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棋盘介绍

象棋棋盘介绍,第1张

想一个人自己学好象棋就需要会看棋谱,那么第一步就得熟悉棋盘。象棋棋盘纵线九条,横线十条。在棋谱中,相对应纵线是从右边数起为1到9棋谱中一个棋子的走动,红方数字用汉字大写代表,黑方用阿拉伯数字代表。想前走为进,向后走为退,横向走为平。例如车九平一,即是九路线上的车横向走到一路线上;车一进(退)二,即是一路线上的车向前走两步,退即相反,后退两步;这种走法并不是所有子力都适用。象棋中的马、象(相)因为是走日字和田字,走法又不同。例如:马二进三,即是二路上的马向前方走到三路线上,即是日字的对角;象(相)的走法意义与马相同。另外士(仕)因为走的是斜线,它的进退也是向前或者向后走到另一条相邻的线上。好了,象棋的基本术语介绍完毕,接着来说说象棋的对局。象棋对局分为开局、中局和残局。开局是一般指开始下棋的前几步或者十几步,目的是为了更大程度的做好防御阵地和进攻准备,一般好的开局可以使得自己子力相互照应,并环环相扣,进可攻,退可守。中局是象棋对弈中最复杂的部分,期间奇谋妙计,陷阱诡计层出不穷,这需要良好的象棋基础和天马行空的运子能力。中局对抗要把握几个原则:1、不可贪功冒进;2、不可贪吃而急功近利;3、所有运子都只为布局,即是为了最后的胜利服务。残局是象棋对弈接近尾声,一判胜负的阶段,这个时期的绞杀最为残酷和惊心动魄,也是象棋中最精彩的看点。象棋开局有很多种,也一一用术语表示,例如:倾城马、单提马、过宫炮、卒底炮、当头炮、仙人指路、直横车、长短车等等……但是事实上象棋棋谱对一个棋局的描述不是这样简单,多是按照对局双方开局布局的前几步来表示,例如:当头炮直横车对屏风马直横车。那么这个开局就是红方走出中炮当头,并出双车,一车平走,一车进步,而黑方对应的则双马走在3路、7路看守中卒,并出动双车如红方,相对来说,黑方开局应招有防有攻是比较理想的。在中局对弈中,也会出现一些术语,如逼兑简化局势、闪击、桥头堡、弃子入局、解杀还杀等等。这些术语的走法都是为了残局胜势奠定基础的。残局,是一局棋到尾声的阶段。象棋子力组合攻击有着很大的杀伤力,这个我们把子力在一定优势位置的攻击态势成为胜势或者局势,从开局到中局就是为了营造这样的一个局势来取得对弈的胜利。那这些子力进攻组合也是有术语的,例如:车炮钓鱼马、二路夹车炮、马后炮、二鬼拍门、窝心马、闷攻、双马盘营等等。很多情况下,一些子力处在残局很好的位置,但是局限于对弈的人棋力有限而并不清楚自己其实自己已经入局,也就是说,占了优势却不知道如何杀死对方将帅,反倒被对方将军。这就需要去练习残局中常见的杀势。学好象棋就需要多打谱(按照棋谱摆棋,去学习谱中每一步棋子的真实含义与意图),多对局(与别人多下棋,不论输赢,只求练习),多解残局(残局的练习可以提高自己在混乱的局势中找到最佳杀势的确定)你可以通过棋谱的练习,网上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对局来提高自己的象棋能力。

中国象棋的由来
象棋的形成与秦朝末年的“楚汉相争”有着密切的关系。象棋棋子分红、黑两种颜色,帅方 红色,将方为黑色,俗称“红帅黑将”。这也有其出处。

在象棋最早形成的时候,人们一般把红帅代表刘邦,黑将代表项羽,即红方代表刘邦的军队, 黑色代表项的军队。传闻,刘邦率领义军在芒砀山起义,并亲自在山上斩死一条大白索,这就是 民间流传很久的“高祖斩蛇”的故事。传说,刘邦将大白蛇斩死后,一位老妇人哭着找上山来,说他的儿子就是白帝的儿子,化作白蛇上山游玩,被亦帝的儿子杀死了,她伤心极了。说完,老妇女倏地不见,这个故事意味着当时的秦朝就要被新的王朝所替代。 自从斩杀白蛇后,刘邦便自称是赤帝的儿子,也就特别喜欢红色,连军中的大旗都改为红色。

