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全波形反演

什么是全波形反演,第1张

根据反演时使用信息的不同,反演方法可以分为走时/相位反演、振幅反演、全波形反演三大类。利用波场运动学信息反演出来的结果反映的是大尺度的地下速度模型的宏观特征,对于理想观测系统,它的分辨率可达到Fresnel带数量级。利用完整波场信息反演的方法则具有精确刻画模型细节的潜力,对于理想观测系统,反演结果的分辨率可达到波长数量级(卞爱飞,2010)。

全波形反演方法利用叠前地震波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信息,重建地下速度结构,具有揭示复杂地质背景下构造与岩性细节信息的潜力。根据研究需要,全波形反演既可以在时间域进行也可以在频率域实现。

/*********************************************************

// 载波比选为N=24,调制比M=Uc/Ur=1,晶振频率12M

// 正弦波频率50Hz

// 高电平的宽度Tpw = Tt/2*(1+Msimwt)

// 低电平的宽度Tpw = Tt/2*(1-Msimwt)

// Tt周期

// T2是产生SPWM波形,并从P1^1输出,用导线连接到P3.4作为测试频率使用。

// T1工作在定时方式1,定时1s

// T0工作在计数方式,对输入的脉冲进行计数,溢出产生中断。

// 16位计数器最大值是65536,1s内可能会产生多次溢出,所以在中断处理程序对中断的次数进行

// 计数。1s到后,将中断的计数器里的计数值取出进行综合处理,处理后的数据送显示。

//信号频率的计算方法:

// T0工作在计数方式,假设1s内溢出C1次,最后未溢出的计数值是C2,则频率公式为:

// F=C1*2^16+C2 = C1*65536+TH0*256+TL0)

//使用12MHz时钟,测量的最大范围是不大于500KHz。

*********************************************************/

#include "reg52.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uchar disp[8]={0,0,0,0,0,0,0,0}

uchar FreStr[]="Friquency is:"

uchar T0count,T1count

uchar code x[]={66,38,26,89,15,97,7,102,2,103,1,102,2,

97,7,89,15,78,26,66,38,38,66,26,78,15,

89,7,97,2,102,1,103,1,103,2,102,7,97,15,

89,26,78,38,66}

uchar ky,kc,count=255

sbit L1=P1^1

void delayms(uchar ms)

{

uchar i

while(ms--)

{

for(i = 0 i <120 i++)

}

}

//LCD定义开始

//以下三个是定义LCD的引脚

sbit lcden=P0^5

sbit lcdwrite=P0^6

sbit lcdrs=P0^7

//延时程序

void delay(uint z)

{

uint x,y

for(x=zx>0x--)

for(y=110y>0y--)

}

//lcd的写指令

void write_com(uchar com)

{

lcdrs=0

lcden=0

P2=com

delay(5)

lcden=1

delay(5)

lcden=0

}

//lcd的写数据

void write_data(uchar da)

{

lcdrs=1

lcden=0

P2=da

delay(5)

lcden=1

delay(5)

lcden=0

}

//初始化

void Lcd_init()

{

lcdwrite=0

lcden=0

write_com(0x38)//16*2显示,5*7点阵,8位数据

write_com(0x0c)//显示开,关光标

write_com(0x06)//移动光标

write_com(0x01)//清除LCD的显示内容

}

//LCD定义结束

//计算频率值

void calc()

{

uchar i

long frequency

frequency=(T0count*256+TH0)*256+TL0

for(i=7i>0i--)

{

disp[i]=frequency%10

frequency=frequency/10

}

disp[0]=frequency

}

void init()

{

T0count=0

T1count=0

TH0=0

TL0=0

}

void main()

{

uchar dis

init()

Lcd_init()

TMOD=0x15

TH1=(65536-5*110592/12)/256

TL1=(65536-5*110592/12)/256%10

ET1=1

ET0=1

EA=1

TR1=1

TR0=1

//以下四句的作用是在P1.1引脚上形成1000Hz的脉冲,用导线连接到P3.4作为测试用。将其中

//高8位和低8位的初始值更改后可输出不同频率的脉冲。

T2MOD = 0x02

TH2=255-x[ky]

TL2=255-x[ky]

ET2=1

EX0=1

TR2=1

L1=1

write_com(0x80)

for(dis=0dis<12dis++)

write_data(FreStr[dis])

while(1)

{

write_com(0xC0)

for(dis=0dis<8dis++)

write_data(disp[dis]+0x30)//显示频率

}

}

//计算输入脉冲的次数

void time0() interrupt 1

{

T0count++

}

//计算1s时间

void time1() interrupt 3

{

TH1=(65536-5*110592/12)/256

TL1=(65536-5*110592/12)/256%10

if(T1count==20)

{

calc()

init()

}

else T1count++

}

//这是产生SPWM波形、

void M() interrupt 5

{

TH2=255-x[ky]

TL2=255-x[ky]

kc++

if(kc==count)

{

kc=0

L1=~L1

ky++

if(ky==49) ky=0

}

}

//这是使用外部中断0可以调整输出波形的频率

void MM() interrupt 0

{

delayms(300)

if(INT0==0)

{

count=count-5

if(count==0) count=255

}

}

一般假定 时间序列 为 y[t], 离散数据 个数 为 n.

计算波形个数,通常要假定一条基线,基线以上为峰,基线以下为谷。

通常用时间序列平均值为基线 0。

然后 用 上跨 0 的方法判断 “进峰”,或下跨 0 的方法判断 “进谷”。

例如,海浪。

int n_wave(double *y, int n)

{

double mean=0.0

int N=0

for (i=0i<ni++) mean = mean + y[i]

mean = mean / n //得平均值

for (i=0i<ni++) y[i] = y[i] - mean // 扣去平均值

for (i=0i<n-1i++){

if (y[i+1] >0 && y[i] <= 0 ) N++ // 上跨 0 则得1个峰

}

return N

}

==================

工程实用时,还可以考虑一个 或值 dy (或字 是 门字头,里面一个 或),

也就是 y > dy 才算 进峰,y <-dy 才算 进 谷。-dy 到 dy 之间 处理为 0 。

上跨0和下跨0得到的波的个数在波形很不规则时会有一点差。海浪波谱分析里一般以下跨0为准。

像你这种波形像似风增水和波浪的叠加,也可以 用 滤波方式,消去 倾斜趋势 后再统计峰的个数。

另外,像你这种波形,波形尾部 的 “坏数据”需要截 去后,再作统计计算。

这些都是锦上添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78497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0
下一篇 2023-04-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