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字草书书写安字结构要领:宝盖头不能过宽,长横要横张铺开。
“安”字在唐代包括唐代以前是一种写法,在唐代以后到明清就成了现在简化字的这种写法,也是“安”字规范的写法。在碑帖中,多用秃宝盖加一女字的写法。楷书结体要求,横向大致为两分,上部宝盖宜小,老人们常说“要得安字好,必须宝盖小”。
底部要平,反捺宜稍长。宝盖的左点宜斜,横勾宜斜向下,清代黄自元论述横勾说“如鸟视胸”。
:
体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其实不论时代,凡写得潦草的字,都可以算草书。
《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扩展资料:“安”字的行书写法: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与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县见功夫:相比较而言,草书则是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
“安”的造字法:
“安”是会意字。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
“安”字演变的过程:
——甲骨文的“安”
——西周金文的“安”
——小篆的“安”
——汉代《曹全碑》隶书的“安”
——唐代颜真卿楷书的“安”
——明代唐寅《落花诗册》
行书的“安”
——明代王铎的草书“安”
字义:
〈形容词〉
1、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出处:
好和不争曰安。——《周书·谥法》
引证:
安,定也。——《尔雅》
共给之为安。——《庄子·天地》
心皆安下切上。——《仪礼·少牢礼》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易·系辞下》
居安思危。——《左传·襄公十一年》
2、安逸,安乐
引证: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而》。
3、安详,从容不迫
如:安童(僮仆,小厮);安娴(安详文雅);安谛(安详审慎);安矜(安祥稳重);安俟(安心等待);安宜(稳重)
4、安宁
引证:
毅良久稍安。—— 唐·
李朝威《柳毅传》。
5、缓慢
出处:
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
〈动词〉
6、使安定
出处:
与魏质以安其心。——《韩非子·存韩》
引证:
可以为富安天下。——汉·
贾谊《论积贮疏》
安身立命。——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7、安抚,安顿抚慰
引证: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 司马光《资治通鉴》。
8、安排;安置
引证: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
9、安心。习惯、满足于
出处:
郊境之内,民不安业。——《三国志·司马郎传》
引证:
始而惭焉,久而安焉。——清· 黄宗羲《原君》
10、安装
引证:
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诸葛亮《与兄瑾言赵云烧赤崖阁书》
〈副词〉
11、表示疑问,相当于“岂”、“怎么”
引证:
安与项伯有故。——《史记·项羽本纪》
尔安敢轻吾射。——宋·
欧阳修《归田录》
〈代词〉
12、谁;何;什么
引证: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左传·僖公十四年》
吾谷为难,安始而可——《国语·晋语》
13、哪里,何处
引证:
沛公安在——《汉书·高帝纪》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史记·魏公子列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