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位置:位置是说明胎盘在子宫壁的位置;胎盘的正常厚度应在25~5厘米之间;有的报告单上将胎盘位置分为iii级,i级为胎盘成熟的早期阶段,回声均匀,在怀30~32周可见到此种变化;ii级表示胎盘接近成熟;iii级提示胎盘已经成熟。越接近足月,胎盘越成熟,回声的不均匀。如果胎盘位置检测过低,就有可能堵住宫颈口,影响正常的分娩。
羊水范围:羊水范围的数值可以间接的判断胎儿有无异常,一般来讲,羊水深度在3~7厘米之间为正常,超过7厘米为羊水增多,少于3厘米为羊水减少。如果羊水范围过多表明胎儿的神经管或消化道有可能异常;如果羊水范围过少则可能是胎儿泌尿系统出现了问题。
胎 动:胎动能表明胎儿在宫内的正常状况,是用来预测胎儿在宫内安危的重要信号。从怀孕的第18~20周以后,大多数准妈妈可以感觉到胎动了,开始较轻微,次数也较少。怀孕的28~32周,胎动最强烈,怀孕36~38周以后,胎动幅度、次数逐渐减少。胎动在上午8~12时比较均匀,午后2~3时最少,晚上6~10时最频繁。如果报告单写明“有”、“强”为正常,“无”、“弱”可能胎儿在睡眠中,也可能为异常情况,要结合其他项目综合分析。
胎位为先露部的代表在产妇骨盆的位置,亦即在骨盆的四相位--左前、右前、左后、右后。
顶先露的代表骨为枕骨(occipital,缩写为o);臀先露的代表骨为骶骨(sacrum,缩写为s);面先露的为下颏骨(mentum,缩写为m);肩先露的代表骨为肩胛骨(scapula,缩写为sc)。
胎位的写法由三方面来表明:
1、代表骨在骨盆的左侧或右侧,简写为左(l)或右(r);
2、代表骨名称,如顶先露为“枕”,即“o”,臀先露为“骶”,即“s”,面先露为“颏”,即“m”,肩先露为“肩”,即“sc”;
3、代表骨在骨盆之前、后或横。例如顶先露,枕骨在骨盆左侧,朝前,则胎位为左枕前(loa),为最常见之胎位。
各胎位缩写如下:
顶先露有六种胎位:
左枕前(loa) 左枕横(lot) 左枕后(lop) 右枕前(roa) 右枕横(rot) 右枕后(rop)
臀先露有六种胎位:
左骶前(lsa) 左骶横(lst) 左骶后(lsp) 右骶前(rsa) 右骶横(rst) 右骶后(rsp)
面先露有六种胎位:
左颏前(lma) 左颏横(lmt) 左颏后(lmp) 右颏前(rma) 右颏横(rmt) 右颏后(rmp)
肩先露有四种胎位:
左肩前(lsca) 左肩后(lscp) 右肩前(rsca) 右肩后(rscp)
ac —— 腹围
aptd —— 腹部前后间的厚度,又称为“腹部前后径”。在检查胎儿腹部的发育状况以及推定胎儿体重时,需要测量该数据。
bdp —— 双顶径 头部左右两侧之间最长部位的长度,又称为“头部大横径”。当初期无法通过crl来确定预产日时,往往通过bpd来预测;中期以后,在推定胎儿体重时,往往也需要测量该数据。
crl —— 头臀长 为头臀距,表示胎体纵轴平行测量最大的长轴,主要用于判定孕7~12周的胎龄。
hc —— 头围
fl —— 股骨长 胎儿的大腿骨的长度,又称为“大腿骨长”。大腿骨是指大腿根部到膝部的长度。一般在妊娠20周左右,通过测量fl来检查胎儿的发育状况。
gs —— 胎囊 月经规则的妇女,停经35天,b超就可在宫腔内看到孕囊。在怀孕15个月时孕囊直径约2厘米,25个月时约5厘米。胎囊位置在子宫的宫底、前壁、后壁、上部、中部都属正常;形态圆形、椭圆形、清晰为正常;如胎囊为不规则形、模糊,且位置在下部,孕妇同时有腹痛或阴道流血时,可能要流产。
hl —— 肱骨长
ttd —— 腹部的宽度,又称为“腹部横径”。在妊娠20周之后,与aptd一起来对胎儿的发育情况进行检查。有时也会测量腹部的面积
gp —— 胎盘分级,一般胎盘分为0,i ,ii,iii级,有时还有iii+级
afi —— 羊水指数,做b超时,以孕妇的脐部为中心,分上,下,左,右4区域,将4个区域的羊水深度相加,就得到羊水指数,孕晚期羊水指数的正常值是8~18(24)厘米。
s/d —— 胎儿脐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比值,与胎儿供血相关,当胎盘功能不良或脐带异常时此比值会出现异常,在正常妊娠情况下,随孕周增加胎儿需要增加s下降,d升高,使比值下降,近足月妊娠时s/d小于3。
胎儿体重预测:
公式1: y=-497372+26069hc
公式2: y=-268660+17148ac
公式3: y=-223256+74742fl
公式4: y=-251351+104990fth
公式5: y=-516832+10097hc+11086ac+14309fl+33143fth
说明:
1 可以使用其中任一个公式计算,公式5的精度最高。
2 参数的含义如下,参数可以从b超单中查到:
y: 胎儿体重的估算值(g)
hc: 头围
ac: 腹围
fl: 股骨长
fth: 胎儿腿部皮下脂肪厚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妊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卵子受精后,进入宫腔,胚胎及附属物迅速生长发育直至成熟的过程中,每个孕周都会有不同的变化。在孕早期的各个周里你的小宝宝会是什么样呢,下面的文章会详细告诉你。
4周:胎儿只有0.2厘米。受精卵刚完成着床,羊膜腔才形成,体积很小。超声还看不清妊娠迹象。
5周:胎儿长到0.4厘米,进入了胚胎期,羊膜腔扩大,原始心血管出现,可有搏动。B超可看见小胎囊,胎囊约占宫腔不到1/4,或可见胎芽。
6周:胎儿长到0.85厘米,胎儿头部、脑泡、额面器官、呼吸、消化、神经等器官分化,B超胎囊清晰可见,并见胎芽及胎心跳。
7周:胎儿长到1.33厘米,胚胎已具有人雏形,体节已全部分化,四肢分出,各系统进一步发育。B超清楚看到胎芽及胎心跳,胎囊约占宫腔的l/3。
8周:胎儿长到1.66厘米,胎形已定,可分出胎头、体及四肢,胎头大于躯干。B超可见胎囊约占官腔1/2,胎儿形态及胎动清楚可见,并可看见卵黄囊。
9周:胎儿长到2.15厘米,胎儿头大于胎体,各部表现更清晰,头颅开始钙化、胎盘开始发育。B超可见胎囊几乎占满宫腔,胎儿轮廓更清晰,胎盘开始出现。
10周:胎儿长到2.83厘米,胎儿各器官均已形成,胎盘雏形形成。B超可见胎囊开始消失,月芽形胎盘可见,胎儿活跃在羊水中 。
11周:胎儿长到3.62厘米,胎儿各器官进一步发育,胎盘发育。B超可见胎囊完全消失,胎盘清晰可见。
12周:胎儿长到458厘米,外生殖器初步发育,如有畸形可以表现,头颅钙化更趋完善。颅骨光环清楚,可测双顶径,明显的畸形可以诊断,此后各脏器趋向完善。
孕期通过B超判断胎儿的发育的大小是较有参考价值的一种方法,孕妇在做B超的时候会看到检查报告上有一些数值,这些数值就是告诉你宝宝的发育大小。要想读懂这些数字,你需要仔细阅读下面的文章。
孕13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252士 025\'腹围的平均值为690士l65\'股骨长为117士031
孕14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283士057\'腹围的平均值为777士182\'股骨长为138士048
孕15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323士051\'腹围的平均值为913士156\'股骨长为174士058
孕16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362士058\'腹围的平均值为 1032士192\'股骨长为 210士051
孕17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397士044\'腹围的平均值为1149士162\'股骨长为 252士044
孕18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425士053\'腹围的平均值为1241士l89\'股骨长为271士046
孕19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452士053\'腹围的平均值为1359士230\'股骨长为303士050
孕20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488士058\'腹围的平均值为1480士l89\'股骨长为335士O47
孕21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522士042\'腹围的平均值为1562士184\'股骨长为364士040
孕22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545士057\'腹围的平均值为1670士223\'股骨长为382士047
