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方法是:
1、边际成本线(也叫供给曲线)分析法:这是企业按照边际成本线决定价格和产出,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结果。
2、图像分析法 :如何将投入要素的组合调整到最低成本,也就是在产量为既定的情况下所耗费的成本最小。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是指以最小成本生产最大产量的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它又叫做生产者均衡。
如下图说明成本既定条件下的最大产量的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由于成本既定,所以图中只有一条等成本线,但有三条等产量曲线,其中Q3代表的产量水平最高,但既定的总成本太低,无法生产Q3代表的产量水平。
等成本线与Q1有两个交点M和N,与Q2有一个切点E,这说明既定的成本支出既可以采取M和N所代表的要素组合生产Q1的产量,也可以采取E点所代表的要素组合生产Q2的产量。由于Q2代表的产量水平大于Q1,所以只有E点才是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之点。
在该点上,等产量曲线的斜率正好等于等成本曲线的斜率。由于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的经济含义是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而等成本曲线的斜率的经济含义是两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之比,所以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是:MRTSLK=PL/PK。
扩展资料:
可变要素投入和固定要素投入之间都存在着一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一旦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达到最佳的组合比例时,可变要素的编辑产量达到最大值,这一点之后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越来越偏离。
能满足要素投入的最优组合的条件是:
要素投入的最优组合发生在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相切处,即要求等产量曲线的切线斜率与等成本线的斜率相等。
1、成本既定时产量最大的要素组合
把企业的等产量曲线和相应的等成本线画在同一个平面坐标系中,就可以确定企业在既定成本下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点。当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相切时,其切点即为生产的均衡点。
2、产量既定时成本最小的要素组合
把企业的等产量曲线和相应的等成本线画在同一个平面坐标系中,就可以确定企业在既定产量下实现成本最小的最优要素组合点,即生产者均衡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产要素最优组合
货币市场均衡,是货币供需决定的,调整货币供给量;产品市场均衡,是产品供需决定的,调整产品供给量和供给结构。一个是政府行为,一个是市场参与者自动根据自己对市场的理解来进行调整。: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
1、产品市场。产品市场是商品经济运行的载体或现实表现。相互联系的有4层含义:一是商品交换场所和领域;二是商品生产者和商品消费者之间各种经济关系的汇合和总和;三是有购买力的需求;四是现实顾客和潜在顾客。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劳动分工使人们各自的产品互相成为商品,互相成为等价物,使人们互相成为市场;社会分工越细,商品经济越发达,市场的范围和容量就越扩大,这一点就像生物圈一样,物种种类越多,生物圈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同时,市场在其发育和壮大过程中,也推动着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通过信息反馈,直接影响着人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上市时间、产品销售状况等;联结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供、销各方,为产、供、销各方提供交换场所、交换时间和其他交换条件,以此实现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各自的经济利益。
2、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是指以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资产交易的市场。该市场的主要功能是保持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以便随时转换成可以流通的货币。它的存在,一方面满足了借款者的短期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为暂时闲置的资金找到了出路。货币市场一般指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可转让定期存单、回购协议等短期信用工具买卖的市场。 具有期限短、流动性强和风险小的特点,在货币供应量层次划分上被置于现金货币和存款货币之后,称之为“准货币”,所以将该市场称为“货币市场”。
生产者长期均衡指的是全部生产要素组合调整到最优状态,资源配置最优的标准是既定成本约束下的产量最大,或是既定产量约束下的成本最小。
生产者均衡的基本条件:
MR=MC,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边际成本MC:
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
MC=ΔTC/ΔQ 边际收益
MR:厂商每多销售一单位商品所增加的总收益,它等于总收益的增量与销售量增量之比。
MR=ΔTR/ΔQ 两种生产要素时,生产者均衡:
MPL/MPK=PL/PK
等产量线
供参考。
基本条件MR=MC,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当某生产者在给定的成本约束下,产出量达到最大时,该生产者就处于均衡状态。另一种说法是,给定总成本,当达到最高的等产量曲线时,生产者就处于均衡状态,此时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线相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