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root登录linux
执行vi /etc/rc.d/rc.local
在文档末尾添加一行语句:su – mycount -c “/home/sun/startXX.sh”
保存rc.local即可。
这个地方一定要注意 su – 这个是环境的变量也会做相应的转换;如果环境变量没有改变的话,我们用su 就可以了。
二、
在Linux中以普通用户开机自动运行脚本程序
测试环境:CentOS6.5
管理员:root
普通用户:test1
实现目标:在Linux启动时,以普通用户test1自动运行位于根目录下的脚本程序test.py,该程序会在每次执行时自动向本地日志文件追加一条记录,源码如下:
from datetime import datetime
now=datetime.now()
f=open(‘test.log’,’a’)
f.write(‘%s ‘%now)
f.close()
Linux在启动时,会自动执行/etc/rc.d目录下的初始化程序,因此我们可以把启动任务放到该目录下,有两种办法:
方案一:
1、因为其中的rc.local是在完成所有初始化之后执行,因此我们可以把启动脚本写到里面
2、用root账号登陆Linux,vi /etc/rc.d/rc.local编辑文件,在最后加入两行需要执行的脚本程序:
cd /home/test1 –该步不可少,否则会提示没有权限打开’test.log’文件
su test1 -c “python /home/test1/test.py” –把要执行的命令作为一个参数传递级su
方案二:
1、init.d目录下都为可执行程序,他们其实是服务脚本,按照一定格式编写,Linux 在启动时会自动执行,类似Windows下的服务
2、用root帐号登录,vi /etc/rc.d/init.d/mystart,追加如下内容:
复制代码
#!/bin/bash
#chkconfig:2345 80 05 –指定在哪几个级别执行,0一般指关机,
6指的是重启,其他为正常启动。80为启动的优先级,05为关闭的优先机
#description:mystart service
RETVAL=0
start(){ –启动服务的入口函数
echo -n “mystart serive …”
cd /home/test1
su test1 -c “python /home/test1/test.py”
}
stop(){ –关闭服务的入口函数
echo “mystart service is stoped…”
}
case $1 in –使用case,可以进行交互式 *** 作
start)
start
stop)
stop
esac
exit $RETVAL
复制代码
3、运行chmod +r /etc/rc.d/init.d/mystart,使之可直接执行
4、运行chkconfig –add mystart,把该服务添加到配置当中
5、运行chkconfig –list mystart,可以查看该服务进程的状态
总结:
两种方案的的核心都是切换用户到test1,然后执行命令启动Python程序,做成服务的好处是可以定义多个交互命令,比如:start,stop,restart,reset…,在服务运行的过程中还可以做相应 *** 作。最开始的时候,我按照一般的思路写了如下脚本,却怎么也执行不了:
su test1 –切换到test1用户
cd /home/test1 –切换到根目录
python test.py –执行python程序
exit –退出test1帐号
看起来好象一切都没错,但是发现只运行了第一行的命令,后面的都没有运行,直到退出test1用户后才发现好象执行完毕。分析原因,是因为Linux启动的时候是在root帐号下,执行su test1等于打开了一个新的shell脚本,因此下面的代码都在等着新的Shell脚本结束才能运行,就象在主程序里调用了一个子程序,而子程序是个死循环,一下出来来结果下面的要等死了。知道了发生的原因,那么解决的办法就相对简单了,就是在执行上述脚本程序时,不要离开本身的Shell。我们可以把执行命令做为su的一个参数传递进去,因为没有涉及到打开新的Shell,因此可以正常执行你期望的脚本程序,顺利实现开机自动启动指定的脚本程序。
执行方案中重要的一个命令是:
[root@localhost ~]# whoami
root
[root@localhost ~]# su – keysystem -c “whoami”
keysystem
[root@localhost ~]#
以keysystem用户执行whoami的命令:
[root@localhost ~]# su – keysystem -c “whoami”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
CS入门技能树Linux入门初识Linux
23840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打开CSDN,阅读体验更佳
Linux中没有rc.local文件的完美解决方法
主要介绍了Linux中没有rc.local文件的解决方法,本文给大家介绍的非常详细,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最新发布 linux 开机自启用非root启动
就会用djq用户执行mkdir -p /home/djq/222命令。linux 开机自启用非root启动。
继续访问
linux开机自动执行命令或自动启动程序(rc.local)
linux开机的最后会执行/etc/rc.local,因此可以在此脚本里面添加shell命令自动执行或者自动启动某个进程。 比如 自动输出信息: #!/bin/sh -e # # rc.local # # This script is executed at the end of each multiuser runlevel. # Make sure that the script will "exit 0" on success or any other # value on error. # # In
继续访问
跳过网络启动 linux,Linux启动时如何跳过fsck
在Linux里,如果一个文件系统被mount过一定次数后,或者距离上次fsck超过一定天数,当系统重起时就会自动fsck。根据文件系统的大小,fsck可能需要几分钟甚至几个小时。隔一段时间作一次fsck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你不想花费时间fsck,你也可以用如下几种方法跳过fsck:1. 修改/etc/fstab在/etc/fstab里, 最后一列是系统启动时fsck的顺序。 文件系统 / 应该设...
