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概率叠加计算:
ABC三个事件,证明P(AUBUC)。
令D=AUB,P(AUBUC)=P(DUC)=P(D)+P(C)-P(DC)。
P(D)=P(A)+P(B)-P(AB)。
P(DC)=P(ACUBC)=P(AC)+P(BC)-P(ABC)。
概率
是度量偶然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值。假如经过多次重复试验(用X代表),偶然事件(用A代表)出现了若干次(用Y代表)。以X作分母,Y作分子,形成了数值(用P代表)。在多次试验中,P相对稳定在某一数值上,P就称为A出现的概率。如偶然事件的概率是通过长期观察或大量重复试验来确定,则这种概率为统计概率或经验概率。
C(3,4)=4!/3!1!=4 C(k,n)=n!/k!(n-k)! 注:n!=n(n-1)(n-2)1记的话你就记成稍大数的阶层除以(稍小数的阶层乘以之差的阶层)
c的计算公式是:C(n,m)=A(n,m)/m!=n!/m!(n-m)!与C(n,m)=C(n,n-m)。(n为下标,m为上标)。概率论是研究随机现象数量规律的数学分支。随机现象是相对于决定性现象而言的。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某一结果的现象称为决定性现象。随机现象则是指在基本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一次试验或观察前,不能肯定会出现哪种结果,呈现出偶然性。
c的计算法则
组合运算法则,在线性写法中被写作C(n,m)。组合数的计算公式为n元集合A中不重复地抽取m个元素作成的一个组合实质上是A的一个m元子集合。如果给集A编序成为一个序集,那么A中抽取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对应于数段到序集A的一个确定的严格保序映射。
一、排列组合计算方法如下:排列也可以表示成P
排列A(n,m)=n×(n-1)(n-m+1)=n!/(n-m)!(n为下标,m为上标,以下同)
组合C(n,m)=P(n,m)/P(m,m) =n!/m!(n-m)!;
例如:
A(4,2)=4!/2!=43=12
C(4,2)=4!/(2!2!)=43/(21)=6
二、概率中的C和P区别:
1、表示不同
C表示组合方法,比如有3个人甲乙丙,抽出2个人去参加活动的方法有C(3,2)=3种,分别是甲乙、甲丙、乙丙,这个不具有顺序性,只有组合的方法。
P表示排列方法,表示一些物体按顺序排列起来,总共的方法是多少。
2、性质不同
公式P是指排列,从N个元素取R个进行排列(即排序)。
公式C是指组合,从N个元素取R个,不进行排列(即不排序)。
扩展资料
在概率论发展的早期,人们就注意到古典概型仅考虑试验结果只有有限个的情况是不够的,还必须考虑试验结果是无限个的情况。为此可把无限个试验结果用欧式空间的某一区域S表示,其试验结果具有所谓“均匀分布”的性质,关于“均匀分布”的精确定义类似于古典概型中“等可能”只一概念。
假设区域S以及其中任何可能出现的小区域A都是可以度量的,其度量的大小分别用μ(S)和μ(A)表示。如一维空间的长度,二维空间的面积,三维空间的体积等。并且假定这种度量具有如长度一样的各种性质,如度量的非负性、可加性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概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