孕23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580士044\'腹围的平均值为1790士185\'股骨长为421士041
孕24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605士050\'腹围的平均值为1874士223\'股骨长为436士051
孕25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639士070\'腹围的平均值为1964士220\'股骨长为465士042
孕26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668士061\'腹围的平均值为2162士230\'股骨长为487士O41
孕27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698士057\'腹围的平均值为2181士212\'股骨长为510士041
孕28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724士O65\'腹围的平均值为2286士241\'股骨长为535士055
孕晚期的准妈妈一定也想知道你的宝宝发育的是否正常吧,那你一定要读这篇文章,仔细与你做的B超结果对照一下。
孕29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750士065,腹围的平均值为:2371士150\'股骨长的平均值为561士044
孕30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783士062\'腹围的平均值为:2488士203\'股骨长的平均值为577士047
孕31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806士060\'腹围的平均值为:2578士232\'股骨长的平均值为603士038
孕32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817士065\'腹围的平均值为:2620士233\'股骨长的平均值为643士049
孕33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850士047\'腹围的平均值为2778:士230\'股骨长的平均值为652士046
孕34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861士063\'腹围的平均值为:2799士255\'股骨长的平均值为662士043
孕35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870士055\'腹围的平均值为:2874士288\'股骨长的平均值为671士045
孕36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881士057\'腹围的平均值为:2944士283\'股骨长的平均值为695士047
孕37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900士063\'腹围的平均值为:3014士2017\'股骨长的平均值为710士052
孕38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908士059\'腹围的平均值为:3063士283\'股骨长的平均值为720士043
孕39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921士059\'腹围的平均值为:3134士312\'股骨长的平均值为734士053
孕40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928士050\'腹围的平均值为:3149士279\'股骨长的平均值为74士053目录:
第一章:第二代及以后的GPU工作流程简介
第二章:DirectX8和DirectX9 GPU的传统流水线
第三章:顶点和像素 *** 作指令
第四章:传统GPU指令的执行
第五章:统一渲染架构
第六章:G80和R600的统一渲染架构实现
第七章:G80与R600效能对比
第八章:尴尬的中端--Geforce8600简析
前面4章 我将先简要介绍下DirectX8/9显卡的核心----图形处理单元GPU的工作流程和指令处理情况
从第5章开始讨论统一渲染架构、新一代DirectX10 GPU的特性,G80/Geforce8800与R600/RadeonHD2900XT的架构具体实现及其区别。最后将会对中端最受关注的Geforce8600进行相应的简单分析。
第一章:第二代及以后的GPU工作流程简介
简单(而不一定绝对科学)的说:GPU主要完成对3D图形的处理--图形的生成渲染。
GPU的图形(处理)流水线完成如下的工作:(并不一定是按照如下顺序)
顶点处理:这阶段GPU读取描述3D图形外观的顶点数据并根据顶点数据确定3D图形的形状及位置关系,建立起3D图形的骨架。在支持DX8和DX9规格的GPU中,这些工作由硬件实现的Vertex Shader(定点着色器)完成。
光栅化计算:显示器实际显示的图像是由像素组成的,我们需要将上面生成的图形上的点和线通过一定的算法转换到相应的像素点。把一个矢量图形转换为一系列像素点的过程就称为光栅化。例如,一条数学表示的斜线段,最终被转化成阶梯状的连续像素点。
纹理帖图:顶点单元生成的多边形只构成了3D物体的轮廓,而纹理映射(texture mapping)工作完成对多变形表面的帖图,通俗的说,就是将多边形的表面贴上相应的,从而生成“真实”的图形。TMU(Texture mapping unit)即是用来完成此项工作。
像素处理:这阶段(在对每个像素进行光栅化处理期间)GPU完成对像素的计算和处理,从而确定每个像素的最终属性。在支持DX8和DX9规格的GPU中,这些工作由硬件实现的Pixel Shader(像素着色器)完成。
最终输出:由ROP(光栅化引擎)最终完成像素的输出,1帧渲染完毕后,被送到显存帧缓冲区。
总结:GPU的工作通俗的来说就是完成3D图形的生成,将图形映射到相应的像素点上,对每个像素进行计算确定最终颜色并完成输出。
第二章:DirectX8和DirectX9 GPU的传统流水线
前面的工作流程其实已经说明了问题。本章来总结一下,承前启后。
传统的GPU功能部件我们不妨将其分为顶点单元和像素流水线两部分。
顶点单元由数个硬件实现的Vertex Shader组成。
传统的像素流水线由几组PSU(Pixel Shader Unit)+TMU+ROP组成。
于是,传统的GPU由顶点单元生成多边形,并由像素流水线负责像素渲染和输出。
对于像素流水线需要做的说明是:虽然传统的流水线被认为=1PSU+1TMU+1ROP,但这个比例不是恒定的,例如在RadeonX1000(不包括X1800)系列中被广为称道的3:1黄金架构,PSU:TMU:ROP的数量为3:1:1。一块典型的X1900显卡具有48个PSU,16个TMU和16个ROP。之所以采用这种设计方法,主要考虑到在当今的游戏中,像素指令数要远远大于纹理指令的数量。ATI凭借这个优秀的架构,成功击败了Geforce7,在DX9后期取得了3D效能上的领先。
总结:传统的GPU由顶点单元生成多边形,像素流水线渲染像素并输出,一条像素流水线包含PSU,TMU,和ROP(有的资料中不包含ROP),比例通常为1:1:1,但不固定。
第三章:顶点和像素 *** 作指令
GPU通过执行相应的指令来完成对顶点和像素的 *** 作。
熟悉OpenGL或Direct3D编程的人应该知道,像素通常使用RGB三原色和alpha值共4个通道(属性)来描述。而对于顶点,也通常使用XYZ和W 4个通道(属性)来描述。因而,通常执行一条顶点和像素指令需要完成4次计算,我们这里成这种指令为4D矢量指令(4维)。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指令都是4D指令,在实际处理中,还会出现大量的1D标量指令以及2D,3D指令。
总结:由于定点和像素通常用4元组表示属性,因而顶点和像素 *** 作通常是4D矢量 *** 作,但也存在标量 *** 作。
第四章:传统GPU指令的执行
传统的GPU基于SIMD的架构。SIMD即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单指令多数据。
其实这很好理解,传统的VS和PS中的ALU(算术逻辑单元,通常每个VS或PS中都会有一个ALU,但这不是一定的,例如G70和R5XX有两个)都能够在一个周期内(即同时)完成对矢量4个通道的运算。比如执行一条4D指令,PS或VS中的ALU对指令对应定点和像素的4个属性数据都进行了相应的计算。这便是SIMD的由来。这种ALU我们暂且称它为4D ALU。
