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t傅里叶变换采样速率的问题,若被采样信号为20kHZ,则要求采样速率是否为>=40kHZ,即每秒采集>=40K个点?

fft傅里叶变换采样速率的问题,若被采样信号为20kHZ,则要求采样速率是否为>=40kHZ,即每秒采集>=40K个点?,第1张

采样信号的中频频率是20KHZ,不一定要用40KHZ来采。

实际中遇到的许多信号是带通型信号,这种信号的带宽往往远小于信号中心频率。采样频率只要满足带宽和最高频率的比例要求就可以了。这个叫做带通采样定律。要求2倍采样的那个定律是带通采样定律的一种特殊形式。

例如你的说的信号带宽只有B = 1khz但中频fc在40KHZ。则采样率用2khz就可以恢复信号。

FFT程序,输入是一组复数,输出也是一组复数,想问一下输入到底应该输入什么,输出的复数的含义是什么?给定一组序列的抽样值,如何用FFT确定它的频率?

首先,fft函数出来的应该是个复数,每一个点分实部虚部两部分。假设采用1024点fft,采样频率是fs,那么第一个点对应0频率点,第512点对应的就是fs/2的频率点。然后从头开始找模值最大的那个点,其所对应的频率值应该就是你要的基波频率了。
FFT是离散傅立叶变换的快速算法,可以将一个信号变换到频域。有些信号在时域上是很难看出什么特征的,但是如果变换到频域之后,就很容易看出特征了。这就是很多信号分析采用FFT变换的原因。另外,FFT可以将一个信号的频谱提取出来,这在频谱分析方面也是经常用的。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FFT是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怎么去做,但是却不知道FFT之后的结果是什么意思、如何决定要使用多少点来做FFT。一个模拟信号,经过ADC采样之后,就变成了数字信号。采样定理告诉我们,采样频率要大于信号频率的两倍,这些我就不在此罗嗦了。采样得到的数字信号,就可以做FFT变换了。N个采样点,经过FFT之后,就可以得到N个点的FFT结果。为了方便进行FFT运算,通常N取2的整数次方。

假设采样频率为Fs,信号频率F,采样点数为N。那么FFT之后结果就是一个为N点的复数。每一个点就对应着一个频率点。这个点的模值,就是该频率值下的幅度特性。具体跟原始信号的幅度有什么关系呢?假设原始信号的峰值为A,那么FFT的结果的每个点(除了第一个点直流分量之外)的模值就是A的N/2倍。而第一个点就是直流分量,它的模值就是直流分量的N倍。而每个点的相位呢,就是在该频率下的信号的相位。第一个点表示直流分量(即0Hz),而最后一个点N的再下一个点(实际上这个点是不存在的,这里是假设的第N+1个点,可以看做是将第一个点分做两半分,另一半移到最后)则表示采样频率Fs,这中间被N-1个点平均分成N等份,每个点的频率依次增加。例如某点n所表示的频率为:Fn =(n-1)Fs/N。由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Fn所能分辨到频率为 Fs/N,如果采样频率Fs为1024Hz,采样点数为1024点,则可以分辨到1Hz。1024Hz的采样率采样1024点,刚好是1秒,也就是说,采样1秒时间的信号并做FFT,则结果可以分析到1Hz,如果采样2秒时间的信号并做FFT,则结果可以分析到05Hz。如果要提高频率分辨力,则必须增加采样点数,也即采样时间。频率分辨率和采样时间是倒数关系。假设FFT之后某点n用复数a+bi表示,那么这个复数的模就是An=根号aa+bb,相位就是Pn=atan2(b,a)。根据以上的结果,就可以计算出n点(n≠1,且n<=N/2)对应的信号的表达式为:An/(N/2)cos(2piFnt+Pn),即2An/Ncos(2piFnt+Pn)。对于n=1点的信号,是直流分量,幅度即为A1/N。由于FFT结果的对称性,通常我们只使用前半部分的结果,即小于采样频率一半的结果。