继续访问
linux 查看root 进程,Linux查看非root运行的进程
Linux查看非root运行的进程youhaidong@youhaidong-ThinkPad-Edge-E545:~$ ps -U root -u root -NPID TTY TIME CMD663 ? 00:00:00 dbus-daemon713 ? 00:00:00 rsyslogd730 ? 00:00:00 avahi-da...
继续访问
linux上使用非root账户启动运行java程序
事情是这样的、、、、、、、 公司的app后台程序是java的,在linux上运行时要求必须使用非root账户,例如使用app用户启动java程序。这次运维有事请假了,所以这个小任务就交给我了,多大的事情啊,这还不是分分钟搞定的啊。 好了一步步的开始。 第一步:创建mobile账户和组 groupadd app useradd -d /usr/app -g app app 第二步:搭建...
继续访问
linux用其他账号停进程,Linux系统上对其他用户隐藏进程的简单方法
我使用的是多用户系统,大部分的用户通过ssh客户端访问他们的资源。我如何(怎么样)避免泄露进程信息给他们?如何(怎么样)在Debian/Ubuntu/RHEL/CentOS linux服务器器上阻止/避免他们看到不属于他们的进程?对linux上的其他用户隐藏进程的方法解决方法/方案:如果你使用的linux kernel(内核)是3.2以上的版本(或者使用的RHEL/CentOS是6.5以上的版本)...
继续访问
转:linux开机自动运行
实现目标:在Linux启动时,自动运行位于普通用户test1根目录下的脚本程序test.py,该程序会在每次执行时自动向本地日志文件追加一条记录,源码如下:from datetime import datetimenow=datetime.now()f=open('test.log','a')f.write('%s '%now...
继续访问
跳过开机向导
跳过开机向导
继续访问
linux系统rc.local错误,Linux开机启动文件rc.local无法执行的解决方法
众所周知,rc.local是Linux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开机启动文件,每次开机都要执行这个文件。但最近很多用户表示系统无法执行这个问题件,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出现,这是怎么回事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Linux开机启动文件rc.local无法执行的解决方法。Linux系统在Linux系统中,有一个重要的开机自动启动脚本文件:/etc/rc.local---》/etc/rc...
继续访问
rc.local出错影响ubuntu正常启动,跳过执行rc.local
通过进入单用户模式,跳过rc.local
继续访问
Linux开机启动,设置rc.local失效解决方案
在/etc/rc.local文件夹下,添加要执行的命令,如/sbin/ifconfig docker0 mtu 1454 注意这里要使用绝对路径/sbin/ifconfig 如果开机发现执行失败,则需要在上一行添加sleep 10 由于ifconfig服务不一定在rc.local之前启动,所以让系统等待十秒hours在执行sleep 10 /sbin/ifconfig docker0 mtu 14
继续访问
Linux系统跳过密码登录
一、引导系统 RHEL7的标准引导系统是GRUB2,RHEL6默认使用GRUB1,这里主要讲GRUB2。 在Linux系统开机选择内核时,按下e进入内核引导参数的编辑菜单,找到以linux16开头的一行,在行末添加更多的命令。例如,在行末尾添加system.unit=emergency.target,然后按Ctrl+X,则系统将会以紧急目标模式启动。 如果在系统引导到GUI环境中出现问题,可以在内核命令行末尾加入system.unit=multi-user.target,若引导成功,则会登录到命令行模
继续访问
rc.local使用非root用户
su -aaa-c "/data/tomcat/bin/startup.sh"
继续访问
Linux设置非root用户启动程序
Linux设置非root用户启动程序
继续访问
开机自启动非root用户的服务
设置非root用户的服务开机自启动 比如:chkconfig mysql on 是无效的 可以这样设置: 在root用户下 vi /etc/rc.local 或者 vi /etc/rc.d/rc.local 在最后一行加上 su - mysqladmin -c "/usr/local/mysql/startMysql.sh" 其中mysqladmin是管理mysql的用户, "/usr/loc...
