

a)  折射计:校准合格;

b)  测定范围:1000~1060;具自动温度补偿功能;

c)  分辨率:0001;

d)  测量准确度:±00010。

723 B3 分析步骤 7231 B31 仪器调整

开启温度补偿功能,用校正液对仪器进行校正。

7232 B32 样品测定

用滴管取1滴混匀后的尿液置于测试池中,或将折射计的测试端置于混匀后的尿液中,待示数稳定后记录示数。

724 B4 说明

我有10套公路的,还有390套材料的,给个最佳,我就发给你。先发一套,电子版的哦!
《路基路面试验检测》试题
(第06卷)
单位 姓名 准考证号 成绩
一、 填空题(20分)
1、考虑建设任务、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需要,建设项目划分为 单位工程、 分部工程和 分项工程 等三级。质量检验评分以 分项工程 为评定单元。
2、误差有 绝对误差 和 相对误差 等2类。
3、土方路基实测项目有 压实度 、 平整度 、 纵断高程 、
弯沉 以及中线偏位、宽度、横坡、边坡八项。
4、沥青混合料密度测定方法有 表干法 、 蜡封法 、 水中称重法 、
体积法 等4种。
5、公路平面是由公路中线反映的,而中线又由 直曲线 、 圆曲线
和 缓和曲线 线元组成。
6、平整度的测试设备分为两类,一类为 断面类 ,最常用的有
3米直尺 和连续式平整度仪;另一类为反应类,常用的有 颠簸累积法 。
二、单项选择题(10分)
1、测定路面抗滑性能是为了保证车辆在路面上行驶的 B 性能。
A、舒适 B、安全 C、经济 D、高速
2、沥青混凝土面层交工验收时,高速公路需检测,而二级公路不需检测的项目是 D 。
A、压实度 B 、弯沉 C、厚度 D、抗滑
3、在一般情况下,对同一种土,采用重型击实比轻型击实试验确定的最佳含水量的大小关系是 B 。
A、W重 >W轻 B、W重<W轻 C、W重=W轻 D、不确定的
4、在测定土基模量时,一般情况下要求采用细砂整平,如果细砂形成了一个薄的整层,测定的土基模量比真实值 B 。
A、偏大 B、偏小 C、一样 D、很难确定
5、水泥砼芯样劈裂强度试验确定的是水泥砼试件的 D 强度。
A、抗压 B、抗剪
C、抗弯拉 D、间接抗拉
6、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 A ,即认为有限次重复试验条件下,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试验中出现,就说明该检测数据不可靠,应该舍弃。
A、小概率事件 B、大概率事件
C、小数据 D、大数据
7、将1545修约成三位有效数字,其修约值为 B 。
A、160 B、154
C、150 D、155
8、采用贝克曼梁单侧测试路表弯沉时,如果已知待测路段在标准轴载作用下的弯沉曲率半径为30m,采用 C 测试是最适宜的。
A、一台36m贝克曼梁弯沉仪 B、二台36m贝克曼梁弯沉仪
C、一台54m贝克曼梁弯沉仪 D、二台54m贝克曼梁弯沉仪
9、含有 C 误差的测量数据是不能采用的。
A、系统 B、随机 C、过失 D、偶然
10、核子密度仪是利用 A 射线来测量路面结构层材料密度的。
A、 B、β C、x D、快中子
11、核子密度仪直接透射法测定路面结构层的密度时,应在结构层表面打孔,孔深应 B 要求测定的深度。
A、等于 B、略深于
C、浅于 D、略浅于
12、 A 是正态分布函数的位置参数。
A、标准偏差 B、变异系数
C、平均值 D、中位数
13、其它情况一致的条件下,路表构造深度越大,路面的抗滑能力 A 。
A、越强 B、越差
C、不一定越强 D、强、弱无规律
14、大型挡土墙工程应按 B 进行质量检验与评定。
A、分项工程 B、分部工程 C、单位工程 D、单项工程
15、路面结构层厚度的评定采用 B 作为否决指标。
A、平均值 B、平均值的置信下限
C、平均值的置信上限 D、单点极值
16、 D 可能引起系统误差。
A、判断误差 B、环境变化
C、干扰 D、仪器校准误差
17、进行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评分时,采用加权平均值计算法确定相应的评分值。对于一般工程权值取1,主要工程权值取 C 。
A、1 B、15 C、2 D、3
18、 C 为路基工程的主要分部工程。
A、排水工程 B、砌筑工程
C、小桥 D、土方路基
19、“评定标准”规定,如果高速公路土方路基路床的压实度标准为95%,则单点的极值标准为 C 。
A、95% B、93%
C、90% D、88%
20、现场采用承载板测定土基回d模量时,如果不考虑总影响量,得到的土基回d模量值与真实值比较,会 A 。
A、偏大 B、偏小
C、相同 D、偏大偏小无规律
三、多项选择题(10分)
1、影响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因素有 ABC D 。
A、石料的PSV值 B、路面的构造深度
C、路面潮湿程度 D、路面的温度
2、现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 BD 的代表值采用t分布计算。
A、弯沉 B、压实度 C、3m直测定路面平整度 D、路面厚度
3、常用的数据取舍方法有 ABD 。
A、3倍标准偏差法 B、肖维纳特法
C、t分布法 D、格拉布斯法
4、下面的读数 AD (001mm)有可能是百分表的正确读数。
A、125 B、123
C、2504 D、1230
5、采用摆式仪测定路面抗滑值时,当橡胶片 ABC 时应该更换新的橡胶片。
A、端部在长度方向上磨损超过16mm C、有油污染
B、边缘在宽度方向上磨损超过32mm D、有效期超过半年
6、在现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 BCD 是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实测项目。
A、回d模量 B、压实度 C、中线偏位 D、弯 沉
7、沥青路面设计弯沉值与 ABC 有关。
A、累计当量轴次 B、公路等级
C、路面结构总厚度 D、面层类型
8、 AB C 为静态弯沉的测试方法。
A、36m贝克曼梁法 B、54m贝克曼梁法
C、自动弯沉仪法 D、落锤式弯沉仪法
9、 AB 为表示数据集中程度的的统计特征量。
A、平均值 B、中位数
C、极差 D、标准偏差
1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的随机抽样方式常采用 ACD 。
A、单纯随机抽样 B、密集群抽样
C、系统抽样 D、分层抽样
四、判断题(10分)
1、新建公路路基设计标高规定为路中线标高。 ( × )
2、路基土在最佳含水量条件下最容易压实。 ( √ )
3、采用摆式仪测定同一路面的抗滑值BPN时,如果路面温度越高,其测定的BPN值就越大。 ( × )
4、路基压实度指标须分层检测,但只按上路床的检测数据计分。 (√ )
5、现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规定,路肩工程应按路基工程的分项工程进行检查评定。 ( × )
6、固体体积率与压实质量有关而与集料的级配无关。 (× )
7、当沥青路面结构层的厚度计算以层底拉应力控制时,竣工验收弯沉
值较设计弯沉值小。 (√ )
8、连续式平整度仪法用单向累计值反映平整度。 (× )
9、在非不利季节测定回d弯沉值时,应考虑季节影响系数。 ( √ )
10、沥青路面表面细构造可由构造深度来表征。 ( × )
11、在高速行驶时细构造比粗构造对路面的抗滑性能影响大。 (× )
12、当基层厚度的代表值偏差满足要求但存在超过极值偏差的测点时,
厚度这项指标评为0分。 (× )
13、水中称重法适用于表面较粗而较密实的I或II型沥青混合料试件的
密度测定,但不适用于吸水率大于2%的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密度测定。(× )
14、路堤施工段落短时,分层压实度应点点符合要求,且实际样本数量
不少于6个。 (√ )
15、各分项工程全部合格,且加权平均分不小于85分,则分部工程评为
优良。 (× )
16、全数检验是抽样检验的极限,但只适用于有限总体和非破坏性试验。
(√ )
17、极差和标准偏差均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但极差比标准偏差利用的数据信息少。 (√ )
18、压实时,粘性土比砂性土对含水量控制的要求高。 (√ )
19、采用贝克曼梁检测弯沉时,可以是双侧同时测定。但进行弯沉的分析评定时,应首先对双侧同时测定的弯沉取平均值后才能进行评定。( )
20、烘干法不能正确测出水泥稳定粒料的最佳含水量。 (√ )
五、简答题(20分)
1、试述沥青面层压实度评定方法。
沥青面层压实度以1~3km长的路段为检验评定单元。检验评定段的压实度代表值(算术平均值的下置信界限):