好了,说了半天,看着公式也晕,下面以一个实际的信号来做说明。假设我们有一个信号,它含有2V的直流分量,频率为50Hz、相位为-30度、幅度为3V的交流信号,以及一个频率为75Hz、相位为90度、幅度为15V的交流信号。用数学表达式就是如下:
S=2+3cos(2pi50t-pi30/180)+15cos(2pi75t+pi90/180)
式中cos参数为弧度,所以-30度和90度要分别换算成弧度。我们以256Hz的采样率对这个信号进行采样,总共采样256点。按照我们上面的分析,Fn=(n-1)Fs/N,我们可以知道,每两个点之间的间距就是1Hz,第n个点的频率就是n-1。我们的信号有3个频率:0Hz、50Hz、75Hz,应该分别在第1个点、第51个点、第76个点上出现峰值,其它各点应该接近0。实际情况如何呢?
我们来看看FFT的结果的模值如图所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第1点、第51点、和第76点附近有比较大的值。我们分别将这三个点附近的数据拿上来细看:
1点: 512+0i
2点: -26195E-14 - 14162E-13i
3点: -28586E-14 - 11898E-13i
50点:-62076E-13 - 21713E-12i
51点:33255 - 192i
52点:-16707E-12 - 15241E-12i
75点:-22199E-13 -10076E-12i
76点:34315E-12 + 192i
77点:-30263E-14 +75609E-13i
很明显,1点、51点、76点的值都比较大,它附近的点值都很小,可以认为是0,即在那些频率点上的信号幅度为0。接着,我们来计算各点的幅度值。分别计算这三个点的模值,结果如下:
1点: 512
51点:384
76点:192
按照公式,可以计算出直流分量为:512/N=512/256=2;50Hz信号的幅度为:384/(N/2)=384/(256/2)=3;75Hz信号的幅度为192/(N/2)=192/(256/2)=15。可见,从频谱分析出来的幅度是正确的。然后再来计算相位信息。直流信号没有相位可言,不用管它。先计算50Hz信号的相位,atan2(-192, 33255)=-05236,结果是弧度,换算为角度就是180(-05236)/pi=-300001。再计算75Hz信号的相位,atan2(192, 34315E-12)=15708弧度,换算成角度18015708/pi=900002。可见,相位也是对的。
根据FFT结果以及上面的分析计算,我们就可以写出信号的表达式了,它就是我们开始提供的信号。
总结:假设采样频率为Fs,采样点数为N,做FFT之后,某一点n(n从1开始)表示的频率为:Fn=(n-1)Fs/N;该点的模值除以N/2就是对应该频率下的信号的幅度(对于直流信号是除以N);该点的相位即是对应该频率下的信号的相位。相位的计算可用函数atan2(b,a)计算。atan2(b,a)是求坐标为(a,b)点的角度值,范围从-pi到pi。要精确到xHz,则需要采样长度为1/x秒的信号,并做FFT。要提高频率分辨率,就需要增加采样点数,这在一些实际的应用中是不现实的,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分析。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频率细分法,比较简单的方法是采样比较短时间的信号,然后在后面补充一定数量的0,使其长度达到需要的点数,再做FFT,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频率分辨力。

具体的频率细分法可参考相关文献。
附录:本测试数据使用的matlab程序
close all; %先关闭所有
Adc=2; %直流分量幅度
A1=3; %频率F1信号的幅度
A2=15; %频率F2信号的幅度
F1=50; %信号1频率(Hz)
F2=75; %信号2频率(Hz)
Fs=256; %采样频率(Hz)
P1=-30; %信号1相位(度)
P2=90; %信号相位(度)
N=256; %采样点数
t=[0:1/Fs:N/Fs]; %采样时刻

%信号
S=Adc+A1cos(2piF1t+piP1/180)+A2cos(2piF2t+piP2/180);
%显示原始信号
plot(S);
title('原始信号');

figure;
Y = fft(S,N); %做FFT变换
Ayy = (abs(Y)); %取模
plot(Ayy(1:N)); %显示原始的FFT模值结果
title('FFT 模值');

figure;
Ayy=Ayy/(N/2); %换算成实际的幅度
Ayy(1)=Ayy(1)/2;
F=([1:N]-1)Fs/N; %换算成实际的频率值
plot(F(1:N/2),Ayy(1:N/2)); %显示换算后的FFT模值结果
title('幅度-频率曲线图');

figure;
Pyy=[1:N/2];
for i="1:N/2"
Pyy(i)=phase(Y(i)); %计算相位
Pyy(i)=Pyy(i)180/pi; %换算为角度
end;
plot(F(1:N/2),Pyy(1:N/2)); %显示相位图
title('相位-频率曲线图');

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数据处理。
1、数据采集:首先需要采集故障数据,通常采用传感器、控制器或其他数据采集设备来获取数据。数据采集时需要注意采样率、精度和信噪比等参数设置,以确保数据质量。
2、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滤波、降噪、去趋势等处理,以减少干扰和提高数据质量。
3、数据处理:将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FFT变换,得到频域数据,并进行频谱分析,以确定故障频率和故障类型。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幅度谱、相位谱、功率谱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32042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0
下一篇 2023-06-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