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正在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是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导致芯片的运算能力及性能价格比继续按几何级数的定律增长,从而为大规模、多领域的数字化信息的加工处理、传递交流创造了条件;二是软件技术的高速发展,使芯片和计算机硬件具有了智能,从而成倍地扩大了计算机技术的功能和应用范围;三是在微电子、软件和激光三大技术的推动下,通信技术加快了从模拟向数字、从低速向高速、从单一语言媒体向多媒体的转变;四是计算机、通信与媒体技术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正在将通信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IT定义及分类
1定义:
InformationTeachnology信息科技的字母缩写,涉及与信息产业相关行业,以电脑为代表。
IT业大体来说就是电子类产品。比如电脑,手机,投影机,打印机,及所有的电脑周遍设备都称之为IT产品。IT行业指的是经营这些产品的行业,另外还包括网络,软件等都称之为IT行业。总之包括内容挺广泛的。
2分类:
1)国际标准产业分类:
此标准是由联合国于1989年制定并审议通过,各国政府进行国际间统计数据比较时使用的统计分类标准。此标准为各国提供了用于各种经济活动分类比较的基本框架,使之成为国际间统计数据对比和交流的工具。
2)球行业分类标准:
摩根斯坦利和标准普尔公司于1999年联合发布。摩根斯坦利和标准普尔都是美国的金融投资公司,而球信息技术业发达的地区也在美国,所以这两家公司在99年公布的《球行业分类标准中》将信息技术业详细进行了分类和划分,是互联网实验室制定IT上市公司分类标准重要的参考之一。
3)国内分类标准:
中国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是统计局于94年公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并于2002年5月进行了修订,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将于2002年10月1日起正式起用。新标准中增加了“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这一门类,其中分为3个大类、10个中类和14个小类。
《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这是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实施的,其目的是为证券行业内的各有关单位、部门对上市公司分类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及其他相关工作,为上市公司行业分类进行指导,此标准规定了上市公司分类的原则、编码方法、框架及其运行与维护制度。
综上所述,IT增值服务类,IT制造类,IT综合类,IT概念类
三、中国IT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IT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软件开发、信息技术服务的推广应用等。经过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信息产业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国电子工业总产值规模已居世界第四位,主要电子产品已形成规模化生产,其中收录音机、电话机、彩电、彩管、音响设备、VCD和一些基础元器件的生产规模已居世界位。
但是相比较欧美IT企业以及后起之秀的日本、韩国,中国IT制造业还处于产业的下游。中国许多从事加工、装配的IT企业深受价格战、高额专利费等问题的困扰。同时,随着世界上其他不发达地域的开发,中国IT制造业原来具有的劳动力和资源便宜优势也面临着愈来愈激烈的竞争。
与IT产业紧密相关的中国电信业也获得了飞速发展。从1989年到1999年业务总量增长了35倍,年平均增长率为43%,为同期GDP增幅的4倍以上。同期公用电信网的总资产增长了大约35倍,以每年43%的速度在增长。
中国已初步建成了8纵8横的光缆传输骨干网和大部分本地光缆网。通信网完成了从人工向自动,从模拟向数字,从单一业务向多样化业务的转变。北大青鸟回龙观计算机学院认为整个通信网的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公用电话网的规模扩大了15倍,十年间电话普及率由1%提高到13%。
我很久不回答这些问题了,呵呵,给我发了链接我就说几点,希望给你点帮助1、证券公司电脑岗位,对学历的要求倒并不是那么高,我的同事中,电脑部的大多都是本科学历。
2、待遇问题,我个人觉得,不如一些专业的软件开发公司,薪水比较稳定,刚毕业时的起薪不低,但是不会有特别大的增长。这种职能部门的待遇一般来说是公司的平均水平。
3、怎么进,校园招聘是唯一的正道,其他的只有自己琢磨了。
4、至于楼上有人说的不如做营销,我不做什么评价,一般做营销的要么是自己客户资源实在多的没处用,要么就是自己实在找不到其他工作。应该是银行好。
1、无论哪个,在技术上都不会再有什么发展,所以差不多;
2、证券一般IT人员比较少,加班会更多;
3、证券收入波动性大。