需要注意的是,4D SIMD架构虽然很适合处理4D指令,但遇到1D指令的时候效率便会降为原来的1/4。此时ALU 3/4的资源都被闲置。为了提高PS VS执行1D 2D 3D指令时的资源利用率,DirectX9时代的GPU通常采用1D+3D或2D+2D ALU。这便是Co-issue技术。这种ALU对4D指令的计算时仍然效能与传统的ALU相同,但当遇到1D 2D 3D指令时效率则会高不少,例如如下指令:
ADD R0xyz , R0,R1 //此指令是将R0,R1矢量的x,y,z值相加 结果赋值给R0
ADD R3x , R2,R3 //此指令是将R2 R3矢量的w值相加 结果赋值给R3
对于传统的4D ALU,显然需要两个周期才能完成,第一个周期ALU利用率75% ,第二个周期利用率25%。而对于1D+3D的ALU,这两条指令可以融合为一条4D指令,因而只需要一个周期便可以完成,ALU利用率100%。
但当然,即使采用co-issue,ALU利用率也不可能总达到100%,这涉及到指令并行的相关性等问题,而且,更直观的,上述两条指令显然不能被2D+2D ALU一周期完成,而且同样,两条2D指令也不能被1D+3D ALU一周期完成。传统GPU在对非4D指令的处理显然不是很灵活。
总结:传统的GPU中定点和像素处理分别由VS和PS来完成,每个VS PS单元中通常有一个4D ALU,可以在一个周期完成4D矢量 *** 作,但这种ALU对1D 2D 3D *** 作效率低下,为了弥补,DX9显卡中ALU常被设置为1D+3D 2D+2D等形式。
第五章:统一渲染架构
相对于DirectX 9来说,最新的DirectX 10最大的改进在于提出了统一渲染架构,即Unified Shader。
传统的显卡GPU一直采用分离式架构,顶点处理和像素处理分别由Vertex Shader和Pixel Shader来完成,于是,当GPU核心设计完成时,PS和VS的数量便确定下来了。但是不同的游戏对于两者处理量需求是不同的,这种固定比例的PS VS设计显然不够灵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DirectX10规范中提出了了统一渲染架构。
不论是顶点数据还是像素数据,他们在计算上都有很多共同点,例如通常情况下,他们都是4D矢量,而且在ALU中的计算都是没有分别的浮点运算。这些为统一渲染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在统一渲染架构中,PS单元和VS单元都被通用的US单元所取代,nVidia的实现中称其为streaming processer,即流处理器,这种US单元既可以处理顶点数据,又可以处理像素数据,因而GPU可以根据实际处理需求进行灵活的分配,这样便有效避免了传统分离式架构中VS和PS工作量不均的情况。
总结:统一渲染架构使用US(通常为SP)单元取代了传统的固定数目的VS和PS单元,US既可以完成顶点 *** 作,又可以完成像素 *** 作,因而可以根据游戏需要灵活分配,从而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第六章:G80和R600的统一渲染架构实现
以下我们着重讨论G80和R600的统一着色单元而不考虑纹理单元,ROP等因素。
G80 GPU中安排了16组共128个统一标量着色器,被叫做stream processors,后面我们将其简称为SP。每个SP都包含有一个全功能的1D ALU。该ALU可以在一周期内完成乘加 *** 作(MADD)。
也许有人已经注意到了,在前面传统GPU中VS和PS的ALU都是4D的,但在这里,每个SP中的ALU都是1D标量ALU。没错,这就是很多资料中提及的MIMD(多指令多数据)架构,G80走的是彻底的标量化路线,将ALU拆分为了最基本的1D 标量ALU,并实现了128个1D标量SP,于是,传统GPU中一个周期完成的4D矢量 *** 作,在这种标量SP中需4个周期才能完成,或者说,1个4D *** 作需要4个SP并行处理完成。
这种实现的最大好处是灵活,不论是1D,2D,3D,4D指令,G80得便宜其全部将其拆成1D指令来处理。指令其实与矢量运算拆分一样。
例如一个4D矢量指令 ADD R0xyzw , R0,R1 R0与R1矢量相加,结果赋R0
G80的编译器会将其拆分为4个1D标量运算指令并将其分派给4个SP:
ADD R0x , R0,R1
ADD R0y , R0,R1
ADD R0z , R0,R1
ADD R0w, R0,R1
综上:G80的架构可以用128X1D来描述。
R600的实现方式则与G80有很大的不同,它仍然采用SIMD架构。
在R600的核心里,共设计了4组共64个流处理器,但每个处理器中拥有1个5D ALU,其实更加准确地说,应该是5个1D ALU。因为每个流处理器中的ALU可以任意以1+1+1+1+1或1+4或2+3等方式搭配(以往的GPU往往只能是1D+3D或2D+2D)。ATI将这些ALU称作streaming processing unit,因而,ATI宣称R600拥有320个SPU。
我们考虑R600的每个流处理器,它每个周期只能执行一条指令,但是流处理器中却拥有5个1D ALU。ATI为了提高ALU利用率,采用了VLIW体系(Very Large Instruction Word)设计。将多个短指令合并成为一组长的指令交给流处理器去执行。例如,R600可以5条1D指令合并为一组5DVLIW指令。
对于下述指令:
ADD R0xyz , R0,R1 //3D
ADD R4x , R4,R5 //1D
ADD R2x , R2,R3 //1D
R600也可以将其集成为一条VLIW指令在一个周期完成。
综上:R600的架构可以用64X5D的方式来描述。
总结:G80将 *** 作彻底标量化,内置128个1D标量SP,每个SP中有一个1D ALU,每周期处理一个1D *** 作,对于4D矢量 *** 作,则将其拆分为4个1D标量 *** 作。
R600仍采用SIMD架构,拥有64个SP,每个SP中有5个1D ALU,因而通常声称R600有320个PSU,
每个SP只能处理一条指令,ATI采用VLIW体系将短指令集成为长的VLIW指令来提高资源利用率,例如5条1D标量指令可以被集成为一条VLIW指令送入SP中在一个周期完成。
第七章:G80与R600效能对比
从前一章的讨论可以看出,R600的ALU规模64X5D=320明显比G80的128X1D=128要大,但是为何在实际的测试中,基于R600的RadeonHD2900XT并没有取得对G80/Geforce8800GTX的性能优势?本章将试图从两者流处理器设计差别上来寻找答案,对于纹理单元,ROP,显存带宽则不做重点讨论。事实上,R600的显存带宽也要大于G80。
我们将从频率和执行效能两个方面来说明问题:
1、频率:G80只拥有128个1D流处理器,在规模上处于绝对劣势,于是nVidia采用了shader频率与核心频率异步的方式来提高性能。Geforce8800GTX虽然核心频率只有575MHZ,但shader频率却高达1375MHZ,即SP工作频率为核心频率的两倍以上,而R600则相对保守地采用了shader和核心同步的方式,在RadeonHD2900XT中,两者均为740MHZ。这样一来,G80的shader频率几乎是R600的两倍,于是就相当于同频率下G80的SP数加倍达到256个,与R600的320个接近了很多。在处理乘加(MADD)指令的时候,740MHZ的R600的理论峰值浮点运算速度为:740MHZ6452=4736GFLOPS 而shader频率为1350MHZ的G80的浮点运算速度为:1350MHZ12812=3456GFLOPS,两者的差距并不像SP规模差距那么大。
2、执行效能:G80虽说shader频率很高,但由于数量差距悬殊,即使异步也无法补回理论运算速率的差距。于是,要寻找答案,还要从两者流处理器的具体设计着手。
在G80中,每个矢量 *** 作都会被拆分为1D标量 *** 作来分配给不同的SP来处理,如果不考虑指令并行性等问题,G80在任何时刻,所有SP都是充分利用的。而R600则没这么幸运,因为每个流处理器只能同时处理一条指令,因而R600要将短指令合并为能充分利用SP内5DALU运算资源的VLIW指令,但是这种合并并不是总能成功。目前没有资料表明R600可以将指令拆开重组,也就是说,R600不能每时每刻都找到合适的指令拼接为5D指令来满载他的5D SP,这样的话我们假设处理纯4D指令的情况,不能拆分重组的话,R600每个SP只能处理一条4D指令,利用率80%,而对于G80,将指令拆开成1D *** 作,无论何时都能100%利用。而且,R600的结构对编译器的要求很高,编译器必须尽可能寻找Shader指令中的并行性,并将其拼接为合适的长指令,而G80则只需简单拆分即可。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R600中每个SP的5个1D ALU并不是全功能的,据相关资料,每组5个ALU中,只有一个能执行函数运算,浮点运算和Multipy运算,但不能进行ADD运算,其余的4各职能执行MADD运算。而G80的每个1D ALU是全功能的,这一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R600的效能。
