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制造业的总成本,库存成本及销售成本怎么计算?

生产制造业的总成本,库存成本及销售成本怎么计算?,第1张

生产制造业的总成本,是生产产品的成本,包括人工,材料,折旧,动力等制造成本
产品根据生产成本金额转入产成品科目,这个科目反映的就是你说的库存成本
,当你的产品卖出进,你就要把卖出产品的库存成本转到销售成本科目,这个科目是根据产成品科目转来的,
销售收入减去你的销售成本就是销售毛利,再减去管理财务销售费用等,就是利润了。

库存金额计算公式如下:

库存金额=(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 + 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 + 本期购入商品售价) 100%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 = 本期商品销售收入 商品进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 = 本期商品销售收入 -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

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 = 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 + 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 - 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

库存商品的核算方法,是指企业的库存商品明细账用什么价格来记账,以及在库存商品的明细账上是否反映商品的实物数量。按照库存商品明细账所提供的核算指标来划分,库存商品的核算方法分为数量金额核算法和金额核算法。

数量金额核算法是同时采用实物计量和货币计量两种量度对库存商品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进行反映和监督的核算方法,它既可以提供库存商品的数量指标,又可提供库存商品的金额指标,数量金额核算法又可分为数量进价金额核算和数量售价金额核算两种。

扩展资料

企业购入商品可以采用进价或售价核算。采用售价核算的,商品售价和进价的差价额,可以通过“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月末应分摊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将已销商品的销售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借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商品流通企业的库存商品还可以采用毛利率法和售价金额核算法进行日常核算。

1、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指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上期实际(或本期计划)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据以计算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其计算公式如下:

毛 利 率 = (销售毛利 / 销售净额)100%

销售净额 = 商品销售收入 - 销售退回与折让

销售毛利= 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 = 销售净额 - 销售毛利

期末存货成本 = 期初存货成本 + 本期购货成本 - 本期销售成本

这一方法是商品流通企业,尤其是商品批发企业常用的计算本期商品销售成本和期末库存商品成本的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库存商品核算

问题一:会计中存货的采购成本等于什么? 会计中存货的采购成本等于货款+运费+装卸费+保险+合理损耗+挑选整理费+入库前的其他费用
存货的总成本里的采购成本等于=会计中存货的采购成本等于货款+运费+装卸费+保险+合理损耗+挑选整理费+入库前的其他费用
财务管理中的采购成憨,还要加上采购人员的工资和差旅费。

问题二: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哪些 初级会计职称考讯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其中,(1)存货的购买价款是指企业购入的材料或商品的发票账单上列明的价款,但不包括按规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额。(2)存货的相关税费是指企业购买存货发生的进口关税、消费税、资源税和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以及相应的教育费附加等应计入存货采购成本的税费。对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存货所支付的增值税不能抵扣,应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中。(3)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是指采购成本中除上述各项以外的可归属于存货采购的费用,如在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注意: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①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②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对于未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货成本。③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问题三:采购成本怎么计算 购入存货的成本包括:1买价 2运杂费(含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骸3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4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
例如: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入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标明的价款为25万,增值税为425万,另支付的材料保险费2万元,包装物压金2万元,求该批材料的采购成本为多少万
这批材料的成本=25+2=27万
增值税是不计入成本的,另包装物押金2万既然是押金,因此,应计入其他应收款核算

问题四:存货成本包括哪些内容、如何计算存货成本 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1存货的采购成本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其中,存货的购买价款是指企业购入的材料或商品的发票账单上列明的价款,但不包括按规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额。存货的相关税费是指企业购买存货发生的进口税费、消费税、资源税和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以及相应的教育费附加等应计入存货采购成本的税费。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是指采购成本中除上述各项以外的可归属于存货采购的费用,如在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行归集,期末根据所购商品的销售情况进行分摊。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对于未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货成本。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2存货的加工成本存货的加工成本是指在存货的加工过程中发生的追加费用,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直接人工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直接从事产品生产和劳务提供人员的职工薪酬。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3存货的其他成本存货的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企业设计产品发生的设计费用通常应计入当期损益,但是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所发生的、可直接确定的设计费用应计入存货的成本。存货的来源不同,其成本的构成内容也不同。原材料、商品、低值易耗品等通过购买而取得的存货的成本由采购成本构成;产成品、在产品、半成品等自制或需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的成本由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及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构成。实务中具体按以下原则确定:(1)购入的存货,其成本包括:买价、运杂费(包括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包括挑选整理中发生的工、费支出和挑选整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数量损耗,并扣除回收的下脚废料价值)以及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费和其他费用。(2)自制的存货,包括自制原材料、自制包装物、自制低值易耗品、自制半成品及库存商品等,其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的各项实际支出。(3)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包括加工后的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其成本包括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加工费、装卸费、保险费、委托加工的往返运输费等费用以及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费。但是,下列费用不应计入存货成本,而应在其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不应计入存货成本。如由于自然灾害而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由于这些费用的发生无助于使该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不应计入存货成本,而应确认为当期损益。2仓储费用,指企业在存货采购入库后发生的储存费用,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应计入存货成本。如某种酒类产品生产企业为使生产的酒达到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而必须发生的仓储费用,应计入酒的成本,而不应计入当期损益。3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不得计入存货成本。

