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讲义用英语怎么说

课程讲义用英语怎么说,第1张

去美国留学的话,对于美国大学的课程体系需要有足够的了解,那么美国大学的课程体系或者制度到底怎么样呢?跟着来看看吧!欢迎阅读。

美国大学的课程体系解析

学分

在美国高等院校里,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学分」(semester credit hour) 来衡量,学生为了获得学位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学分以及完成所选专业规定数量的课程。这点和国内大学大体一致,但相对来说,美国大学在具体执行时会更加灵活多变一些。

不同课程的学分一般依照课时来定。具体而言,一般1个学分对应每学期16小时学生与教授面对面的时间。比如,一门3学分的课程对应48小时的教学时间。以16周一学期计,即每周一次3小时的课,或两次15小时的课。学校根据学时长短不同,对于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修读的最高学分和必须修读的最低学分都有相应规定。一般取得四年制的学位,需要修完120至128个学分。

以中国学生常申学校作为具体例子:

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ersity

12 credit hour以上视为全日制学生。毕业要求视具体专业而定,例如工商管理学士(BSBA)需至少完成121 credit hour

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

每门课在及格后算一个course credit,每学期修3至7个course credit,毕业要求视具体专业而定,学士学位一般至少需要36 course credit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一般每学期修12至18个semester hour,毕业要求视具体专业而定,一般至少需要128 semester hour

威斯康辛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希望四年内从124 credit项目毕业的学生,每学期应修15至16个credit

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

总共12个学季(quarter),学生一般6个学季选3门课,6个学季选四门课。至少需要42门学季课(quarter course)才能毕业。

学分是判断某门课程课业压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请注意不同学校之间的课程甚至不同老师的课程,其难度未必会有可比性,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对于初到美国的外国留学生,第一学期最好先选修学校规定的该学期所需的最低学分,以后再根据个人的能力作出适当的选择。

课号

课号是对美国大学课程的一个代称,一般是四位以内字母加上三到四位数字。一般来说,字母的部分表示开课的系或者课程大类,如MATH表示数学课,CS表示计算机课,PSYC表示心理学科等等;数字第一位表示课程适用的学生级别,如1表示大一,3表示大三,5以上是研究生课;数字的第二位和可选的第三位表示子类,通识课小一些,专业课程大一些;数字的最后一位是一个序数。从教育学课程安排的角度来说,有些课程必须在学生已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即已通过基础课程)才能选。

选课

在某些大学里,基于比较严格的课程间依赖关系以及开课时间/人数等限制,只要专业和小方向确定了,学生的选择余地并不是很大。例如下图,系里面直接给出了推荐的课表。学生唯一的一些选择就几个通选课(free electives),而且也只有在高年级才有时间修。很多情况下,这些通选课也是系里面内定的几个高阶课程。

更多的学校会提供更宽广的选择余地,当然,这种多余的自由度也许会带来一些相应的烦恼。

关于选课有几个建议:

首先,找到适合你的兴趣,基础和职业目标的课程,这是决定是否应该在某个时间段选择某个课程的最重要因素。

其次,珍惜与大学里学习导师(mentor/advisor)为数不多的几次会面机会。这些经验丰富的教职人员能够结合你的具体情况给出一些中肯的方案。一个优秀的学习导师不仅能防止不妥当的课程选择,甚至还能够给到一些学生们原本不太了解的机会。

然后,不要忘记学校和系里面的网络资源。反复研读项目的相关情况/要求,并研究课程描述/依赖关系/注意事项等等。请务必在自己的日程表记录下所有关键的时间点。

再其次,你的同学(同系的和不同系的,后者在选别系的选修课时尤其重要)也是不可缺的资源。从他们那里,你可以从侧面了解许多第一手的关键信息,比如教授的讲课风格,课程难度,课业负担,与后续课程的衔接性等等。一些网站如ratemyprofessors也能起到很大帮助。