总结:虽然R600的ALU规模远大于G80,但G80的SP运行频率几乎是R600的两倍,而且G80的体系架构采用完全标量化的计算,资源利用率更高,执行效能也更高,因而总体性能不落后于R600。
第八章:尴尬的中端--Geforce8600简析
在新一代中端显卡中,最早发布也是最受关注的莫过于nVidia的G84---Geforce8600系列。
但是相比其高高在上的价格,它的性能表现实在不尽如人意,很多测试中均落后于价格低于它的老一代高端显卡Geforce7900GS。本章将利用前面讨论的结论对G84核心的SP处理能力作简要地分析。
G84是G80核心的高度精简版本,SP数量从G80的128个锐减为32个,显存位宽也降为1/3--128bit。
抛开显存位宽和TMU ROP,我们着重看SP,G84的SP频率与核心频率也不相同,例如8600GT,核心频率只有540MHZ,shader频率却高达1242MHZ,即核心频率的两倍多,我们粗略按两倍记,则G84核心相当于核心shader同步的64(个1D标量) SP,而传统的VS和PS中ALU是4D的,于是可以说G84的计算能力相当于传统VS和PS总数为64/4=16的显卡,粗略比较,它与Geforce7600(PS+VS=17)的计算能力相近。但当然,事实这样比较是有问题的,因为在G7X中,每个PS中有两个4D ALU,因而7600的运算能力高于传统PS+VS=17的显卡。下面的计算就说明了问题:(MADD *** 作)
对于7600GT ,VS为4D+1D PS为4D+4D 核心频率560MHZ 理论峰值浮点运算速度:
560MHZ(12(4+4)+5(1+4))2=13552GFLOPS
而对于8600GT:1242MHZ3212=794GFLOPS
由此可见,8600GT的峰值运算速度甚至远低于上代的7600GT,更不用跟7900GS相比了。但是,实际情况下,迫于传统架构所限,G7X满载的情况基本不可能出现,G7X的实际运算速率要远低于理论值,而对于G8X架构,执行效率则高很多,实际运算速率会更加接近理论极限。而且支持SM40的G8X寄存器数目也要远多于G7X,众多效率优势,使得Geforce8600GT仅凭借少量的SP就足以击败上代中端7600GT。
但是作为DX10显卡,仅仅击败7600GT显然不是最终目标,仅32SP的它在计算量要求空前之高的DX10游戏中表现极差,根本不能满足玩家要求。
总结:8600GT性能上取代7600GT的目标凭借着高效的统一渲染架构总算勉强完成,但过少的SP数量使得其显然难以击败上代高端,更不用说流畅运行DX10游戏了,而高高在上的价位更使其处境不利,归根到底,nVidia对G84 SP数量的吝啬以及过高的价格定位造就了Geforce8600的尴尬,因此,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选用8600系列显然不如Geforce7900和RadeonX1950GT来的划算。 这次介绍的是整个双受精过程的简介,是最最原始的初稿,文字啰嗦,图不对文,我在我读研的这几年内想把整个受精过程参与的因子都尽可能完善,欢迎各位读者及时补充交流。
双受精主要是被子植物(当然裸子植物麻黄属和买麻藤属也存在)特有的生殖方式,其过程主要是成熟的花粉粒落在柱头上水合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穿过引导组织,穿过隔膜,进入胚珠后花粉管爆炸释放出两个精细胞,其中一个精细胞与卵细胞结合,最后发育成胚(2n),另外一个与中央细胞融合发育形成胚乳(3n)。
植物生殖过程中演化出了许多独特的生理机制,例如花粉管的顶端生长(tip growth),在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中过程中,有很多种顶端生长的例子,如真菌的菌丝,植物的根毛以及毛状体,目前花粉管的顶端生长是顶端生长生长最快的一种形式之一,所以以花粉管为模型研究顶端生长是一个很好的方式。目前花粉管生长区别于其他细胞生长有两个最重要的特点,一是花粉管于顶部向顶端生长,二是通过果胶甲基酯酶(PME,如VANGUARD1)对果胶的去酯化作用会使得顶端新形成的细胞壁沉积物之间产生空间上距离。这种去酯化作用产生的羧基使果胶与其他聚合物形成Ca2 +-盐桥,从而形成果胶凝胶,有助于使壁硬化。在顶端PME会与PMEI(PME的抑制物)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来抑制PME的酶活,随着顶端不断向前生长,复合物逐渐解散,使得细胞壁硬化。此外花粉管细胞壁还具备许多多糖以及不同的修饰形式,如乙酰化,硼酸二酯交联,岩藻糖基化木葡聚糖的分泌以及纤维素和胼胝质的局部合成。
其中分泌蛋白 LRXs(leucine-rich repeat extensins)可能参与了花粉管细胞壁和膜结构的修饰, LRX8, 9, 10, 11这四个蛋白mRNA在花粉中的表达量极其高。 lrx 突变体显示花粉管处存在纤维素和胼胝质的不正常积累,且四突雄配子体的传递率下降了六倍。如果在 lrx 突变体中添加Ca+能部分抑制突变体的表型,暗示着LRX可能通过Ca信号才调控下游过程。此外LRX8以及其他三个LRX可以和小肽RALF4/19(rapid alkalinization factor 4/19)相互作用来调控ANXUR1 (ANX1) 和ANX2使得花粉管的爆炸。其中有一个有趣的问题是,花粉细胞分泌多种水解酶,其可能降解花粉管或周围雌蕊细胞的细胞壁并产生DAMP(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那么植物是如何区别这两者从而保护正常的生殖过程的呢?
此外, ROPs(Rho GTPases from plants)以及其下游的效应因子作为主要调控者调控了细胞极性生长,同样参与花粉管顶端生长极性的建立。ROPs家族共有11个成员,其中ROP1主要调控了花粉管的的顶端生长,当ROPs结合GTP时,会变成激活构像,当GTP水解成为GDP时,会变成非激活的构像。GDP到GTP的转化是被GEF(guanine nucleotide exchange factor)催化。激活状态下的ROP–GTP能够与一系列的效应因子相互作用,但是仅仅只有一小部分被鉴定出来,因为ROP固有的GTP酶活性会将GTP转化成GDP,所以与ROP–GTP相互作用的效应因子是非常瞬时的,因此非常难以鉴定。其中ROP–GTP的激活构像持续时间会被GAPs(GTPase-accelerating proteins)缩短从而增加GTP的水解速率,同时ROP-GDP也会与GDIs(GDP-dissociation inhibitors)相互作用,从而使得GDP不会被GEFs催化形成新的GTP。GAPs, GEFs 和 GDIs其活性均可被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调节,主要是受 CPKs(Ca2+-dependent protein kinases), MAPKs(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和 RLKs调控。在顶端生长的过程当中RIC4(ROP-interactive CRIB motif–containing protein 4)和RIC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RIC4能够促进F-肌动蛋白的组装,而RIC3会刺激Ca2 +浓度瞬变,从而使得F-肌动蛋白的分解。但是目前还不清楚RIC3是否是直接与Ca+通道蛋白相互作用还是与激活了一条新的信号途径来调控Ca2+。此外,位于ROP-ATP下游的NOX(NADPH oxidase)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NOX可以产生ROS来调控细胞壁的修饰并且激活新的信号通路,目前认为ROS可以激活一条尚未鉴定出的Ca2+通道,有趣的是NOX还可以被Ca2+ 和 CPKs直接激活,这就可能推测这里存在一条正反馈的机制:ROS诱导的钙信号反过来调控新的ROS通路,或者可能是以ROS 到 Ca2+ 调控 ROS 再到 Ca2+引发的钙振荡来调控下游过程。在顶端汇集的细胞质钙震荡到底是标志着生长周期的开始还是结束呢?这是目前生殖领域比较关心的科学问题之一。