继续访问
linux非root用户打开80,Linux非root用户如何使用80端口启动程序
默认情况下Linux的1024以下端口是只有root用户才有权限占用,我们的tomcat,apache,nginx等等程序如果想要用普通用户来占用80端口的话就会抛出java.net.BindException: Permission denied:80的异常。bind时perror提示错误信息:permission denied解决办法有两种:1.使用非80端口启动程序,然后再用iptables...
继续访问
Linux在任意目录下执行指定的脚本
前言 我有个脚本,我只能在脚本所在的文件夹下面运行,这样的话很不方便,如果我去了别的目录下面的话,我就无法运行这个脚本了… 解决 在profile中设置PATH, 假如我想给 xcall 脚本设置能让在任意的目录下去运行, 此时xcall在/root/soft/script 目录下. 编辑环境变量 [root@zjj101 etc]# cd /etc [root@zjj101 etc]# vim profile # 上面省略........ export HIVE_HOME=/root/soft/hive
继续访问
Linux系统启动过程分析
经过对Linux系统有了一定了解和熟悉后,想对其更深层次的东西做进一步探究。这当中就包括系统的启动流程、文件系统的组成结构、基于动态库和静态库的程序在执行时的异同、协议栈的架构和原理、驱动程序的机制等等。 本人在综合了现有网上大家智慧的基础上,结合对2.6.32的内核代码的研读,基于CentOS 6.0系统对Linux的启动流程做了些分析。由于才疏学浅,知...
继续访问
linux跳过开机启动项
一、Linux device driver 的概念系统调用是 *** 作系统内核和应用程序之间的接口,设备驱动程序是 *** 作系统内核和机器硬件之间的接口。设备驱动程序为应用程序屏蔽了硬件的细节,这样在应用程序看来,硬件设备只是一个设备文件,应用程序可以象 *** 作普通文件一样对硬件设备进行 *** 作。设备驱动程序是内核的一部分,它完成以下的功能:
1、对设备初始化和释放;
2、把数据从内核传送到硬件和从硬件读取数据;
3、读取应用程序传送给设备文件的数据和回送应用程序请求的数据;
4、检测和处理设备出现的错误。
在Linux *** 作系统下有三类主要的设备文件类型,一是字符设备,二是块设备,三是网络设备。字符设备和块设备的主要区别是:在对字符设备发出读/写请求时,实际的硬件I/O一般就紧接着发生了,块设备则不然,它利用一块系统内存作缓冲区,当用户进程对设备请求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就返回请求的数据,如果不能,就调用请求函数来进行实际的I/O *** 作。块设备是主要针对磁盘等慢速设备设计的,以免耗费过多的CPU时间来等待。
已经提到,用户进程是通过设备文件来与实际的硬件打交道。每个设备文件都都有其文件属性(c/b),表示是字符设备还是块设备?另外每个文件都有两个设备号,第一个是主设备号,标识驱动程序,第二个是从设备号,标识使用同一个设备驱动程序的不同的硬件设备,比如有两个软盘,就可以用从设备号来区分他们。设备文件的的主设备号必须与设备驱动程序在登记时申请的主设备号一致,否则用户进程将无法访问到驱动程序。
最后必须提到的是,在用户进程调用驱动程序时,系统进入核心态,这时不再是抢先式调度。也就是说,系统必须在你的驱动程序的子函数返回后才能进行其他的工作。如果你的驱动程序陷入死循环,不幸的是你只有重新启动机器了,然后就是漫长的fsck。
二、实例剖析
我们来写一个最简单的字符设备驱动程序。虽然它什么也不做,但是通过它可以了解Linux的设备驱动程序的工作原理。把下面的C代码输入机器,你就会获得一个真正的设备驱动程序。
由于用户进程是通过设备文件同硬件打交道,对设备文件的 *** 作方式不外乎就是一些系统调用,如 open,read,write,close…, 注意,不是fopen, fread,但是如何把系统调用和驱动程序关联起来呢?这需要了解一个非常关键的数据结构:
STruct file_operatiONs {
int (*seek)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off_t ,int)
int (*read)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char ,int)
int (*write)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off_t ,int)