而项羽则喜欢黑色,他穿的衣服,披挂皆为黑色,就连骑的鸟骓战马也都是黑色的。 “红帅黑将”大概由此而来。 将帅不能照面的依据 凡是会下象棋的都懂得,双方将帅不能直接见面,规则这样规定是有依据的。 据有关史书记载,在楚汉大战中,汉王刘邦曾在广武山上对着西楚霸王项羽破口大骂,结果被 楚兵用箭射中,差点丢了性命。从象棋的形成和发展来看,是古代战争在棋盘上的再现。而棋盘上 的“楚河汉”,是是根据楚汉相争而命名的。对弈中,将帅如果同在一条直线上,中间又不隔着任 何棋子情况下,规则规定走子的一方获胜,这就好比先动手的一方把对方的将(帅)射中了。这就 是将帅不能照面的依据
子力价值

为了作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子力价值比较的研究,首先列出两种象棋的子力价值。
棋子名称 活动范围 子力价值
红 黑 中央 边线 角落 开局 中局 残局
帅 将 4 3 2 - - -
仕 士 4 - 1 1 2 2
相 象 4 2 - 2 2 3
马 马 8/6/4 4/3 2 4 5 5
车 车 17 17 17 10 10 10
炮 炮 17/13 17/14 17/15 5 5 6
兵 卒 1/3 1/2 1 2 1/3/5 3/2/1

表一 中国象棋子力价值表
说明:

1 活动范围
(1) 活动范围的数值就是活动区域的大小,换句话说就是一个棋子最多有几种走法;
(2) 马的活动范围在中央和次边线有所不同;
(3) 炮的活动方式和攻击方式不同,所以活动范围和攻击范围不同;
(4) 兵在过河前和过河后的活动范围不同。

2 开局的子力价值:开局的子力价值标志着开局时棋子发挥的作用,一般而言子力价值大的子应当尽快出动;

3 中局的子力价值
(1) 中局的子力价值就是兑子价值,当然,这种兑子价值并非是固定的;
(2) 兵在过河前和过河后具有不同的兑子价值,进入九宫时价值最高;
(3) 不同局面下子力价值会有所不同,例如在对方有双车的情况下,仕的价值明显比相的价值高,而对方有双炮的情况下,双相的价值明显比双仕高;
(4) 中局时兵种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价值,例如双仕或双相的价值明显高于单仕相,马炮的价值略高于双马或双炮(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两兵联合的价值要比分开时高;
残局的子力价值
(1) 残局的胜负遵循“子力价值判断法则”,一般来说进攻方的子力价值(不包括仕相)总和大于防守方(包括仕相),就可以取得胜利,当然这不是绝对的;
(2) 兵的残局价值取决于兵的位置,底兵最低,其次是低兵(次底线和倒数第三线),高兵(更高的位置)最高;
(3) 作为进攻方,炮的价值还取决于是否有仕相,有仕相时才可以发挥自身价值,但计算价值时仕相并不算入其中,没有仕相时,炮的价值会大打折扣;
(4) 跟“子力价值判断法则”相差较大的典型局面只有:单马(5分)不胜单相(3分),其他局面如:单兵(3分)不胜单是仕(2分)等、三高兵(9分)胜仕相全(10分)等,偏差不会大于1点;
(5) 进攻方能否取胜还取决于防守方棋子的位置,例如单车(10分)对双马(10分)或马双相(11分),只有防守方棋子占据特殊位置时才可守和。

