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繁为简,以材料差异产生的过程为主,而且只是正常生产过程,删除了返工、代工、试产等形式;为了理解的清楚,把标准成本法中的制造费用、人工等都剔除了,不过,实际生产远比这些要复杂的多!
1、
采购过程
(每一笔或一批材料)
AR
应计负债
(订单价格)
DR
原材料-材料
(标准成本)
AR/
DR
原材料-差异
(上述两者之差)
AR
应付帐款
(发票价格)
DR
应计负债
(订单价格)
AR/
DR
原材料-差异
(除增值税税金外上述差异)
单价更新
AR/
DR原材料-差异
(更新前后新旧标准成本差异)
DR/
AR
原材料-材料
(更新前后新旧标准成本差异)
2、生产过程
发料(按特定制造单批量发料,按单进行成本核算,比如单号01数量为100
的生产单,所需的材料按BOM构成都要发到01里,下面就以01制造单作为一个核算单位)
AR
在制品-材料
(标准价格)
DR
原材料-材料
(标准价格)
单价更新
AR/DR
在制品-差异(更新前后在制品原材料新旧标准成本差异)
DR/AR
在制品-材料
(更新前后在制品原材料新旧标准成本差异)
特定制造单完成关闭任务号
AR/DR
产成品-差异(入库成品的标准价格完工数量-发到此特定制造单里的所有原材料的金额)
DR/AR
在制品-材料(入库成品的标准价格完工数量-发到此特定制造单里的所有原材料的金额)
3、成品
成本更新
AR/DR
产成品-材料(新旧BOM单差异库存数量)
DR/AR
产成品-差异(新旧BOM单差异库存数量)
成品出库时按照当时的标准成本出库
上述差异科目一共有以下三项
原材料-差异
在制品-差异
产成品-差异
上述只是一种型号的产品生产,每月有数十种不同型号的机器生产,也就是说上述差异只是一个综合运算产生的结果数,在月末结转标准成本的时候如何在各项间进行分配,请考虑到每月生产的持续性。同时如何对各部门的业务进行成本管理?
上述只是一个最简单的标准成本的过程,如果加上标准制造费用、标准税金、标准人工、标准折旧等项目,会更增加核算的复杂性。
解释:Bom通俗的说就是把成品分解了,看是由那些原材料构成的,如A成品由1个B、2个C、3个D材料组成,它的标准BOM成本就是B、C、D各自的标准单价用量,生产的时候如果生产100个A成品,则按照BOM单相应的发100B、200C、300D,如生产损坏,可申请相应的物料,但必须要归集在此制造单中。
如A成品简单收发存为
期初库存
完工入库
销售出库
期末库存
复杂收发存则为
期初库存
(完工入库
返工入库
采购入库)
(销售出库
返工出库
试验出库
赠送出库)
期末库存料工费的确定,通过系列的参数设置,以及costing run之前的检查工作,确定其标准单价、BOM量以确定料的成本,确定人工、机器工时以及设定工费率,计算工费成本。
costing run的过程中,还要做mark, estimate, release等动作,以实现产成品成本的计算以及将其标准成本再反入到SAP相应设定界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