int (*readdir)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struct dirent * ,int)
int (*select)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int ,select_table *)
int (*ioctl)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unsined int ,unsigned long)
int (*mmap)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struct vm_area_struct *)
int (*open)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int (*release)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int (*fsync)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int (*fasync)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int)
int (*check_media_change)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int (*revalidate) (dev_t dev)
}
这个结构的每一个成员的名字都对应着一个系统调用。用户进程利用系统调用在对设备文件进行诸如read/write *** 作时,系统调用通过设备文件的主设备号找到相应的设备驱动程序,然后读取这个数据结构相应的函数指针,接着把控制权交给该函数。这是linux的设备驱动程序工作的基本原理。既然是这样,则编写设备驱动程序的主要工作就是编写子函数,并填充file_operations的各个域。
下面就开始写子程序。
#include <linux/types.h>基本的类型定义
#include <linux/fs.h>文件系统使用相关的头文件
#include <linux/mm.h>
#include <linux/errno.h>
#include <asm/segment.h>
unsigned int test_major = 0
static int read_test(struct inode *inode,struct file *file,char *buf,int count)
{
int left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
if (verify_area(VERIFY_WRITE,buf,count) == -EFAULT )
return -EFAULT
for(left = count left >0 left--)
{
__put_user(1,buf,1)
buf++
}
return count
}
这个函数是为read调用准备的。当调用read时,read_test()被调用,它把用户的缓冲区全部写1。buf 是read调用的一个参数。它是用户进程空间的一个地址。但是在read_test被调用时,系统进入核心态。所以不能使用buf这个地址,必须用__put_user(),这是kernel提供的一个函数,用于向用户传送数据。另外还有很多类似功能的函数。请参考,在向用户空间拷贝数据之前,必须验证buf是否可用。这就用到函数verify_area。为了验证BUF是否可以用。
static int write_test(struct inode *inode,struct file *file,const char *buf,int count)
{
return count
}
static int open_test(struct inode *inode,struct file *file )
{
MOD_INC_USE_COUNT模块计数加以,表示当前内核有个设备加载内核当中去
return 0
}
static void release_test(struct inode *inode,struct file *file )
{
MOD_DEC_USE_COUNT
}
这几个函数都是空 *** 作。实际调用发生时什么也不做,他们仅仅为下面的结构提供函数指针。
struct file_operations test_fops = {?