问题五:存货成本包括哪些内容、如何计算存货成本 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1存货的采购成本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其中,存货的购买价款是指企业购入的材料或商品的发票账单上列明的价款,但不包括按规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额。存货的相关税费是指企业购买存货发生的进口税费、消费税、资源税和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以及相应的教育费附加等应计入存货采购成本的税费。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是指采购成本中除上述各项以外的可归属于存货采购的费用,如在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行归集,期末根据所购商品的销售情况进行分摊。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对于未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货成本。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2存货的加工成本存货的加工成本是指在存货的加工过程中发生的追加费用,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直接人工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直接从事产品生产和劳务提供人员的职工薪酬。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3存货的其他成本存货的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企业设计产品发生的设计费用通常应计入当期损益,但是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所发生的、可直接确定的设计费用应计入存货的成本。存货的来源不同,其成本的构成内容也不同。原材料、商品、低值易耗品等通过购买而取得的存货的成本由采购成本构成;产成品、在产品、半成品等自制或需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的成本由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及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构成。实务中具体按以下原则确定:(1)购入的存货,其成本包括:买价、运杂费(包括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包括挑选整理中发生的工、费支出和挑选整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数量损耗,并扣除回收的下脚废料价值)以及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费和其他费用。(2)自制的存货,包括自制原材料、自制包装物、自制低值易耗品、自制半成品及库存商品等,其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的各项实际支出。(3)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包括加工后的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其成本包括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加工费、装卸费、保险费、委托加工的往返运输费等费用以及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费。但是,下列费用不应计入存货成本,而应在其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不应计入存货成本。如由于自然灾害而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由于这些费用的发生无助于使该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不应计入存货成本,而应确认为当期损益。2仓储费用,指企业在存货采购入库后发生的储存费用,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应计入存货成本。如某种酒类产品生产企业为使生产的酒达到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而必须发生的仓储费用,应计入酒的成本,而不应计入当期损益。3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不得计入存货成本。

问题六:实际采购成本怎么计算 存货的实际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哗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采购成本不包含进项税

问题七:关于存货采购成本的一个小问题 例1某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本期购入一批商品,进货价格为80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36万元所购商品到达后验收发现商品短缺30%,其中合理损耗5%,另25%的短缺尚待查明原因。编制该企业的会计分录。
分析:合理损耗应计入存货成本,并且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待查的短缺作为待处理财产损溢处理,进项税额不予抵扣。
借:库存商品600000(元)(80×75%)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6000(元)(80×179b)
待处理财产损溢234000(元)[800000×25%×(1+17%)]
贷:应付账款93600(元)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4000(元)(80×25%×1796)
在计划成本法下,合理损耗计入存货成本,并需要计算材料成本差异。其他毁损、短缺不计入存货成本,不能计算“材料成本差异”。
例2某单位外购材料100公斤,计划单价10元/公斤,实际单价12元/公斤;材料入库时发现短缺20公斤,经认定其中12公斤属于合理损耗,8公斤属于合理途耗外的毁损。请计算这笔业务产生的材料成本差异。
分析:计划成本法的人库材料数量必须要按照实际数量计算。
计划成本=80公斤×10元/公斤=800元
实际成本=(80公斤+12公斤)×12元/公斤=1104元
材料成本差异:1104元-800元=304元
这些材料成本差异未来将在80公斤材料上进行分配。
非合理损耗计人管理费用=8公斤×12元/公斤=96元