最后,如果你还是难以做出最终的决定,直接给主讲的教授发一封简洁客气的email把你的难题说明清楚吧。通常他们是十分乐意帮助你解决这类问题的。

退课

如果你在开始上课后发现不适应教学、学习负担太重或是其他问题。请尽早考虑中途放弃课程。一些比较自由的大学如Brown允许学生在课程最后一日前的任何时候放弃正在进行课程,而且不会在对外的最终成绩单中出现记录。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须在某一个时间点前放弃才能确保不在成绩单中留下永久记录。甚至有的大学/学院(如Columbia)还有过了一定时间就不能退课/退款的规定。请务必预先和你的导师了解清楚这方面情况。

AP课程转学分

AP是Advanced Placement的缩写,中文一般翻译为美国大学先修课程、美国大学预修课程。指由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提供的在高中授课的大学课程。高中生可以选修这些课程,在完成课业后参加AP考试,得到一定的成绩后可以获得大学学分。一般修一门大学的课程要花费数千美元,而参加AP考试只需要82美金,因此选修AP课程不仅可以展现学生的能力,它还是一种省钱的措施。

AP考试的成绩使用5分制,少数学校接受3分及以上的成绩,排名靠前的大学则只接受4分及以上或者5分的AP成绩,而有些大学不接受AP成绩。具体可以问问学校的小秘书~

教材

在美国的高等教育中,动辄数百美元一本的课本价格使得书本费是很大一块。一般来说,选择教授指定的课本(甚至要明确到特定的版本)是必须的。在没有经济问题的状况下,课本可以在大学书店里直接购买(有些课程需要利用在线的答题系统,为获取一次性的激活码,必须要买新课本)。当然啦,还可以直接去图书馆借(下手要快)、ebay等出售二手课本的网站上购买、下载电子书或者抱紧学长学姐大腿用他们的书。当然,买了新课本的同学在完成课程以后,也可以把自己的旧课本出售给二手课本网站,或卖给其他同学。

授课形式

讲座

最传统的授课形式:教授在讲台讲,学生在下面听、记笔记,偶尔发言。通修课程如大学物理或微观经济学,会在300人的大教室里进行。但一般的专业及选修课程,每班不超过二三十人。通常会定期布置作业,考试,以及为了查出勤而随堂测验等等。

研讨班

研讨班(seminar/workshop)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高阶授课形式。一般每次依次由某位学生发表其对课程研究对象的一个调查研究结果,然后其余学生提问,最后由教授总结。Seminar和workshop一般可以互换使用,但是就具体的使用情景而言,workshop偏向于指短期(数天到数周)、集中(基本每天或者大半天都是围绕学习的主题)、以及强调互动(有更多的讨论和交互元素)的研讨班形式。Seminar一般是在平时,而workshop主要安排在假期。

习题课

习题课一般是作为讲座的补充,一般由助教主持,学生自愿参加。讲授与当期课程相关的几个标准问题的解法,有帮助学生解决课业困难问题的成分在内。

实验课

一般在专门的实验室进行,每次有特定的实验内容,通常为物理,化学,生物和计算机等。学生需按照所发的讲义步骤进行实验,并在当场或事后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对实验结果的记录,以及解答一些对应问题)供批改。

带薪实习

这种授课形式一般由学校牵头与业界联系,使得学生(一般是工程专业)能在大学阶段就有第一手的专业实践经验。参与这种可选授课形式的学生需要提交申请并通过预实习公司的面试(一般就在学校里)。实习通常占用一个学期或者一个暑假,但可以按课程计算学分,并有一定的收入。

毕业设计

这种课程一般是作为本科阶段学习的一个总结。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自主解决一个相对复杂的创新性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学生可以组成一个团队来完成对项目的研究及开发。对有些项目来说,这是取得本科学位的一个必要条件。

学术道德

近些年美国大学爆出了好几起作弊丑闻,其中也有中国学生参与其中。学术道德在美国人眼里还是相当重视的,算是学生和学者职业生涯中的一条高压线,务必不要以身试法。

一般学生在参与考试之前都要签署荣誉宣言(honor pledge),在之后违背自己的宣言将被视为作弊。一个实例如下:I strive to uphold the University values of respect, responsibility, discovery, and excellence On my honor, I pledge that I have neither given nor received unauthorized assistance on this work

