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渗透-代理篇

内网渗透-代理篇,第1张

最近参与内网渗透比较多,认知到自己在会话维持上过于依赖web服务,web服务一旦关闭,便失去了唯一的入口点。

本次以远程桌面连接来进行说明,介绍几种常用的连接方式。

本次目标主机ip为:172.16.86.153

使用条件:服务器通外网,拥有自己的公网ip

msf是我进行内网渗透中用的最多的工具,它内置了很多强大的功能,用起来相当方便。

msf的meterpreter内置了端口转发功能,可以把内网的端口转发到本地。

转发目标主机的3389远程桌面服务端口到本地的8888,使用linux中的rdesktop连接本地的8888端口。

msf内置了socks模块,在session但基础上配置路由,调用即可使用,但是速度和稳定性都很差,不做详细介绍。

使用条件:服务器通外网,拥有自己的公网ip

lcx是一个经典的端口转发工具,直接把3389转发到公网的vps上。

通过大马上传lcx.exe,执行系统命令,其中1.1.1.1是vps的公网ip。

因为我公网vps使用的是linux的系统,lcx对应linux的工具为portmap 。

p1为监听的端口,p2为转发到的端口。

成功监听到转发出的3389端口。

直接使用远程桌面服务连接1.1.1.1:33889

基于web服务的socks5隧道的优点是,在内网服务器不通外网的情况下也能正常使用。

常用的工具有:reGeorg,reDuh,Tunna和Proxifier。

本次只介绍reGeorg的具体用法。

选择对应脚本的tunnel上传到服务器。

访问上传文件,显示如下表示成功。

打开Proxifier,更改为脚本指定的端口。

本地电脑成功通过socks5带进了目标主机的内网。(若失败,可能是某些防护检测到了异常流量,可采用reDuh)

本地电脑直接远程连接目标主机的内网ip。

使用条件:目标主机通外网,拥有自己的公网ip

选择对应主机 *** 作系统的执行文件。

目标主机为windows系统,选择上传ew_for_Win.exe文件。

公网vps使用ew_for_linux64文件。

首先在公网vps上执行:

-l为Proxifier连接的端口,-e为目标主机和vps的通信端口。

然后在目标主机中执行:

socks5隧道建立成功,成功把自己的主机带进目标内网。

使用Proxifier,配置ip和连接端口。

连接远程桌面成功。

传送门

使用条件:目标主机通外网,拥有自己的公网ip

首先需要在公网服务器搭建服务端,搭建方法参考: 传送门

要注意的是,客户端和服务端的版本号要一致,否则无法正常使用。

对frpc.ini进行配置,为了保证搭建的隧道不对他人恶意利用,加入账户密码进行验证。

上传frpc.exe和frpc.ini到目标服务器上,直接运行frpc.exe(在实战中可能会提示找不到配置文件,需要使用-c参数指定配置文件的路径frpc.exe -c 文件路径)

公网vps主机上运行frps。

隧道建立成功,连接远程桌面。

类似的工具还有:sSocks,Termite等,不需要每种都掌握,有自己用的顺手的就行。

一般在网站服务的web服务关闭后,服务器重启后,大部门后门都会失效,这时需要用到系统服务封装工具。

以NSSM来进行示例,封装frpc为系统服务,建立持久的socks5隧道。

启动nssm图形化界面。

选择想要组册服务的exe应用。

设置服务的名字。直接点击install service,如下表示注册服务成功。

状态设置为启动,重启电脑进行测试,重启后frpc.exe自动运行,成功和frps连接。

本次列举了一些常用的工具,还有很多工具没有列举到,

功能原理都是大同小异,有那么几个用的顺手就好。

可以这么说,Linux

系统的内核本身基本上就是黑客开发的,就目前的代码总量来说,Linux

*** 作系统的创始人所写的代码占总代码中的比例非常少。因此,整个 *** 作系统就是非常灵活的渗透工具。在系统内核之外,还有好几种发行版本内置了不同的渗透工具供比较低级的黑客使用。比如,Kali

Linux

就是一个高级渗透测试和安全审计Linux发行版;CDLinux

特别在破解别人的

无线网

(WiFi)的密码方面做了加强。好好研究一下

Kali

Linux

相关的源代码一定可以使你对计算机和网络方面的技术大为长进,使你在网络世界里畅通无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72936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3
下一篇 2023-04-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