但是目前研究发现这种钙振荡可能需要多个过程协调激活,例如通过离子通道蛋白的Ca2+离子内流或离子泵和离子交换蛋白引起的Ca2+外流,可是在模式植物拟南芥的花粉中至少有潜在的39个基因可以编码Ca2+通道蛋白,包括 CNGCs(cyclic nucleotide gated channels),GLRs(glutamate-like receptors), MSLs(mechanosensitive-like channels), OSCAs(reduced hyperosmolality-induced[Ca2+]i increase channels), 一个Piezo离子通道和膜联蛋白。目前关于 CNGC18 和 GLRs 的突变体的研究发现这些通道的缺失并不能使得顶端钙振荡消失,除了Ga2+本身运输可能会影响顶端Ca2+的聚集之外,还与细胞骨架动态变化相关。此外在拟南芥中至少存在230个花粉特异表达的基因可以与Ca2+结合或者是参与Ca2+的信号通路,例如CBLs(calmodulins or calcineurin B–like proteins ),CPKs和CBL-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s,因为CPKs可以磷酸化下游数百个蛋白,所以要理解Ca2+是如何影响顶端生长还是个复杂的问题。在先前的研究中,认为Ca2+的每一次震荡都对一次生长周期至关重要,但是钙成像实验显示,在一次钙振荡过程中,生长周期已经完成多轮,所以这些观察结果表明,Ca2+振荡不是生长周期所必需的,Ca2 +振荡可能作为开关间歇地起作用,以重新同步或重启细胞过程。
第一阶段:花粉落在柱头上,标志着雌雄配子双方密切的信号交流开始
当花粉落在柱头上开始,复杂的信号交流便开始了,首先雌方需要确定花粉是不是合适的(杂种不育或是自交不亲和),如果合适才会经过粘附、水合、萌发的步骤形成花粉管。花粉在柱头上水合的过程是收雌雄双方的调控的,水合过程中会引起花粉粒内Ca2+的内流,随后还会引起花粉粒内细胞质的重塑和ROS的累积。目前对于各向同性的花粉粒产生极性生长的花粉管的机制还不是很清楚,可能是细胞质内钙离子浓度的梯度分布或是RIP1(ROP–interactive partner 1)的定位又或是Exocyst复合体中的SEC3A亚基作用于在花粉管出现的地方。此外,快速水合过程中水进入引起渗透压的改变为什么没有使得花粉粒裂解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例如大肠杆菌能够通过使用机械敏感性通道释放渗透物来防止细胞裂解。花粉特异表达的MSL8(mechanosensitive-like channel 8)可能具有相似的功能,水通道蛋白的调控以及鞘脂也在其中发挥作用。
在干燥的柱头,花粉萌发的速度很快,30min即可,但是在体外却要大于35h,这其中花粉上的脂质对于萌发过程至关重要,从柱头释放出来来的十氢喹啉衍生物以及油菜素甾醇可以刺激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在对烟草的研究中发现,自噬对于烟草花粉的正常萌发非常重要。在百合中存在chemocyanin碱性小蛋白,可以在花粉萌发后,指导花粉管导向性生长。除此之外,花粉管的出现还需要突破物理上的阻碍,这就需要有关水解酶的分泌和活跃的信号传导,其中AtOFT1(OFUCOSYLTRANSFERASE 1)和tod1(turgor regulation defect 1,神经酰胺酶)的突变体显示穿过柱头和花柱隔层的能力变弱。
第二阶段:花粉管在花柱,引导组织,隔膜的导向性生长
引导组织具有特化的细胞外基质,是多糖,糖蛋白和糖脂的复杂混合物,被认为可以用来支持花粉管的生长。在有些植物当中花柱,引导组织,隔膜会作为自交不亲和发生的地点,但是在拟南芥中主要是为了让花粉管正常导向完成双受精。
目前对于花粉管快速生长依据的原料还不清楚,在烟草中的TTS(TRANSMITTING TRACT–SPECIFIC)蛋白TTS1和TTS2可以在体外刺激花粉管生长,但是TTS在拟南芥的同源物是否能刺激花粉管的生长还未知。GABA 和GABA和d-serine两个氨基酸分子能够促进花粉管的生长。外源的GABA能在体外影响花粉管生长,在较低浓度下刺激花粉管生长,在较高浓度下抑制花粉管伸长,柱头产生的d-serine可能作为花粉管顶端GLRs的激动剂调控Ca2+来促进花粉管在花柱,引导组织和胚珠的生长。花粉管表达的GLR的功能取决于亚细胞定位,而亚细胞定位又由CNIH(CORNICHON HOMOLOG)分子伴侣调节。 但是,d-serine触发的Ca2+信号传导的特定功能仍有待确定。据目前的实验观察,花粉管粘附在引导组织上对于花粉管的正常生长至关重要,使用体外粘附生物测定法鉴定了百合花粉管粘附所必需的两个分子。两者中较大的是果胶而较小的分子是脂质转移蛋白SCA(stigma/stylar cysteine-rich adhesin),两个分子都非常重要,单独之一并不能重复粘附过程。此外有意思的,如果花粉在体外萌发,最后找到珠孔的能力很弱,但是穿过花柱和引导组织后,找到珠孔的能力大大增加,并且转录组数据显示,穿过花柱和引导组织会使得原先数千个不表达的基因表达。在蓝猪耳中,一个胚珠起源的蛋白AMOR(ovular methyl-glucuronosyl arabinogalactan),能够使得花粉管穿过体外切割过得花柱来响应胚珠产生的信号。AMOR被鉴定为阿拉伯半乳糖多糖,其末端的4-O-甲基-葡萄糖醛酸残基是主要的功能部位。
第三部分 珠孔导向
珠孔导向一般被认为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模型来理解胞外的信号分子是如何引起胞内的信号转导途径。在先前的研究中发现助细胞对于珠孔导向非常重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位于助细胞上的丝状器上分泌的小肽信号参与了这个过程。第一个被鉴定出来参与珠孔导向过程的是玉米中的ZmEA1,利用RNAi的技术发现沉默掉ZmEA1后,花粉管不能找到珠孔,并且导致严重的育性下降。随后在蓝猪耳里鉴定到一组小肽LUREs能够吸引花粉管。随后在拟南芥中也找到了物种特异性的小肽AtLURE1也能参与花粉管的吸引(AtLURE1与LURE1在序列上无相似性,只是功能类似),AtLURE1是一组富含半胱氨酸的防御素样的小肽,在对AtLURE11–15的研究过程中,发现这组小肽特异性的定位在助细胞,蛋白从丝状器上分泌出来到珠柄。但是五突并没有产生败育的表型,随后通过建树又找到了两个与AtLURE1相关的基因并且展现出可以吸引花粉管的功能,并命名为AtLURE17,AtLURE18。有趣的是七突也没有明显的育性下降,暗示着AtLURE1介导的信号通路可能并不是对于植物生殖所必须的。那么他们的功能又是什么样的呢?通过将拟南芥的花粉与另一种与拟南芥亲缘关系很近的物种琴叶拟南芥的花粉一起共同授于拟南芥的柱头上,发现在AtLURE1信号正常的植物中,拟南芥的花粉管被优先吸引,竞争性明显;而在缺失了AtLURE1信号的 atlure1 突变体植株中,拟南芥的花粉管被优先吸引的能力就显著降低,这表明AtLURE1的生物学功能主要是促进近缘物种的生殖隔离,为达尔文提出的同种花粉优先的理论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明。此外,还有4个在 myb98 突变体中表达下调且无物种特异性的小肽XIUQIUs,在 AtLURE1s 七突的背景下敲除,发现存在20%的育性下降,并且XIUQIUs不仅可以吸引拟南芥的花粉管,还可以吸引其他近缘种如琴叶拟南芥和哈勒氏拟南芥的花粉管。
在整个珠孔导向的过程中,RLK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功能。 prk6 (pollen receptor kinase 6)突变体在半体外的环境下不能响应AtLURE12的信号,PRK共有8个成员,其在番茄中的直系同源的基因已经知道可以通过自分泌和雌性表达的配体来调控花粉管的延伸。 prk6prk3 双突珠孔附近花粉管生长异常, prk6prk3prk1 花粉管穿过柱头异常缓慢。此外,还有其他组发现了MDIS1–MIK组成的受体复合物,MDIS1, MIK1和MIK2的胞外域可以与AtLURE12互作,但是 MDS1 MIK1 MIK2 的突变体表现出细微的花粉管引导缺陷,但没有像在prk突变管中观察到的花粉管延伸的缺陷。那到底谁才是AtLURE1s的受体的呢?接着有报道通过生化和结构的方法,验证了AtLURE1s与PRK6的互作,但是了重复不出AtLURE1s与MDIS1–MIK的互作,因此很有可能AtLURE1s-PRK6小肽受体复合物介导了拟南芥进缘物种的生殖隔离。还有两个RLCK LIP1(LOST IN POLLEN TUBE GUIDANCE)和LIP2也被报道能够响应AtLURE1的信号。但是目前XIUQIUs的受体还没有发现。