对于国际象棋,类似的表格可以在任何基础教程上找到,这里就不再列出。国际象棋的兑子价值很好计算:后——9,车——5,相——3,马——3,兵——1。当然,这里有几点要注意:

1 开局原则正好与中国象棋相反——先出动价值小的子,后出动价值大的子;

2 考虑象的格子互补性——双相的价值比马象和双马高;

3 残局时需要考虑兵的增值,增值因素有几个:(A) 是否通路兵,(B) 是否有根,(C) 离底线的距离,(D) 升变格,增值的最高价值是8;

4 残局情况复杂,跟“子力价值判断法则”相差较远,例如:马相可胜单王,但双马只有在对方有一个高兵的情况下才可胜单王。

下面就对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棋子作比较:
由于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只有车的走法完全一样,所以可以把车的价值定为相同的分值(10分),这样就可以对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作比较。
中国象棋 国际象棋
价值 数量 价值 数量
兵(卒) 1 5 2 8
守子 仕(士) 2 2 - -
相(象) 2 2 - -
轻子 马 5 2 6 2
炮 5 2 - -
象 - - 6 2
重子 车 10 2 10 2
后 - - 18 1
总价值(双方) 106 32 156 32
棋盘大小 90 64

表二 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子力价值比较
因此可以作出结论:中国象棋的棋盘比国际象棋大,但子力总价值却比国际象棋小,所以就“火力密度”(子力总价值和棋盘大小的比值)而言,国际象棋比中国象棋大一倍多。“火力密度”这个指标可以引出棋局的很多特征。
火力密度小的战场很容易造成兵力的相互突破,这一特点形成了中国象棋的特征——在中局时很容易形成对攻的局面,甚至对杀。因此,中国象棋对杀法比较重视,棋局更多地在中局收场,进入残局的机会不多。
火力密度大的战场很容易造成兵力的相互消耗,所以国际象棋的中局过程是频繁的子力交换过程,很容易进入残局。从这个意义上讲,国际象棋更重视子力的价值,这种价值通常会带入残局。另一方面,相对于杀法而言,残局的技术更加重要。
三、棋子的作用和棋盘的阵形

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大多数子可以建立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可以根据棋子的作用来确定:帅(将)(中国象棋)——王(国际象棋),马——马,车——车,炮——象(稍后解释为什么把炮和象对应起来),兵(卒)——兵。在这些对应关系中,只有车的走法是完全一样的,其他棋子走法的差别形成了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阵形上的不同。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棋子的活动范围
中国象棋的某些棋子占有固定的位置(称为“定域”),这里特指是仕(士)相(象)和五个兵卒,这使得其他子力的活动也具有“定域”性。国际象棋则完全不同,任何棋子(除了小兵)都可以走遍棋盘的任何位置,所以子力的活动是“离域”的。在局面分析上,中国象棋更简明清晰,国际象棋更复杂,变数大。

2 线路和阵形
中国象棋由于“定域”成分大,所以线路是天然形成的,利于长兵器车和炮的活动。利于炮发挥火力的线路是五路(中炮)和三七路(卒底炮、五七炮等),利于车炮活动的线路是二八路(直车、进炮封车等)和四六路(也称肋道)(横车、仕角炮、五六炮等)。天然线路是双方争夺的焦点,包括直线和横线。国际象棋根本没有天然线路,所有的线路全部被兵阵所封闭,只有兵的兑换才会产生半开放线和开放线,所以线路是人为开辟的,要占领线路,首先要使用开线战术。

3 灵魂棋子
行走方法和攻击方法不同的子称为灵魂棋子。众所周知,国际象棋的灵魂是兵,而中国象棋中这种提法却不多,但是无论开局、残局还是杀法,炮的用法之丰富是其他棋子无法比拟的,所以把炮称谓中国象棋的灵魂,这话一点也不过分。