问题八:已知销售收入,销售成本,以及年末存货,怎么计算采购成本总额 采购成本总额 = 年末存货+销售成本-期初存货
但是上述公式只适用于商业企业,如果是制造行业,就比这个公式复杂多了,因为制造行业的存货既包括产成品又包括原材料和在产品等,不能笼统的这么算

问题九:存货采购运输途中合理损耗如何计入成本? 一般来说,实际入库的数量是按照损耗后的实际数据进行计量入库的,那么,在金额不变的情况下,数量的减少(合理损耗),那么也就造成了提升单位存货成本的结果,在另一层面理解就是损耗由此而计入了存货成本。

问题十:请教 仓储费算不算是存货采购成本中啊 第 42 题 下列各项中,不能计入存货采购成本的有()。
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下列费用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不计人存货成本:①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②仓储费用(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费用)。③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状态的其他支出。 兄弟,要审题,且答案分析一定要认真地看-这对你很在帮助。

按财务的方法有好几个,但常用的一般是先进先出法和先进后出法,目前是先进先出用的比较多存货计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先进先出法。是假定先收到存货先发出或先耗用,并根据这种存货流转次序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方法。计算公式为: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发出存货数量×先收到存货的单价2.后进先出法。是假定后收到的存货先发出或先耗用,并根据这种存货流转次序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与先进先出法正好相反,其特点是:期末结存存货的账面价值是反映最早进货的成本,而发出存货的成本则最为按近存货近期的成本水平。计算公式为: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发出存货数量×后收到存货的单价 3.加权平均法。是根据期初存货结存和本期收入存货的数量和进价成本,期末一次计算存货的本期加权平均单价,以此作为计算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价值的单价,以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结存存货价值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为: 加权平均单价=(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数量+本期收入存货数量)本期发出存货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4.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按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原理,在每次收货以后,立即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出新的平均单位成本,以计算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结存存货价值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为: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以前结存货成本+本批收入存货成本)/(以前存货数量+本批收入存货数量)本期发出存货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数量×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在物价上涨时,发出存货的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会使本期成本接近当期水平,减少利润中水分,期末存货价值偏低,体现了谨慎性原则。若采用先进先出法,则会使本期成本偏低,利润中水分加大,期末存货价值升高,实现不了稳健性目的。1、月末加权平均法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不具适用性。加权平均法指在月末进行一次加权平均单价计算,平时无法从数据库“账簿”中得到结存存货的单价,在计算机条件下当暂估入库进行时无法进行存货的核算。所以月末加权平均法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不具有可 *** 作性。 2、采用FIFO和LIFO方法的利与弊。采用先进先出法(FIFO)和后进先出法(LIFO)这两种方法,平时数据库“账簿”中有结存单价。因此当暂估存货入库时可以实时得到相应的入库价格。但是,在物价变动时期对财务的影响比较显著。采用先进先出法,当物价上涨时,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存货的库存价值;物价下跌时会低估收益和资产。采用后进先出法,结果正好相反。在物价变动的一定时期,采用某一方法对企业可能有利,但当形势逆转时,则会对企业有不良影响。3、个别计价法的局限性。采用个别计价法平时账簿中也可能随时得到暂估存货的入库成本,可以掌握发出存货成本和实际库存情况。但这种方法要求根据采购批别,挂上标签,分别存放,分别保管,以便发出时识别是哪批购进的。对于普通存货,若采用这种方法,会计核算不成问题,但仓库部门工作量太大,仓储、保管费用太高。个另计价法只适合于量少、价高的贵重物品。4、移动加权平均法是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可采用的最优方法。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每次收入存货后,立即根据现有存货的总价值和总数量计算出新的单位成本。每发出一批存货都要根据发出存货的数量和前一次进货时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发出存货成本和结存存货的价值,这种方法能及时提供存货的成本资料。在手工条件下移动加权平均成本法因计算工作相当繁琐、计算量太大而很少采用,但在计算机条件下,计算机高速计算的优势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使移动加权平均法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可 *** 作性,并且对暂估入库存货的成本的确定非常有利。通过分析可知:移动加权平均法所确定的存货单价在一定程度上应该说是最接近暂估存货实际单价的,而且这一方法在计算机条件下可以充分发挥其长处,克服其弱势,移动加权平均法是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确定暂估存货入账价值的最佳选择。

存货实际成本计算公式:

1、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2、移动加权平均法

本次发出存货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单位成本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次进货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3、先进先出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前面的批次的存货,材料单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31484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2
下一篇 2023-06-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