当K≥Ko且全部测点大于等于规定值减1个百分点时,评定路段的压实度可得规定的满分;当K≥Ko时,对于测定值低于规定值减1个百分点的测点,按其占总检查点数的百分率计算扣分值。
当K<Ko时,评定路段的压实度为不合格,评为零分
2、试述承载板现场测试土基回d模量试验步骤。
(1)准备:1)选点;2)整平测点;3)安置承载板,并校水平;4)将汽车停在测点上;5)在承载板上安置测试装置;6)安放弯沉仪。
(2)测试:1)预压005MPa;2)测定压力—变形曲线;3)计算各级荷载作用下回d变形和总变形;4)测定总影响量;5)取样测含水量;6)用灌砂法测密度。
(3)计算E0。
3、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等级是如何评定的?
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等级评定,采用单位工程优良率和建设项目工程质量评分值双指标控制。
单位工程优良率(%)=
建设项目工程质量评分值按《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办法》计算。
建设项目所含单位工程全部合格,其工程质量等级为合格;建设项目所含单位工程全部合格,单位工程优良率不小于80%,且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评分值不小于85分时,其工程质量等级才可评为优良;所含任一单位工程不合格时,则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为不合格。
4、试述影响路面抗滑性能的主要因素及路面抗滑性能测试方法。
影响因素有:路面表面特性、路面潮湿程度和行车速度。
测试方法有:制动距离法、摆式仪法、构造深度法、摩擦系数测定车法等。
5、试述水泥砼面层实测项目及其相应的检测方法。
实测项目有:弯拉强度、板厚度、平整度、抗滑构造深度、相邻板高
差、纵横缝顺直度、中线平面偏位、路面宽度、纵断高程、横坡。
相应检测方法:钻芯法或小梁试件抗折试验、钻孔法、连续式平整度仪法、铺砂法、直尺量测、拉线、经纬仪、钢尺量距、水准仪法、水准仪法。
六、实例计算题(15分)
1、中液限粘土填筑的路堤。实验室重型标准击实试验求得该土的最大干密度ρdmax=182g/cm3;按道路等级和部颁标准确定要求压实度K0=93%(重型击实标准)。检测组对已完工的一段作了压实质量测定,数据如下表。试计算各测点干密度、压实度,并按95%保证率计算该路段压实度的代表值。
测点
编号 湿密度
(g/cm3) 含水量
(%) 干密度
(g/cm3) 压实度
(%)
1 198 148
2 194 146
3 197 147
4 203 156 176 967
5 207 162
6 205 163 176 967
7 194 158
8 204 162 176 967
9 202 157 175 961
10 201 156 174 956
11 199 154 172 945
12 201 159 173 951
t分布概率系数表
双边置信水平 单边置信水平
n 99% 95% 99% 95%
t099/
t095/
t099/
t095/
11 0955 0672 0833 0546
12 0897 0635 0785 0518
13 0847 0604 0744 0494

2、某检测组对某一已完工的路基进行弯沉测试,共测得27个弯沉值,其数据如下:60、52、104、110、90、156、224、70、140、130、70、 100、210、104、170、80、86、74、54、60、104、70、218、100、110、50、40 (001mm),请计算该路段的弯沉代表值。(采用2S法,取Z=20)。
七、分析评定题(15分)
1、某一级公路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压实厚度检测值分别为215、226、203、197、182、206、213、218、220、203、231、224、190、192、176、226cm,请按保证率99%计算其厚度的代表值,并进行评定。
(hs=20cm,代表值允许偏差为-8mm,极值允许偏差为-15mm)
(已知:t095/4=0438, t099/4=0651)
2、采用挖坑灌砂法进行压实度检测时,应注意哪几个问题?在测试中若没有测试粗糙表面的耗砂量,将对测试结果有怎样影响?为什么?