具体的意思是你应该完全依照教授的考试规则参与测试,不得接受或提供任何违背规则的协助以试图破坏考试的公平性(例如,问学长去年的考试题目。当然如果教授给了之前考题作为学习参考不在此例)。如果在规则的解读上有任何疑问,请务必咨询教授或校方以避免之后可能的麻烦。

在高等教育中,另一种主要的学术不诚实行为是抄袭,即使用了词句、信息、想法或间接但没有注明出处。请注意这个界定是相当严格的,甚至可能会出现自己抄袭自己的状况。一个具体的标准如下:

◆ 完全使用其他作品的

◆ 使用与其他作品完全一致的字句,但不包含在引号内,即便已标注了书目

◆ 部分改写其他作品的字句,没有标注书目

◆ 综述其他作品,没有标注书目

◆ 未经标注引用数据,结果等,不属于原创研究且不属于常识的范畴

◆ 利用综述性质的其他作品,没有标注书目

◆ 仿照其他作品的格式

◆ 为他人代写

◆ 对上述情况隐瞒不报

◆ 发布作品为上述情况提供便利

◆ 学术不端的行为,一旦证实,将面临零分直至开除的惩罚。

选择公道的教学内容是备好课的条件,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知识的特点、教材的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决定。如何公道地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呢首先是根据教材的编排来选择。通常我们把一个练习的知识划分成几个小段落,每个小段落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现行数学教材就是这样编排的,教师在备课时只要看一看教材的新授内容以及对应的习题编写,就可以确定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了。其次是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来选择。一般来说,比较简单的、学生易于接受理解的知识,内容可多选一些;对于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把握的知识,由于在教学中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所以内容要适当少选一些。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以一节课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授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为准。

