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党]有个疑问:linux系统究竟强大在哪

[手机党]有个疑问:linux系统究竟强大在哪,第1张

第一,Linux系统内核开源。全球顶尖黑客为Linux内核贡献代码。

第二,Linux设计思想源自Unix,而Unix Like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网络性能是经历了历史考验滴。

第三,我想你问的是Android手机系统吧。Google整合了Linux内核、重新建立了为嵌入式系统打造的C/C++库(即Bionic)、重写了Java虚拟机(即Dalvik)、实现了一个轻量级RPC/IPC系统(即binder)、给了一个Java应用开发框架(Framework),使得Java程序员可以快速开发Android上的应用。老实说Android系统确实系出名门(即便名门之后,若是没点水准,就算开源也是没人理滴),其设计哲学相当滴那个那个。总之Android还是很nice的。

至于webOS和Apple的IPhone么,不了解不评论。而诺记的Symbian OS是明日黄花,其最主要的缺点是开发个应用要难死应用开发人员。相比较来说,在Android上面使用Java开发应用要爽快多了。MeeGo?至今没见影。而且MeeGo也是基于Linux内核的。

Windows Mobile7?...对WinM7 vs Android,目前基本上还是看好Android。

最后...Linux是一个值得尊重的系统。总之若是没有Linux,世界就没这么精彩了...

1、稳定性和高效性:因为 Linux 是由 Unix 发展而来,因此 Linux 与 Unix 有许多相似之处,不只是用户接口和 *** 作方式,Linux 还继承了 Unix 卓越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对于使用 Linux 作为 *** 作系统的服务器,连续运行一年不宕机是相当平常的事情。

2、低配置要求:Linux 对硬件的要求很低,它可以在数年前的电脑上很流畅的运行。使用 Windows,则需要不断升级机器的硬件。

3、免费或者少许费用:Linux 基于 GPL,因此任何人可以免费使用或者修改其中的原代码。只有在选择某些厂商制作的 Linux 的发行版时,才会需要一点点费用。

4、强大的支持:大量的 Linux 爱好者会进行交流讨论,并且开发分享一些好的软件,有非常开放的使用氛围。

5、安全性:Linux 拥有相当庞大的用户和社区支持,因此能很快发现系统漏洞,并迅速发布安全补丁。

6、真正的多用户:Linux 实现不同的用户共同登录系统,并且资源分享比较公平。而不是像 Windows 那样的伪多用户 *** 作系统,如果需要登录更多的用户,要么退出当前用户,要么向微软购买多用户授权。可以看下《Linux就该这么学》了解下Linux。

这段时间一直在为毕业论文纠结,论文题目是关于Linux进程模块的源代码分析与研究。 以前拜读过《 *** 作系统设计与实现》,《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understanding the linux kernel 3rd》等等,桌面还有大把的网络下下来的资料。 初识这本书,是大三时候一位同学跟我提起,当时觉得还没到阅读源代码的程度。一直到做这篇论文,在我最纠结的时候,忽然想起朋友说过这本书,于是下了电子版本。 理所当然,我完全被这本书吸引。 我难掩心中的激动,几乎要欢呼起来,这何尝不是一本可以当做小说阅读的书籍! 这本书不像前两本那样,仅仅只是罗列出Linux的特性,数据结构,相关的技术等等,他是在带领你去走进Linux源代码的世界,顺着代码的调用,一路斩荆披棘,最后带你到底目的地。途中虽然惊险,但一路过来,却是充满了趣味,更是享受到了智力上的成就感。 关于书的语言。 读这本书,仿佛是你的好朋友就坐在你面前跟你讲话,他把Linux源码中的枯燥的理论跟生活中普遍的事物联系起来,像进程的task_struct结构体,相当于我们的“户口本”,进程转换到"zombie”状态,“进程死亡了无法帮自己注销户口登记,要父进程帮忙”等等,这些解释非常地形象。所谓的大师也便是如此,用最通俗的语言把最深奥的道理讲明白,我想,这本书的作者做到了。 此书的不足。 这本书也存在着不足之处。第一点,此书是2001年出版的,所以是以2.4版本的源代码为基础的,而现在已经长期停留在2.6版本了;第二是,书中的图片严重不足,很多原理只要附加张图片便能让读者明了,可是作者花了不少的篇幅去解释而没有附加图片,这很让人费解,或者这是因为录入不是作者本人做的原因;第三,这跟很多国内书籍类似,没有索引,查找代码的讲解是件很痛苦的事情。 距离这本书第一次出版已经有八年的时间了,希望作者能抽出时间再修订,在此基础上做2.6版本源代码的分析。 这是我见过的国内比较好的真正用心去写的计算机书籍,在此之前也只读过一本关于汇编语言的书籍,作者是王爽。依稀还记得当年舍友都睡了的时候,一个人小心翼翼地趴在笔记本前仔细阅读的情景,如今甚是怀念。 这是本好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73974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5
下一篇 2023-04-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