搂主在考试验员吧,问题太多,我就是专门从事公路工程施工的,所以对你问的这些问题,其实都不是什么大问题。这些都是搞工程试验检测的人员应该掌握的基本常识。你可以慢慢的去翻书,慢慢的去体会,这样比别人告诉你要理解透彻得多。建议你看如下的规范:《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土工试验等规程》 以及上面你所提到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另外说明一下,试验是需要实际 *** 作才能理解掌握的,凭空想象只能给你造成误解。

一、单选题(30题,每题1分)
1水泥试体成型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B )。
A 20℃±1℃ B 20℃±2℃ C 20℃±3℃
2在砂筛析试验中,应准确称取烘干试样( A )
A 500g B 1000g
3测定粉煤灰的需水量比的试验中,应测定试验样品流动度达到( B )时的需水量。
A 115~125㎜ B 125~135㎜ C 130~140㎜
4检测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的抗拉强度时,取样数量为( A )。 A 1根/盘 B 2根/盘 C 3根/盘
5混凝土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 C )。
A 20℃±2℃ B 20℃±3℃ C 20℃±5℃
6在试验室拌制混凝土时,一次拌和量不宜少于搅拌机容量的( A )。
A 20% B 25% C 30%
7混凝土试件在试压前量测几何尺寸时,应精确至( B )。
A 05㎜ B 10㎜ C 15㎜
8当采用回d法推定混凝土强度,碳化深度小于( B )时,可按无碳化处理。
A 05㎜ B 10㎜ C 15㎜
9三轴试验的试样高度与试样直径的比应为(C):
A 10~15 B 15~20 C 20~25 D 25~30
10水运工程土工织物检测时单位面积检测的试样面积不小于(C)cm2:
A 25 B 50 C 100 D 200
11塑料排水板通水量试验的侧压力为(C):
A 100kPa B 200kPa C 350kPa D 500kPa
12硅酸盐水泥的终凝时间不得迟于(B )小时。
A 4 B 65 C 10
13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用细骨料中总的含泥量不得大于(C )。
A 05% B 20% C 30%
14在选择采石场或对粗骨料强度有严格要求或对质量有争议时,宜采用( A )作检验。
A 岩石抗压强度 B 压碎指标
15.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用的磨细粒化高炉矿渣的细度不小于( B )。
A 350㎡/㎏ B 400㎡/㎏ C 450㎡/㎏
16石灰的主要成份是( A )。
A 氧化钙 B 氢氧化钙 C 碳酸钙
17海水环境中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厚度大于05m时,浪溅区预应力筋的保护层最小厚度为( C )。
A 60㎜ B 75㎜ C 90㎜
18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时,其胶凝材料用量不得低于( B )。
A 360㎏/m3 B 400㎏/m3 C 450㎏/m3
19 根据《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规定,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测定土的界限含水量时的圆锥仪质量为(C):
A 50g B 75g C 76g D 100g
20根据《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规定,固结试验环刀的面积可采用(A):
A 30或50cm2 B 40或50cm2 C 30或40cm2 D 35或50cm2
21根据现行的塑料排水板质量检验标准,同批次生产的排水板,每(D) 米检应测一次。
A 1万 B 5万 C 10万 D 20万
二、多选题(25题,每题2分)
1水泥试件水中养护时,养护水的温度应为( A )、试件间间隔或试体上表面的水深不得小于( E )。
A 20℃±1℃ B 20℃±2℃ C 20℃±3℃ D 5㎜ E 10㎜
2测定砂中泥块含量时,试样浸泡时,水面应高出砂面( C ),浸泡时间为( F )。
A 100㎜ B 120㎜ C 150㎜ D 12h E 20 h F 24 h
3闪光对焊的接头外观检查数量,每批抽查( B ),并不得少于( D )。
A 5% B 10% C 15% D 10个 E 15个 F 20个
4.在试验室拌制混凝土时,材料称量精确度:骨料为(B )、水、水泥、掺合料和外加剂为(A )。
A ±05% B ±10% C ±15% D ±20% E ±25%
F ±30%
5测定混凝土渗水高度时,水压控制恒定为( C ),经( F )小时后停止试验。
A 050±005 MPa B 100±005 MPa C 120±005 MPa
D 8h E 12h F 24h
6渗透试验中,常水头渗透试验适合于( )土,变水头渗透试验适合于渗透系数较小的( )土。
A 粗粒 B细粒
7塑料排水板滤膜(滤布)的等效孔径试验时,每一粒径组的标准砂质量为(E)g, 振筛时间为(B)min。
A 10 B 20 C 30 D 40 E 50 F 60
8在进行土的含水率试验时,粘性土的烘干时间不少于(C)h,砂类土不少于(B)h。
A 4 B 6 C 8 D 12 E 24
9 用于土工织物孔径试验的颗粒材料的粒组有(ABDF):
A 0075~0090 B 0090~0106 C 0075~010 D 0125~015 E 015~025 F 015~018
10在进行土的击实试验时,轻型及时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A)mm的粘性土,重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D)mm的土。
A 2 B 5 C 10 D 20 E 25
11测定引气剂的泡沫度时,手摇不小于(E )、机摇不小于( B )。
