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dev:device, 存放设备文件
3、etc: etcetera/and so on等等的意思 ,存放配置文件
5、media: 移动存储自动挂载目录
6、opt :option,第三方软件安装目录
7、proc:process, 内存/CPU等系统文件
8、root:root用户的家目录
9、run:系统运行时需要的文件,不能随便删除
10、srv :service,服务相关数据
11、sys :system系统文件
12、tmp :temporary,临时文件夹
13、usr :Unix System Resource,Unix系统资源,存放库文件,文档,命令,用户数据
14、var:variety,存放变化的文件,存放日志文件
15、lib:,library,库文件
16、/:根目录,代表整块硬盘
在Linux系统中,/home目录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目录。在这个目录中,存储着系统用户的文件。注意,Linux系统一般分为两类用户。一是root用户,是系统默认的管理员。由于其身份特殊,往往系统会安排一个/root目录保存其数据。二是普通用户,即由root用户为其创建的用户。有时候出于安全需要,系统管理员往往不用root帐户来维护系统上的应用。如现在需要安装邮箱服务器或者数据库服务器。则建议的做法是分别建立两个用户,一个用户专门用来负责邮箱服务器另外一个用户用来管理数据库服务器。即使实际管理中两个服务器是由同一个管理员担任,但是在Linux系统中建立不同的用户来管理不同的服务,仍然是非常有必要的。此时,这两个不同用户所建立的文件就都会保存在home目录下。系统会为这两个用户分别在这个目录下建立不同的路径。那么系统管理员在考虑这个目录规划的时候,需要考虑哪些内容呢?
如需要考虑用户数据备份与还原的需要。在Linux系统中,管理员可以根据分区备份重要的数据。此时,如果将这个home目录额外对应到一个独立的分区中,那么如果这个用户的数据比较重要,则可以针对这个独立的分区进行备份。如此的话,可以避免备份整个 *** 作系统的数据。只需要备份一个独立的分区,则备份的效率就会高许多。
如需要考虑这个目录的大小。由于这个目录是用来存放用户数据的,所以其大小是动态变化的。为此,在刚开始分区的时候,需要考虑给这个目录一个比较大的空间。否则的话,如果空间不够后续再增加其空间就会比较麻烦。有时候需要先把这个目录中的文件备份,然后再格式化这个分区才能够调整大小。这个工作比较费时。为此系统管理员在起初部署Linux系统的时候,就需要考虑为这个目录设置合适的大小,尽量避免因为空间的不足而把用户文件存放到其他目录下。
另外有时候还需要考虑是否要把用户产生的数据保存在这个目录中。有时候出于特殊的需要,可能会重新设置用户数据存储的目录。如用户现在需要在 *** 作系统中部署一个数据库系统。此时就不宜把数据库中的数据保存在home目录下。为此笔者的意见是,可以另外设置一个目录,如/dba目录。然后给这个用户管理这个目录的权限(如就有写入、程序执行权限等等)。通过独立的一级目录来管理数据库等应用软件产生的数据,是一个不错的想法。故并不是所有的用户数据存放在Home目录下都是合适的。
为此系统管理员还需要考虑,哪些数据该放在Home目录下,哪些该独立存放。笔者的意见是,用户手工创建的文件,那么放置在home目录下,比较合适。而对于一些服务器级别的数据,则最好创建一个独立的目录来存放,包括应用程序软件以及相关的数据文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