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GA采集卡的原理介绍是什么?

VGA采集卡的原理介绍是什么?,第1张

VGA采集卡可以直接采集VGA信号,把输入的VGA视频信号实时采集压缩,并能立即在一台显示器上同时显示另外一台甚至多台设备的VGA数据,不用增加额外的设备。

主要原理:VGA高清采集卡工作原理是由RGB模拟信号经过A/D采样后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FPGA写入SDRAM作为缓存,再经FPGA从SDRAM中将采集压缩的数据读出通过PCI总线传输到上位机,由上位机对数据进行传输等处理。 对VGA信号实时进行采集支持声音的同步录制,显示画面可以任意拉伸或全屏,录制后格式为avi,保证适应各类播放器播放,录制后期可以进行非线编,删除或添加相关内容,显示画面颜色和清晰度可调,录制帧率和码率可调。

目前市面上比较常见的VGA采集卡有同三维系列和美菲特系列采集卡。

VGA时序信号是图象显示的关键,行场扫描时序的产生,是利用逻辑编程的方法实现的,即用VHDL编写分频器,计时器模块,来获得T1、T2、T3、T4 时序。当输出数字、彩条信号和棋盘格图象时,由外部12M有源晶振提供时钟输入,其中行频HS:12MHZ ÷13÷29=31830Hz、场频VS:31830Hz÷480×0.93=61.67Hz、T1=1/31830Hz×4/29=25.96us、 T2=1/31830Hz×5/29=6.04us、T3为两个行周期(T1+T2),T4为480个行周期。

图象信号包括数字、彩条、棋盘格,和ROM中定制的图形等。数字信号和彩条信号的产生是按行场方向将屏幕各进行8等分,相当于一个8×8的点阵,在对应位置显示相应颜色即可获得所需图像信号;棋盘格信号是将横彩条和竖彩条相异或获得。ROM中定制的较为复杂的彩色图像,需采用像素点输出,即将图像各像素点的信息存储于ROM中,再以一定的频率输出。FPGA器件ROM的定制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利用FPGA器件的嵌入式存储器定制LPM_ROM, 用.MIF文件或.HEX文件对其进行初始化,这种方法获得的ROM最大寻址空间为2 12,可以存储一幅分辨率为64×64的图像信息;第二种方法是在FPGA逻辑资源的限度内用VHDL语言定制一个ROM,采用CASE语句对其进行初始化,这种方法获得的ROM在存储深度较大时,编译时对时间的开销较大。ROM初始化完成后,在25MHz的时钟频率下输出存储的图像信息。其图象颜色种类的多少取决于存储空间的大小。

ROM定制的图象信息是利用FPGA嵌入的存储器定制LPM_ROM,可以用于存储一幅64×64分辨率的图像信息,数据线宽为3位,地址线12根,采用组合寻址方式,即行地址HSADDRESS占低6位,场地址VSADDRESS占高6位;若要显示更为复杂的图象信息,只需扩展存储器及寻址的数据线宽度,为了保证行地址信号输出与行扫描信号输出同步,场地址信号输出与场扫描信号输出同步,在VHDL编程时,可用25MHz时钟作为进程的启动信号。输出信号的时序波形如图6所示。各种图象信号的输出是由数据选择器通过VHDL编程实现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80406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2
下一篇 2023-04-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