4、银行有机会转做业务,如电子商务等(如果你有这方面想法的话)证券IT经过多年的发展,有过高潮与低谷,有过兴奋与失落,但始终坚定不移地游走在证券和IT融合的道路上。 回首过去10年,证券IT一直是在规范化、标准化的道路上磕磕绊绊,虽然漫长,但还算稳健。正如申银万国电脑网络中心总经理郭怡峰所说,“过去的10年,是证券IT规范发展的10年。”
如今,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个人消费形态变化等技术与社会因素的推动下,证券IT也遇到了越来越多新的机遇与挑战。那么,未来10年,在证券IT这个大舞台上,将会上演一场怎样精彩、生动的大戏呢
申银万国电脑网络中心总经理郭怡峰的办公室非常整洁,几摞书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书架上和桌子上。爱干净的郭怡峰是个很追求完美的人,按他的“惯常思维方式”,郭怡峰总是爱挑不足的地方,“我想的不是我已经做了哪些,更多的是我还能做哪些。”
也正是如此,他创造了无数的证券界第一: 第一个柜台交易系统、第一个财务电算化系统、第一个公司内联网络、第一个技术监控系统。自1991年进入证券业,18年来,他所在的公司一直引领着证券IT的方向。当然,他也是证券IT发展的“活化石”。
规范发展的10年
当记者问,过去10年是证券IT怎样的10年时,郭怡峰直截了当地说,“这10年,主要成绩就是一个大集中系统。”并不掩饰他对过去10年的不满意。
1992年左右,证券行业超常规发展。面对近乎疯狂的投资者,各个证券公司都在排兵布阵,证券营业部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相伴相生的IT也开始了狂飙突进的年代。
只是两三年的时间,证券IT就获得了十几倍的增长。回想起来,郭怡峰对那时证券IT的发展赞叹不已。
而郭怡峰的不满意,并不意味着这个大集中系统是平凡之物。在证券IT大发展期过去不久,1995年到1996年,证券行业频频出现内部修改数据等违规事件,以营业部为节点发展起来的证券交易系统的劣势开始初露端倪。另外,盘踞各地的证券营业部势力急剧膨胀,在管理与技术上架空证券公司总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券商总部遭到了空前的挑战。
风险管控迫在眉睫。
1995年,向来以“敢做敢为”著称的郭怡峰率先采用中国证券业第一个技术监控系统。此举一出,其他证券公司纷纷效仿。在之后的几年里,证券IT一直在风险管控上下功夫。
2001年,“佣金自由化”不仅是券商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证券IT建设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整合现有业务、进行大集中”是券商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此时,集中交易系统应运而生,这从根本上使证券公司总部对风险管控有了较强的控制力。“当然,那时上集中交易系统的公司还只是凤毛麟角。”
2002年,郭怡峰“要把申银万国变成网络上的申银万国”的科技大平台方案招标又惊动了整个证券业界和IT业界。郭怡峰经过与130多家IT公司、国内外证券公司的沟通,描绘出了申银万国囊括业务系统、管理系统与信息系统基础建设3大类、由32个子系统构成的科技平台蓝图。
从2005年开始,中国证券业大规模启动大集中系统建设。到2007年上半年,绝大部分证券商已经初步完成了数据大集中的建设。
这种大刀阔斧的情况也与大环境有关。2006年、2007年,中国内地证券市场产生了史无前例的大牛市,同时,证券IT也获得了空前发展。计世资讯分析师李东宏表示,2007年证券业IT投资在牛市出现井喷式增长,同比增长率超过100%。
另外,这10年来,金融产品的创新、业务方式的变化让证券IT更加完善,也助其完成了规范发展的要求。例如,ETF、LOF、权证等创新金融产品、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新业务品种对标准化提出了新要求。在具体业务上,通过控制证券交易、资金划转、数据传输、存储等过程的风险点来防范风险,这对证券交易系统、清算系统、客户保证金三方存管系统,以及中央风险监控系统都提出了更高的风险管控的要求。
回首10年,规范化、标准化的路途虽然漫长但还算稳健。总体来看,正如郭怡峰所说,“这10年,是证券IT规范发展的10年。”
“技术观”的改变
过去10年,证券IT的重要收获之一就是整个证券行业对IT观念的变化。郭怡峰说: “这10年,大家都在转变观念,特别是高层。”现在证券公司高层领导对IT的认识、对互联网的认识,跟10年前完全不一样了。他认为,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只要观念变,IT投资就会跟着变。”
并且,这10年,计算成本、通信成本、存储成本的大幅下降让技术“过剩了”。这一点在存储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与10年前相比,现在的存储成本只是原来的万分之一。郭怡峰感慨地说:“原来我们技术都是供不应求的,现在我们是供过于求。在这种情况下技术部门做事情、思考问题的方式也都不一样了。”
对搞业务的人来说,此时,技术也脱下了神秘的外衣。“以前,业务部门的人对IT不理解,觉得挺神秘,现在IT都无处不在了。这10年来的变化是‘high technology’这个‘high’已经拿掉了,科技不再是高科技,没有这个‘高’了。”郭怡峰说。
虽然证券市场快速发展,但10年来证券公司营业网点的数量并没有太大变化。郭怡峰说:“从机构数量来说,营业部的数量,10年前差不多是3000家,现在是4000家,在同一个数量级; 证券公司的数量那时是100多家,现在还是100家左右,还是在同一个数量级。”