4 棋盘的三维空间
无论是中国象棋还是国际象棋,棋盘都是平面的,为什么称为“三维空间”呢?这是因为棋子的行走路线除了直线和横线以外,还有第三种方式。很显然,国际象棋的第三维是斜线,在兵形相对完整的情况下,斜线是首先考虑开发的线路,是国际象棋的大动脉。中国象棋则有三个独特的概念——马腿、象眼和炮架子,在短兵相接时,此三者必然主导着局势的发展,隐藏在纵横交错的格子中,很难理出头绪来,这就是中国象棋局势的复杂之处,也是中国象棋的乐趣所在。在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的“第三维”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分别是象和炮,这两个子存在微妙的对应关系。

5 防御体系
在中国象棋中,帅(将)依靠仕(士)和相(象)来保护,所以在开局的首尾阶段往往会支起仕(士)和相(象),确保帅(将)的安全。国际象棋中,王车易位后王被换到g线,f g h三兵承担着保护王的作用,为确保兵形完整,g兵或h兵会挺起1格。

6 帅(将)或王的地位
帅(将)或王是胜负的标志,有人认为帅(将)或王的作用仅仅是“不被将死”,其实这是很片面的。在国际象棋中,王的助攻作用非常明显,残局无不“御驾亲征”的,有人把王的助攻价值给予4分,优于象马而仅次于车,是很有道理的。中国象棋中帅(将)的魅力就逊色很多了,是“被软禁起来的傀儡”,除了助攻“对面笑杀”和“铁门栓杀”以外,就几乎没有进攻作用了。
中国象棋 国际象棋
棋子的活动范围 定域的 离域的
线路和阵形 天然线路 从在兵阵中开辟线路
灵魂棋子 炮 兵
棋盘三维空间 马腿、象眼和炮架子 直线、横线和斜线
防御体系 仕(士)和相(象) 兵形
帅(将)或王的地位 被软禁起来的傀儡 可以御驾亲征

表三 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走法和阵形特征
开局

无论是中国象棋还是国际象棋,开局是棋手研究得最多的内容,和开局有关的著作在棋类书刊中的比例最大。
无论开局体系有丰富,它们必然遵循某些局原则,这些原则包括:A 子力出动顺序;B 子力控制区域;C 子力的协调与配合;D 帅(将)或王的安全。
比较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两者的原则不是完全一样的。
首先,子力出动顺序是两者最大的区别,中国象棋要求先出动重子,其原因就是两种棋的“火力密度”不同,中国象棋火力密度小,出动重子可以最及时地控制局面,达到先发制人的目的。而国际象棋正好相反,如果过早地出动重子,就可能把重子暴露在前线的火力下,反而陷于被动。
其次,子力控制范围也有很大不同,中国象棋讲究占领通道,因为中国象棋的子力是“定域”的,有明显的可以占用的通道。而国际象棋由于“离域”和“兵阵”的特点,开局时线路模糊,所以区域的概念才显得突出,而中心区域则是整个棋盘的制高点,因此争夺中心就成了开局的焦点。
至于子力的协调性与王的安全,原则性就不是很强了。过分讲究子力互保或兵形完整,会影响出子速度,失去战场或失去先手,对王的过分保护也一样。
最后要指出的是,原则是有侧重。中国象棋更侧重于出子的速度,而国际象棋更侧重于子力的协调,特别是兵形的完整。看下面一个开局:

1 炮二平五 炮8平5 2 炮五进四 士4进5
3 马二进三 马8进7 4 炮五退二 车9平8
红方炮轰中卒,造成强大的攻势,但是车没有及时占据直通道,造成失先。其原因就是红方第1、2、4回合花了3步棋,有效步数实际上是2步,相对黑方来说亏了一步。
对国际象棋而言,出子速度的重要性就逊色很多,看下面一个开局:

1 e2-e4 马g8-f6 2 e4-e5 马f6-d5
3 c2-c4 马d5-b6 4 d2-d4 d7-d6
5 f2-f4
这是阿廖欣防御中的四兵变例,白兵挺进四个,并且控制中心,而黑只动了一个马和一个兵,而且位置也不好,然而不能就此说白方占了便宜,因为白方兵形不好,很容易受到反击。黑方连续三步跳马是用牺牲步数来破坏白方兵形,应该说是比较满意的。
中国象棋的开局体系按照双方的阵形来命名,先手方的阵形通常以中炮为主,后手方常用阵形有:屏风马、反宫马、顺炮、半途列炮等。有时先手方放弃了中炮,则阵形会出现倒易,例如飞象转先手反宫马对左中炮等。要注意的是,出子的顺序对阵形的影响不大。例如以屏风马对中炮,通常先跳左马后跳右马,但也可以反过来跳,开局中异途同归的例子举不胜举。
国际象棋的开局体系可以用“开局树”来分类。
白 黑 白 黑 白 开局名称 命名方式
e4 e5 马f3 马c6 象c4 意大利开局 地名
象b5 西班牙开局 地名
d4 苏格兰开局 地名
马f6 俄罗斯防御 地名
d6 菲利多尔防御 人名
f4 王翼弃兵开局 着法
象c4 象开局 着法
d5 斯堪的那维亚防御 地名
c5 西西里防御 地名
e6 法兰西防御 地名
d6 乌菲姆采夫防御 人名
c6 卡罗-卡恩防御 人名
马f6 阿廖欣防御 人名
d4 d5 c4 后翼弃兵开局 着法
e6 后兵开局 着法
f5 荷兰防御 地名
马f6 …… 演变为各种开局
c4 英格兰开局 地名
b4 波兰开局 地名

表四 国际象棋的开局树

有几点需要注意:
(1) 开局体系大都按照地名或人名来命名,这种命名方法严格地和出子顺序相关。有些开局有多种命名方式,例如俄罗斯防御也称彼得洛夫防御,乌菲姆采夫防御也称王翼堡垒象防御,等等。
(2) 如果开局树的分支由白方选择,通常称为“开局”,如果由黑方选择,则称为“防御”,因此“开局”和“防御”可以互相演化,例如意大利开局之后黑方走马f6,则形成双马防御,这种演化不列入本表。
(3) “开局树”并非绝对是树状的,但是异途同归开局很少,一般出现在非常用开局中,例如:白马f3,黑马c6,白e4,黑e5,结果演化为开放型开局。
(4) 开放型开局的局面类似于中国象棋中的“斗炮局”,半开放型开局类似于“炮马争雄局”,封闭型开局类似于非中炮开局,特别指出,国际象棋不存在“不合理开局”,而中国象棋却有很多,如炮二进七。

比较中国象棋的阵形和国际象棋的开局树,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中国象棋棋盘的火力密度小,子力活动相对定域,布阵时次序可以比较灵活,异途同归的情况比较多。因此,开局时要把握阵型上的大致特点,不拘泥于棋谱,随机应变。
相反,国际象棋棋盘的火力密度大,子力活动是离域的,在布阵过程中就会出现短兵相接的局面,所以出子的顺序不能随意改变,背离棋谱的走法要非常小心,否则稍有不慎就会陷入被动。就这个意义而言,开局的复杂性在国际象棋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开局上可做的文章也极其丰富。
战术