read_test,
write_test,
open_test,
release_test,
}
设备驱动程序的主体可以说是写好了。现在要把驱动程序嵌入内核。驱动程序可以按照两种方式编译。一种是编译进kernel,另一种是编译成模块(modules),如果编译进内核的话,会增加内核的大小,还要改动内核的源文件,而且不能动态的卸载,不利于调试,所以推荐使用模块方式。
int init_module(void)
{
int result
result = register_chrdev(0, "test", &test_fops)对设备 *** 作的整个接口
if (result <0) {
printk(KERN_INFO "test: can't get major number\n")
return result
}
if (test_major == 0) test_major = result/* dynamic */
return 0
}
在用insmod命令将编译好的模块调入内存时,init_module 函数被调用。在这里,init_module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向系统的字符设备表登记了一个字符设备。register_chrdev需要三个参数,参数一是希望获得的设备号,如果是零的话,系统将选择一个没有被占用的设备号返回。参数二是设备文件名,参数三用来登记驱动程序实际执行 *** 作的函数的指针。
如果登记成功,返回设备的主设备号,不成功,返回一个负值。
void cleanup_module(void)
{
unregister_chrdev(test_major,"test")
}
在用rmmod卸载模块时,cleanup_module函数被调用,它释放字符设备test在系统字符设备表中占有的表项。
一个极其简单的字符设备可以说写好了,文件名就叫test.c吧。
下面编译 :
$ gcc -O2 -DMODULE -D__KERNEL__ -c test.c –c表示输出制定名,自动生成.o文件
得到文件test.o就是一个设备驱动程序。
如果设备驱动程序有多个文件,把每个文件按上面的命令行编译,然后
ld ?-r ?file1.o ?file2.o ?-o ?modulename。
驱动程序已经编译好了,现在把它安装到系统中去。
$ insmod ?–f ?test.o
如果安装成功,在/proc/devices文件中就可以看到设备test,并可以看到它的主设备号。要卸载的话,运行 :
$ rmmod test
下一步要创建设备文件。
mknod /dev/test c major minor
c 是指字符设备,major是主设备号,就是在/proc/devices里看到的。
用shell命令
$ cat /proc/devices
就可以获得主设备号,可以把上面的命令行加入你的shell script中去。
minor是从设备号,设置成0就可以了。
我们现在可以通过设备文件来访问我们的驱动程序。写一个小小的测试程序。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tat.h>
#include <fcntl.h>
main()
{
int testdev
int i
char buf[10]
testdev = open("/dev/test",O_RDWR)
if ( testdev == -1 )
{
printf("Cann't open file \n")
exit(0)
}
read(testdev,buf,10)
for (i = 0i <10i++)
printf("%d\n",buf[i])
close(testdev)
}
编译运行,看看是不是打印出全1
以上只是一个简单的演示。真正实用的驱动程序要复杂的多,要处理如中断,DMA,I/O port等问题。这些才是真正的难点。上述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字符设备驱动编写的框架和原理,更为复杂的编写需要去认真研究LINUX内核的运行机制和具体的设备运行的机制等等。希望大家好好掌握LINUX设备驱动程序编写的方法。
Linux 内存机制Linux支持虚拟内存(Virtual Mmemory),虚拟内存是指使用磁盘当作RAM的扩展,这样可用的内存的大小就相应地增大了。内核会将暂时不用的内存块的内容写到硬盘上,这样一来,这块内存就可用于其它目的。当需要用到原始的内容时,它们被重新读入内存。这些 *** 作对用户来说是完全透明的Linux下运行的程序只是看到有大量的内存可供使用而并没有注意到时不时它们的一部分是驻留在硬盘上的。当然,读写硬盘要比直接使用真实内存慢得多(要慢数千倍),所以程序就不会象一直在内存中运行的那样快。用作虚拟内存的硬盘部分被称为交换空间(Swap Space)。
一般,在交换空间中的页面首先被换入内存如果此时没有足够的物理内存来容纳它们又将被交换出来(到其他的交换空间中)。如果没有足够的虚拟内存来容纳所有这些页面,Linux就会波动而不正常但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Linux会恢复,但此时系统已不可用了。
