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类似于最后通牒的声明就等于是宣战,但是毕竟不是宣战。我们打印度打越南,好像人民日报都发表了我国政府的声明:即宣布对其进行自卫反击战。但是毕竟也不是宣战。宣战了两国之间的一切条约协定都要宣布废除。战争以后重新建立关系。“自卫反击战”就是打完了就算了。中国和印度、越南的关系仍然照旧。
比如1941年12月9日中国政府对日宣战。大家知道在这以前全面抗战已经进行了四年。中国政府声明称“正式对日宣战。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凡是涉及中日关系者,一律废止”。就是割让台湾给日本的马关条约,从此废止。
现代世界,两个国家如果进入战争状态,往往都要经过宣战这个程序,意思就是告诉所有人:我要和你开片了,两人中间起码得趴下一个。
评书里头,则经常见到这样的情节:两军对垒,一方紧锁营门,高挂免战牌;另外一方,则有某员猛将,在敌人大营门口骑马横q,耀武扬威挑战。
在古代,一般强调兴正义之师,要师出有名,在打仗之前通常都要发布战书。我国有数千年的战争史,历史上打过的仗不计其数,战书更是汗牛塞栋。今天和大家分享历史上最有名的四次战书:
最谦虚但却最压力山大:
《与孙权书》: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赤壁之战的时候,曹 *** 挟着击败袁绍、收降刘琮的余威,领数十万大军南下讨伐孙权。这篇短短35个字的战书,明明是几十万大军,非要说的轻飘飘的,“我要和将军您会猎于吴”,可以说是谦虚无比,豪气勃发。
不过谦虚归谦虚,背后的军事压力却是实实在在的。无怪乎以张昭为首的文官要员,顿时丧失了抵抗的信心,力主投降曹 *** 。
后果:要不是鲁肃和周瑜力主抵抗,后来也就没有三国鼎立这回事了。
曹 *** 带八十万大军南下伐吴
最牛气但却最自不量力:
1900年6月24日,满清朝廷宣布向美英法德日等十一个国家宣战。向十一国宣战,简直是满清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雄起。清廷在宣战诏书中霸气的号召:“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下至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
后果:清朝从上到下腐败不堪,八国联军很快攻进北京,慈禧与光绪仓皇出逃。短短几个月后,慈禧太后说出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样厚颜无耻的话,全国人民算是看破了,发威的不是老虎,只是病猫而已。
最刻薄但却最文采飞扬: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即将于曹 *** 决战。战争之前,袁绍的大秘陈琳写了一封痛骂曹 *** 的檄文,文中不仅大骂曹 *** ,连祖宗三代都没放过:“司空曹 *** 祖父腾,故中常侍,与左? ⑿扈?⒆餮?孽,饕餮放横,伤化虐人。父嵩,乞丐携养,因臧买位,舆金辇宝,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 *** 赘阉遗丑,本无令德,?G狡锋侠,好乱乐祸”。
据说檄文传到曹 *** 营中时,曹 *** 正患有头风病,躺着看陈琳的檄文,看的一头冷汗,看完之后一下子跳起来大叫:“此愈我病!”
建安七子之一:陈琳
后果:虽然檄文写得文采飞扬,但却没能改变官渡之战的结果。袁绍被打败后,曹 *** 俘获了陈琳,问他说“你替袁绍写檄文,骂我一个人没关系,为啥连我父亲我爷爷也一起骂?”陈琳很尴尬,只好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幸好曹 *** 因为檄文了解陈琳的才能,并没有杀他,而是收为己用。
最简短但却最杀气腾腾:
成吉思汗对花剌子模的战书:你要战,便战!
1215年,蒙古商队被花剌子模边关守将杀死,财物被没收。消息传来,成吉思汗决定发起远征,一开始让文书写了一篇致花剌子模国王的檄文,文书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里面充斥了“你能挡我雷霆一击吗?”之类的话语。
结果文书拿到成吉思汗那里,被改成了一句话:你要战,便战!
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
后果:蒙古人的西征彻底摧毁了花剌子模这个繁荣的中亚大国,数不清的城市惨遭屠城,军队所过之处,留下的只有堆积如山的尸体和永远无法恢复的废墟。
可见,战书归战书,无论说的多么好听或是多么难听,最后还是要到战场上真刀实q的比试一下。
1,国防部宣战动议提交给国务院总理,然后由总理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一般要通过的),并做好备案——2,常委会通过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作为国家的象征要在宣战书上签字。并递交至双方大使。
3,命令一般由主席宣布,外交部部长也要宣布。
4,人大授命责成中央人民政府中央军委主席发布全国或者局部动员令,战争开始……
5,第二年年初要在全国人大进行最终审议,如果审议不通过,视为以上行为全部非法(一般是不可能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