A 10% B 20% C 30% E 40%
12混凝土拌合用水中,氯离子含量不宜大于( A )硫酸盐含量应小于(E )。
A 200㎎/L B 500㎎/L C 600㎎/L D 1200㎎/L E 2200㎎/L
F 2700㎎/L
13按有关规程规定,用于混凝土的粉煤灰中CaO含量大于( B )时应按有关规定检测水泥粉煤灰浆体的( E )。
A 3% B 5% C 8% D 强度 E安定性 F 流动度
14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中其化学成分应不大于以下规定:C(C )、
Sī( D )、Mn(F )、P(A )、S( A )。
A 0045 B 015 C 025 D 080 E 100 F 160
15水运工程中混凝土强度标准差的平均水平为:当小于C20时为( A )、
C20~C40时为(C )、大于C40时为( E )。
A 35MPa B 40 MPa C 45 MPa D 50 MPa E 55 MPa
F 60 MPa
16海水环境按耐久性要求在浪溅区,配制无抗冻要求的钢筋混凝土混凝土时,水泥用量不得低于( F )、抗冻要求的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得低于( E )。
A 300㎏/m3 B 330㎏/m3 C 340㎏/m3 D 350㎏/m3
E 360㎏/m3 F 400F㎏/m3
17在《港口工程混凝土检测技术规程》中规定:采用超声波法检测混凝土均匀性时,当声速平均值(mv)大于等于(B )、声速变异系数(δv)不大于( E )。
A 3000m/s B 3500 m/s C 3800 m/s D 3% E 5% F 10%
18针对不同类型的土样可以分别采用(AB)进行密度试验。
A 环刀法 B 蜡封法 C 比重瓶法 D 筛析法
19通常高压固结试验可以提供以下试验指标(ABCDE):
A 压缩系数 B 压缩指数 C 固结系数 D 压缩模量 E 先期固结压力
20、常用的数理统计工具有(A、B、C、D);
A 调查表;B 因果图;C 排列图;D 直方图
21、下面关于概率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a b c )。
A 概率的大小在0和1之间; B 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 C 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0 D 小概率事件的概率是0
22、控制图可用来判别生产过程是否正常,生产过程出现异常现象有(B、C )
A 连续100点中有2点出界限;B 连续3点有2点接近控制界限 C 连续7点上升 D 连续35点中有1点出界限
23、某码头工程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对粗细骨料的含水量进行试验时,要用到的规范(ABC )
A 《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 B 《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 C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G 《混凝土外加剂》
24、下面哪些是试验检测机构必须的管理制度(A、B、C、D)
A 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 B 样品的抽取及管理制度 C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D 保密制度
25、服从正态分布的误差具有的特点是(A、B、C、D);
A 单蜂性;B 对称性;C 有界性;D 抵偿性
三、判断题(20题,每题1分)
1水泥试件成型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3)℃、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
(× )
2测定碎石或卵石中的泥块含量用的两台称案的称量分别是20㎏、5㎏;感量分别是20g、10 g。( × )
3用负压筛测定水泥细度时,试验前应调节负压至4000~6000Pa范围内。( √ ) 4检测最大粒径为40㎜粗骨的表观密度时,最少取样量为16㎏,所需的试样最重量4㎏( √ ) 5当测定沥青针入度时,在拉下刻度盘拉杆与针连杆顶端接触,读取刻度盘指针或位移指示器的读数,准确至05(01㎜)。 ( √ )
4混凝土中钢筋腐蚀快速试验浸烘循环完后应检查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锈积率、钢筋失重率。( √ )
5混凝土渗水高度试验是测定混凝土的抗渗等级。( × )
6非破损方法适用于检测结构中混凝土强度。( × )
7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标准试验中,采用的真空泵的真空度可达133Pa以下。( √ )
8土工织物渗透性试验的水温必须恒定在20℃。(×)
9进行土的含水率试验的天平的分度值为01g。(×)
10土工织物试验前,应在温度为20±2℃,相对湿度90%以上和标准大气压的环境中调湿24h。(×)
11土工织物厚度测试时的压力值一般为5kPa。(×)
12水泥经检验凡氧化镁、三氧化硫、初凝时间、安定性中任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时,均为废品。( √ )
13修复的仪器设备都必须经过校准、检定或检测,证明其功能指标已恢复后方能投入使用。( √ )
14高效减水剂宜用于日最低温度0℃以上施工的混凝土。( √ )
1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最佳级配是指不同粒径的颗粒集料组合后,其空隙率最小(或堆积密度最大)、总表面积最小的集料级配。( √ )
16海水环境钢筋混凝土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在大气区最小厚度为40㎜。
( × )
17检测报告及原始记录如需要更改时,更改率应小于5%,作废数据应划两条水平线,将正确数据填在上方,并加盖更改人印章。( √ )