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基本信息
介质: 图书
ISBN:7100020018
出版日期:08/01/2004
内容介绍
这部书的底本是作者1961至1962年在北京大学讲授现代汉语语法(二)这门课程的讲义。从1961年初次在北大油印这份讲义到现在,已经过了整整二十年。这次修订出版,补写了第十一、第十四、第十六、第十八几章。其余部分也作了补充和修改。
书中某些论点以及提到的一些语言事实,曾经跟王还、陆俭明等同志讨论过,得益很多。此外,当年在班上听课的同学们提出的许多有意思的现象和问题,对作者的启发是很大的。谨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深切的感谢。
作 者
1981年10月2日
有两件事要借这次重印的机会说一下:
第一、第七章把句首的处所词和时间词一律看成主语(7.2),其实有的是状语,例如:屋里坐,明天见。这两类格式的区别可以从重音位置看出来。“屋里坐”“明天见”的“屋里”“明天”必须重读。如果处所词、时间词做主语,重音只能落在后边谓语部分。这一点是陆俭明同志告诉我的。
第二、这本书写得太简略,有些问题为什么那么处理,道理没有交代清楚。如果有的读者想在这方面知道得多一点,可以参看作者另外一本谈语法的小书《语法答问》(即将出版)。
1983年8月31日
--------------------------------------------------------------------------------
商品目录
第一章 语法单位
1.1 语素
1.2 词
1.3 词组
1.4 句子
第二章 词的构造
2.1 句法和词法
2.2 重叠
2.3 附加
2.4 前缀
2.5 后缀
2.6 复合
2.7 复杂的合成词
2.8 并立式复合词
第三章 词类
3.1 划分词类的根据
3.2 词类的共性和个性
3.3 兼类
3.4 实词和虚词
3.5 体词和谓词
3.6 词类表
第四章 体词
4.1 名词
4.2 处所词
4.3 时间词
4.4 方位词
4.5 数词
4.6 基数和序数
4.7 系位构造
4.8 系位组合
4.9 复杂的系位构造
4.10 “二”和“两”
4.11 概数词
4.12 量词
4.13 数量词
4.14 区别词
第五章 谓词
5.1 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分
5.2 动词的分类
5.3 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5.4 体宾动词和谓宾动词
5.5 名动词
5.6 助动词
5.7 能 能够 可以 会 可能 得(dé)
5.8 敢 肯 愿意 情愿 乐意 想 要
5.9 应 应该 应当 该
5.10 许 准
5.11 值得 配
5.12 别 甭
5.13 好
5.14 动词重叠式
5.15 动词后缀
5.16 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
5.17 名形词
5.18 “多”和“少”
5.19 谓词的体词化
第六章 代词
6.1 代词的性质和分类
6.2 人称代词
6.3 我 你 他 我们 你们 他们
6.4 咱们
6.5 自己
6.6 别人 人家
6.7 大家 大伙儿
6.8 指示代词
6.9 这 那
6.10 这会儿 那会儿 这儿 那儿
6.11 这么 那么 这样 那样 这么样 那么样
6.12 疑问代词
6.13 谁 什么
6.14 哪 哪儿
6.15 怎么 怎么样
6.16 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
第七章 主谓结构
7.1 主语和谓语
7.2 时间主语和处所主语
7.3 受事主语、与事主语和工具主语
7.4 谓词性主语
7.5 谓语的类型
7.6 体词性谓语
7.7 形容词谓语
7.8 由动词“是”组成的谓语
7.9 主谓结构作谓语
7.10 由“的”字结构组成的判断句
第八章 述宾结构
8.1 述语和宾语
8.2 主宾语和施受关系
8.3 粘合式述宾结构和组合式述宾结构
8.4 处所宾语和时间宾语
8.5 存现宾语
8.6 准宾语
8.7 双宾语
8.8 虚指宾语
8.9 程度宾语
8.10 谓词性宾语
8.11 指称性宾语和陈述性宾语
第九章 述补结构
9.1 补语和宾语的比较
9.2 粘合式述补结构和组合式述补结构
9.3 结果补语
9.4 趋向补语
9.5 到
9.6 可能补语
9.7 可能补语“得”
9.8 状态补语
9.9 程度补语
9.10 补语的引申意义
9.11 述补结构的紧缩形式
第十章 偏正结构
10.1 修饰语和中心语
10.2 定语和状语的区分
10.3 书面上的“的”和“地”
10.4 定语和“的”
10.5 同位性偏正结构
10.6 准定语
10.7 粘合式偏正结构和组合式偏正结构
10.8 多项式偏正结构
10.9 定语的次序
10.10 状语和中心语
10.11 副词性状语
10.12 形容词性状语
第十一章 联合结构
11.1 并列成分的连接
11.2 体词性联合结构和谓词性联合结构
11.3 联合结构的逻辑意义
第十二章 连谓结构
12.1 连谓结构的性质和构造
12.2 N和V₂意义上的联系
12.3 V₁带“着”或“了”的连谓结构
12.4 由动词“来”“去”组成的连谓结构
12.5 由动词“是”组成的连谓结构
12.6 由动词“有”组成的连谓结构
12.7 由动词“给”组成的连谓结构
第十三章 介词
13.1 介词和动词
13.2 介词和介词结构
13.3 跟 和 同
13.4 被 叫 让
13.5 给
13.6 在
13.7 把
13.8 比
13.9 连
第十四章 副词
14.1 副词和形容词
14.2 副词后缀“的”
14.3 重叠式副词
14.4 范围副词
14.5 程度副词
14.6 时间副词
14.7 否定副词