有时,尽管有许多的空闲内存,仍然会有许多的交换空间正被使用。这种情况是有可能发生的,例如如果在某一时刻有进行交换的必要,但后来一个占用很多物理内存的大进程结束并释放内存时。被交换出的数据并不会自动地交换进内存,除非有这个需要时。此时物理内存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空闲状态。对此并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但是知道了是怎么一回事,也就无所谓了。
许多 *** 作系统使用了虚拟内存的方法。因为它们仅在运行时才需要交换空间,以解决不会在同一时间使用交换空间,因此,除了当前正在运行的 *** 作系统的交换空间,其它的就是一种浪费。所以让它们共享一个交换空间将会更有效率。
注意:如果会有几个人同时使用这个系统,他们都将消耗内存。然而,如果两个人同时运行一个程序,内存消耗的总量并不是翻倍,因为代码页以及共享的库只存在一份。
Linux系统常常动不动就使用交换空间,以保持尽可能多的空闲物理内存。即使并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内存,Linux也会交换出暂时不用的内存页面。这可以避免等待交换所需的时间:当磁盘闲着,就可以提前做好交换。可以将交换空间分散在几个硬盘之上。针对相关磁盘的速度以及对磁盘的访问模式,这样做可以提高性能。
与访问物理内存相比,磁盘的读写是很慢的。另外,在相应较短的时间内多次读磁盘同样的部分也是常有的事。例如,某人也许首先阅读了一段E-mail消息,然后为了答复又将这段消息读入编辑器中,然后又在将这个消息拷贝到文件夹中时,使得邮件程序又一次读入它。或者考虑一下在一个有着许多用户的系统中 ls命令会被使用多少次。通过将信息从磁盘上仅读入一次并将其存于内存中,除了第一次读以外,可以加快所有其它读的速度。这叫作磁盘缓冲(Disk Buffering),被用作此目的的内存称为高速缓冲(Buffer Cache)。但是,由于内存是一种有限而又不充足的资源,高速缓冲不可能做的很大(它不可能包容要用到的所有数据)。当缓冲充满了数据时,其中最长时间不用的数据将被舍弃以腾出内存空间用于新的数据。
对写磁盘 *** 作来说磁盘缓冲技术同样有效。一方面,被写入磁盘的数据常常会很快地又被读出(例如,原代码文件被保存到一个文件中,又被编译器读入),所以将要被写的数据放入缓冲中是个好主意。另一方面,通过将数据放入缓冲中,而不是将其立刻写入磁盘,程序可以加快运行的速度。以后,写的 *** 作可以在后台完成,而不会拖延程序的执行。
大多数 *** 作系统都有高速缓冲(尽管可能称呼不同),但是并不是都遵守上面的原理。有些是直接写(Write-Through):数据将被立刻写入磁盘(当然,数据也被放入缓存中)。如果写 *** 作是在以后做的,那么该缓存被称为后台写(Write-Back)。后台写比直接写更有效,但也容易出错:如果机器崩溃,或者突然掉电,缓冲中改变过的数据就被丢失了。如果仍未被写入的数据含有重要的薄记信息,这甚至可能意味着文件系统(如果有的话)已不完整。
针对以上的原因,出现了很多的日志文件系统,数据在缓冲区修改后,同时会被文件系统记录修改信息,这样即使此时系统掉电,系统重启后会首先从日志记录中恢复数据,保证数据不丢失。当然这些问题不再本文的叙述范围。
由于上述原因,在使用适当的关闭过程之前,绝对不要关掉电源,Sync命令倾空(Flushes)缓冲,也即,强迫所有未被写的数据写入磁盘,可用以确定所有的写 *** 作都已完成。在传统的UNIX系统中,有一个叫做update的程序运行于后台,每隔30秒做一次sync *** 作,因此通常无需手工使用sync命令了。Linux另外有一个后台程序,Bdflush,这个程序执行更频繁的但不是全面的同步 *** 作,以避免有时sync的大量磁盘I/O *** 作所带来的磁盘的突然冻结。
在Linux中,Bdflush是由update启动的。通常没有理由来担心此事,但如果由于某些原因bdflush进程死掉了,内核会对此作出警告,此时你就要手工地启动它了(/sbin/update)。
缓存(Cache)实际并不是缓冲文件的,而是缓冲块的,块是磁盘I/O *** 作的最小单元(在Linux中,它们通常是1KB)。这样,目录、超级块、其它文件系统的薄记数据以及非文件系统的磁盘数据都可以被缓冲了。缓冲的效力主要是由它的大小决定的。缓冲太小的话等于没用。它只能容纳一点数据,因此在被重用时,所有缓冲的数据都将被倾空。实际的大小依赖于数据读写的频次、相同数据被访问的频率。只有用实验的方法才能知道。
如果缓存有固定的大小,那么缓存太大了也不好,因为这会使得空闲的内存太小而导致进行交换 *** 作(这同样是慢的)。为了最有效地使用实际内存,Linux自动地使用所有空闲的内存作为高速缓冲,当程序需要更多的内存时,它也会自动地减小缓冲的大小。
这就是一般情况下Linux内存的一般机制,真正的Linux内存的运行机制远远比这个复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