战术就是兵法,适用于打仗的战术同样也适用于对弈,所以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基本战术大致是相同的。常用战术有以下二十余种:
(1) 兑子战术:通过兑子,达到争先、夺势、得子等积极目的或简化局势、化解攻势、谋求和棋等消极目的;
(2) 弃子战术:通过弃子,达到争先、夺势、入局、作杀等目的;
(3) 先弃后取战术:是兑子战术的一种复杂形式,在弃子和得回子的过程中可以更有效地达到目的;
(4) 双重打击战术:所谓打击,就是将、要杀、捉、要抽吃等试图取胜或试图获利的手段。双重打击的范围很广,包括捉双、抽将等,是谋取子力优势的最常用的手段;
(5) 闪击战术:这是闪开前子露出后子进行攻击的战术(在中国象棋中,马腿、象眼上的闪子也称闪击),同时前子进行另一种形式的打击,如选位做杀、抽子、拦截等,是最典型的双重打击战术;
(6) 借力战术:这种战术主要运用在中国象棋中,依靠长程子力,用闪将的办法调度子力,是一种特殊的闪击;
(7) 顿挫战术:也称为“过门”,在着子次序上采用的强制性过渡着法(主要是捉、将、做杀等),以赢得重要步数;
(8) 腾挪战术:当自己有某个棋子挡住其他棋子的进攻路线时,可以采用强制性手段把该子移开,不损失步数,是顿挫战术的一种特殊运用;
(9) 开线战术:这种战术主要运用在国际象棋中,通过兑换兵实现开放线路,打开局面;
(10) 拦截战术:在对方存在攻击或潜在攻击的情况下,用自己的棋子拦截对方的攻击线路,如果与闪击战术配合使用,达到赢得重要步数的目的,则称为暂时性拦截,如果参与拦截的棋子由其他棋子保护,形成有效屏障,则称为永久性拦截;
(11) 封锁和困子战术:封锁是指利用长程子力设置火力封锁线,使对方子力无法从一个区域进入另一个区域,困子是指用多个子力形成包围圈,把对方子力限制在很小的活动范围内;
(12) 牵制战术:用长程子力间接威胁王、后、车等重要棋子,使当中的棋子无法离开线路,失去活动自由;
(13) 迂回战术:子力调度时如果遇到对方的拦截或封锁,可以考虑用“迂回”的方法绕道而行,避开对方的封锁线,这种战术适用于中国象棋中马和兵的进攻,以及国际象棋中王的助攻;
(14) 吸引和引离战术:吸引是指把对方子力引入自己的包围圈,对象通常是帅(将)或王,引离的对象是对方进攻或防守的关键棋子,通过调虎离山的办法让它脱离岗位,吸引和引离的目的不同,但强制性的手段是一样的;
(15) 阻塞战术:用强制手段让对方子力调度到帅(将)或王周围,阻挡帅(将)或王的道路,这种战术通常是为实施闷杀而服务的;
(16) 捣毁战术:用弃子等手段破坏帅(将)或王的防御体系,攻击对象通常是保护帅(将)的仕(士)相(象)或保护王的兵形,如果攻击对象是肩负防守重任的攻击性子力,那么这种捣毁战术也称为消除防御支柱战术;
(17) 解将还将战术:同时运用闪将和垫将的手段,在应将的同时给对方将军,这种着法称为解将还将,它可以化解对方的抽将、做杀等威胁;
(18) 谋和战术:在局面劣势的情况下谋求和局的战术,通常依靠兑子来实现,国际象棋中谋和战术还包括谋求长将或逼和,中国象棋中长降和长捉是禁止着法,但可以利用规则,制造规则允许的长要杀(亚洲规则允许)、长拦等不变作和的着法。
以上战术尽管在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上都有运用,但是运用手段和侧重点是不同的,下面就列表加以说明。
战术 中国象棋 国际象棋
借力战术 做杀、排局中常见 运用不多
开线战术 运用不多 打破局面的常用战术
迂回战术 主要是马和兵的迂回 主要是王的迂回
捣毁战术 破坏仕(士)相(象) 破坏兵形
谋和战术 主要依靠兑子实现 除兑子外,可谋求长将或逼和