18土工合成材料送检样品应不少于1延长米(或2m2)。(√)
19研究两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称之为二元回归分析,研究多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称为多元回归分析。(×)p83
20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长度的单位符号是:m、cm、mm 。( × )
实际 *** 作考试题(C卷)
实际 *** 作考试题共六题,任选五题作答,每题1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合计
得分
阅卷人
1.混凝土钢结构防腐保护电位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原理、仪器设备(含计量器具的最小分度值) 、试验样品的制备、试验步骤、结果计算或结果处理。
(一)、目的:通过检测钢结构的自然腐蚀电位或阴极保护电位,作为评价该结构所处环境腐蚀性的参数或作为阴极保护的判据。通过钢结构在介质(海水、淡海水、淡水、泥土)中的电极电位测定,以判断钢结构的腐蚀倾向。
(二)、基本原理:对于介质中的钢结构,当它与介质相互接触的瞬间,在相界发生带电粒子的转移,形成“双电层”,从而产生电位差,通过参比电极可以测得钢结构的相对电极电位。
(三)、测试设备:高内阻数字万用表(内阻大于1OMΩ ),最小分辨率1mV;
标准饱和甘汞电极(应用于淡水、海水中)。
饱和银一氯化银电极或海水银一氯化银电极(应用于海水中)。
饱和铜一硫酸铜电极(应用于土壤中或淡水中、海水中)。
锌合金电极(应用于海水、淡水、士壤中)。
参比电极要求自身电极电位稳定性好,其率定误差为±20mV。
(四)、检测方法:
(l)测试前应对测试设备进行校验。
(2)按环境介质,选用适用的参比电极。
(3)对待测钢结构进行测试,测试时把参比电极放入水中,让其靠近待测钢结构的表面,并用导线使参比电极,万用表和所测钢结构形成回路,直接由万用表读取测试数据。
(4)测量时应将参比电极放置到被测钢结构的表面附近,但应注意电极应尽可能靠近被测表面,但除非被测钢结构有良好的包覆层,否则电极不得与被测钢结构直接接触。
(五)、记录:记录测试结果,按有关标准中的规定进行评定。
2、粉煤灰需水量比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原理、仪器设备(含计量器具的最小分度值) 、试验样品的制备、试验步骤、结果计算或结果处理。
(一)、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规定了粉煤灰的需水量比试验方法,适用于粉煤灰的需水量比测定。
(二)、原理:按GB/T2419测定试验胶砂的流动度和对比胶砂的流动度,以二者流动度达到130mm~140mm时的加水量之比确定粉煤灰的需水量比。
(三)、材料:水泥:GSB14•1510强度检验用水泥标准样品、标准砂:符合GB/T17671-1999规定的05mm~10 mm的中级砂
(四)、仪器设备:天平(量程不小于1000g,最小分度值不大于lg)、搅拌机(符合GB/T17617•1999规定的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流动度跳桌(符合GB/T2419规定)
(五)、试验步骤:
(1)胶砂配比按下表
胶砂种类 水泥,g 粉煤灰/g 标准砂,g 加水量/ mL
对比胶砂 250 ---- 750 125
试验胶砂 175 75 750 按流动度达到130mm~ 140mm调整
(2)试验胶砂按GB/T17671规定进行搅拌
(3)搅拌后的试验胶砂按GB/T2419测定流动度,当流动度在130mm~ 140mm范围内,记录此时的加水量
(4)当流动度小于130 mm或大于140 mm时,重新调整加水量,直至流动度达到130mm~ 140mm为止。
(六)、结果计算:需水量比按下式计算(计算至1%)
X=(Ll-125)×100式中X----需水量比(%);Ll----试验胶砂流动度达到130mm~ 140mm时的加水量(mL)、
125----对比胶砂的加水量(mL)
3、混凝土电通量〈采用JTJ275-2000〉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原理、仪器设备(含计量器具的最小分度值) 、试验样品的制备、试验步骤、结果计算或结果处理。
(一)、目的:本试验方法以电量指标来快速测定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适用于检验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直径为95士2mm,厚度为51士3 mm的素混凝土试件或芯样。
本试验不适用于掺亚硝酸钙的混凝土。掺其他外加剂或表面处理过的混凝土,当有疑问时,应进行氯化物溶液的长期浸渍试验。
(三)、基本原理:在直流电压作用下,氯离子能通过混凝土试件向正极方向移动,以测量流过混凝土的电荷量反映渗透混凝土的氯离子量。
(四)、试验设备及材料:
41仪器设备应满足下列要求:
(1)直流稳压电源,可输出60V直流电压,精度±01V:(2)塑料或有机玻璃试验槽:(3)铜网,为20目:(4)数字式电流表,量程20A,精度士10%;(5)真空泵,真空度可达133MPa以下;(6)真空干燥器,内径≥250mm。