第十五章 疑问句和祈使句
15.1 疑问句
15.2 祈使句
第十六章 语气词
16.1 语气词的组合层次
16.2 了 呢₁ 来着
16.3 呢₂ 吗 吧₁ 吧₂
16.4 啊 呕 唉 嚜 呢₃ 罢了
16.5 句中停顿和语气词
第十七章 复句
17.1 单句和复句
17.2 分句之间的联系
17.3 复句和连词
第十八章 省略和倒装
18.1 省略
18.2 倒装
索引
关于这方面的网上讨论摘录如下:
关于朱德熙<<语法讲义>>的一些问题
北大对外汉语教学中心把朱德熙的<<语法讲义>>列为参考书目,但是这本书和北大现代汉语教研室的<<现代汉语>>和高教版的都有很大的分歧,不知道到时候考试的时候该怎么出题
我在复习的时候遇到一些问题,希望大家给以解答
1在"时间词"一节里,朱先生说,表示时量的词放在动词后头做宾语,表示一件事情经历的时间有多长,例如,找了你半天\ 回来两个月了\ 这里的时间词真的就是宾语吗
2在代词一节理,她说在正式说话的时候(例如会议上发言),有时用"自己"来代替"我",例如"同志们的发言对自己有很大的启发"这对吗
此外,朱先生的语法概念,语法结构大不同于别人,例如准宾语,准定语等等,这有必要吗
另外,这本书是不是没有必要认真复习,因为除了上边的原因外,这本书的版本也太旧了打架是什么意见
RE:关于朱德熙<<语法讲义>>的一些问题
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是结构语法的代表作,不了解结构主义的分布和直接成分理论看不懂这部著作。
时间词是体词,如果视为补语,体词修饰谓词,这在理论上就出现矛盾。朱德熙先生从分布理论出发,认为动词后的时间词是宾语。北大版《现代汉语》坚持朱德熙先生的观点,在第317页上有解释。黄伯荣、廖旭东两位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认为是补语,我没见过黄、廖先生有关这方面的解释,但语法结构关系的判定与对语义的理解有关,可能在这上理解不同。
准定语的说法与语义关系有关。
就我个人经验,看《语法讲义》不能抠住某一具体解释,而是要从理论体系的角度去理解,知道这个观点是从何而来的就可以了。
RE:关于朱德熙<<语法讲义>>的一些问题
觉得你可以先看看《语法答问》。
朱先生自己也说,《语法讲义》写得很简略,有些问题为什么那样处理并没有说,相关的理论讨论可以参看《语法答问》。
“朱先生的语法概念,语法结构不同于旁人”,不知你是和那些书比较,如果是和一般的大学教材《现代汉语》比,我想那是因为二者的写作目的不同,后者只是要普及一点语法知识。
你既然要考北大对外汉语的研究生,我想,是有志于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那么朱先生的书一定要认真地读。
“这本书的版本也太旧了”,是的,现在看来,朱先生书中的很多观点可能都有更好的解释,方法也有更新的发展。但不要忘记,这些新的发展,都是在赵、吕、朱诸位先生研究的基础之上的。而我个人认为,朱先生是使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走向康庄大道的第一人。
你要是学新闻、历史等等专业,你学点现在通行的东西就可以了。如果要上语言学研究生,朱先生的书是必看的,可能还要看更“旧”的版本,比如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这是学术发展过程。有些人自己有些成绩就说老祖宗不是主流,据我所知,学现代汉语的人从来没有人那样做。
当代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一般是吕叔湘、朱德熙两位先生并提,吕叔湘先生是第一部结构主义现代汉语语法著作《现代汉语语法讲话》的著者之一,但朱德熙先生的结构语法研究比吕叔湘先生完整、彻底、系统,应该说朱德熙先生是以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首要代表人物。
RE:关于朱德熙<<语法讲义>>的一些问题
陆俭明老师曾经在一次讲座中提到将来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有促进的三个方面:1)对外汉语研究;2)计算语言学,第三个有些想不起来了。这个观点承袭了北大中文系在学术研究开放的立场。
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研究能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个人觉得朱德熙先生的贡献非常大,除了他个人比较传奇的学术生涯以外,还有一个鼓励后进的说法,“眼高手低”比“眼底手低”要强。现代汉语研究近年来引进的新方法、新思想都是一种眼高的表现,实际出来的成果在国内也是非常有影响的。朱德熙先生能够把结构主义方法运用于古文字研究,也是一大学术贡献。
回顾这个八月论坛风波,重新看了梅祖麟先生对古汉语研究的批评,个人觉得是非常中肯的。我觉得北大中文系应该反思自己在语言学研究上的将来。学问没有什么中国特色、外国进口之分的,“学术,天下之公器”。在古汉语研究上蒋绍愚先生最近为《汉语语法化的历程》所写的序言就是非常精彩的文章。
论坛担心重提梅祖麟先生批评会引起纠纷,故要求真名贴出。我是北大中文系毕业的,我不会让自己心爱的语言学和中文系蒙羞,但是更不愿意看到中文系成为中国语言学的“少林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北大中文系应该是一个海洋。我想这个论坛的存在也在逐渐证明这一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29472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