表五 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战术的区别
事实上,战术的运用是相互组合、相互包容和相互连贯的,独立的战术是不存在的,所以战术不存在系统的分类,以上对各种战术的归纳并不是很全面的。在中局对抗的过程中,不要拘泥于某种特定的战术,关键在于随机应变,综合运用。
前面已经提到,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在风格上区别明显,中国象棋在中局做杀的机会比较多,而且具有很多特定的杀法,号称“十八般武艺”,这些杀法是:A 对面笑杀,B 双车错,C 双车胁仕杀,D 挂角马-八角马杀,E 卧槽马杀,F 侧面虎杀,G钓鱼马-列马车杀,H 双马饮泉杀,I 马后炮杀,J 重炮杀,K 天地炮杀,L 闷杀,M 双将杀,N 铁门栓杀,O 二鬼拍门杀,P 大刀剜心杀,Q 夹车炮杀,R 三车闹仕杀。
在国际象棋中,除了王在底线被闷杀外,几乎就找不出特定的杀法了,杀王的方法通常是构筑杀网,杀网可以是后、车、象等远程子力封锁的线路,也可以是由兵阵组成的包围圈,由于没有特别的定式,所以做杀的难度相当大,需要精确的计算和超人的胆识。
针对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不同特征,制定中残局策略时应该有不同的指导思想。中国象棋首先考虑把对方将死,因此在子力获得优势后,尽可能地为对手制造更多的麻烦,争取利用多子优势入局做杀,速战速决。国际象棋却截然不同,微弱的子力优势可以在残局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通过兑子来简化局势就成了首选。

根据中国象棋速战速决的指导思想可以制定以下作战策略:
(1) 中局的首选目标是把对方将死,实现这个目标要不惜一切代价;
(2) 获得子力优势时,要尽可能地加强进攻,进一步扩大子力优势;
(3) 在对方防守稳固,仕(士)相(象)不缺时,子力优势不足以取胜,要避免兑子;
(4) 劣势一方可以通过兑子来谋求和局,甚至采用子力损失的兑子,例如车仕相全对车炮仕相全的残局,可以用车换炮谋和;
(5) 局面僵持时可以考虑谋取多兵优势,多两个兵即为优势,多三个兵即为胜势;
(6) 注意下列局势上的因素:A 空头炮,B 头炮和底炮,C 帅(将)门(也称领空),D 三子归边,E 窝心马,F 缺仕(士)相(象),这些因素有时比子力更重要。
中国象棋的残局有很多类型,攻防技术各不相同,需要熟练掌握。简单残局的基本类型是:A 兵类残局,B 马类残局,C 炮类残局,D 炮兵和双炮类残局,E 车类残局,F 车兵和车炮类残局,复杂残局类型可以转化为这六个基本类型。

国际象棋也有与其指导思想相应的作战策略:
(1) 中局的首选目标是获得子力优势,即使一个兵的优势也不能放过,同时细心捕捉杀王的机会;
(2) 获得子力优势时,要尽可能地走得稳健,把优势拖入残局;
(3) 劣势一方要避免兑子,争取使局面复杂化,以便制造长将等谋和手段,这样可以让胜负充满变数;
(4) 残局时首先考虑兵的因素,优势一方只要没有兵,取胜难度就会变得非常大;
(5) 子力差别不大的情况下,充分考虑兵形和王的位置,尽量以完整的兵形和有利的占位进入残局;
(6) 注意下列局势上的因素:A 兵形及其所在的色格,B 升变格,C 永久格,D象的色格,E 王的位置,这些都是左右胜负的关键因素。
国际象棋的残局类型丰富,主要有:
A 杀单王残局;
B 后、车对弱子残局;
C 兵对弱子残局;
D 兵残局;
E 更复杂的残局。
对待每一种残局,不能象中国象棋一样分门别类地掌握,而是要贯穿残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这些理论和技巧包括:
A 兵的正方形法则;
B 兵的关键格理论;
C 对兵的入侵格理论;
D 对王技巧;
E 等着技巧;
F 马象控制格子的技巧;
G 兵的突破与反突破技巧。

最后打个比方,无论是中国象棋还是国际象棋,都好比一场球赛,执红(执白)好比主队,执黑好比客队,如果两队实力接近,那么主队当然希望取胜,策略上应该以攻为主,先发制人,作为客队,首要目标是保平,所以策略上应该用稳健的打法,首先力保城门不失。
最后有人说象棋是舶来品,来源印度,我不这样认为,中国象棋,中国已说明问题。

