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利现值和复利现值的计算方法

单利现值和复利现值的计算方法,第1张

单利现值比效好算P=F/(1+ni)
复利现值的计算公式为:P=F1/(1+i)^n其中的1/(1+i)^n就是复利现值系数。记作(P/F,i,n)其中P是现值,F是终值,i是利率(折现率),n是年数。根据这两个条件就可以查到具体对应的复利现值系数了。

算出1035的20次方,得到19897,减去1,得09897,除以20,大约就是495%。

复利是指一笔资金除本金产生利息外,在下一个计息周期内,以前各计息周期内产生的利息也计算利息的计息方法。

简单来说,复利就是利息能生利息,收益能产生收益,像滚雪球一样滚下去;单利就是利息不能生息,只以本金计算利息。

比如1万元存一年定期利率15%,连续存三年(假设三年利率都保持不变,为15%),那么这一过程就存在复利,三年本息为:1万1015%1015%1015%=1045678375元。

而1万元存三年定期,假设三年定期利率为275%,那么存三年的话就不存在复利,计算方式为:1万275%3+1万=10825元。

复利计算的特点是:

把上期末的本利和作为下一期的本金,在计算时每一期本金的数额是不同的。复利现值是指在计算复利的情况下,要达到未来某一特定的资金金额,现今必须投入的本金。 所谓复利也称利上加利,是指一笔存款或者投资获得回报之后,再连本带利进行新一轮投资的方法。

复利终值是指本金在约定的期限内获得利息后,将利息加入本金再计利息,逐期滚算到约定期末的本金之和。简单来讲,就是在期初存入A,以i为利率,存n期后的本金与利息之和。

单利和复利的区别:概念不同、利息不同、计息方式不同、计算方式不同。

一、概念不同

单利

单利指的是固定的本金,到期后一次性结算其利息,而且本金之外的利息不会再产生另外的利息。

复利

复利指的是之前的本金和利息作为下一次的本金来再次进行计算,从而产生新的利息。

二、利息不同

单利

单利的利息结果会相对低一些。对于同样的本金,如果投桐判宽资的年限一样,投资的年利率也一样的话,用单利的方式进行计算得到的结果比复利局亮的要低。从统计学和数据学知识来看,如果时间期限越长,单利和复利之间的差额会变得越来越大。

复利

复利的利息结果则会较高。

三、计息方式不同

单利

单利的计息方式只是以本金作为计算利息的基本基金,冲凳而复利会产生定期的结息,然后再把这些利息加到本金当中再次计算新的利息。

复利

复利将按照约定好的计息周期参与计息,又称为利滚利。

四、计算方式不同

单利

如果将本金设为p,利率设为r,期限设为N,则单利的计算公式为:单利本息和=p(1+rN)

复利

复利的计算公式为:复利本息和=p{(1+r)N次方}。这个计算公式最明显的差别就是,单利只是以相乘的关系,而复利则是以指数的关系,所以这两个公式的差距所算出来的结果就很明显地展现了单利和复利之间的区别。

复利是利息计算的一种方式,复利计算时对本金及其产生的利息一并计算,也就是利上有利。与复利相对的利息计算方式是单利,即只在原有本金上计算利息,也就是按照固定的本金计算的利息,但对本金所产生的利息不再计算利息。

扩展资料:


复利计算的特点是:把上期末的本利和作为下一期的本金,在计算时每一期本金的数额是不同的。复利的计算公式是:S=P(1+i)^n。如果本金是10,000元,而一年产生2%的利息,那么一年期满后余额将达到10,200元。而到第二年年底的时候,因为复利的作用,在计算这一年利息时将以10,200元为基础,因此投资者将获得204元的利息,使余额达到10,404元。
复利计算和单利计息的差别在于,单利计算方法中期限是在括号中与年预期年化利率直接相乘;而在复利计算中,期限是作为指数,在括号之外的。如果投资的期限相同,而且投资的年预期年化利率也一样,那么前者的值要大于后者的值,因此,在复利计息方式下计算出来的到期还本付息额要大于单利方式下计算出来的数值,并且期限越长,这两个值之间的差额越大。
同样是100元的资金,每年的预期年化利率都是200%,用单利法和复利法分别进行投资,期限越长,差距越大。原因是在复利法下所得到的利息收入被不断地再投资并且不断地得到新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
那么为什么会有单利法和复利法之间的差别呢?单利法计算简单, *** 作容易,也便于理解,因此银行存款计息和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国债都采取单利计息的方式。但是对于投资者而言,每一期收到的利息都是会进行再投资的,不会有人把利息收入原封不动地放在钱包里,至少存入银行也是会得到活期存款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的。因此复利法是更为科学的计算投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的方法。
特别是复利法的现值计算,这个公式决定了你当前应该付出多少资金来取得未来固定的收入,所有对债券定价的分析,都是围绕着这个问题而展开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28880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