42试验应用材料:
(l)分析纯试剂配制的30%氯化纳溶液: (2)用纯试剂配制的03mol氢氧化纳溶液;(3)硅橡胶或树脂密封材料。
(五)、试验步骤:
(1)制作直径为95mm,厚度为51mm的混凝士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28d或90d,试验时以三块试件为一组。
(2)将试件暴露于空气中至表面干燥,以硅橡胶或树脂密封材料施涂于试件侧面,必要时填补涂层中的孔洞以保证试件侧面完全密封。
(3)测试前应进行真空饱水。将试件放入l000ml烧杯中,然后一起放入真空干燥器中,启动真空泵,数分钟内真空度达133MPa以下,保持真空3h后,维持这一真空度注入足够的蒸馏水,直至淹没试件,试件浸泡lh后恢复常压,再继续浸泡18士2h。
(4)从水中取出试件,抹掉多余水分,将试件安装于试验槽内,用橡胶密封环或其他密封胶密封,并用螺杆将两试验槽和试件夹紧,以确保不会渗漏,然后将试验装置放在20~23℃的流动冷水槽中,其水面宜低于装置顶面5mm,试验应在20--25℃恒温室内进行。
(5)将浓度为30%的NaCl溶液和03mol的NaOH溶液分别注入试件两侧的试验槽中,注入NaCl溶液的试验槽内的铜网连接电源负极,注入NaOH溶液的试验槽中的铜网连接电源正极。
(6)接通电源,对上述两铜网施加60V直流恒电压,并记录电流初始读数I0,通电并保持试验槽内充满溶液。开始时每隔5min记录一次电流值,当电流值变化不大时,每隔10min记录一次电流值,当电流变化很小时,每隔30min记录一次电流值,直至通电6h。
(六)、试验结果计算:
(1)绘制电流与时间的关系图。将各点数据以光滑曲线连接起来,对曲线作面积积分,或按梯形法进行面积积分,即可得试验6h通过的电量。当试件直径不等于95mm 时,则所得电量应按截面面积比的正比关系换算成直径为95mm的标准值。
(2)取同组3个试件通过的电量的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通电量来评定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
4、混凝土粘接抗剪强度(修补材料项目)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原理、仪器设备(含计量器具的最小分度值) 、试验样品的制备、试验步骤、结果计算或结果处理。
(一)、目的和范围:测定混凝土粘接抗剪强度,应为粘接修补设计和施工选择修补材料提供依据。此方法也适用于测定新老混凝士粘接抗键强度。
(二)、试验设备要求:
压力试验机应采用1000KN
试模规格:200mm×200mm×200mm;100mm×l00mm×200mm
塑料垫板:l00mm×l00mm×20mm
混凝土搅拌设备。
(三)、试验步骤:
(1)制作空心的外尺寸应为200IIIIn×200mm×200mm的混凝土试件,空心尺寸为l00mm×l00mm×200mm。第2天拆模后,将4个内侧面用钢丝刷刷成粗糙面,放在养护室内标养28d,取出放入室内风干14d,备用。
(2)制作l00mm×l00mm×200mm试件,第2天应拆模,用钢丝刷 刷混凝土试件四侧面成粗糙面,再放入养护室标养28d,取出,室内风干14d备用。
(3)应将塑料垫板预先涂一层机油放入按(1)款制作的混凝土试件空心的底端,并封住,用修补材料涂抹余下的四内侧面,将按(2)款制作的混凝土试件四侧面用修补材料涂抹,但顶端至以下20mm不涂抹。
(4)应将经过修补材料涂抹的(2)款制作的混凝土试件套入按第(1)款制作的混凝土试件中。接茬面应充满修补材料,刮去多余的浆液,在温度为(20±2)℃,相对湿度(65±5%的室内固化14d,取出塑料垫板。
(5)当测定新老混凝土粘接抗剪强度时,应用胶粘剂涂抹按第(2)款制作的混凝土试件顶端至以下20mm不涂抹。把涂有一薄层机油的在按(3)款进行试验时使用的塑料垫板放入200mm×200mm×200mm试模中央固定住,并浇筑成型混凝土。标准养护7d拆模,取出塑料垫板,并放在温度为(20±2)℃,相对湿度(65±5)%的室内固化至28d。
(6)应将试件安放在压力试验机压板上,突出面朝上,进行剪切试验,以3个试件为1组。
(四)、试验接果计算(1分)
混凝土粘接抗剪强度按下式计算:fk=
式中:fk;----混凝土粘接抗剪强度(MPa):
P----破坏荷载(N):
S----粘接面积(mm2)。
粘接抗剪强度计算精确至01MPa。
应取3个试件测值的平均值作为该组的粘接抗剪强度。当3个试件测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时,应取中间值;当3个试件测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时,该组试验接果无效。
5、土击实试验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原理、仪器设备(含计量器具的最小分度值) 、试验样品的制备、试验步骤、结果计算或结果处理。
(一)、试验目的:检测击实试样的最大干密度和对应得最优含水率。
(二)、适用范围:重型击实适用于粒径不大于20 mm的土,采用三层击实时,最大粒径不大于40 mm
(三)、仪器设备:
击实仪:击实筒和击锤尺寸应符合GB/T50123-1999的有关规定。