PRK6可以与ROP–GEF相互作用,暗示着AtLURE1s-PRK6会激活了下游ROP和Ca2+,两个钾转运蛋白chx21和chx23也对珠孔导向的过程非常重要。此外,在珠孔的的过程中值得关注的是,通过情况下,胚珠仅仅吸引一根花粉管,但是如果受精失败,则会吸引第二根花粉管,暗示着植物里存在某种机制在受精成功后能够抑制花粉管再次进入受精成功的胚珠,可能与乙烯信号导致的助细胞退化相关。
第四部分 花粉管的接收
一旦进入胚珠,花粉管会缓慢通过丝状器最终在助细胞处停止生长爆炸,花粉管的接收是种间杂交的一个重要的合子前障碍,在种间杂交中花粉管不能停止生长并释放精细胞。
FER(FERONIA)一个雌方表达的CrRLK1L的成员,其突变体花粉管过度生长,不能正常产生种子。其中FER和LRE((LORELEI,GPI-anchored membrane protein)的协同作用对于花粉管的接收非常重要,在未受精的胚珠当中,LRE可以起到分子伴侣的作用一起和FER从内质网运送至助细胞的丝状器上。定位到丝状器上后,FER和LRE便成为ROP信号复合体的成员,调控ROS的产生,这对于花粉管的接收非常重要,并且FER的胞外域可以与LRE互作,有趣的是,异位在花粉管表达的LRE能够互补雌方 lre 突变体花粉管接收缺陷的表型,暗示着LRE在花粉管到达助细胞后在信号传递中的关键作用,且不同于其作为分子伴侣在细胞内作用。当花粉管与助细胞相互存在信号交流后,助细胞内细胞质的Ca2+浓度的改变以及Ca2+的振荡是依赖于FER和LRE。近期发现EN14(GPI-anchored membrane protein)也定位于助细胞的丝状器上并且可以与FER相互作用。近期,CrRLK1L家族的另外两个成员HERK1和ANJEA可能与FER形成异源复合物来调控花粉管的接收。NTA是Mildew Resistance Locus O家族的一个跨膜蛋白,FER对于在花粉管到达时NTA在丝状器上的重新定位是必须,暗示着NTA作用于FER的下游。EVN和TUN分别编码UDP-糖基转移酶超家族蛋白和多萜醇激酶,暗示着在助细胞的表达的N-糖基化蛋白能够在花粉管的接收中起作用。 amc (abstinence by mutual consent)突变体仅仅在雌雄双方都缺失时才会出现花粉管不能正确接收的表型,这表明花粉管的接收需要雄配子体和雌配子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两种配子体共享一套信号传递的机制。在对于雄方的研究中发现三个MYB类的转录因子MYB97, MYB101和MYB120,这三个转录因子在花粉管穿过柱头后受诱导表达,单突或是双突都没有表型,在 myb 三突中,约70%的胚珠都出现花粉管缠绕在雌配子体上,并且无法释放出精细胞。这三个MYB类的转录因子和FER的关系目前还不清楚,并且FER的配体还没有找到。
在助细胞正确接收花粉管后,花粉管将会爆炸释放出两个精细胞。玉米中在助细胞表达的类防御素蛋白ZmES4可以与在花粉管内表达的钾离子通道KZM1相互作用并且诱导花粉管爆炸。在水稻中,定位于花粉管顶端的RURP(Ruptured Pollen tube)与钾离子通道HAK1相互作用来调控钾离子的稳态和花粉管细胞壁完整性。在拟南芥中,一个编码Ca2+泵的蛋白ACA9如果在花粉管内缺失,则会导致爆炸失败,但是 aca9 的花粉管能够正常到达目的地。此外ANX1 ANX2 还有 BUDDHA’S PAPER SEAL 1 (BUPS1) BUPS2组成的受体复合物是维持花粉管细胞壁完整性的重要因子,这四个蛋白都属于CrRLK1L家族,在花粉管生长时,花粉管内分泌小肽RALF4和RALF19能够与该受体复合物结合,维持花粉管细胞壁的完整性,当花粉管生长至一定阶段时,胚珠分泌的小肽RALF34可以更高的亲和力竞争结合该受体复合物,使得花粉管爆炸。此外LLG2(LORELEI-LIKE-GPI ANCHORED PROTEIN)和LLG3可以作为BUPS1/2ANX1/2受体复合物的共受体存在,且在RALF4/19小肽存在的情况下,可以显著加强LLG2/3与BUPS1/2、ANX1/2受体胞外域之间的相互作用。MARIS属于RLCK8家族的成员,该突变体也展示花粉管提前爆炸的表型,暗示其也位于RALF4/19-BUPS1/2ANX1/2-LLG2/3的信号通路之中。
第五部分 精卵融合
随着花粉管的爆炸,一对物理上联系的精细胞被释放出来。但是在正式的精卵融合之前,通过活体成像的实验,发现精卵细胞在正式融合之前,会存在几分钟的停滞,这几分钟被认为是雌雄配子信号大量进行交流的时刻确保精卵融合正确进行。基于先前的研究,认为目前在拟南芥配子融合过程总共分为三步,首先是卵细胞分泌的小肽会使精细胞激活,激活后的精细胞会与卵细胞黏附,最后实现融合。
GEX2(GAMETE EXPRESSED 2)是精细胞特异表达的单次跨膜蛋白,其有一个filamin-repeat的结构域,并且在其他的物种中存在同源基因, gex2 突变体精细胞与卵细胞和中央细胞不能进行正常的粘附过程。突变体雄配子传递率较野生型下降19倍。目前GEX2在雌方的配体还没有发现。 hap2(hapless 2) 突变体精细胞不能与卵细胞和中央细胞融合,主要介导了融合的过程。HAP2的同源基因在除了真菌的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暗示着该蛋白可能在真核生物有性生殖早期就起到融合的功能。此外,结构的数据显示,在精卵融合过程中,HAP2功能类似于II类病毒融合蛋白,需要形成蛋白三聚体,将一个两亲性螺旋插入雌方膜中来与卵和中央细胞融合。由于在雄配子发育过程,营养细胞会将生殖细胞吞噬,所以精细胞会有双层膜的结构,所以外层的膜应该在精细胞膜膜融合之前裂解。此外由于两个精细胞之前还存在一个连接区域,这个区域应该在融合过程会裂解。EC1(egg cell-specific expressed genes)是一组定位于卵细胞的分泌型小肽,共有五个成员EC11-EC15,EC1小肽定位于卵细胞囊泡状的结构中,并且会从其中分泌到卵细胞外,引起精细胞中HAP2定位的改变完成对精细胞激活。利用EC1-RNAi的材料也发现精细胞的粘附过程也受阻,同时两个精细胞不分离,暗示了EC1功能的多样性。但是目前为止,EC1分泌的时间还不确定,此外EC1位于精细胞上的受体还未鉴定。近期还鉴定到两个精细胞定位的四次跨膜蛋白DMP8(DOMAIN OF UNKNOWN FUNCTION 679 membrane protein)和DMP9,并且主要是在融合过程中发挥作用,被认为可能主要起到保证HAP2正确发挥功能。
在融合过程,一个精细胞和卵细胞融合,一个与中央细胞融合,多精融合的概率也是非常低,暗示同样存在一种机制来确保精卵的正确融合。在动物中,该过程涉及快速的膜去极化,随后使得精子与合子隔离开。在植物当中,精卵融合的过程在雌雄配子中都会存在细胞质Ca2+浓度增加的现象,但是这是膜去极化的原因还是结果以及是否是真的用来阻止多精融合的过程,现在还不确定。
至此被子植物已经从单倍体跨越到了二倍体,如果以上的步骤都顺利完成的话,那么他就有可能长成我们随处可见的花花草草。
主要参考文献(简单先列出文章名字):
1A Fruitful Journey: Pollen Tube Navigation from Germination to Fertilization
2Cysteine-rich peptides: signals for pollen tube guidance, species isolation and beyond
3Ligands Switch Model for Pollen-Tube Integrity and Burst
4How CrRLK1L Receptor Complexes Perceive RALF Signals
5Twice the fun, double the trouble: gamete interactions in flowering plants名片上的字母缩写:PC 具体什么意思
邮编
我国的通行写法是将邮政编码另起一行,前面标上"邮编(Postal Code; Zip; PC)"两字,但英美各国的惯例却是将邮编直接写在州或城市的后面
BF是男朋友的意思。GF是女朋友的意思。
BL是男同志的意思。GL是女同志的意思。
GAY是男同志简称G。
LES是女同志。
HOMO泛指同性恋。
BG是正常的男女恋爱的意思。
CC是男同性恋里非常女性化的人。
MS是貌似。
CJ是纯洁。
BH彪悍。
BS是鄙视。
BC是 。
BD是笨蛋。
BBS是论坛。
RP是人品,RPWT就是人品问题了。
HOHO这个是笑声
BT指变态。
RMB是人民币。
PL是漂亮。
PP指照片,也指漂亮。
LZ指楼主。
ATM是自动提款机。
PS是PHOTOSHOP,一种专门处理影象的软体。
JP极品
T是踢。
3指删。
Q是可爱。
P是屁
GG:哥哥
DD:弟弟/东东
NB:牛×的缩写
PLMM:漂亮美眉
PF:佩服的缩写。
SL:色狼的缩写。
KH:葵花,代指练《葵花宝典》的高手。
KHBD:葵花宝典。
PXJF:辟邪剑法,源于KHBD,KH专用的剑法。
PMP:拍马屁。
PMPMP:拼命拍马屁。
MPJ:“马屁精”的缩写。
ODBC:“哦,大 ”的缩写。