1、作者在文中回忆儿时养蚕中“我”有三乐,具体是指什么?(3分)
2、“然而这满屋的跳板,像棋盘街一样,又很低,走起来一点也不怕,真是有趣。”如何理解这句中“像棋盘一样”“一点也不怕”?(4分)
3、如何理解这个句子“因此这件回忆,一面使我永远神往,一面又使我永远忏悔”(3分)
4、文中“安得人间也发明织藕丝的丝车,而尽赦天下的春蚕的性命!”表现作者怎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否也引发了你更深入的思考?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5分)
参考答案:1、走跳板,吃点心,陈设的变化;
2、运用比喻修辞,把“满屋的跳板”比作“棋盘街”,生动形象的表现蚕落地铺时,架着的方便通行及饲叶的跳板得多,也侧面表明蚕养得多。写出了我的的快乐。
3、从文中所写内容看,“我”永远神往的是儿时欢乐的生活,但这种欢乐却是建立在虐杀生灵的基础上,因而感到难过,所以忏悔
4、表现作者善良慈爱的细想情感。感悟围绕“热爱生命,善待生命”谈。

一、钩子挂树上

1必备一条尼龙绳,当钩子很大上心中树后,能用绳索拴一块石头,丢到树枝上,用绳索的能量把树枝扯断再取钩,这样可以在不损鱼线的前提下安全取出鱼钩。

2假如钩子挂的比较高,不方便用绳索时,我们还可以把半支点燃的烟草插在钓竿上,用烟蒂烧坏盘绕的钓线,尽管钓线被毁,但至少能够保住浮漂的安全。

二、鱼钩挂水下

1当子线挂底后,我们可以从先两侧斜着拉一下,尝试转换视角来取出鱼钩。

2栓上失手绳,将鱼竿扔向水中心,让钓线与鱼钩的受力位置改变,只要鱼钩的位置发生一点点改变,大家就有机会把钩子取上去。

三、钓大鱼没抄网

1观察自己周边是否有可利用的陡坡,便是与水面相接处较平整、坡度不大的地方,能直接引鱼到陡坡处,运用引鱼的惯性将鱼拉拖上岸,千万别在鱼即将上岸时猛用力,忽然提升拉力很容易造成断开跑鱼。

2假如岸上没有有益地形,可用钓竿将鱼引到浅水处,随后请别人帮助持竿,自己排水,用衣服、竿包等物件迅速将鱼裹住,最终用力快速将鱼抛上岸。(提示:在生疏海域或是环境繁杂、周边没有人的前提下,不要随便排水,安全第一!)

四、钓竿被卡住

1、用撞击力处理:取出钓竿中卡住的部分,找一处平坦的地区,用较粗的一端竖直敲向路面,为了避免竿身遭受毁坏,最好在地面铺上一块布,顿两下以后,卡住的部分就开了。

2、用油润化处理:取出卡住的竿节,粗下细上,用机油、汽油、缝纫机油、食用油顺着卡住的壁厚滴上几滴,使之慢慢渗入,再换手垫上布握紧竿节两边,用力一拧,基本上就能够扭开了。

将或帅:

移动规则:它每一步只可以水平或垂直移动一点。

士:

移动规则:它每一步只可以沿对角线方向移动一点。

象:

移动规则:它每一步只可以沿对角线方向移动两点,另外,在移动的过程中不能够穿越障碍。

马:

移动规则:每一步只可以水平或垂直移动一点,再按对角线方面向左或者右移动。

车:

移动规则:可以水平或垂直方向移动任意个无阻碍的点。

炮:

移动规则:移动起来和车很相似,但它必须跳过一个棋子来吃掉对方的一个棋子。

兵:

移动规则:每步只能向前移动一点。

扩展资料:

中国象棋是由两人轮流走子,在战法上遵循古代孙子兵法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作战思想,以“将死”或“困毙”对方将(帅)为胜的一种二人对抗性游戏。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国象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31203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04
下一篇 2023-06-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