击实仪的击锤应配导筒,击锤与导筒间应有足够的间隙使锤能自由下落,电动 *** 作的击锤必须有控制落距的跟踪装置和锤击点按一定角度(重型45°)均匀分布的装置(重型击实仪中心点每圈要加一击)。
天平: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2g
台秤: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
标准筛:孔径为20 mm,40 mm和50 mm
试样推出器:宜用螺旋式千斤顶,如无此类装置亦可用刮刀和修土刀从击实筒中取出试样。
(四)、 试样制备
(1)干法制样法:用四分法取代表性试样50 kg,风干碾碎,过50 mm 筛(重型过20 mm或40 mm筛),将筛下土样拌匀,并测定土样的风干含水率,根据土的塑限预估最优含水率,并按GB/T50123-1999标准有关规定制备5个不同含水率的一组试样,相邻两个含水率的差值宜为2%。
(2)湿法制备试样:应取天然含水率的代表性土样50 kg,碾碎,过20mm或40mm筛,将筛下土样拌匀,并测定土样的天然含水率。根据土样的塑限预估最优含水率,按含水率中2个大于塑限,2个小于塑限,一个接近塑限的原则选择至少5个含水率土样,分别将天然含水率的土样风干或加水进行制备,应使制备好的土样水分均匀分布。
(五)、试验步骤:
(1)将击实仪平稳置于刚性基础上,击实筒与底座连接好,安装好护筒,在击实筒内均匀涂一薄层润滑油,称取一定量试样倒入击实筒内,分层击实,重型击实试样为4~10 kg,分5层,每层27(56)下。若分三层,每层94(98)击,每层试样高度宜相等,两层交界处的试样应刨毛,击实完成时,超出击实筒顶的试样高度应小于6 mm。
(2)卸下护筒,用直刮刀修平击实筒顶部的试样,拆除底板、试样底部若超出筒外,也应修平,擦净筒外壁,称筒与试样的总质量准确至1 g,并计算试样的湿密度。
(3)用推土器将试样从击实筒中推出,取2个代表性试样测定含水率,2个含水率的差值不应大于1%。
(4)对不同含水率的试样依次击实。
(六)、结果计算:
(1)干密度应按下式计算:
ρd----试样的干密度(g/cm3)
ρi----试样的湿密度(g/cm3)
wi----某点试样的含水量(%)
(2)干密度和含水率之关系曲线应在直角坐标纸上绘制,并应取曲线峰值点相应的纵坐标为击实试样的最大干密度,相应的横坐标为击实试样的最优含水率。当关系曲线不能绘出峰值时,应进行补点,土样不能重复使用。
(3)气体体积等于零(即饱和度100%)的等值线应按下式计算,并将计算值绘于干密度与含水率关系曲线上。
式中:w----试样的饱和含水率
ρw----温度4℃时水的密度(g/cm3)
ρd ----试样的干密度(g/cm3)
G----土颗粒比重
6、土工布孔径测定方法(干筛法)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原理、仪器设备(含计量器具的最小分度值) 、试验样品的制备、试验步骤、结果计算或结果处理。
(一)、试验目的:用干筛法测定土工布孔径分布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以针刺法、粘合法加工的非织造土工布和针织土工布
(三)、原理:用土工布试样作为筛布,将已知直径的玻璃珠放在土工布上振筛,称量通过土工布的玻璃珠的重量,计算出过筛率,调换不同直径玻璃珠进行试验,由此可给出土工布孔径分布曲线,并求出O90值。
(四)、仪器设备及用具
(1)筛子直径200mm。
(2)标准筛振筛机:摇振次数221次/min,振击次数147次/min,回转半径:125mm。
(3)标准颗粒材料的准备:
将洗净烘干的玻璃珠用筛析法制备分档颗粒,分档如下:005~0071,0071~009,009~0125
0125~0154,0154~018,018~025,025~028,028~035,035~045(mm)。
(4)细软刷子。
(5)天平:称量200g,感量0olg。
(6)秒表。
(五)、试样制备: 距土工布布边10cm及土工布卷装长度方向布端1m以上处裁样,样品上不得有明显的孔洞并避免二个以上的试样处于同一个纵向或横向部位上。裁取试祥5块,试样直径应大于筛子直径。 (注:如果是针刺非织造土工布,试祥数为5×n ,n为选取粒径的组数。)
(六)、试验步骤:
(1) 从已分档的粗粒径玻璃珠中称50g,然后均匀地撒在土工布表面上。
(2) 将筛框、试样和接收盘夹紧在振筛机上,开动机器,摇筛试样20min。
(3) 关机后,称量通过试样的玻璃珠重量,并记录,然后用刷子将试样表面的玻璃珠刷去。
(4) 用下一组较细玻璃珠在同一块试样上重复(1)到(3)规定的程序,直至取得不少于三级连续分级标准颗粒的过筛率,其中有一组玻璃珠在20min振筛时间内,95%左右通过试样。
(5) 余下试样重复(1)到(4)规定的程序。
(七)、结果计算:
(1)过筛率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B----玻璃珠通过试样的过筛率,%;
P----每块试样同组粒径过筛量的平均数,g;
T----每次试验玻璃珠用量,g。
计算至小数点后三位,按GB8170修约到小数点后二位。
(2)将每组玻璃珠粒径的下限值画在半对数坐标纸的横坐标(对数坐标)上,相应的过筛率画在纵坐标上,可求得90%玻璃珠留在土工布上的孔径(O90)。如果需求其他"O "值,在试验报告里注明。