XB:小白的缩写。
YY:意的缩写
Bbox是 beat box 的缩写
Beatbox是口技的一种形式,主要是涉及用嘴唇、牙齿、舌头、口腔和喉咙的声音来模仿鼓声、节奏以及音乐的一种新型艺术,它也包括:唱歌,用声带模仿打碟,模仿喇叭,琴弦和其他的一些乐器。如今的Beatbox与hip-hop文化息息相关,成为了hip-hop重要的因素之一。另外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bbox”或“b-box”这种简称只有在华语地区才会这样叫,但其实是不规范的,正确的叫法应是“Beatbox”或“Beat box”。
Beatbox,起源于美国,是一种出现于1980年代的新兴Hip Hop元素,一种在21世纪初兴盛起来而形成的音乐文化。可以通俗的理解为节奏口技,但有别于中国传统口技。
Beatbox,在华语圈通常被称作B-Box,起源于美国,是一种出现于1980年代的Hip-Hop元素,一种在10年前兴盛起来而形成的音乐文化。可以通俗的理解为节奏口技,但不能被称之为口技,一般的beatboxer都不喜欢被别人用口技称呼,用平常的用语解释的话,就是节奏箱子。
公司或者是其它的缩写
PMB Pat McGee Band
PMB Peitermartizburg (South Africa)
PMB Pepper Marketing Board Malaysia
PMB Perfectly-Matched Boundary
PMB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Baseline
PMB Personnel Management Branch
PMB Physics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journal published by the Institute of Physics)
PMB Pilot-Make-Busy
PMB Pink Mealy Bug
PMB Plant and Microbial Biology
PMB Please Mail Back
PMB Polymorphonuclear Basophil Leukocytes
PMB Position Management Board
PMB Possession of A Malt Beverage (underage drinking)
PMB Post Menopausal Bleeding
PMB Potato Marketing Board
PMB Premessage Bit
PMB Print Measurement Bureau
PMB Private Mail Box (non-USPS)
PMB Private Mailbox
PMB Private Message Board
PMB Program Management Baseline
PMB Program Management Board
PMB Program Milestone Baseline
PMB Project Management Branch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Baseline(PMB):在挣值专案中,绩效测量基准是一个用于专案绩效测量的阶段预算计划。它由所有的控制账目计划(CAP)预算与适当的间接成本预算加总而成。由于远期的工作暂未含在控制账目中,所以绩效测量基准还包括分配给WBS较高层次上元素的预算。绩效测量基准不包括任何管理储备或应急储备。
客厅博物馆的字母缩写TAOL啥意思the art of life 的缩写,艺术生活
汽车的字母缩写 车 型
英文及缩写
轿
车
类
别
二门
2D
三门
3D
四门
4D
五门
5D
旅行车
W
掀背式
HB
旅行车
W(Wag-On)
双门跑车
C(Coupe)
四门跑车
S(sedan)
活顶四门跑车
C(Convertible Coupe)
超豪华轿车
Limousine
二、传动系统
英文字母
代表含义
M(Manual)
手动变速器
A(Automatic)
自动变速器
A4
四速自动变速器
FF
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
FR
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
RR
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
MR
发动机中置,后轮驱动
三、 发动机系统
英文字母
含 义
CC
发动机排量单位:毫升
L(Lengtn)
气缸排列法,代表直列。L4,直列4缸
V(6、8、12)
即其气缸排列在两侧,成“V”字型,“6、8、12”表示气缸数量,V6表示“6缸V型发动机”, 其优点是发动机的布置紧凑,占用空间小。
DOHC
双顶置凸轮轴。OHC,顶置凸轮轴。
EFI
燃油喷射
VTEC
为一种进气的方式,普通车空气未经此系统处理,其分子排列混乱,会造成其在燃烧室内燃 烧得不完全,从而会产生废气过多,机件磨损过快等一系列问题。VTEC系列的作用是将空气处理以后才进入气缸燃烧,可提高马力,降低废气及磨损。是日本本田公司发明的技术。
DIESEL
在许多车的后面及侧面都有此标记,其实际的中文意思为“柴油”,表示该车使用柴油。
四、底盘系统
目前多数中高档车的悬挂系统一般采用四轮独立式设计,制动系统分为四轮盘式和前轮后鼓式两种。
英文字母
代 表 含 义
ABS
电控制动防抱死装置。其原理是当车辆遇险需紧急刹车时,它可通过电脑制动系统进入“高 速点刹”状态,使车辆不会出现侧滑、旋转等危险情况,故ABS在国外已被列为安全必备装置。
RB
回圈球式转向器
RP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
P档
停车档,在车子停放或完全静止时采用。
R档
倒车档,使用该档时必须将车完全静止才能入档,严禁在运动中由前进档换入倒车档,以防损坏齿轮。
N档
空档,车辆暂停使用,如等候红、绿灯。
D档
行车档。
2档
中速档,在雪地或市区等车速不高的情况下使用。
L档
低速档,用于爬斜坡或易打滑路面。
OD档
超速档,用于高速行驶情况。
SENS-ONIC
变速箱标记,此箱是由瑞典SAAB公司首先研制出来的,其特点是集自动变速与手动变速的优 点于一身。其排档位与手动变速档位一样,但变速时却不需要踩离合器。
SIPS
意为“车侧碰撞防护系统”,其原理是把来自一面的撞击力尽可能的分散到车体其他部分, 从而避免对乘车人的直撞伤害。用此装置以欧洲车较多。
EDC
即为“电子避震器控制系统”,此系统能随着道路负载以及行车方式的不同而在瞬间调整控制单元,达到最佳的避震效果。如刹车及转向时,EDC会调整为较硬的避震;而定速行驶时 ,则调整为较软的避震。
AIRBAG
即安全袋。其作用在于当高速行驶的汽车发生碰撞时,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一个气袋,缓 冲人与车体的碰撞,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根据容量大小,可划分为大袋和欧洲袋。大袋即是容量最大的一种,司机及前座乘客气袋的容量分别为67L和140L。欧洲袋由欧洲车厂兴起 ,容量只有35L和65L,因其只能缓冲面部的撞击,故也称“面袋”。
4WS
即“四轮转向系统”,当打方向盘车辆转弯时,普通车辆只有前轮转向,而具备“4WS”系统的车辆,则四个轮子都旋转。故其可在高速状态下转急弯,或在极狭窄的位置“平移”进入车位停泊。
4WD
为“四轮驱动装置”,此装置主要适合在野外无路状态下使用。
Cd
空气阻力系数,简称“风阻”。Cd越小,则表示该车的动力利用效率越高、越省油及车内噪 音越小,车辆行驶的稳定性越好。
ELR
紧急锁紧式伸缩装置,用于安全带。在正常时,不发生作用,遇到险情,(如撞车),它会在极短时间内将乘客固定在座椅上,避免司机和乘客因惯性而撞伤,起到保护的作用。
SPH 近视或者远视 前面负号近视 正号远视 CYL 散光 PX 散光轴位 PT 瞳距
这个都是验光单上的资料,并不能用来做配镜资料,
还是需要验光师经过试戴 调整后,出具验光处方单。
address,缩写为add
如何看B超单上的字母缩写 医院超声检查报告单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胎囊、胎头、胎心、胎动、胎盘、股骨、羊水和脊柱。提供一些参考指标:
1、胎囊:胎囊只在怀孕早期见到。它的大小,在孕15个月时直径约2厘米,25个月时约5厘米为正常。胎囊位置在子宫的宫底、前壁、后壁、上部、中部都属正常;形态圆形、椭圆形、清晰为正常;如胎囊为不规则形、模糊,且位置在下部,孕妇同时有腹痛或 流血时,可能要流产。