而未来,整个证券行业的规模将不断扩大。据郭怡峰介绍,目前,申银万国正打算在二三线城市大量铺设新的营业网点。而营业网点越多,公司对IT的依赖度也就越重。
未来,证券IT将会赢得新一轮的发展机遇。郭怡峰还认为,现在,整个行业的市值已经很大了。“全世界都开账号了。”这意味着整个行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证券IT的市场也基本整合完毕。2000年,市场竞争者有四五十家,优胜劣汰后,到2005年时,证券IT市场上成规模的公司已减少到四五家。这达到了未来证券IT“混业经营”的基本要求。恒生电子总裁刘曙峰预计: “未来,金融市场将是一个整体市场,银行、保险、证券等各个领域都会集成在一起,也就是混业经营,中国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趋势。”
未来10年更有戏
10年间,证券IT用大集中交易系统打好了“家底”,IT技术也获得了券商们的认可。展望未来,郭怡峰充满了期待。在采访中,他如数家珍似地给记者介绍他一手创办的占地1000平方米的申银万国数据中心。大型机、小型机的巧妙搭配、不同厂家的多重防火墙、“一比一”的数据容灾备份、一谈到这些细节,郭怡峰总是津津乐道。
只有观念先行,行动才能跟得上。目前,在数字消费、云计算、应用服务的三大趋势下,证券IT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企业的工作方式和企业的商务模式变化跟个人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以此为判断点的郭怡峰非常看好手机终端,他认为方便、快捷的手机将会成为个人炒股的第一终端。
郭怡峰明确表示,“我感觉,3年后,如果还没有一款像样的手机软件,还不能通过手机向客户有效提供我们的证券服务,就会像现在没有网上交易一样,这个公司会死得很惨。”
不仅如此,未来,手机不会局限于炒股,它是一个完整的客户端。查阅、下单、获得更多的增值服务将会是手机的重点。因此,证券IT还要在这方面下大功夫,不能简单地拷贝PC终端的服务模式,必须从用户的角度思考手机终端的特殊性。
目前,证券公司给客户提供的服务80%是通过电子渠道,20%是通过传统渠道。在这80%的电子渠道里面,通过PC平台的占了80%,电话、手机等其他方式则占了20%。而未来,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以PC为代表的互联网将组成一个巨大的网络,将所有的应用与服务都囊括在内。
恒生电子是证券IT市场的一个主要公司,其总裁刘曙峰也认为,“未来,只有网络公司才能生存。”
其次,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也会给未来的证券IT带来巨大变革。在云计算时代,证券IT以系统为中心的IT管理模式将彻底转化为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在云计算平台上,可以给客户提供账户管理服务、实现统一客户身份认证。并且,还可以建立公司级的账户管理系统,不仅能对现有的账户管理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将账户业务受理过程中有业务关联的业务步骤整合在一起,形成一站式开户功能; 还能够将原先需要半个小时才完成的开户业务缩短在5分钟内完成,从而有效地提升了账户业务的处理效率。
而且借建立云计算中心的契机,还可以建立符合标准规范的账户集中管理体系,并且与客户电子影像管理系统结合,将客户信息管理的内容从单纯的客户电子信息,向电子化的客户档案延伸,为提供个性化客户服务打下基础。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刘曙峰坚信,未来,开发各种类型的金融应用软件都要支撑海量数据。“如果每个金融机构都去建一个海量数据运算中心,那是无法做到的。只有通过网络来提供这种计算能力,而现在云计算技术恰好就能够提供这样的计算基础。”
目前,申银万国也有一朵“企业云”。2007年,在给IT系统升级的过程中,颇有远见的郭怡峰悄悄地给数据中心穿上了“云计算”的外衣。申银万国投资15亿元建立的企业云计算中心就是为了将云计算作为公司IT发展策略,以改变公司只以提供通道服务为主要盈利模式的能力。
另外,通道服务已经基本确定,在券商的平均佣金下降、大打价格战的背景下,未来,增值服务将会是券商之间竞争的关键。“不提供增值服务,你的价值就低。”郭怡峰一针见血地指出。郭怡峰认为,“今后的证券公司都必须有增值服务,哪家公司增值服务做得好,哪家公司增值服务做得不好,这其中IT将会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技术模式比商业模式更重要。商业模式在你追我赶之后,反而会差不多。”
增值服务需要IT与业务部门的无缝融合。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应用软件大规模的出现后。而在具体提供增值服务的方式上,郭怡峰建议券商要多向Web20学习,将个人端的有益变化运用到企业端来。他举例说,如果针对个人的社区能够吸引大量的人气,那么服务企业的公司也可以开发这样的社区。
另外,商业智能也会带来证券IT的快速发展。在拥有大量数据后,如何在保证正常交易的情况下,做到数据挖掘,是证券IT现在需要考虑的事情。将交易数据和数据挖掘分开或许可以提高效率,也可能会是战胜竞争对手的“重要据点”。在布置申银万国的数据中心时,郭怡峰就做了这样的考虑。
图注:中国金融CIO年会是“IT两会”的重要会议之一,图为2008年中国金融CIO年会的嘉宾合影。
本报今年举办的证券业信息化发展战略高峰年会现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