先采纳,我发给你。先发一套。
《路基路面试验检测》试题
(第10卷)
单位 姓名 准考证号 成绩
一、填空题(20分)
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分以 为评定单元,并按 、
、 和建设项目逐级评定。
2、分项工程质量检测内容包括基本要求、 、 和
四个部分。
3、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上测定弯沉时,宜采用长度为 的弯沉仪,并采用后轴载为 的标准车。
4、测量数据的表达方式有 、 和 等3种。
5、中线偏位是指公路竣工后其中线的 与 的偏移量。
6、数据统计特征量分为 和 两类。
7、水泥砼上加铺沥青面层的复合式路面,水泥砼路面结构不检查 ,沥青面层不检查 。
8、纵断面设计线由 和 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10分)
1、采用 测定现场路基压实度的方法,是国际公认最标准的方法。
A、环刀法 B、灌砂法 C、核子密度仪法 D、水袋法
2、用摆式仪法测定路面摩擦系数时,如果标定的滑动长度大于标准值,那么测定的BPN值比实际值 。
A、偏大 B、偏小 C、一样 D、偏大偏小很难确定
3、高程检测仪器主要是指 。
A、水准仪 B、经纬仪 C、全站仪 D、A、B、C都可以
4、新建公路路基设计标高,双幅公路一般采用 标高。
A、路基边缘 B、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
C、行车道中线 D、路幅中线
5、如果已知变异系数为10%,平均值为5400, 则标准偏差为 。
A、540 B、54000
C、5399 D、5401
6、水泥混凝土路面以 龄期的强度为评定依据。
A、7天 B、14天 C、28天 D、90天
7、根据现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规定, 不是级配碎石基层的实测项目。
A、压实度 B、平整度
C、弯沉 D、厚度
8、采用贝克曼梁法测定土基的回d模量时,计算的代表弯沉为 (符号含义同教材)。
A、L=L+ZaS B、L=L-ZaS
C、 D、
9、如果测量某试件的面积,其测量结果为S=(050150±000005)m2,则该测量结果有 位有效数字。
A、3 B、4 C、5 D、6
10、根据现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规定,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实测项目中 的规定分最高。
A、压实度 B、平整度
C、厚度 D、A和C
11、采用格拉布斯法对某10个数据(230, 245, 260, 250, 248, 270, 255, 310, 254, 258 )进行数据判别(已知格拉布斯法系数g(10)=218, g(9)=211),可以舍弃 个数据。
A、0 B、1 C、2 D、3
12、压实度评定中,为了区分质量优劣规定了 。
A、平均压实度下置信界限 B、单点极值
C、扣分界限 D、平均值
13、弯沉测试中,当弯沉仪置于规定位置,调整百分表读数300,指挥汽车缓缓前进迅速读取最大读数为360,当汽车开出影响半径以外百分表读数稳定后,读取终读数为270,那么该测点处回d弯沉为 (001mm)。
A、180 B、120
C、60 D、90
14、弯沉是荷载作用下的 。
A、垂直变形 B、垂直应力
C、水平变形 D、水平应力
15、石灰稳定粒料基层应按 进行质量检验评定。
A、单项工程 B、单位工程
C、分部工程 D、分项工程
16、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检测采用 方法。
A、摆式仪 B、摩擦系数测定车
C、铺砂法 D、制动距离法
17、土方路基比石方路基实测项目中少一项检测内容是 。
A、压实度 B、弯沉
C、边坡 D、平整度
18、对水泥混凝土路面钻取芯样,测定芯样的 ,以作为评定结构品质的主要指标。
A、弯拉强度 B、抗压强度
C、劈裂强度 D、抗剪强度
19、数据0000458有 位有效数字。
A、6 B、5 C、4 D、3
20、灌砂法测定路基压实度时,表面粗糙而采用不放基板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其检测结果有可能 。
A、偏大 B、与放基板测定结果相同
C、偏小 D、偏大偏小不确定
三、多项选择题(10分)
1、环刀法适用于测定 的压实度。
A、细粒土路基 B、龄期不超过2天的水泥稳定细粒土
C、龄期不超过28天石灰土基层 D、级配碎石基层
2、 为绝对误差的性质。
A、有单位的 B、表示数值的偏离程度
C、表示误差的大小和方向 D、不能确切表示数据的精确程度
3、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随机选点方法,适用于决定 。
A、测定区间 B、测定断面
C、测点位置 D、区间长度
4、 为二灰稳定粒料基层的实测项目。
A、弯沉 B、平整度
C、强度 D、压实度
5、在沥青面层弯沉检测中,下列4种情况应进行温度修正的有 。
A路面温度15℃,沥青面层厚度10cm
B路面温度15℃,沥青面层厚度4cm
C路面温度25℃,沥青面层厚度10cm
D路面温度25℃,沥青面层厚度4cm
6、对于无粘性的自由排水粗粒土和巨粒土,宜采用 法测定其最大干密度。
A、击实试验法 B、马歇尔试验法
C、振动台法 D、表面振动压实仪法
7、 不宜作为高速公路的基层。
A、级配碎石 B、水泥土
C、石灰土 D、二灰碎石
8、 为石方路基实测项目。
A、压实度 B、平整度
C、弯沉 D、边坡平顺度
9、 为填隙碎石基层的实测项目。
A、弯沉 B、中线偏位
C、厚度 D、固体体积率
10、沥青面层弯沉修正时,沥青面层的平均温度决定于 。
A、沥青面层的厚度 B、基层类型
C、测定当天的路表温度 D、测定前时段(期)的气温
四、判断题(10分)
1、采用铺砂法测定路面表面构造深度时,应直接采用量砂筒装砂,以免影响量砂密度的均匀性。 ( )
2、基层的平整度好坏会直接影响面层的平整度。 ( )
3、对于高速公路路面面层,当平整度代表值满足质量标准时,可得规定满分。 ( )
4、设置超高、加宽路段的设计标高为设超高、加宽前该处边缘的标高。
( )
5、对于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和钢筋混凝土路面,因干缩、温缩产生的裂缝,可不扣分。 ( )
6、按规定,用54m的贝克曼梁测定路面弯沉时,应进行支点变形的修正。
( )
7、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等级评定采用单位工程优良率和建设项目质量评分值双指标控制。 ( )
8、车载式颠簸累积仪减振性能越好,测得的VBI值越大。 ( )
9、摆式仪测得摩擦摆值反映了路表潮湿、高温状态下的抗滑能力。( )
10、等距离连续测定的3m直尺法,一般采用测定值的标准差来表示平整程度。 ( )
11、系统误差表现为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试同一量时,出现误差的数值和正负符号有较明显的规律。 ( )
12、三米直尺法可用于沥青表面处治面层平整度检测验收。 ( )
13、水泥混凝土面层竣工验收,抗滑特性检查可采用摆式仪测定。 ( )
14、根据建设项目的划分,有的挡土墙按分部工程评定,有的挡土墙按分项工程评定。 ( )
15、路基路面弯沉应在最不利季节测定,否则应进行季节修正。 ( )
16、各分项工程全部合格,主要分项工程全为优良,则该分部工程评为优良。 ( )
17、摆式仪测定的是路面粗构造。 ( )
18、只有符合基本要求规定的工程,才能进行工程质量的验收和评定。
( )
19、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检测,只需检测上面层厚度。 ( )
20、随机误差在试验中无法完全消除,因此,无法得到可靠的数据。( )
五、简答题(20分)
1、试述固体体积率与压实度的异同,并试述各自检测方法。
2、试述回d弯沉检测结果的评定要点。
3、试述摩擦系数测定车测定路面横向力系数的测试原理和适用范围。
4、常用平整度测试方法有哪些?这些测试方法相应的技术指标及特点是什么?
5、试述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面层交工验收时,实测项目及相应的检测方法。对于二级公路有何不同?
六、实例计算题(15分)
1、用摆式摩擦仪测定沥青路面的摩擦摆值(路面温度为25℃),其测定结果如下表,试计算该处路面的摩擦摆值。(已知温度修正值为△F=2)
测点
桩号 测定平行值(BPN)
1 2 3 4 5 6
K2+315 49 52 51 53 51 52
K2+320 49 48 48 55 50 51
K2+325 51 52 51 49 50 --
2、某一级公路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压实厚检测值分别为21、22、20、18、20、21、21、22、19cm,请按保证率99%计算其厚度的代表值 (已知t099/9=0344,t099/3=0996)
七、分析评定题(15分)
1、新建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对其中某一路段上路床压实质量进行检查,压实度检测结果分别为986、954、930、992、962、928、959、968、
963、959、926、956、992、958、946、995(单位%)。请按保证率95%
计算该路段的代表压实度,并进行分析评定。
(已知t095(n-1)/4=0438, t0975(n-1)/4=0533)
2、现场采用承载板法测定土基模量时,需要测定总影响量,为什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28535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