2、胎头:轮廓完整为正常,缺损、变形为异常,脑中线无移位和无脑积水为正常。BPD代表胎头双顶径,怀孕到足月时应达到93厘米或以上。按一般规律,在孕5个月以后,基本与怀孕月份相符,也就是说,妊娠28周(7个月)时BPD约为70厘米,孕32周(8个月)时约为80厘米,以此类推。孕8个月以后,平均每周增长约为02厘米为正常。
3、胎心:有、强为正常,无、弱为异常。胎心频率正常为每分钟120-160次之间。
4、胎动:有、强为正常,无、弱可能胎儿在睡眠中,也可能为异常情况,要结合其他专案综合分析。
5、胎盘:位置是说明胎盘在子宫壁的位置;胎盘的正常厚度应在25-5厘米之间;钙化一项报告单上分为Ⅲ级,Ⅰ级为胎盘成熟的早期阶段,回声均匀,在怀30-32周可见到此种变化;Ⅱ级表示胎盘接近成熟;Ⅲ级提示胎盘已经成熟。越接近足月,胎盘越成熟,回声的不均匀。
6、股骨长度:是胎儿大腿骨的长度,它的正常值与相应的怀孕月份的BPD值差2-3厘米左右,比如说BPD为93厘米,股骨长度应为73厘米;BPD为89厘米,股骨长度应为69厘米等。
7、羊水:羊水深度在3-7厘米之间为正常,超过7厘米为羊水增多,少于3厘米为羊水减少。
8、脊椎:胎儿脊柱连续为正常,缺损为异常,可能脊柱有畸形。
9、脐带:正常情况下,脐带应漂浮在羊水中,如在胎儿颈部见到脐带影像,可能为脐带绕颈。
专用术语——胎位缩写
胎位为先露部的代表在产妇骨盆的位置,亦即在骨盆的四相位--左前、右前、左后、右后。
顶先露的代表骨为枕骨(oipital,缩写为O);臀先露的代表骨为骶骨(sacrum,缩写为S);面先露的为下颏骨(mentum,缩写为M);肩先露的代表骨为肩胛骨(scapula,缩写为Sc)。
胎位的写法由三方面来表明:
1、代表骨在骨盆的左侧或右侧,简写为左(L)或右(R);
2、代表骨名称,如顶先露为“枕”,即“O”,臀先露为“骶”,即“S”,面先露为“颏”,即“M”,肩先露为“肩”,即“Sc”;
3、代表骨在骨盆之前、后或横。例如顶先露,枕骨在骨盆左侧,朝前,则胎位为左枕前(LOA),为最常见之胎位。
各胎位缩写如下:
顶先露有六种胎位:
左枕前(LOA) 左枕横(LOT) 左枕后(LOP) 右枕前(ROA) 右枕横(ROT) 右枕后(ROP)
臀先露有六种胎位:
左骶前(LSA) 左骶横(LST) 左骶后(LSP) 右骶前(RSA) 右骶横(RST) 右骶后(RSP)
面先露有六种胎位:
左颏前(LMA) 左颏横(LMT) 左颏后(LMP) 右颏前(RMA) 右颏横(RMT) 右颏后(RMP)
肩先露有四种胎位:
左肩前(LScA) 左肩后
HL —— 肱骨长
TTD —— 腹部的宽度,又称为“腹部横径”。在妊娠20周之后,与APTD一起来对胎儿的发育情况进行检查。有时也会测量腹部的面积
GP —— 胎盘分级,一般胎盘分为0,I ,II,III级,有时还有III+级孕晚期(28孕周)开始,B超报告单上会出现胎盘分级,这个时候的胎盘级别多数是0~I级,到36周左右胎盘级别可以是I~II级,到40周左右胎盘级别可以是II~III级,一般来说II级以上胎盘提示胎儿成熟了,如果胎盘达到III级则表明胎盘已经成熟,并趋于老化,这会影响胎盘功能,不利于胎儿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GS —— 胎囊也叫孕囊。月经28~30天规则来潮的妇女,停经35天,B超就可以在宫腔内看到胎囊。在怀孕6周时胎囊直径约2厘米,孕10周时约5厘米。胎囊位置在子宫的宫底、前壁、后壁、上部、中部都属正常;形态圆形、椭圆形、清晰为正常;如胎囊为不规则形、模糊,且位置在下部,孕妇同时有腹痛或 流血时,可能要流产。
FE —— 胎芽:早期胎儿。B超在怀孕6~7可见胎芽
CRL —— 头臀长为胎儿头与臀之间的距离,表示胎体纵轴平行测量最大的长轴,主要用于判定孕7~12周的胎龄。在6—13周之间估计孕龄(周)=头臀长
FH —— 胎头:轮廓完整为正常,缺损、变形为异常,脑中线无移位和无脑积水为正常。
BDP —— 胎头双顶径胎儿头部左右两侧之间最宽部位的长度,又称为“头部大横径”。孕足月时应达到93厘米或以上。按一般规律,在孕5个月以后,基本与怀孕月份相符,也就是说,妊娠28周(7个月)时BPD约为70厘米,孕32周(8个月)时约为80厘米,以此类推。孕8个月以后,平均每周增长约为02厘米为正常。当初期无法通过CRL来确定预产日时,往往通过BPD来预测;中期以后,在推定胎儿体重时,往往也需要测量该资料。
H —— 胎心:B超于怀孕7~8周、最早孕6周末可见胎心跳动。胎心跳动的频率正常为每分钟120-160次之间。
FL —— 骨长度:是胎儿大腿骨的长度,又称为“大腿骨长、股骨长”。指胎儿大腿根部到膝部间股骨的长度。它的正常值与相应的怀孕月份的BPD值差2-3厘米左右,比如说BPD为93厘米,股骨长度应为73厘米;BPD为8。9厘米,股骨长度应为69厘米等。一般在妊娠20周左右,通过测量FL来检查胎儿的发育状况。
SP —— 脊椎:孕12周后可见胎儿脊柱,孕20 周则清晰可辨。胎儿脊柱连续为正常,缺损为异常,可能脊柱有畸形。
FM —— 胎动:B超于孕8~9周就可见到胎动。有、强为正常,无、弱可能胎儿在睡眠中,也可能为异常情况,要结合其他专案综合分析。
Cord —— 脐带正常情况下,脐带应漂浮在羊水中,如在胎儿颈部见到脐带影像,可能为脐带绕颈。“V”代表脐带绕颈。
PL —— 胎盘:位置是说明胎盘在子宫壁的位置;正常足月胎盘的厚度应在25-5厘米之间。
GP ( 胎盘分级) 一般胎盘分为0,I ,II,III级。Ⅰ级为胎盘成熟的早期阶段,回声均匀,在怀30-32周可见到此种变化;Ⅱ级表示胎盘接近成熟;Ⅲ级提示胎盘已经成熟,胎盘内有很多钙化点,表现为小砂粒状,一般不对胎儿生命构成威胁,但应引起重视。越接近足月,胎盘越成熟,回声的不均匀。
AMN —— 羊水:
MVP( 最大羊水池垂直羊水深度)在3-7厘米之间为正常,超过7厘米为羊水增多,少于3厘米为羊水减少。
AFI (羊水指数)以孕妇的脐部为中心,分上,下,左,右4区域,将4个区域的羊水深度相加,就得到羊水指数,孕晚期羊水指数的正常值是8~18厘米。超过18厘米为羊水增多,少于8厘米为羊水减少。AFI在判断羊水多少方面更科学一些。
S/D —— S代表收缩期峰值流速,反映血流量,D代表舒张末期流速,反映胎盘血管阻力正常妊娠脐动脉血流S/D值岁孕周增大而逐渐降低,S/D从早孕大于4,随着孕周增长可以降到小于3,甚至是2以下这表明胎盘逐渐成熟,胎盘内血管包括母体妊娠子宫血液回圈那部分的动脉/静脉逐渐增多增粗,胎盘外周阻力下降使脐动脉在舒张期时仍能维持足够的血流一满足胎儿的血供 脐动脉血流S/D值一般在孕32周以后27加减05左右
胎儿B超单常见缩写还有 :TCD:小脑横径,HC:头围,AC:腹围,FTH:胎儿腿部皮下脂肪厚度 。
希望能帮到你。
你从国外回来咱就没怎么聊过
一直都在忙着其实有好多话想说
还没来得及转眼又要回去了
兄弟你这一走又是几年还真舍不得
都是大老爷们儿说的有点女人了
又要离开了你得惦记咱这哥几个
我好面儿这些话太啰嗦有点说不出口
所以把它写成一首祝福的歌儿
在那边注意身体有事没事常联系
别老玩神秘小心回来我跟你急
别老委屈自己想吃什么吃点什么
要是回来再瘦了哥几个踹死你
踏踏实实带着收收你那臭脾气
那边而不像咱这边儿出事没人真帮你
要是烦了累了给爷们追一电话
这电话对你没有关机没有不在服务区
兄弟你的兄弟就在这里
不管什么时候回来哥儿几个等你
兄弟你的家就在这里
不管你人到了那哥几儿个挺你
兄弟你的心就在这里
不管别人怎么说哥几儿个懂你
兄弟你得赶紧回到这里
不管变成什么样哥几儿个陪着你
干杯一杯接着再来一杯不醉不归
今晚的任务哥儿几个全醉
喝吧没有人会在乎别的
吐完了再来不会有人先睡
笑着也许笑能止住眼泪
在咱们的字典里哭可能真的不会
侃吧口无遮拦不知疲惫
谁也管不着哥儿几个爱说谁就说谁
高了开始在大街上抽风
要走的事儿全都忘得一干二净
唱着那首歌名儿叫龙井
龙井就在这它映在了夜空
走吧哥儿几个永远并肩前行
谁也不会落下这就是龙井
醉了这回彻底的罪了
什么也不想这是离别前的安静
兄弟你的兄弟就在这里
不管什么时候回来哥儿几个等你
兄弟你的家就在这里
不管你人到了那哥几儿个挺你
兄弟你的心就在这里
不管别人怎么说哥几儿个懂你
兄弟你得赶紧回到这里
不管变成什么样哥几儿个陪着你
飞机起飞了没有祝福没有告别
就这么走了也是你就这德行
给你准备的东西你也不说拿走
只怕哥儿几个把你绑了不让你走是吧
在那边好好的把自己照顾好了
缺少什么就和哥儿几个说你别扛着
要是真想回来你就赶快麻利回来小子诶
这边还有一大堆事儿等着你弄呢
在这边的家人有事你就言一声
别让那你家老爷子觉得这边没亲人了
还有一大堆话没说你就回去了
啥时候回来给我一准日子千万别忘了
别的什么话我也不再三八了
电话给我打电话咱得联系着
我说着这些肉麻的话直起鸡皮疙瘩
行了兄弟咱就这么着吧
兄弟你的兄弟就在这里
不管什么时候回来哥儿几个等你
兄弟你的家就在这里
不管你人到了那哥几儿个挺你
兄弟你的心就在这里
不管别人怎么说哥几儿个懂你
兄弟你得赶紧回到这里
不管变成什么样哥几儿个陪着你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